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6月28日,美英联军当局提前向伊临时政府移交权力,标志着伊拉克历时14个月的被占领状态在法律意义上正式结束,为实现"伊人治伊"目标迈出了重要一步.但临时政府将会遇到重重阻力和挑战,交权后,美对伊的控制地位不变,因此,未来的伊政治格局仍是美为幕后导演,登台主演的是伊临时政府.  相似文献   

2.
伊拉克独立选举委员会2月13日宣布,什叶派政党联盟伊拉克团结联盟在1月30日举行的大选中共获407.5万张选票,支持率为48%,得票率稳居第一。库尔德政党联盟和临时政府总理阿拉维领导的参选团分别获得217.5万张选票和116.8万张选票,二者支持率分别为25.4%和13.6%。伊选举委员会17确认大选结果并公布了各参选政党和联盟在过渡国民议会中所获的席位,上述三大竞选联盟分别在过渡国民议会获得140席、75席和40席。此外,现任临时政府总统亚瓦尔领导的伊拉克人党只获得15万张选票,支持率仅为2%,获得5个席位,其余15个席位由另外8个政党及联盟分得。  相似文献   

3.
伊战结束至今已一年多了,但战后的伊经济重建却进展缓慢,原因是伊经济重建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美国事先对其难度估计不足,也缺乏具体计划;伊资金严重缺乏,债务负担沉重;伊安全形势严峻,重建工作雪上加霜;美独家主导重建的做法使许多国家对参与重建的兴趣不高;伊政治过渡进程一波三折,且各派利益斗争激烈。尽管这种局势对伊经济重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考虑到重建额大、周期长、利润丰厚,且伊石油储量丰富,各国对伊重建前景仍然看好。  相似文献   

4.
美英于3月20日对伊发动了战争,5月1日,布什总统宣布在伊的“大规模战斗”已经结束。至此,美结束了其“改造”伊拉克的第一阶段行动;第二阶段的工作是重建和掌控伊拉克,从中获取丰厚的经济利益;第三阶段是在伊建立美式民主制度,作为样板供中东各国效仿。但战后,伊社会状况混乱,民不聊生,伊重建将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5.
伊拉克油气资源丰富,对世界各大企业很具诱惑力。伊战后,美虽欲独占伊重建市场,但可能性不大。中国企业应加强与伊及其周边国家的联系,努力通过间接渠道进入伊重建市场。  相似文献   

6.
多角世界     
阿富汗终于有了新政府饱经沧桑的中亚山国阿富汗终于在2001年12月22日这一天迎来了新政府。这个新政府不同于刚被美国的飞机、炸弹赶下台的塔利班政权,舆论普遍认为,虽然这还是一个由信奉伊斯兰教的阿富汗人领导的政权,但它的亲美本质与塔利班不顾国际舆论的特立独行形成鲜明的对比。新政府的高层领导人中许多都曾接受过西方的高等教育,临时政府主席哈米德·卡尔扎伊就是其中代表。22日,卡尔扎伊以及临时政府的5名副主席和24名部长成员在临时政府成立的仪式上宣誓就职。临时政府的执政期为6个月。6个月后,由阿富汗前国王查希尔主持召开的紧急“大国民会议”将推选产生一个任期两年的过渡政府,这个过渡政府将为制订新宪法和最终在阿富  相似文献   

7.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8.
叙利亚与伊朗准联盟关系浅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伊朗霍梅尼革命以来,叙利亚就与伊朗在政治、军事和安全领域保持着准联盟关系.27年来,叙伊准联盟关系经历了产生、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其构建的基础主要是共同的安全利益,分别为:对抗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制衡土以军事联盟和抗衡美以特殊关系.伊战后,美国推行"大中东计划",指责叙伊准联盟关系是美国民主改造中东国家的绊脚石.面临美国的打压,叙伊针锋相对,进一步密切了关系.2006年7月爆发的黎以冲突是叙伊同美以两大对抗派别矛盾激化的结果.为分化和瓦解叙伊准联盟,美国采取拉拢叙利亚、遏制伊朗的"区别对待"战略.未来叙伊两国正式结盟对抗美国的可能性不大,但只要两国面临共同的安全威胁,其准联盟关系就会存在下去.叙伊准联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美以在中东推行的霸权主义,客观上也为其他大国中东外交提供了更多的回旋余地.  相似文献   

9.
战后伊拉克教派暴力冲突不断,国家濒临内战边缘,重建深陷安全困境,折射出伊国家认同的严重缺失。伊各派势力的利益纷争、美国强力改造伊拉克、某些周边阿拉伯-伊斯兰势力的介入等内外因素导致伊重建的严重受挫。伊加强中央政府权威,美调整对伊政策,以及有关各方回到联合国框架下推动伊重建,才有可能解除伊重建中的安全困局,而重构国家认同更是伊拉克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伊战结束至今已一年多了,但战后的伊经济重建却进展缓慢,原因是伊经济重建是一项庞大系统工程,美国事先对其难度估计不足,也缺乏具体计划;伊资金严重缺乏,债务负担沉重;伊安全形势严峻,重建工作雪上加霜;美独家主导重建的做法使许多国家对参与重建的兴趣不高;伊政治过渡进程一波三折,且各派利益斗争激烈.尽管这种局势对伊经济重建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考虑到重建额大、周期长、利润丰厚,且伊石油储量丰富,各国对伊重建前景仍然看好.  相似文献   

11.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World War, the Iraqi Jewish community numbered about 85,000. With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rab Iraqi state in 1920, the leaders of the community advocated the integration of Iraqi Jewry into the national Arab society. Jews held important positions in all fields ‐ economic, social and cultural. Compared to Israel, Iraq was for them a paradise. There they hoped to build their future, which then promised to be bright. Arab Iraqi society, too, expected the Jewish minority to become a part of it and to contribute its talents to the consolidation and strengthening of the state.

The pogrom of 1941 was a turning point in the history of Iraqi Jewry, leading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a Jewish underground. The worsening situation in Palestine prompted the Iraqi government to adopt a policy of repression and discrimination against the Jews, putting an end to the attempt by the Jewish minority to integrate into Arab Iraqi society. Jews began to seek ways to leave the country. The underground proved instrumental in helping some 121,000 Jews to flee Iraq and make their way to Israel.  相似文献   

12.
美国撤军伊拉克后伊朗和沙特的抗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美国从伊拉克撤军后对伊拉克安全稳定的最大挑战是地区势力的角逐,尤其是伊朗和沙特在该地区的竞争将对伊拉克的安全和稳定带来重要影响。沙特担心伊朗将利用其在伊拉克的影响来使其在美国撤军后在地区称霸。本文讨论伊朗和沙特之间的竞争以及该竞争对伊拉克未来稳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Kurds of Iraq and the Iraqi‐Iranian conflict. In the final analysis, the Kurds were both a major beneficiary but at the same time also the major losers from it. This situation became manifest during the Iraqi‐Iranian war which started in September 1980 and ended in August 1988.

Hoping to manipulate the war in order to achieve a meaningful autonomy, the Kurds both received support from Iran and lent it their own in the fighting against Iraq. But at the end of the war, Iran dropped its erstwhile allies, who once again found themselves between hammer and anvil. The punishment which the government meted to the Kurdish movement and the Kurdish population in general was unprecedented in its harshness and totality. The Kurdish hopes for a meaningful autonomy were dashed.  相似文献   

14.
建立自己的独立国家是伊拉克库尔德人多年来的政治目标。伊拉克战争结束后,面对周边国家对于库尔德分离倾向的压力和反对,再加上库尔德地区内部存在各种问题,库尔德领导人在伊战后政治重建中采取了务实的态度。为争取更大程度的区域自治,他们在宪法草案中确定了伊拉克国家的联邦主义性质。并利用和美国政府的密切关系,在伊过渡政府中占据了大量重要职位。但这并不意味着库尔德人彻底放弃了分离主义目标。从目前来看,库尔德人对分离主义的取舍将和伊战后重建的成败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伊战后重建最终失败并爆发内战,库尔德人依然会寻求自己的独立道路。  相似文献   

15.
伊拉克战争推翻萨达姆政权造成的一个最重要结果就是,解除了伊拉克对伊朗什叶派神权政府的多年遏制,还使得伊拉克什叶派在战后政治重建中逐步占据了政治主导地位。随着伊朗什叶派政权和伊拉克什叶派势力的联系日益加强,他们已在海湾地区形成了一股强大的什叶派宗教政治势力。在其影响下,周边其他逊尼派国家内部的什叶派民众纷纷要求扩大政治权力,逊尼派君主制国家政府也感到了什叶派神权思想反对君主制度的严峻压力。目前,正在日益兴起并标志着伊朗伊斯兰革命第二阶段的“什叶派新月带”,已经改变了海湾地区什叶派长期遭受逊尼派压制的传统局面,并直接关系到拥有世界最大石油资源的海湾地区的安全秩序和政治前景。  相似文献   

16.
British policy 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was designed to maintain her influence in the Middle East. As a result, she worked to prevent any destabilization of the region's nations and especially to preserve the existent pro‐British regimes.

The Iraqi royal government was weak, depending mainly on its army. The riots of January 1948 proved how tenuous the government's position was. Here Britain invested great efforts in preventing conditions from damaging the regime or destroying it. This explains why the British were not active on behalf of the Jewish community, which at the time suffered from a policy of discrimination and persecution.

The British assumed that the problem of the Jewish minority in Iraq could not be divorced from overall Jewish‐Arab relations or those between Israel and the Arab states, and that the Iraqi Jewish community's fate was inevitable given the events in Palestine. Moreover, despite the pressure from extremist quarters in Iraq to banish all the Jews and expropriate their property, the Iraqi government's policy was not that extreme, and it sought at least to defend their lives and prevent a recurrence of the June 1941 pogrom. Despite this, Israel exploited the Iraqi Jewish community's situation to attain her own political and economic ends.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奉行亲美立场的伊拉克库尔德人在美国的中东战略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伊战后,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标志事件,2011年美军撤离伊拉克为重要节点,美国的伊拉克库尔德政策可以分撤军前和撤军后两个阶段。随着伊拉克国内安全局势的恶化、伊朗支持什叶派力量的力度加大、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沉浮和美国中东战略的收缩,美国不断调整对伊拉克库尔德政策。该政策是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的结果,从本质上讲是美国将其作为维护中东霸权战略的重要抓手和依托。近年来,随着伊拉克国内反美情绪的高涨、伊朗地区影响力的增强、叙利亚局势的不确定性等多重因素的叠加,美国根据中东局势变化和战略利益需要持续调整库尔德政策,伊拉克库尔德人仍将是美国中东战略中的一个重要棋子。  相似文献   

18.
2005年大选之后的经历给伊拉克国内各政治力量留下了深刻教训,他们意识到国家的安全和稳定需要一个有什叶派、逊尼派以及库尔德人代表参加的联合政府。2010年大选产生了一个联合政府,该政府将有机会实现国家统一,并向邻国传递积极的信号,即伊拉克不会对它们产生威胁,同时新政府也将面临巨大挑战。选举产生的政府将承担起领导国家走向主权独立的历史责任,并努力提高伊拉克在该地区的地位和影响力,尤其是在2011年底美军撤出伊拉克之后。2010年12月21日,新内阁获得国民议会投票表决通过,从而开启了多党派联合执政的架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