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历史研究辩证法三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给历史科学提供了最先进的理论武器。离开了它的指导,研究工作就会迷失方向。为了与大家切磋史学理论,我们拟就以下三个问题谈淡自己的粗浅看法。历史与现实历史与观实的关系亦即古与今的关系,它同答的是历史研究要不要为现实服务和怎样为现实服务的问题。本来毛泽东同志早就提出了“古为今用”的历史研究原则,为我们指明了道路。但在十年动乱期间,“四人帮”一伙以讲史为名,影射现实政治,把历史涂抹篡改得面目全非,同时还对一些反映历史真实的编写和研究工作横加诬陷。这些作法,搅乱了思想,伤害了同志,也影响了“古为今用”的声誉,以至一强调史学研究的党性原则,有人就会联想到“类比”和“附会”,妨碍着人们对历史与现实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一、“古为今用”是发展和繁荣历史科学的根本方针自古以来,历史学就是一门很有用处的学问。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告诸往而知来者”,“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管子》也指出:“疑今者察之古,不知来者视之往。万事之生也,异趋而同归,古今一也。”他们对历史的作用已经开始有所了解,并且天才地猜测到在历史发展中存在着贯串古  相似文献   

3.
无论我们在理论上将"失语"与"转换"概括为"以古救今",还是"化古疗今",其实都脱不了"古为今用"的老调,也摆脱不掉"古"与"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古、今的问题之所以在生存论的视域中才能达到视阈融合,是因为在生存论的视野中,没有古与今之间二元的截然对立。对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超越,其实是生存论根基处的还原。  相似文献   

4.
我们主张历史研究要古为今用,刘节先生也大談历史研究要古为今用,看起来似乎沒有什么不同,其实却是根本对立的。我們主张古为今用,是要坚持历史研究为无产阶級政治服务的原則,而刘节先生大談古为今用,只不过是歪曲历史,借古非今,企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同志曾说: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这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名言。一九四二年,他提出要研究历史,研究现状,研究理论。后来又说要“古为今用”。这都是说要重视历史,要注意历史的经验,要知道历史与现实的关系。 重视历史经验,是我国文学的一个传统。《尚书》第一篇《尧典》中的第一句话就是“曰若稽古”。对于历史经验的注意,我们很早就开始了。北宋司马光把自己一部历史著作称为《稽古录》,在这部书中,他说:“国之治乱,尽在人君”。后来又以长达十九年的时间,竭平生之力,在当时著名史学家协助之下,写成一部编年史巨著,宋神宗名之曰《资治通鉴》。以史为鉴,也是我国思想史上的一个特色。我国古代大政治家李世民,把历史作为一面镜子,说;“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通鉴》卷一九六贞观十七年正月)。借鉴,是古为今用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孟宪浦 《天府新论》2008,1(3):126-130
无论我们在理论上将"失语"与"转换"概括为"以古救今",还是"化古疗今",其实都脱不了"古为今用"的老调,也摆脱不掉"古"与"今"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古、今的问题之所以在生存论的视域中才能达到视域融合,是因为在生存论的视野中,没有古与今之间二元的截然对立.只有在生存论的视野中,才能通达古代文论研究现代转型的超越之路,这种超越其实却是生存论根基处的还原.  相似文献   

7.
在学术研究中,人们常常使用“由今知古”的研究方法。然而,今与古的联系是多维的。“由今知古”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有如下几方面:其一,研究的对象是“古”,“今”是参照,由“今”领悟“古”。其二,古之存留,长期湮没无闻,今之发现使人们知“古”。其三,“今”作为“触媒”而引起的知“古”。其四,“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的知“古”。其五,考察当代,由“今”知“古”。  相似文献   

8.
湖北省史学会1982年年会于10月下旬在武汉召开,着重就马克思主义与历史科学、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历史遗产等议题作了探讨。与会同志回顾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形成道路和取得的成就,指出毛泽东同志对史学工作者提出的“古为今用”,用阶级分析方法观察历史,有计划地对历史进行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等要求,仍是我们今后进行历史研究的方向。有的同志还从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方法论和认识论的角度,分别介绍了自己对具体历史的分析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认识层次以及现实与历史的辩证关系等问题的看法。大家还指出,近年来在历史研究中存在一些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倾向和问题,一致认为历史科学必  相似文献   

9.
近百年来中国古代文论的研究在理论上始终追求能有用于世,但实际情况是,古文论的研究很难为世所用。在所谓“今与古”相结合的道路上,不论是“以今释古”,还是“析古入今”,其基本立足点都是以今化古,而所谓“今”,实为“西”,归根到底实以西方的一套来消解和包容传统。在二十一世纪全球化的热潮中,必须在承续和运用中研究和发展中国古代文论。这就要首先承认传统文论是有生命力的;基点是立足在中国,以我化人;态度是积极、主动地去复兴、光大中国传统的理论;目标是要将中国传统的文艺理论完善化、现代化、实用化,使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理论重新焕发出理论的青春。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要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党的建设。为此,我刊特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栏目,并迫切需要学习和研究“三个代表”的论文。论文写作时一是要理论紧密联系实际,二是讲究文章的立意和写作角度,三是每篇文章掌握在5000字以内。今选登三篇阐释“三个代表”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最近刘节先生在《学术研究》上論“古为今用”时說道:“所謂古为今用,也不能把它簡单化了。”乍一听来,这个意見是十分切中时弊的。近年来,学术界在探索古为今用問題上,确实有几种簡单化的理解和做法。大家比較熟知的一种簡单化,就是把古人現代化:拿馬克思主义的体系,硬挂到古人脖子下,說无产阶級科学中所有的东西,如此这般地在古人那里早就有了,等等。似乎这样一来,就算完滿地完成了“古为今用”的任务。其实,这当然并不是什么“古为今用”,倒是真真实实的“今为古用”。这种  相似文献   

12.
我们是从事于历史教学和研究的人,学习与研究历史的目的,诚如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教导,我们必须反对“颂古非今”,提倡“古为今用”。历史学和其它社会科学一样,是思想性、战斗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从阶级社会的历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中国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长期以来在史学界就有不同看法,现在也还存在着一些分歧。今就这个问题发表一点个人意见,以供进一步讨论与商榷。(一) 农民战争的作用问题,毛主席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书中,曾经作过专门论述,指出:“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  相似文献   

14.
一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的一个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和著名的历史评论家。他的《读通鉴论》是和《宋论》同时写成的一部洋洋六十万言的历史评论集。在本书里,他对《资治通鉴》中记载的一千多年间的事件,人物、制度等,广泛地进行了分析评论。他不单是就往事论往事,指古人评古人,而每每是结合现实,古今对比,纵横联系,依经据典,傍征博引,通过对历史的评论,以阐发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见解。他提出;“鉴古酌今,以通天下之志而成其务,非循名责实泥已迹者之所与知久矣。”(《读通鉴论》卷20,以下凡引自本书者均只注明卷数)这种“鉴古酌今,”是多少含有“古为今用”的意义的。嵇文甫先生评价《读通鉴论》说:“船山史论文章很多,其论史,一方面由于他身遭国变,创剧痛深,所以比物连类,感慨寄托,独喻之忱,触处流露;另一方面由于他自有一套系统的哲学思想,深入无浅语,所以每一议论,洞彻渊微,总表现出他那根本的哲学见解,非浮光掠影之比。如他晚年  相似文献   

15.
<正>历史文学的古为今用是个传统的话题,古往今来谈论很多.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有关这方面的研究并不理想,不少应该探讨的问题尚未很好地展开.例如古为今用原理及其两极不同的价值取向的研究就是两个薄弱环节.迄今为止,我们几乎很难找到可资满意的理论析说.即使有,大多也倾近于经验感性的颖悟而显得比较粗浅.在文学领域中,“单凭经验性的观察决不能充分地证明必然性.”①因此,这就不仅影响到历史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化,而且反过来给它的创作发展带来不必要的制约.实践证明,古为今用原理及其两极不同的价值取向是历史文学创作中的大端问题.深入地就此展开探讨,对当代历史文学来说,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问题,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问题。赵紫阳同志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清醒地认识目前我们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一点,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就可以避免“左”,也可以避免右。对于这番话是否可以这样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出发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概念,第一次是在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提出的。这个提法,比之以往对我国处于怎样的历史阶段的提法要具体得多了。第二次是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只不过是在讲精神文明与物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重申并强调了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特征,对于我们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进一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就基础文明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及其与坚持社会主义价值方针的关系,作一论述.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江泽民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要建设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搞好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性,这是符合党的历史和现状的实际的。按照江总书记的要求搞好党的建设是使党长治久安,实现党在新世纪“三大任务”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与时间是紧密相联的,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共识。所谓的历史性,就在于它的时间性,用一个很流行的词,那就是“当下”。“当下”意味着暂时性,所以,以什么样的时间作为历史的尺度,也就会有什么样的“历史”。而这里我们主要想言说的,不是对我们所遭遇的历史作一番极尽可能的解释(这是很诱人的事情),而是对我们如何面对我们所遭遇的历史做一种方法论上的探讨,简言之,我们应该怎样遭遇历史?我们先来看两位重要人物。一是米歇尔·福柯。他极力要打破过去历史的连续性,而把零落的时间和非连续性作为知识考古学的重点。这源出于对线…  相似文献   

20.
论孙中山的“五权宪法”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毛主席早就这样教导我们把孙中山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当作珍贵的遗产来继承,并且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中指出:“他(指孙中山——笔者)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许多有益的东西”。怎样从作为孙中山政治思想的一部份的“五权宪法”思想中,以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分析他留给我们哪些有益的东西,并指出其局限性,对于我们判别资本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值得我们在学习我国历史遗产时联系实际问题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