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玉萍 《社区》2012,(12):40-40
中草药美容,是我国医药学的一大分支。我国古代妇女早就喜爱用植物鲜草的凝汁护肤与美容。殷纣时已有燕支(最古老的胭脂),是指用燕地的红兰花叶捣汁凝作脂来饰面化妆。这些天然的花草不含毒素,所以美容化妆尚未出现中毒现象。鸡冠花的颜色颇多,有紫、红、黄等色彩。它含有多种皮肤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在几百年前就引起妇女的青睐。  相似文献   

2.
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以《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玉”作为叔本华唯意志哲学中“生活之欲”的代表,认为《红楼梦》提出并解决了“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问题,且《红楼梦》创作的主旨精神是:拒绝一切生活之欲、寻求解脱之道。这与曹雪芹真正的创作意图是不完全相符合的。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宝玉之“玉”和宝黛爱情是持肯定和褒扬态度的,他所舍弃的是过度的贪欲。  相似文献   

3.
试论南方文化对李清照婉约词风的影响郑海味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1084—约1155),历来词论家都把她归属词坛的婉约派。明代王士祯在《倚声前集序》中说婉约一派“(李)、(李)煜为之祖,至漱玉(李清照)、淮海(秦观)而极盛。”他于《花草蒙拾》进而提出“...  相似文献   

4.
毛主席纪念堂:一幅不让须眉的花木兰传神写照的工笔画《中华巾帼英雄图》(1.40米×0.70米)因画家对历史人物的高度理解和高超画技而成就一曲木兰辞新篇。北京人民大会堂:一幅书写大自然之美与祥和之气的工笔画《孔雀》(1.70米×1米),静静地聆听着中华民族每一次崛赳所发出的振奋人心之声。中南海:一幅屹立在东方地平线上长啸的双狮工笔画《雄风图》(2米×1米),长吟“雄风当中华劲,东方一啸惊西方”。天安门城楼:一幅凝华彩与壮美于五虎的工笔画《华夏雄魂图》(3.50米×1.10米),但见莽莽天地间,雄魂奔。……这些非同凡…  相似文献   

5.
《玉篇零卷》与《说文》的校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野王所撰《五篇》,是继《说文》之后的又一部重要字书,也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楷书字典,在中国字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顾野王(公元519-581年),宇希冯,吴郡吴1(江苏吴县)人,(玉篇)是顾野王在梁大同九年(公元543年)所编撰。原本(五篇》引书十分丰富,仅就(玉篇零卷)统计,已达50余种,内容涉及经史子集各个方面①。正如(玉篇·自序)所言:“总会众篇,校雕群籍。”《说文)是(三篇)征引的重要书籍,也是(五篇》释义的主要依据,确切地说,(玉篇)就是在许慎(说文)的基础上增字加注而成。(玉篇零卷)今存…  相似文献   

6.
川剧旧本《红梅阁》与明末传奇剧本《红梅记》之比较周子瑜传奇剧本《红梅记》,为明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周朝俊千万历年间写成。周朝俊,生平事迹不详,至今只知他字夷玉(又作仪玉、秭玉)。除《红梅记》外.还著有《画肪记》等十余种传奇剧本,但均已亡佚。其《红悔...  相似文献   

7.
阙疑作为中国学术史上的优良传统之一,王国维曾作过如下总结:“阙疑之说出于孔子,盖为一切学问言,独于小学则许叔重(许慎)一用之,苟勖辈再用之,杨南仲三用之。近时吴中丞(吴大微)又用之。今日小学家如罗叔言(罗振玉)参事考甲骨文字别撰《殷虚文字待问篇》一卷,亦用此法。”(《观堂集林》(外二种),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871-872页)  相似文献   

8.
《庄子》外杂篇不乏庄子言论和经历的记载,本文拟据此勾勒庄子的形象.一、生活中的庄子庄子靠编织草鞋等维持生计,曾“往贷粟于监河俱”(《庄子·外物》,以下凡引,只注篇名),营商因之讥讽庄子“处穷阎厄巷,困窘织展,搞项黄城”(《列御寇》.闲暇时,庄子或“钓于消水”(《秋水》),由鱼之游沉思人生的逍遥游;或游于雕陵之樊、游于山中.作为哲人.庄子常从具体事例的解释,上升至抽象理论层次.例如,见无用之树因“木材得终其天年”(《山木》),遂倡“无用”、“不算.当弟子问难:为何“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同上),庄子…  相似文献   

9.
欧阳炯《定风波》一词中,有“独凭绣床方寸乱,肠断,泪珠穿破脸边花”的句子。什么是“脸边花”? 中国古代妇女有一种面部化妆的方式称之为“靥”。“靥”本是人们常说的“酒涡”,后来指人们用化妆品在酒涡处抹涂或点一种妆饰图形的化妆方式。据记载,“靥”这种化妆方式早在三国时代就已出现了。到了唐代,“靥”风渐盛。唐以后,此化妆方式仍流行了一段时间。欧阳炯词中之“脸边花”,当指“靥”。脸颊酒涡处的妆饰图形并不大,故可称之为“脸边花”。泪珠滴下,从用化妆品抹涂或点下的妆饰图形中流过,使其颜色和形状受到影响,因而  相似文献   

10.
韩雪梅 《社区》2014,(35):42-43
林清玄先生写过一篇“化妆哲学”的散文,题为《生命的化妆》。文章向我们深刻揭示了化妆的三种境界:“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同时极富智慧地道出了化妆的最高境界乃是无妆,乃是自然。  相似文献   

11.
先秦助动词“可”的句法语义功能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先秦助动词“可”的句法语义功能考察刘利一“可”在先秦汉语中具有三种明显不同的语义。将“可”放到语法层上来观察,它的三种语义分别对应着三种词类功能。(a)动词。如:“赖富而民怨,乱国而身殆,惧为诸侯载,不可常也。”(《国语·晋语二》)“将杀之,寿子告之...  相似文献   

12.
《论语·先进篇》“侍坐”章校勘有“毋”“无”、“以”“已”、“归”“馈”之分歧,但均前者为是。“毋吾以”即“毋吾以居”,指不要像我一样(或与我一起)闲居在家。“方”指法度、准则。“哂”指笑,但此笑同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庄子·秋水》)中的笑。“撰”作“馔”,“馔读日诠”,诠指“善言”(积极进取的话语)。“沂乎浴”指“岁时祓除畔浴”。“风乎舞雩”指唱吁嗟雩祭(舞雩是雩坛之专名)。“咏而归”指咏唱《诗经·噫嘻》而归。“吾与点”一语,即流露了孔子无可奈何的感伤,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对曾哲的批评。  相似文献   

13.
周敦颐年谱     
少时得明道、伊川之书,读之始知谁尊先生。而先生在(“在”字衍,据文渊阁《四库全书》校正,以下同)“仕吾乡时,已以文学行于当世。遂搜求其当世(“世”字是“时”字之误)遗文、石刻,不可得。又欲于架阁库讨其书判行事,而郡当两江之会,屡遭大水,无复存者。始仕遂宁,闻其乡前辈故朝议大夫知汉州傅耆曾从先生游,先生尝以《说》及《同人说》寄之。遂访求之,仅得其目录及《长庆集》,载先生遗事颇详。久之,又得其手书手谒二帖。其后过归,得《归集》;之成都,得李才元《书台集》;至嘉定,得吕和叔《净德集》;来怀安,又得蒲传…  相似文献   

14.
(一)辞书不宜言“本字”说 在《辞海》(未定稿)及以后的修订稿中,有“甲,‘乙’的本字”这样的说法。如语词分册第三分册修订稿最后一次校样中,有如下几条: (1) “生”的本字。《集韵:十二庚》:“生,古作‘ ’。” (2)冒“帽”的本字。《汉书· 不疑传》:“ 黄冒。” (3) “暴”的本字. (4)绔“ ”的本字。 (5)欧 “呕”的本字。 (6) “ ”的本字。参见“ ”。 (7) “ ”的本字。 (8) “ ”本字。《玉篇·口部》:“ ,犬吐。亦作 。” (9) “ ”的本字。 (10) “截”的本字。 (11) “ ”…  相似文献   

15.
东亚诸国的现代化中有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即如何对待以儒学为代表的东方传统文化,儒学与现代化是势不两立,还是可以融合?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纷纷撰文探讨这一“世纪之谜”,作为“中华社科基金”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王家骅教授所著的《儒家思想与日本现代化》(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一书从历史的深处和理论的高度,对此谜给予了系统的解答,使人耳目一新,启迪良多。其主要之点是: 第一,选题重要、意义深远。日本是实现现代化最早的东方国家。早在一千多年前,儒家思想便传入日本,经过历代学者的吸收、消化,它已深深积淀在日…  相似文献   

16.
人文学院彭忠德副教授《也说“民可使由之章”》一文(载《光明日报》2000年5月16日理论版)根据《郭店楚墓竹简·遵德义》之“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对上句作出全新的解释。《遵德义》全文强调要用“礼、乐”等德去引导民众,因此,竹简此句标点作:“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于是《泰伯》章“使由”句标点宜作:“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其意则为:“孔子说:对于民众,应该用(礼乐之德)引导他们,不应该用(德)强制他们。”不久,彭忠德又发表《完整理解〈遵…  相似文献   

17.
在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中国现代文学主潮》这个现代文学系统工程中,汤哲声所著的《中国文学现代化的转型》一书仅仅占据了“附编”的位置。然而,若放在中国文学由古典向现代转换这个大的关节点考虑,“附编”也就不“附”了。众所周知,中国古典文学以其独特的东方美学韵味而雄踞世界文学之林。然而,这样一种自足于年的文学景观到近代忽然沉寂下来。一种似乎全新的移植来的文学模式在几十年后占据这一片空白的荒野,长出了异样的花朵。于是,文学史便以这一天然峡谷为界,划分为古典与现代两大块儿。在激情昂扬地叙说了中国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时代运动”的发展,有人提出了“东方转向”这样的说法,认为东方转向是不同于赛义德“东方主义”的新的世界观,是实现真正的东西方化在平等基础上交流、互补的开始。本运用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通过对谭恩美《灵感女孩》的解读,指出东方主义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已经顽固地渗透到西方人的思想之中。谭恩美《灵感女孩》的创作虽然反映了她渴望消除中美化对抗,实现中美化融合的美好愿望,但其本中仍不自觉地显露出了东方主义的痕迹。看来,要真正实现对建立在种族主义思想基础上的东方主义的消解,还需要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韵略汇通音系研究》评介隋千存《韵略汇通》(以下简称《汇通》一书,明末山东莱州毕拱辰著,成书于崇恢壬午年(1642年).毕拱辰,字里泊,万历乙卯举人,丙辰进土,有多种著作问世。清毛式玉《技邑乡贤词考记》称:“宦辙所至,缥细之生充栋字。”《汇通》是根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孟子》的“良知”与《大学》的“致知”,阳明学向“致广大”推致;在此之外,《中庸》的“未发之中”“独”亦是重要依据,向“尽精微”深入。如同《中庸》的“致广大而尽精微”,两者共同撑开阳明学。通过病根喻与钟声喻,王阳明从反与正两方面揭示“未发之中”隐藏的风险与潜在的动能,并在天泉证道中综合之。三十年后,王龙溪发展出北辰喻,此喻保证“未发之中”指向正确(无病根),且无一息之停(动能充足)。由“未发之中”可拓展出良知三面:第一面是作为隐微之体的缄默维度(“未发之中”“隐”),第二面是作为显见之用的显性维度(“已发之和”“费”),第三面是前两面的统合(“独”)。前两面“通一无二”,呼应中国哲学的体用一原、显微无间。结合《中庸》的“费而隐”,良知三面之间多重互动,相互表达,一即是三,三即是一。良知三面可对应无、有、有无之间,但亦有超出。与知识论对接,良知体用两面可分别对应德性之知(知)与知识(识),通过“转识成知”,可实现两者的统合,以知识锻炼德性。能力与动力之知均可归入缄默维度,是良知的深层动力之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