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传佛教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译者按:本文译自俄国著名学者弗·依·施拉巴斯基的《家逻辑》第一卷序论中的第17。这是作者用英文写作的一部因明著作,全书共两卷。本节的原标题是BudohistLogicinTibetandMongolia。该著对因明的学理和发展历史作了系统的介绍,第一版少后1916年于彼得堡、1930年于列宁格勒印行,1962年由美国纽约的多佛尔公司再版,是在国际上影响较大的一部因明著作。我国的一些前辈学者,如吕澄、王森、他山等在他什]的著作中都提及过,虞愚还。译了第一卷的第一部分“真实与知识”(收于甘肃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的《因明论文集》)。本节是对藏传…  相似文献   

2.
我国著名的藏学家、宗教学家、因明学家、民族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中国藏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特约研究员王森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不幸于1991年2月1日逝世,享年79岁。  相似文献   

3.
文章比较了陈那《理门论》与法称《正理滴论》在论式方面的根本差异,指出它们分属两个完全不同的因明体系;论述了陈那论式与法称论式在逻辑原理方面有根本不同,指出了王森先生关于法称在逻辑原理方面完全接受了陈那因三相学说的误解;建议藏传因明学者应重视和研究陈那《理门论》的玄奘汉译本;最后指出了汉藏学者在因明与逻辑比较研究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4.
问题的提出: 汉传因明学家虞愚先生著《因明入正理论》的内容特点及其传习中说;《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在弘福寺译出。因明(Hetu Vidya)一词,梵本原来没有,译者因为要表示出这部论著的性质才加上去的。汉传因明学家虞愚先生著《因明入正理论》简介中说“《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  相似文献   

5.
祁顺来 《中国藏学》2008,(1):161-166
藏传因明与汉传因明虽同源印度,由于汉藏两地文化背景的差异,发展成为两种不同理论体系的因明学说。本文分析这两种因明学说在发展历史和思想理论方面的异同,旨在进一步探求因明学说的发展走向和寻求因明研究的合理方法。  相似文献   

6.
加强汉、藏因明的交流对了解汉传因明及藏因明的历史与流交,全面把握中国因明实质、推动因明发展以及推进文化融合、民族团结有重要意义。当前,汉、藏因明的交流有很大进步,在组织机构、学术会议、课题合作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但是依然存在诸如大局意识不足、交流平台欠缺、语言障碍、共同话语基础缺乏、人才流失等困境,我们需要从建立语言互译平台、加强义理对勘文本互译、充分挖掘因明的社会功用、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以及充分发挥新媒体平台的功能等多方面着手,共同推进汉、藏因明的充分交流,推进中国因明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1950年,我在北京大学文学院研究部读书时就知道王森先生大名,先生在东方语文系任教,常常携着一件内装书籍的小包袱在红楼里走来走去,听说他教授梵文,精通佛学,虽然认识,却无缘谈话。1952年北京大学院系调整后,先生分到中央民族学院(以下简称民族学院)研究部,我同年毕业,也服从分配到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因工作需要,想知道清初西藏第五辈达赖喇嘛与蒙古固始汗的关系等问题,一  相似文献   

8.
因明逻辑作为一种研究人们思维模式及其规律的学科,基于它对人们生活的作用及开发智力方面的积极意义,因明学者从利益自我和利益他人两方面强调它的积极功效。从前提与结果方面来说,利益自我是前提,利益他人是结果;从思维与语言方面来说,利益自我体现于内在思维方式,利益他人表现于外在语言表述。本文则对其中的"利益自我"的四种方法或四项范畴,即"现量"、"似现量"、"比量"、"似比量"在汉藏因明体系中的内涵、外延、称谓及逻辑特征进行阐述和比较,使因明逻辑向更严谨、更规范、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9.
重视因明学的学习、研究和运用是藏传佛教的优良传统.因其求真主旨,因明与内明的关系表现为关联互动和相互促进,因明学为佛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认识的依据和标准,为佛学思想建设提供了认识论和方法论.因明学的学习方法,推动了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故在大力提倡开展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今天,应努力挖掘和弘扬因明学的优良传统,积极推进因明学的系统化、通俗化和时代化建设,从根本上提高因明学的理论应用水平和效用能力,将因明学建设的成果运用于藏传佛教佛学思想建设的实际,并发挥因明学在佛学思想建设中的带动创新作用,促进佛学思想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略论藏传因明的特征及其逻辑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传因明学说改革并发展了印度因明,将印度因明理论融化于藏民族文化之中,形成一种独具特色的逻辑理论体系,它即是一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又是一种现实的民族文化现象,它蕴含着藏族文化的传统特质,体现藏族文化的现代文明。  相似文献   

11.
王森先生早在六十年代初就著有《关于西藏佛教史的十篇资料》,这是我国藏传佛教史的一部开山之作,但我发现其中并未涉及藏传佛教史上的尼姑,故在去年写了一篇以此为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12.
郑伟宏 《西藏研究》2021,(1):119-128
玄奘开创的汉传因明忠实地弘扬了陈那因明体系,唐疏成为准确打开陈那因明逻辑体系的一把钥匙。陈那因明是论辩逻辑,其学科性质决定它的两个初始概念同品、异品必须“除宗有法”(论题主项),进而规定了同喻体和异喻体并非全称命题,这必然导致陈那因明非演绎。  相似文献   

13.
(一)藏族的因明学渊于陈那、法称的《集量论》和《七部量理论》。据说9世纪前,藏族无因明论,造藏王赤·热巴金时代,请来印度许多大德,与本地嘎厥相三大译师一起,翻译了大藏经、陈那的《集量论》和法称的《七部量理论》,并在各寺院建立辩经院、禅院和讲说院。自10世纪70年代后期,藏族学者仁青桑布译师赴印度学成回国后,翻译了法相乘、因明、波罗蜜多等许多经典,之后其著名弟子,即玛·格维洛追和洛旦喜饶将《集量论》和《七部量理论》译成藏文。11世纪初,俄·列白喜饶建桑普寺,广招弟子,弘扬因明闻说。至此,闻说因明论著之风…  相似文献   

14.
藏传因明推论式是以“因三相”原理进行逻辑推理的一种二支推论武。因它简化了古印度因明的论式成份,从而摆脱了三支论式的传统模式,使因明推理这一复杂的混合性推理逐步趋向于简明、科学的形式逻辑推理格式。这一重大改进,不但象征着因明逻辑在我国藏区得到了充分发展,而且标志着因明推理已发展到一个更为科学的新的高度。二支推论式是藏传因明区别于印度因明的一大特点,也是藏传因明优于世界其它因明的一个重要标志。为进一步研究藏传因明推理的特点与科学价值,我们将藏传因明二支推论式与形式逻辑三段论在推理方法与规则上的异同作…  相似文献   

15.
李学竹 《中国藏学》2008,24(1):185-189
在西藏现有梵文贝叶经写本中,保存有大量因明学方面的珍贵资料,不仅数量多,而且种类齐全,既有早期因明的经典原著,也有为数众多的中后期各种重要注疏,内容涵盖了因明学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这些珍贵的因明资料有一部分流传到海外,极大地丰富了国际因明学研究的内容,为因明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在国内还保留着大量的重要因明写本,我国因明学界应该充分利用我们丰富的文献资料优势,加强对因明梵文写本的整理研究,为因明学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9月17—18日,第十二届全国因明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铜川市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专业委员会主办、陕西省铜川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承办,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杭州佛学院协办,共有来自北京、上海、浙江、西藏、内蒙古、青海、甘肃、贵州、陕西、广东和台湾等地科研机构、高校及寺院的60多位专家学者和汉、藏僧人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40篇,围绕"因明与玄奘大师"这一主  相似文献   

17.
2008年10月13-15日,由中国逻辑学会因明学专业委员会、西北民族大学主国办,甘肃民族出版社协办,西北民族大学藏语言文化学院、杭州佛学院承办的中国第四届因明学学信研讨会在甘肃兰州召开.  相似文献   

18.
达哇 《西藏研究》2006,(4):64-73
与形式逻辑一样藏传因明也有自己的“关系”概念和“关系”范畴。形式逻辑主要探讨和研究概念间的相互关系,而藏传因明不仅探讨概念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也探讨和研究实物间的相互关系,如因果关系、不能共存关系等,这些关系范畴构成了藏传因明独特的“关系”理论。文章试图通过对这些关系范畴的内涵、分类、特征等的分析和研究,旨在揭示藏传因明在这一领域内所取得的独特逻辑成果。  相似文献   

19.
藏民族的哲学思想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在原始的本教中已有“本无空”的世界本体论,在《斯巴问答歌》中也有了最早的宇宙发生论和人类起源说。但真正形成为一种理论却是7世纪佛教传入之后,特别是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藏传佛教之后,藏族思想家对印度佛教的各派观点进行了嫁接、融合、改造、重组的工作,从而形成了融哲学认识论、逻辑论和论科学为一体,凝结着中古以来藏民族智慧精华的藏传因明。前苏联著名学者彻尔巴茨基曾评价道:“藏地的因明著述可以与中世纪欧洲的学术著作相匹敌”,“它忠实地保存了黄金时代的印度文明及印度哲学最杰出的成果”。其实,藏传因明不仅仅是“保存”了印度哲学的成果,更重要的是在哲学和逻辑两方面都有重大的发展,把因明学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研究  相似文献   

20.
姚南强 《中国藏学》2008,(1):167-170
藏汉因明的比较是近代以来中国因明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因明本身而言,比较研究可以加深对因明义理的理解,有助于解决一些长期困扰学界的因明疑难,实现新的综合。从更广泛的文化角度而言,有助于理解汉藏两民族的思维形式有哪些同异之处,这些差异对各自民族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等。从现实意义看,有利于汉藏民族间的沟通和理解,有利民族团结与和谐相处。本文从宏观体系、逻辑论和知识论三个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多维视角比较的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