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剖析《哈利·波特与凤凰社》中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和所经历的痛苦挣扎。虽然作者罗琳将哈利内心黑暗的一面归结于伏地魔的控制,其实真正的黑暗源于人物内心,人人内心都有黑暗一面,都有“本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的控制需要“超我”监督和指挥“自我”来控制和约束。  相似文献   

2.
当前幼儿园生命教育价值追求与教育实践存在着背离,主要表现在受传统文化、工具主义、理性主义的影响主体缺席、情感遮蔽、审美匮乏,因此亟需祛除生命之神秘,返回自然之本真。生态美育与生命教育具有高度的契合性。从生态美育视角出发,主张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祛魅”与“返魅”应坚持审美性、情感性、体验性原则;走出师幼主客二元对立;创设充满生命氛围的亲生命环境;打造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实现生命教育美育转向。  相似文献   

3.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学生主体地位的认同成为各种不同教育思想对话的基础。唤醒学生主体意识,还学习的主动权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一直是教育界的主流声音。然而这种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美好愿望,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还只是“星星之火”,在中国成千上万的课堂上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正日复一日地重演着或变相重演着,  相似文献   

4.
徐德明在《文学评论》2005年第1期上发表文章指出,当下小说叙述中“乡下人进城”的书写关涉到中国现代化语境中最广大的个体生命的诸般复杂因素。它对农村与都市之间人的命运的表现,已成为当下小说叙述的亚主流表现方式。小说叙述者代乡下人传达心音,体现其在城市现代化的各种权力关系中挣扎的生存方式。叙述主体的多样性是不同地缘的乡下人进城之差异的表现。这种叙述与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乡下人进城的书写构成的对话,将会对重构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书写发生影响。“乡下人进城”的文学叙述,在当下与历史两个维度上与物质、文化语境展开对白…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目标上一定程度脱离了社会实际,过程和形式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政治课程教育也未能充分吸引学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困难。而“参与式”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却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对改进和加强当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审视,当代教育的功利主义,使生命的意义被消解;教育与生活的分离,使生命失去了根基;教育者角色的强化,使生命的灵动与创造被泯灭。生命解放之路在于让生命在教育中“诗意地栖居”,“诗意地栖居”是自由地栖居、创造性地栖居、精神相遇地栖居。  相似文献   

7.
“光合作用”的黯然离场使得福州民营书店的生存困境被推了公众面前。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当下,福州民营书店的日子其实并不好过,大批挣扎在夹缝之中的民营书店,或转型求存或关门大吉。  相似文献   

8.
生命视野中全面发展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全面发展教育包括体育、智育、德育和美育。“四育”是身心和谐发展、真善美人格完美统一的要求,为生命发展所设计,但现实中的教育却偏离生命,疏远甚至遮蔽生命。因此,必须把全面发展的教育置于生命的视野中进行反思和重构,寻找教育的生命“家园”,走向教育的本真。  相似文献   

9.
思考ChatGPT的“人化”程度首先触及的是人类的“遗忘”特质,即数字生命的纯粹记忆特质,它使得其信息只能被删除且难以被自动遗忘,这构成了它们的首要局限性。此外,在情感“之外”及情感“之前”的感受能力构成了数字生命难以彻底人化的第二个基础要素。然而,在思考ChatGPT的基本局限性的同时,以数字生命作为真正的他者,我们同时可以反观自身的当下局限性。在全球景观资本的长期以及全域性的作用下,人不仅丧失了“遗忘”的能力,同时只剩下了僵硬的认知与情感连线,这不仅造成了人的机器化,同时令人丧失了基本的道德直觉的产生条件。  相似文献   

10.
从西方思想的发展来看,存在的勇气问题曾经曾一度以隐性的形式遮蔽在伦理学、生物学、神学和其他科学之中。但是随着“上帝死了”的哲学思潮和虚无主义的到来,人的生存受到无意义的威胁,使“存在的勇气”这一问题开始在哲学的视域以显形的方式彰显。  相似文献   

11.
“成人”既是一个古老的教育问题,又在当代被赋予了新的要求,通过对不同文化,不同时代中“成人”观进行梳理,同时借鉴大田尧教授回应生命本质的当代“成人”教育思想,我们可以对“成人”活动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在儿童哲学的活动中找到了符合当代教育观的“成人”之维。儿童哲学在当代备受青睐的原因即在于它对“人性”的深刻思考与对“生命”的关怀,在其活动中既体现了当代哲学对“他者”的尊重与理解,又体现了当代教育对“共育”的认可与实施,更是对“生命”的解读与回应。  相似文献   

12.
王志清 《南都学坛》2007,27(1):73-77
“闲”是王维诗意存在的外在形式,更是他人性深处的精神表征,是其身心一无挂碍的绝对自由的表征。王维往往以全身远祸的机智,以摆脱物累心役的超然,积极顺乎自然而寻求当下精神自由的享受,以自由生命之“轻”来拗救严峻功业之“重”,把庄子的美学境界变成具有更广泛实践意义的人生行为。这种以庄、禅为心灵本体的生命精神,这种以“闲”的方式享受当下的愉悦闲心,一旦遭遇山水外物时,其观照中之山水则常常被其闲适的心灵之光所烛亮,是物皆著“闲”色,皆作“闲”态,皆具“闲”情,表现出“闲”之享受所赋予的福祉的超逸。  相似文献   

13.
“渔场教育”是运用环境去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用环境去激活学生的情思的教育,是一个让学生在展示生命活力、呈现生活内涵、回归生态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完成“自主建构”的“文化——心理过程”。它的基本模式为“‘渔场’——活动——创生”。  相似文献   

14.
“教学原点”即教学的真实起点,在品德教育中是学生关于某一道德范畴比较统一的道德认知现状与生活经验水平。“本真教育”,“本”即以人为本,“真”即教人求真,本真教育是关注学生个体的生命状态,关注真实的人极其生活,追求教育的真实与有效。因此要回归品德教育的本真,首要的是关注教学的真实起点。站在“教学原点”与“本真教育”二者之间,当我们深度思考教学实效性问题时,  相似文献   

15.
教育电视中的“模糊镜头”王广新,李焕勤在这里我们所说的“模糊镜头”,并不是那些技术上原因造成的电视画面质量差、不清晰,使学生看不清楚的镜头,而是讨论电视中那些由于镜头表现形式多样性、思想内涵多义性和象征性,使学生被画面丰富的启示力激起联想和想象活动产...  相似文献   

16.
当代艺术的美国化早就木已成舟。对理解与塑造这个现实,美国当代艺术写作产生了多种回应,如“艺术机制”“艺术界”“艺术终结”“领域的扩展”等,其中,亚瑟·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广为流布。但仔细研读、比对、鉴别,“艺术终结论”并不是此时美国最有价值的观点。同期出现的以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罗萨琳德·克劳斯为旗手的“十月主义者”介入美国当代艺术的策展、对话,长期致力于对前卫艺术的理解,提出“领域的扩展”等观点,界定了当代艺术批评的秩序。通过对“十月主义”批评的分析,在艺术批评与美学发展的新进程中,可以还原被遮蔽的“另类景观”,以改变国内学术界对域外学术思潮长期存在的单一、独断、遵从式的做法,消解“艺术终结”论的遮蔽,为构建自身艺术理论提供参考与铺垫。  相似文献   

17.
与社会疏离造成的政治性对社会性的遮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性风险的突出问题。而社会性的觉醒不断呼唤着思想政治教育要感知社会、回应社会、建构社会,并催促其在省思自身与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重返”社会,以消除“脱嵌”于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的“失联”状态。思想政治教育应从国家与社会两个方面获取复嵌入社会结构的“双重赋权”,扎根于特定的社会结构当中;在树立科学社会观的基础上,架构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观念衔接;通过重塑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网,打通国家、社会与个人之间的思想联结,构建共同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8.
“铁西三剑客”以记忆镜像的方式实现对当下现实的真实隐喻,记忆既是承载作品内容的基础框架,又是推进情节展开的深层结构。他们善于通过个人人生际遇的极致性描摹实现时代大潮中集体性经验的深层透析,在历史的苍凉感与社会变迁的彷徨感中融入个体生命的创伤体验。他们在时代经验的形象描摹中有效实现想象与现实关系的重新建构,在想象现实化与现实想象化的动态结构中探索生命自由的终极愿景与冲破历史迷雾遮蔽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9.
通过剖析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与理论的“效能困境”,揭示其传统知识论的思维误区,由此主张回归马克思主义生命哲学的真实根基,以“现实的个人”及其“生命”为核心价值,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的功能修复。  相似文献   

20.
按照上级党委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的要求,北京铁路局太原老干部部老协党委决定在离退休党员中开展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要求各党支部以江总书记“5·31”讲话为学习重点,通过学习和讨论,加深对“三个代表”的理解,并进一步认识江总书记对老同志提出的“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的重要意义。他们的具体做法是:组织好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活动,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使有关人员都认识到这是新时期做好老干部工作的重要保证,是落实提高老同志生活和生命质量,安度晚年,健康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