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同志说:“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精神,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即人的理想、道德、意志、性格、情绪等;二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表现出来的活力,即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人的精神,是由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的。国家、民族、企业都是人类聚集生活的社会群体,不同的社会人类群体,受其各自客观条件的制约,所表现出来的精神也不尽相同。本文结合《实践论》的学习仅就大庆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大庆精神的能动作用,以及坚持大庆精神的普遍意义,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大庆的社会实践形成大庆精神社会实践是人们有意识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客观活动。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凝聚升华而形成精神。大庆精神,就是大庆人在特定的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条件下,在大庆勘探、开发、建设的广泛  相似文献   

2.
新实践美学在继承马克思“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感性的物质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从本体论、发生论、认识论、交往论和价值论的角度对实践进行了阐释.从本体论的角度看,以劳动为中心的社会实践是构成人类社会的本原和本源;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实践是人、人类社会和“人的感觉”生成的前提和基础;从认识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类社会认识世界的方式、中介和桥梁;从交往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与自然、人反思自身及实现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手段;从价值论的角度看,实践是人类确证自己的本质、实现自身价值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我们认为,精神文明具有“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性”,“与物质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阶级性”和“历史的继承性”。下面,拟从这几方面谈点粗浅看法。 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统一性 首先从精神文明的产生说起。在先于人类存在的自然界,起作用的是受自然规律支配的各种无意识的盲目的自发力量,没有人的意识的活动力量,自然界照样是客观存在的。精神文明在这里是体现不到的。 自从人类诞生以来,自然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自然界被作为人的认识和改造的对象,从而人也不断增长着认识和实践的能力。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的实践关系的产物。马克思指出:人“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人的能动的类生活,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观点。”因此,精神文明,它一方面必须是与人类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相联系的,另一方面必须是与改造客观世界过程中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相联系的,并主要是改造人的主观世界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我们的身体生活在客观世界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然而,我们的心灵却是生活在文化世界中,人类的整个历程,是认识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历程。我们所认识的世界就称为文化世界。文化世界是客观世界在人脑的反映。人们在社会中生活,通过各种联系手段沟通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从而形成了一个民族、一个社区的成员对客观世界的整体认识,构成了某一民族、某一社区的文化世界,并作为一种文化传统传留给后代。因此,文化世界不是指某个人的对于客  相似文献   

5.
实践活动的动态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活动可以分为探索性实践、创造性实践、变革性实践和生产性实践。它们具有相对独立的存在意义。在实践过程中实践的四个类型表现为历时性的四个阶段,在现实社会实践中实践的四个阶段转化为共时性的四个类型。实践的四个阶段或四个类型具有不同的性质、目的和特点,对主体有不同的作用,对人类文化有不同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认识与实践已经分化为相对独立的阶段。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以求真为目的认识活动也不同于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活动。以求真为目的的实践活动从属于认识,是认识世界的环节,以求善为目的的认识从属于实践,是改造世界的环节。认识阶段与实践阶段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认识的成果是实践活动的前提,实践活动的成果是认识活动的条件。作为认识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反映,是客观世界定向主观世界,作为实践阶段的认识,本质是创造,是主观见之于客观,是  相似文献   

7.
一、人的主体性及其类型主体是个哲学概念,相对于客体而言。主体就是指有意识地从事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以满足其需要的现实的社会的人。人活在世界上,需要进行两种活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亦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世界又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无论...  相似文献   

8.
不同意吴建国、崔绪治所提出的实践定义:“实践是人类改造客观外部世界的现实的感性物质活动”。 作者对这个定义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这个定义把实践局限于人类改造客观外部世界的活动,  相似文献   

9.
价值这一人类社会的特有现象,是通过人的社会活动过程中的认识活动环节与改造活动环节来分别展现的。认识活动环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属于客观决定主观的东西,改造活动环节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则属于主观决定客观的东西。真善美与假恶丑只有在真理性认识和与其相匹配的改造性实践观念,以及相应的价值实践及其结果中的界限才是确定和明晰的。  相似文献   

10.
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深入 ,认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关系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因此 ,在研究认识标准和价值标准问题时 ,既要注意二者的差异 ,更要注意二者的统一。一人类的活动可分为两大类 ,即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改造世界在于满足人自身的需要。可以说人类的活动是以追求真理和创造价值为主题 ,由此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 :事实认识和价值认识。事实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认识 ,而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规律的正确认识 ,就是真理 ,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认识关系 ,即主观和客观的相符合。它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主体与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重要范畴,主体是指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践活动的人。客体指的是进入主体认识和实践范畴的客观事物。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就是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是一个从必然到自由的无限发展过程。主体的认识能力决定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能力。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是改造世界的历史巨人。他在《实践论》中明确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他的审美观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上的。人类的全部活动和目的,无非是改造客观世界以适应主观的需求,同时改造主观世界以符合客观规律,从而不断地走向美好的理想境界。文艺作为一种审美实践活动,是人们实现这种追求的独特手段之一。毛泽东美学思想从改造世界的实践出发,到阐明文艺改造世界的特殊途径,以至归结到按照什么人的面貌改造世界,形成一个完整的美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3.
<正> 众所周知,人类实践的基本形式有三种:一是处理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活动,即生产实践;二是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而进行的探索性、准备性的活动,即科学实验;三是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过去长期简称为“阶级斗争实践”。我认为,把人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简称为“阶级斗争实践”,把阶级斗争说成是人类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是不确切的,应改为“社会交往实践”。为什么不应把人类处理社会内部人与人关系的活动概括为“阶级斗争实践”呢?因为阶级斗争不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的实践活动形式,不具有普遍性。第一,阶级斗争只存在于阶级社会之中,而阶级社会只是人类社会发展长途中的一个阶段,在过去的原始社会和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中都没有阶级,当然也就不存在阶级斗争;第二,在阶级社会中,虽然人们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活动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但并非一切社会关系都是阶级关系,除了阶级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精神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及其地位袁俊平社会实践既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又是人的存在方式,它既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又创造了人类的精神文明。社会实践首先表现为物质生产实践,它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本体。从特定的意义说,人类生存需...  相似文献   

15.
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究竟是什么,这在唯物史观中是一个带全局性的关键问题;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主张,以至近年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热点,现就目前提出的若干见解作一简介,供研究者们参考.需要说 持此观点的论者认为,理论界通行的人类社会是在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看法固然不错,但由于社会基本矛盾不过是人的活动的表现和产物,而人进行任何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需要产生动机,动机激发行为.因而,人的需要乃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因.这可以从它对于认识和实践,对于社会生产力的推动作用上加以说明.人们认识世界是由于客观的实践需要,从而决定了他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主动性、选择性、计划性和创造性;人们改造世界则是出于求生存,求享受,求发展的需要.人的需要的发展和提高,则促进了人类认识和实践的发展,由此也就使得人类社会逐渐进步.在社会基本矛盾  相似文献   

16.
蹲点的哲学     
蹲点,是一种科学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蹲点就是进行典型调查研究、典型试验,进行小规模的探索性的社会实践。进行蹲点,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客观实际及其发展规律,避免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可以使我们的工作能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规律发展的要求,从而把工作做得更好,避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蹲点对于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顺利地改造世界,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于“实践”,可以从两个方面界定:一是从社会历史的角度,或者从存在论角度,具体地分析实践的结构、功能,研究人类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改造世界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所要研究的实践.一是从精神活动,或者说从认识论的角度,来具体地分析实践在人类认识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研究人类是如何通过他们的实践活动来理论地把握世界,达到真理性的认识的.就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这就是能动的认识论所要研究的实践.更一般地说.前者是哲学本体论所要研究的课题,后者则是认识论所要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8.
社会认识是对社会现象、社会生活的认识。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对社会、对社会生活的认识,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类社会实践及其产物的认识。人的实践,是改造客体,使主体力量对象化的过程。是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为了创造价值、实现价值,必须认识客体的自在价值、使自在价值变为自为价值,然后才可能创造价值和实现价值。所以,社会认识,就是对人的认识价值、创造价值、实现价值的一切价值活动的认识,价值贯穿于主体的全部生活中,也贯穿于作为客体的人和社会的全部生活中,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作为认识论范畴的一个重要的哲学问题,在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已经显示了它的巨大作用。为什么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实践思路及其特征?并形成各有区别的发展阶段呢?归根结底都与思维方式的不同有关。因此,思维方式作为规定和影响社会发展总体思路与对策体系的基本因素,是由思维方式的基本功能所决定的。本文拟从大文化的角度去审视思维方式的一些基本问题,从而探讨并揭示思维方式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一、思维方式及其基本特征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重要的主观能源,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或理性认识阶段,能够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指导和推进社会实践活动的深入,最终推动社会的发展。当今世界各国在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竞争,归根到底都体现着思维能力的竞争。那么,为什么世界各国的发展形态各异,发展速度不一,表现出各有特色的社会发展特征呢?这就是思维方式的差异或不同,反映了各具特色的思维方式。从这个意义上看,思维方式是不同的思维主体在思维过程中如何反映、把握和调理客观对象的一般方式与方法,  相似文献   

20.
杜频 《理论界》2002,(6):46-48
科学技术包括科学与技术两方面。科学是人们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对客观世界各种运动形式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技术是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经验、方法、工艺和能力等的总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是对科学技术在现代科技革命引起的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刻反映,也是对产业结构构成的正确认识。 湖北是老工业基地之一,在产业结构中传统工业占有很大的比重和存量优势。面对新世纪如何把发展经济与改造传统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实施科学技术产业化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