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大量考古材料说明,太阳昼夜循环观念是中国古代宇宙生成论的根源。“易”、“道”、“太一”等表示宇宙本源的哲学术语实际上都是日出海面而循环运行图像的概括。郭店战国竹简《太一生水》、《老子》甲篇、子弹库战国帛书《宇宙篇》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太阳循环而有天地四时的宇宙观念。由此,中央四方与明堂、太阳崇拜与君权王权的统一、太阳神推步规天与宗教垄断、“东西”称物与“东”、“南”为尊等等政治观、哲学观、文化观,都是太阳循环宇宙观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2.
汉代哲学的宇宙生成论,按其本原的属性可分为物质性的本原生成论和精神性的本原生成论两种类型。它在天道观方面融合了儒、道的宇宙本原,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向宇宙本体论转化的倾向,其宇宙生成过程论也趋于繁琐化、神秘化。汉代宇宙生成论的这些特点是当时社会的学术、思想文化的反映,并为魏晋玄学的产生提供了思想条件。 相似文献
3.
宋继杰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1)
早期希腊"kosmos(宇宙)"的自然化过程经历了一个从神统系谱学(theogonies)到宇宙起源论(cosmogonies)、从宇宙起源论到宇宙生成过程论(cosmology)的演进。如果说前者在宇宙论上完成了从非理性的神话解释到理性的自然解释的"范式转换",那么后者则使得希腊宇宙论超越自然主义并最终走向哲学的目的论的宇宙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4.
以"本"与"末"之间关系的比较作为基本的理论进路,王弼自觉地展开了对世界普遍性根据的探讨。这种辨析"本"与"末"关系的研究方法也被诸多学者视作王弼哲学思想的特质所在,并进而将王弼的思想定性为一种本体论学说。对王弼思想本体论特性的评价往往被学者放在与两汉思想宇宙生成论的比较当中进行,汤用彤先生便认为玄学实现了由两汉宇宙生成论向魏晋的本体论的转变,王弼的贵无之学则是典型。那么在普遍性视域之下,王弼的本体思想与两汉的宇宙生成论思想之间又有何差别呢? 相似文献
5.
中国道家与道教思想中,自老子始就对宇宙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丰富的探索.道家与道教思想中的宇宙生成论有道的"道生一"理论,道教的"元气论"、"混沌说"、"老子创世说",以及受<周易>"太极"学说影响后的理论等. 相似文献
6.
本论文尝试对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进行平冤昭雪,以便解除长期以来人们对其的误解。为此,本论文认为在东亚哲学史上最初论及宇宙生成问题的学者为老子,到了汉唐时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太极及元气概念,并开始了正式的深入研究,这就是所谓的"太极元气说",这一脉络一直延续到周敦颐的《太极图说》。但是,到了南宋时期,朱熹对此进行了歪曲、改编,进而主张"本体论"。本论文还重点指出:如果立足于朱熹的本体论去理解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将会造成众多难点,其中明显的例子出现在朝鲜哲学史上。因此,笔者根据朱震的《汉上易传》所收录的《太极图》,尝试对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所蕴含的原义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从甲文生字到金文眚字字形字体之演变为孔子言性的话语背景,并以此为视角对孔子性论重新作出考察,同时又结合新近出土简帛,尤其是郭店简、上博简来进行相关之研究,从而得出了孔子性论实为自然而然之人性论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上博楚简等新出土资料相继问世,这些资料对古代思想史研究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儒家角度看,出土资料为《易》经典化的问题提供了新的视点。郭店楚简《六德》和上博楚简《周易》的发现,证明了战国前期《易》已经成为儒家经典,《易》的经典化和秦始皇的焚书及挟书律完全没有关系。从道家角度看,以前,具备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只见于《老子》,但郭店楚简《太一生水》、上博楚简《恒先》的发现,证实了战国前期还存在着好几种带有宇宙生成论的道家思想。日本研究者对新出土资料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种,只有第三种敢于大胆纠正过去思想史研究中的谬误。 相似文献
9.
郭店简和上博简的《缁衣》篇对于研究今传本《礼记·缁衣》有重要意义.由简本《缁衣》到今本《札记·缁衣》的文本变化,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社会观念变迁的背景下所进行的适应性调整,简本《缁衣》首章可以说是研究这个调整的很好的文本资料. 相似文献
10.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一篇关于宇宙生成和天地结构的楚国道家遗文.它以"太一"("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太一"和"岁"为起止,用辩证的方法论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和各级生成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水"的重要地位和"神明"的作用.但它关于天空形态的看法既与"宣夜说"有关,又与"天圆地方说"有关. 相似文献
11.
郭店楚简《太一生水》是一篇关于宇宙生成和天地结构的楚国道家遗文。它以“太一”(“道”)为宇宙万物的本原,以“太一”和“岁”为起止,用辩证的方法论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过程和各级生成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水”的重要地位和“神明”的作用。但它关于天空形态的看法既与“宣夜说”有关,又与“天圆地方说”有关。 相似文献
12.
13.
14.
上博简《三德》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除《道原》篇外)有很多相像之处。既有用词的相像、用韵的相像,也有文章结构上的相像。如此众多的相像,表明《三德》和《黄帝四经》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德》应该是《黄帝四经》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上博简《三德》和马王堆汉墓帛书《黄帝四经》(除《道原》篇外)有很多相像之处.既有用词的相像、用韵的相像,也有文章结构上的相像.如此众多的相像,表明《三德》和《黄帝四经》一定有着密切的关系.《三德》应该是《黄帝四经》的思想渊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在古代诗歌理论中声名显赫的"诗言志"之说历来被视为儒家诗歌理论之圭臬.但它既不是出自遥远的虞舜,也不是出自春秋末年的孔子,而是战国中后期儒家整编古史时所提出的观点. "诗言志"的说法简明扼要,非常适合那个时代的社会需要,所以广为流传.在孔子及其弟子的诗歌理论中,情、志并重.将"情"逐出而只讲"诗言志",那是后儒的事情.从郭店简和上博简的相关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及其弟子诗歌理论的内容,其要点是既重视诗言志,亦强调诗须言情.这与古代文献中所记载的孔子诗歌理论是吻合的. 相似文献
17.
18.
"民性"问题是先秦儒家一个重要理论观念.在孔子的理论体系中,这个观念不仅见诸<论语>一书,而且在上博简<诗论>中亦有重要表述.从<诗论>简文中可以看出,孔子通过<诗·鹿鸣>体悟到"币帛"在礼仪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由此而看出"民性"所固有的对于和谐的追求.相关简文由<诗>而论及"民性"观念,是认识孔子思想的一个重要材料. 相似文献
19.
诸家讨论《五行》经传的作者时代相去甚远的深层原因,在于仁义礼智圣五行说与子思的关系。而郑玄注中所保存的文献材料,说明仁义礼智圣五行说的思想源自孔子。荀子以之为子思首创,应该是正确的,世子很可能不是仁义礼智圣五行经或传的作者。从相关文献来看,这一学说曾经广为流行,但是所依据的理论基础是后来式微的尚土的五行说,因此在后世不受重视。然而即便是仁义礼智圣五行,或许也仍然保留有数术的痕迹。 相似文献
20.
郭店楚简和上博简中都有一篇<缁衣>,其内容与<礼记·缁衣>大致相当,但文字上有较大歧异.从这些歧异中可以大致看出战国到汉初儒家经典文本歧变的一般规律,这包括外在语言形式的改善、儒家思想的增强以及学术思想的转向.对这些文字歧异的研究不仅可以校勘<礼记>,而且对美学史、思想史的研究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