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部分管理研究人员认为企业是一个人力资本和非人力资本相结合的特殊组织,在工业时代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企业所拥有的物质资本。但是在知识经济时代中,人力资本开始超越物质资本成为企业经营中的重要力量,特别是企业管理和经营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等,对于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性意义。  相似文献   

2.
人力资本要素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激励和约束人力资本所有者行为的最佳途径就是人力资本的产权实现股权化,使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的所有权,参与企业的收益分配。本文通过对人力资本内涵的探究,分析了人力资本股权化的内在和外在的基础,并进一步对常见的股权化实现形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二十一世纪企业经理的高级助理只有两个,一是人事老总,一是财务老总,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本文提出了对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行资本化管理。作者从人力资本化的理由、人力资本化的基本观点以及企业如何搞好人力资本化等几个方面,对企业人力资本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多地表现为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本间的竞争。那么,企业怎样才能有效地管理好内部的人力资本呢?本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工具,首先从人力资本专用程度、人力资本信息分布状况和人力资本管理的成本与收益三个方面提出了分析框架。然后,按转移成本和对企业依赖程度的不同,把人力资本分为通用性人力资本、专用性人力资本和准专用性人力资本三类,并对每一类人力资本的管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人力资本管理:一种新的管理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俊慧 《管理评论》2004,16(8):47-52
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传统的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自舒尔茨1959年提出人力资本以来,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日益深入。近几年人力资本概念开始被引入企业管理,一种适应经济时代的管理方式——人力资本管理——出现了。  相似文献   

6.
在知识经济时代,财务资本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唯一动力,如今人力资本的重要性步步显现,企业资本不仅包多财务资本还包括人力资本.因此,企业的价值不仅仅只是财务资本的价值,还包括人力资本的价值.企业财务管理理论的创新离不开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创新的源泉.因此人力资本怎样发挥这种创新作用是我们讨论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本文讨论了外商直接投独资化倾向加强对本土企业的影响即是进一步产品差异化竞争和技术垄断力度上升,并且分析了产品差异化竞争和技术垄断力度上升带来的产业控制。最后提出加强对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吸收、加强对本国的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管理技术水平来提升本土企业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金红 《经营管理者》2009,(16):219-220
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明显特征是人力资本创造财富。本文以组织行为学理论、雇主品牌理论和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依据,提出企业吸引优秀人才、使现有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发挥更大效用,取得人才竞争优势的途径是实施基于雇主品牌的战略人力资源管理,通过优秀企业文化、合理组织机构、最佳人事匹配、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晋升体系、绩效管理、社会责任履行等成为卓越雇主。  相似文献   

9.
人本化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其实质是培育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运用各种激励手段,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依靠全体员工的努力来促进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本文阐释了人本化管理的内涵,分析了我国企业在人本化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建立企业人本化管理运行机制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0.
赖苑苑  高尚  周晶  宁延 《管理学报》2023,(11):1579-1589
以华为公司为案例研究对象,立足于项目和运营在数字化背景下的对立统一关系,探究企业项目管理运营化的实现机制。研究表明:借助数字化平台资源集聚、效率提升、联结多元的特性,项目化模式与运营化优势可以并存,企业可通过多项目任务的同质化解构、同质化单元的标准化运营、标准化组件的定制化编排,达到标准化运营和项目定制化工作的无缝衔接;与项目协同的运营组织呈现出多功能运营“中心”的新型组织形态,发生了从管控到赋能、从科层型到扁平化的平台化特征转变;企业要配套制定协调机制避免出现权责松散、沟通受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财务信息为研究目标,分析企业金融化对企业真实盈余管理、应计盈余管理、分类转移盈余管理、联合盈余管理的影响。得出结论:真实盈余管理和应计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U”型关系;分类转移盈余管理与企业金融化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企业金融化会促进企业分类转移盈余管理程度;联合盈余管理程度与企业金融化之间仍存在“U”型关系。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国有企业相比,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应计盈余管理和联合盈余管理的“U”型影响更加显著。提出建议: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效率,拓展企业融资途径和效率,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企业管理层应合理支配企业剩余资本,平衡好经营性资产与金融资产的比例;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加强对管理层作出金融化决策行为进行管控,保护投资者的利益;政府应完善企业会计准则修订,减少企业过度金融化行为。  相似文献   

12.
股权激励对象选择模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股权激励对象应该选择那些对企业剩余利润产出最具影响力的员工.在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下,影响企业剩余产出的关键人力资本也不同,只有将掌握关键人力资本的员工作为股权激励对象,才能提高企业效率.在不同的生产组织方式下,掌握核心人力资本的员工有三种:掌握关键管理技能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经理人,掌握核心技术的人力资本所有者--核心技术人员和能够有效构建企业内部合作理念的人力资本所有者--组织中的领头人(leader).  相似文献   

13.
在这个竞争越发激烈的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从资本竞争转向人力资本的竞争,知识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基本动力。社会生产对于知识的需求越来越高,基于知识管理的学习型组织建设理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现代化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本文介绍了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的内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联系,并从阶段划分、组织结构构建、企业文化、领导管理等多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构建学习型组织。  相似文献   

14.
企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企业的管理,而企业管理的核心在于企业的文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作用的发挥.企业文化以价值观为核心,以知识为基础,以事业为共同追求,注重职业道德、相关规章制度的建设,强调企业全体员工和企业领导的共同参与.目前是重新审视人自身能力的时代.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够创造最大附加值的资源,发挥人力资本的最大创造力,已经成为加强企业管理、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心.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战略资源已经不再是土地资源、材料资源以及能源资源等物质资源了,取而代之的是人力资源。正是因为人力资源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占据的重要作用和地位,才使得它逐渐成为了当今时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和灵魂。然而,在现代的企业管理中,单纯的人力资源并不能够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只有人力资源的系统化战略管理才能够实现企业的人力资本结构最优化,企业的人力资本效率最大化,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16.
组织的氛围、业务层的战略部署、人力资源管理和高层管理者的价值观,在长期的互相交融、互相影响的作用中,构成了企业的组织形态。近年来人力资本也逐渐受到企业重视,成为现代企业的重要构成环节,所发挥的作用也组织形态密切相关。本文就组织形态、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作用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7.
在以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以新知识、新技术为核心的竞争。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增值日益紧迫,人力资源逐渐成为企业的第一资源。e-HR可以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自动化,缩短管理周期,整合企业内外的人力资源信息,并与企业人力资本经营相匹配,使人力资源管理真正成为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  相似文献   

18.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力资本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我国的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却不容乐观,本文对人力资本投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细致分析与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组织资本的增长机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冯丹龙 《管理评论》2006,18(2):44-49
在知识经济时代,技能和知识正逐渐成为公司最有价值的资产,而这一资产很大程度上存在于那些随时可能离开的员工的头脑中,因此,企业时常面临着人员流失所带来的重大损失。个体人力资本的自由流动是个体和企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劳动力市场完善的需要,因此,我们不能限制个体人力资本的流动。要使企业的竞争优势不随员工的流失而减弱,只有将员工的个体人力资本转化为不随个体流动而流失的企业组织资本。因此,研究人力资本如何转化为组织资本也就成了各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企业组织资本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它是在个体人力资本与团队资本的基础上形成,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组织资本是依赖于特定的组织和社会交往模式,通过长期组织学习和知识共享的过程积累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人力资源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也是第一资源要素。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更注重程式化的劳动力转移与价值增长,而基于劳动关系调整的管理更注重双方利益的实现,通过构建包括企业文化、组织承诺及员工甄选、绩效管理等要素在内的软硬结合的管理体系,能够更充分的发挥人力资本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