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文化符号是传递信息、凸出主题、达成共识的重要介质和载体。中国节日题材绘本从传统文化节日中汲取资源,运用绘本特有的文学叙事功能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国节日题材绘本在树立和突出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中,运用中华文化符号突出“有形”之美、呈现中华文化符号力图“有感”于美,令读者在阅读中实现“有效”共享中华文化符号价值,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形有感有效”载体。  相似文献   

2.
曾明  龚婷  戴登云  彭佳  张友  刘兴全 《民族学刊》2021,12(7):1-8, 102
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是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彰显中国精神的重要途径。对此,需对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概念内涵、划定原则及标准、主要类型及根本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其中,划定原则包括:分类识别与分层操作、兼顾中国内部的同一性与外部的参照性、明确同一性具有历时性和多样性、兼具传统与时代相结合;依据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概念界定,回答了划定标准“是什么”“哪里来”“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主要类型包括地理类、物质类、精神类、历史类、文化艺术类和生活类;在此基础上,从内部同一性的“本体论”维度和外部参照系的“超越论”维度出发,提出了各类型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深厚基础。中华文化的对外交流与传播有着悠久的历史且一直延续至今。每个阶段,国人都根据不同时期和不同的传播对象的客观需求在传播内容、传播路径与方式、传播主体上进行调整与完善,力争让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传播得更深远、普惠世界。进入21世纪,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显著提升以及国家间文化软实力的比拼日渐为大众所关注,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主体自觉性、自信力也显著提升,随着“文化走出去”国家战略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稳步推进,中华文化对外传播出现了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国家民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和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着力推动民族文化工作和民族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促进民族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取得了显著成效。近日,本刊记者就此专访了国家民委文化宣传司综合处处长刘震。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文化软实力”概念。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发表系列有关文化建设的讲话,构建当下及未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指导思想。当今,后工业化文明使中国进入信息革命的新时代,而“自媒体”自2002年诞生即颠覆了传统媒体传播方式。“刘三姐歌谣”是广西地方性文化符号,又是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本文旨在探讨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一的刘三姐歌谣及其自媒体传播价值,从而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陈家才 《中国民族》2008,(10):33-34
党的十七大将我国的文化建设提到十分重要的地位,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奋斗目标,要求“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为此,民族文化工作者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以“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为目标,为建设多彩、和谐的中华文化作出努力。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50年代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以来,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边民跨国互动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的不断巩固,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中国西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边境族群跨国互动呈现出开放和谐与双赢互动的总体态势。  相似文献   

8.
潘君瑶 《民族学刊》2021,12(4):41-51, 115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遗产话语与实践正面临危机,基于历史学、民族学、社会学、符号学、文化学等梳理并构建跨学科理论逻辑体系,用社会建构的视角探讨我国遗产话语横向共时性的中西方平等对话、纵向历时性的文化符号表征与文化记忆的形成,提出“遗产社会建构框架”与“遗产共建共享:文化‘活态化’传承与传播的社会实践路径”,强调只有在对话与交流的基础上,以人为本、以文化为核心,对遗产文化符号进行“神圣化”“重复化”与“现时化”的阐释与展示,才能讲好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形成文化记忆,“活态化”传承与传播遗产文化,塑造民族文化自觉、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既是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采取的重要实践方略,也具有深刻的理论和方法意义。从认识论角度看,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标识对人们增强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认同具有显而易见的作用。但是,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必须奠定在对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准确理解基础之上,由此才能找到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正确路径。  相似文献   

10.
李建军  李宗赫 《民族学刊》2022,13(11):1-8, 141
共同历史记忆具有共有性、时代性、建构性和凝聚性等鲜明特征,对展示中华文化符号、体现中华民族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发挥重要的载体依托、桥梁支撑和价值彰显作用。中华民族共同历史记忆是由各民族共同拥有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书写的革命文化、共同弘扬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符号和标识等组成,是各族人民的感情依托、心灵归宿和精神家园,需要我们守护、传承、阐释和弘扬。  相似文献   

11.
云南边境一线的跨境民族地区是一个国家内较为特殊的民族区域,其战略地位及文化示范效应非常重要,其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国家的对外形象及国家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稳定,所以,加强边境一线各跨境民族地区各级学校的建设、双语教育、队伍建设及加强教育内容的选择,成为了维护边境稳定与国家安全的重要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晓林 《中国民族》2007,(12):31-33
因为在心里搁了许久许久的万里边境,也为了完成好配合国家民委发起组织的“兴边富民行动”而开展的“走读边境中国”大型系列报道,近来我一直在阅读、访谈和思考,当然围绕的只有唯一的主题:边境! 什么是边境?边境到底意味着什么?边境的历史与现状如何?边境与国家、与民族、与自然、与文化、与我们每一个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秦永红  付乐 《民族学刊》2020,11(3):13-20, 125-126
自古以来,“边疆”作为中国对外交流的关口,具有不可取代的战略意义。古时,在“一点四方”统治观念下,“边疆”具有区别于王朝国家核心区的文化地理内涵,通过“边疆”走向欧洲、非洲的丝绸、瓷器、茶叶开启了西方人对东方国度乌托邦式的想象。近代,随着王朝国家的衰落和西方启蒙运动自我批判的觉醒,“边疆”又成为“东方地狱”中一抹神秘的色彩,一块未经发掘的处女地。20世纪90年代,自中国将“和平崛起“作为对外交流的叙述话语以来,“边疆”又被西方冠以落后、分裂、暴力的形象,意图通过充满意识形态的“人权”倡导和模糊的民族国家概念来肢解中华民族。中国边疆何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性格迥异”的面孔?新时期,“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为边疆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场域和资本。而边疆形象的合理建构也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整体布局、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提升、中国形象的正确定位、与邻国的政治经济交往以及边疆地区自身的发展稳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发扬上有着重要意义.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不仅有利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更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增强中华的文化凝聚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文章通过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涵义阐述,探讨领导干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性,提出实现领导干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春,70岁的中国民贸经济研究会理事刘鹏杰赴霍城县调查边境贸易。这位老资格的商务工作者在调研报告中强调:边境贸易是国家对外贸易的组成部分,巩固和发展边境贸易是中苏两国边境政府和人民的愿望,有利于加速边境民族地区缩小同东部先进地区差距的步伐。而年前从苏联西伯利亚考察归来的国家民委民族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潘照东,也提交了一份题为“重构开放格局”的研究报告。该报告认为:我国周边地区正在形成东北亚、中亚、伊斯兰、南亚、中南半岛等五大经济圈,其消费水平、需求层次与我国的出口商品结构有较高吻合度;我国必须采取对策,以实施边疆开放战略,发展边境贸易为突破口,使对外开放从单边单向演进为多边多向的新格局。就是这两个远隔千里、不同年龄的人,为我们提供了探究新疆边境贸易微观和宏观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春节不仅融合了各民族优秀文化,也为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舞台。春节文化历史悠久、分布广泛,在数千年发展过程中,形成了时空经纬交织、各民族互动交融、文化形式与价值体系严整的综合性谱系。可以说,春节是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  相似文献   

17.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在我国的文化传承与发扬上有着重要意义。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与自信,不仅有利于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不断传承和发展,更能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自觉与自信意识,增强中华的文化凝聚力,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发展。文章通过对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涵义阐述,探讨领导干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重要性,提出实现领导干部文化自觉与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和不懈奋斗。中国人民有底气搞好自己的事情,因为我们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们有信心做好一切事情,这种信心来自对道路的自信、理论的自信、制度的自信和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肯定和践行,对自己文化的生命力和持续性的坚定信心和决心。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未来,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需要具备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和道德情操,而美育的建构能够增加大学生的知识底蕴,能够健全大学生的审美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自由和全面地发展。因此我们要在文化自信下建构大学生的美育。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青海撒拉族这样一个独特的"穆斯林地方社会"为窗口,考察一个世俗最高权力并非伊斯兰"政教合一"的"国家"体系是怎样在从"帝国"到"现代国家"变迁的历史场景中针对西北穆斯林民族建构自身形象的,从历时性角度反思"国家"对"民族"形塑的历史文化特性,提出国家文化维度建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罗海涛 《中国民族》2023,(11):63-64
<正>作为我国沿边重要口岸,黑龙江省绥芬河市始终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治国必治边的重要论述,落实省委实施新时代沿边开放开发专项行动部署,以自贸片区建设为牵动,加快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努力在固边兴边富民行动中走在前列。坚持“强基固边”,构建跨境物流体系。充分发挥口岸通道优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对接俄罗斯远东大开发战略,建设辐射东北亚、通达欧亚的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绥芬河机场成功试飞,公路口岸客运联检楼、国际客运中心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