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旅游景点介绍材料的英译一般不是语言层次的忠实。目的论翻译理论认为,这种翻译的不忠实性是旅游宣传材料的文体特性、语言、文化和审美需要的必然选择,基于文化资本、旅游资源输出和吸引更多游客的特定目的,"不忠"式的变译实践和方法论正在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成为一种新的翻译研究范式。变译方法是景点资源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旅游翻译不仅是推动旅游业国际化的重要手段,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如何提高旅游翻译的研究层出不穷。以接受美学理论为理据,以归纳的四类变译方法即增释法、缩减法、整编法和合并法为主线,通过大量旅游英译文本的实例分析,探讨变译策略应用于旅游文本翻译的合理性和有效性。研究表明,以读者接受为指导的变译策略对提高旅游文本翻译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且扩展和丰富了旅游文本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3.
新疆独特的旅游资源决定着对外宣传上的特殊性,从信息传递的角度对原作所提供的多源信息进行加工,然后再通过翻译策略向国外游客传递当地独特的旅游文化信息更有助于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文章在变译理论中的减译、增译和改译等变通手段可以实现对冗余性信息采用,对离散性信息采用信息转换法,旨在为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及评估标准。  相似文献   

4.
受诗歌不可译论以及翻译目的论的双重影响,目前,国内著名旅游景点介绍中译者对于古典诗词大多采用了删减的翻译策略。从文化翻译和传播的角度,分析了国内目前经贸旅游资源宣传推介中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应将求真务实作为旅游翻译的指导思想,对古典诗词采取变译为主,直译为辅的翻译策略,从移植、嫁接、修剪、培基四个方面入手,做好旅游文本的译介工作,从而让旅游作为载体,为传播中国文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眼于变译理论视角,通过对新疆旅游英译资料的分析研究,认为变译理论适用于旅游资料翻译,变译方法是旅游资料翻译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从语言适应论视角来诠释翻译中的变译行为,论证翻译中的变译是译者为了译文适应译入语的接受文化语境而有意为之,其目的是保证跨文化的交际成功,变译是同全译并行的另一种翻译策略系统,有特殊的语用价值,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以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译文进行三维转换,能帮助产生最佳译文。依据湘西州旅游文本英译的翻译生态环境,基于湘西州旅游文本英译实践材料,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入手,显化生态翻译学理论在旅游文本英译实践中的应用,重点研究三维转换理论对旅游文本英译实践的具体指导作用,提出在旅游文本英译实践中发挥译者主体性、夯实双语知识、关注译文受众等策略可有效提升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8.
以功能派译论为理论支撑研究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但功能派译论并非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英汉在语言和文化两方面都存在功能关联性特征,英汉广告互译中有时不可避免地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上、意义上的流失、替换,因而弱化了目标广告文本在目标文化中的表达效果和劝诱功能,这就是广告翻译中的可译性限度问题。可译性限度存在于语言和文化两个方面。可译和不可译是一个动态的多维的连续体,随着语言文化之间的不断交流与融合,原来不可译的可能变得可译,有限度的翻译可能变得充分。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旅游资料的翻译作为一种跨语言、跨地区、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具有极强的对外宣传作用,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对旅游景观的推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变译理论入手,结合河北省旅游资料翻译实例来探讨中外旅游资料文本差异以及中文旅游资料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文化空缺带来的语言空缺和文化差异引起的写作方式差异造成了旅游文本英译的难度。文章立足于社会符号学对于意义的划分以及彼得.纽马克的文本范畴和交际翻译模式,着重从语义和文体功能的角度分析旅游文本英译中对文化因素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并指出旅游文本使用的语境、译文读者的文化图式及反应等也是处理文化因素时应该充分考虑的因素。  相似文献   

11.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使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既有可能性又有局限性,甚至有不可译性。随着英汉语言、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对语言和翻译的认识及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再片面地强调语言翻译是可能的或是不可能的,而是表现了一种更为理智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本文就这些问题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对这一现象进行剖析,分析了变"不可译"为"可译"的可能性,并提出了加以避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一直是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争论的话题。本文运用唯物主义反映论,结合认知语言学“现实-认知-语言”模式及其所内含的滤减现象,重新分析和论述了可译性和可译度问题。笔者认为:可译性是绝对存在的.语言与语言之间可以互译,只是在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可译度,受语言、文化、历史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信息和意义在语言与语言之间不可能完全对等移译。  相似文献   

13.
变译是从翻译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翻译方法,变译研究是时代的需求、译论发展的继续。本文介绍了变译理论的研究现状,把它和目的论进行比较,并总结了变译理论的研究意义,从而使这种较新的翻译理论对现阶段的翻译活动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语言文化差异与可译性限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语言文化差异探讨翻译活动中的可译性限度。造成可译性限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阻碍了翻译活动,翻译时“形”与“神”不能兼得,只好舍弃其一,保留其一。习语是最具文化特色的语言现象,在翻译中找到与原文基本相对的习语,达到与原文相近的修辞效果即可。在翻译活动中,风格的等值更是难以企及,译文的语言习惯和表达局限性,常常难以表达出原文中某些特殊色彩和风格。语言的文字系统各有特点,汉语是表意文字,注重视觉类比,英语是表音文字,注重听觉感受,翻译中原文的语体色彩不易表达。随着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词只能采用音译或解释性翻译,无法体现原有的语言文化特色。总之,在翻译活动中文化个性越突出,可限性的限度越小;文化共性越多,可译性限度就越大。  相似文献   

15.
随着近年来内蒙古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草原旅游越来越成为中外游客的首选目标。为了更好地传达景点信息,宣扬民族的地区文化,本论文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个层面对中、英文的旅游文本进行比较研究,以期提高旅游文本英译的翻译质量。  相似文献   

16.
在翻译中,旅游资料的翻译是实用性较强的应用。其用途一方面在于能够成为国外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导游"和"助手",另一方面,对我国的旅游项目起到良好的推介作用。要想使它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翻译的质量。变译是翻译中的一种宏观的方法,他以句群为中心,主要是采用编、述、增、减、缩、并、改等几种方式,在原有的素材基础上进行变通,使之更能为外国游客所明白和接受,从而达到消除国与国之间文化差异的作用,变译理论是旅游资料翻译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翻译既涉及不同的语言,也涉及不同的文化。而广告作为传播信息的方式之一,是语言与文化的载体。通过大量英汉广告实例分析,指出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差异给广告翻译带来的困惑和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8.
论翻译中的语言功能、文化介入与不可译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翻译界素有不可译性问题分为相对不可译性和绝对不可译性之争论。其实,这种相对不可译性和绝对不可译性主要由文化差异引起,并与语言的文化功能、美学功能密切相关,即语言的文化功能造成了语言之间的相对不可译性,而语言的美学功能则从根本上导致了翻译中的绝对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19.
旅游翻译作为一种实用文本翻译,应注重信息传递效果,即原文和译文间信息功能的对等,而非语言形式上的对应。从文化差异的角度不难理解英汉旅游文本的差异。因而翻译策略应着眼于英汉旅游文本风格上的差异,在译文表达上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译入语的优势,尽量减少文化信息交流中出现的障碍,实现旅游翻译的预期功能。  相似文献   

20.
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领军行业,在我国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外宣翻译也就自然成为当前译界比较注重的内容。接受美学的诞生有着划时代的意义,它为应用翻译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研究方法。翻译的接受美学观告诉我们,在跨文化旅游外宣翻译中,译者要充分考虑并协调文化、语言、文本、读者等因素,根据不同文本类型,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参照不同的理论层面,在全球语境下翻译旅游文本。此外,译者应当增强相关领域的比较研究意识,借鉴吸收国外研究成果,更好地完成宣传中华旅游文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