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安溪窑的青花瓷器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它富有民间艺术特色,深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明代嘉靖年间刊刻的《安溪县志》记载:"瓷器色白而带浊,昔时只作粗青碗,近则制花,又更青,次于饶瓷."这说明安溪青花瓷器  相似文献   

2.
日本藏砚家虽深嗜端。歙古砚与大西洞精品,然寓月所及,终有片面之嫌。相浦紫瑞氏,可称日本鉴砚名家,所著《端溪研——历史·特质·余话》一书,释微尘青花与马尾纹,均属不安。五十二页附载之图片,以微小黑色斑点为微尘青花,实为子母青花之误,非微尘也。微尘青花,至细至微,入水乃见,审视之如缁尘之于明镜者。而此图青花,大  相似文献   

3.
春正月初六傩人班演戏老规 田坑班,下马米一筒,子一个,开台米一筒,子一个,起马米一筒。进门吃饭一二碗,水豆腐四碗,时菜四碗。中台点心饭,小菜碟。下台酒饭,鱼二碗,子二碗,糕二碗,水豆腐四碗。时菜四碗。出门酒饭,鱼二碗,水豆腐四碗,糕二碗,时菜四碗。  相似文献   

4.
三吃荷包蛋     
笑生 《快乐青春》2011,(10):32-33
儿子特别爱吃荷包蛋。一日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在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来,我问儿子:“吃哪碗?” “吃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  相似文献   

5.
荷包蛋     
儿子系独生子,小学四年级学生,平时在家中,十足的“小皇帝”。其特点嗜蛋,荷包蛋尤甚。 一日早晨,我做了两碗荷包蛋面条。一碗蛋卧上边,一碗上边无蛋。端上桌,我问儿子:“吃哪一碗?” “有蛋的那碗!”儿子指着卧蛋的那碗。“让爸吃那碗有蛋的吧!”我说,“孔融7岁能让梨,你10岁  相似文献   

6.
我读过一篇文章,故事淳朴而感人。 一个寒冷的黄昏,小店里来了两位不平常的客人:一个年轻人和他双目失明的父亲。年轻人大声说要两碗牛肉面,却转过身,悄悄地对服务员说:只要一碗牛肉面,另要一碗最便宜的素面。年轻人把牛肉面端给了父亲,自己吃便宜的素面。失明的老父亲,  相似文献   

7.
硬币重现     
正插在水杯中的筷子,为什么看起来像是折断的?长尺放入水中,为什么在水中部分看起来像是变粗了?其实这都是光的魔术,一枚小小的硬币就能见证光的神奇。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材料硬币、空碗、橡皮泥、水。跟我一起做①把一只空碗放在桌子上。②将一枚硬币放在碗里,并用橡皮泥固定硬币的位置。眼睛盯着硬币,人往后退,直到看不到硬币为止,头停留在这个位置不动。③让另一个人往碗里缓慢加入清水。④不一会儿,就像施了魔法似的,硬币又能看到了。  相似文献   

8.
毒药     
《快乐青春》2009,(4):16-16
阿凡提在学校读书时,有人给老师送来了一碗蜂蜜。老师用一张纸把蜂蜜盖上,放到讲台上,对阿凡提说:“这是一碗毒药,千万别动,它的气味也能把你毒死。”说完,就出去了。  相似文献   

9.
清王朝定都北京以后,先后有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和宣统十个皇帝在位执政,共经历二百六十多年。在其各皇帝执政时期,制瓷业的发展是不相统一的,青花瓷器的变化也不尽相同。总体上看,清朝各个时期的青花瓷器也都有着自身的鲜明特征。我们主要是依据器物的造型、胎釉、纹饰、款识等来作为鉴定青花瓷器的要点。  相似文献   

10.
易善永 《家庭科技》2008,(12):27-27
蛋羹爽滑细腻,营养丰富,大人小孩都爱吃,但有个小问题,蒸过蛋羹的碗很难洗干净。怎么办呢?只要在蒸之前,在碗的内壁薄薄地抹上一层食用油,之后再放进搅好的鸡蛋。吃完了蛋羹,很轻松就可以把碗洗干净了。  相似文献   

11.
2010年9月12日,在中国烹饪协会、新疆乌鲁木齐市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厨师节暨首届中国清真美食文化节”昌吉市分会场上,昌吉市沈派清真餐饮连锁有限责任公司向游客展示了28桌“九碗三行子”,不重样的252种清真菜肴分别装在9个特大碗、81个中碗、81个小碗、81个袖珍碗中,供游客品尝。  相似文献   

12.
分布于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的藏族,是统称为"藏族木碗"(简称藏碗)的木制饮食器皿的主要生产者与使用者;又因木碗是该区域族群互动与文化交融的产物,因而在承载丰厚的藏文化内涵的同时,还有着建构藏族内部以及区域内与其他民族社会网络关系的功能。本文通过对滇川藏交界地茶马古道沿线藏族木碗生产、流通与消费过程的田野调查,探讨该区域木碗文化的内涵、变迁及其动因。  相似文献   

13.
鸡蛋营养丰富,是家备食品之一,人们几乎每天都食用它。但是单纯的炒蛋、炖蛋吃久了会产生厌腻感,这里介绍几例鸡蛋吃法的新花样,供参考。 鸳鸯蛋 取鸡蛋7只,将蛋清磕入一只碗内,蛋黄放入另一只碗  相似文献   

14.
陈进武 《云梦学刊》2013,(5):106-109
人性与社会之“恶”的透视是贯穿翁新华的中篇小说《的哥麦碗》的一条主线。小说通过的士司机麦碗这一人物及其经历披露了人性和社会现实之“恶”的缠绵景象,而这种景象呈现出“高尚是卑鄙者的通行证”和“卑鄙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的新逻辑。纵观翁新华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出《的哥麦碗》这一小说不仅体现了作者创作的深刻,而且反映了当代文学创作的现实走向。  相似文献   

15.
正洗碗刷锅是主妇们天天需要面对的家务。别看它事小,一些错误的做法不仅会"添乱",还容易造成浪费。错误一:饭后把碗探在一起。油腻腻的碗盘摞在一起,只会造成互相污染,让刷洗工作量增加一倍。吃完饭后要给碗盘分类,没油的和有油的分开放,先刷没油的,后刷有油的。此外,盛生肉的碗要与盛熟食、果蔬的碗盘分开,洗碗布也要分开。先洗盛熟食的碗,后洗装生肉的碗。错误二:吃完饭不及时洗碗。  相似文献   

16.
企业的绩效最终依赖于员工的行为而得以实现。但在实践运作中,企业原有对员工行为进行规范的基本手段——制度,将部分的失去其应有的效果。那么企业如何在外部制度缺失的情况下塑造员工的行为?文章尝试着从文化的视角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首先,文章对传统的文化层次理论模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企业文化的藤蔓模型;其次,在藤蔓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组织公民行为的塑造应以对企业文化的管理为基础,依靠但不依赖于组织中的制度设计。最后,在分别对文化的影响和组织制度设计进行分析后,整合得出文化视角的组织公民行为影响因素模型并对其应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成家之累     
嗜书成癖的我,对锅碗瓢盆柴米油盐之类,始终兴味索然。一块面包两杯开水的魅力远远超于一桌丰盛的肴馔,正如我喜欢不拘小节而讨厌繁文缛节一样,埋头于博大精深的著述中比叮叮噹噹的锅碰碗碗碰瓢瓢碰盆惬意得多。  相似文献   

18.
今天谁洗碗     
没想到,婚后洗碗竟成了一大难题。 凭良心说,先生并不懒,只是不爱洗碗,他认为洗碗是最缺乏创造性的劳动。而我呢,所有的家务活中最怕的就是洗碗。 结婚了,有了自己的小家庭,那饭后三碗四碟的总不能拎回娘家吧?两个人中总得有人洗吧?初时,我们俩倒还称得上客客气气,相敬如宾:谁吃得慢,碗就归谁洗。只是时间一长,便都露出了狐狸尾巴:两人吃饭  相似文献   

19.
夔,《山海经·大荒东经》有载:“东海中有流波山,入海七千里。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夔既是神话传说中的怪兽,又相传是舜(一说尧)的乐正,《尚书·尧典》、《帝王世纪》均有载.《吕氏春秋》上记其亦有“一足”的传说。载云:“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太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夫乐,天地之精也,得生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孔子不相信夔是一足,他把“夔一足”解释为“有一而足”,其实属附会。我们知道:足古代与止相通。例如“正”字,《说文》曰:“从一,一目止,”《说文》:“(?)古文正,从一足,足亦止也。”(《说文·正部》)止是趾的古字,(甲骨文写作:“(?)”。)足的象形,(小篆写作:“(?)”)《说文》曰:“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  相似文献   

20.
“鸡三足”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战国时期有一派学人,专门喜欢推敲事物名称和实际如何相当,得出了许许多多有悖常识的论题,惊世骇俗,日与人辩;因而被称为“察士”与“辩者”,或者叫做“形名之家”与“名家”;近世以来,更被谥以“诡辩家”的恶名,视为学术界的贫嘴汉。辩者们的论题中,有一题叫“鸡三足”。据他们自己在《公孙龙子》中解释说,鸡有三足的理由是:“谓鸡足一,数足二;二而一,故三。”(《公孙龙子·通变论》)所谓的“谓鸡足”,是说名义上的鸡足,或足之名,或足之所以为足者;所谓的“数足”,则是实际上的足,或足之实,或足之为足。辩者们当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