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三、苦中作乐1 92 7年后中国政局变得日益混乱 ,然而小品文却异常活跃起来。有人说 :“十年前新体诗盛行 ,各报的附刊跟各种杂志都登载新体诗 ,这两年小品文忽然流行 ,作家又多喜写小品 ,非文艺的刊物也注重小品 ,大有从前新体诗的盛况。”(谢六逸《小品文之弊》)可见此时小品文身价之高。在小品文中兴里用功最勤、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要算林语堂了。林语堂与周作人有着直接内在关联 ,在观念、思想、性情和审美等方面 ,周作人都是林语堂的“师友”,在小品文方面也是如此。 30年代有人说 :“知堂先生的特殊小品文体 ,里面古文分子加强 ,就发… 相似文献
2.
一“小品文”的文体概念,是一个流变的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必然有不同的理解。小品文虽古已有之,但以“小品”名集或指称某种文学形式,则始于明代中叶。如晚明陈继儒《晚堂香小品》、潘之恒《鸾啸小品》、王思任《谑庵文饭小品》、朱国桢《涌幢小品》等;也有辑录前代或当代小品的选本,如《皇明十六家小品》、《苏长公小品》、《闲情小品》之属。不以小品命名,实为小品专集的则有:郑元勋所辑《媚幽阁文娱》、卫泳的《古文小品冰雪携》等。不少论者都指出,上述明人选集显示了一个明显的偏至,即几乎将包括韵文在内的所有体裁都集纳于“小… 相似文献
3.
陈剑晖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9)
在“五四”以来的文学史上,小品文作为白话文学最先获得成功的散文品类,曾领衔现代文学达十几年之久.从20年代初发韧,至30年代中期形成“小品文热潮”,其间可谓佳作迭现,名家辈出,堪称小品文的黄金时期.作为一种新兴的文体,小品文的兴盛发达,离不开“言志性灵”散文思潮的推波助澜.本文从文学思潮的角度,考察了30年代中前期的“言志性灵”散文思潮的形成、发展及其理论主张,并归结其特征:一是推崇“个人的发现”:二是强调表达的“真”:三是倡扬幽默,以闲适为格调;四是重视“笔调”与“文调”的美.最后指出,“言志性灵”散文思潮是散文的正宗,它标志着现代散文文体的自觉,是一个既传统古典又具有开放性和现代性的散文思潮,应引起足够重视并成为现代散文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论中国现代随笔散文的流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现代作家梁遇春、丰子恺、林语堂、钱钟书和张爱玲的散文艺术风格的分析 ,清晰勾勒了中国现代随笔散文发展的内在线索 ,以及西方essay与中国散文艺术相融和的进程。 相似文献
5.
6.
作为一种界域宽泛无定的古老文体,散文其事虽盛,但传统散文理论资源却匮乏难堪.由封闭、单一的古典形态向开放而多元的现代形态转型,现代散文创作的兴盛推动了相关的理论研究.现代散文理论资源存在的形态特征可以归纳为两个方面,即正说与侧言的并置,个人与社会的反构.所谓正说与侧言,意指关涉散文的言说方式;而个人与社会,则表示研究者看取散文价值的维度.这应是我们研究这一话题具有重要意义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蔡江珍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102-107
本文认为英国essay是作为散文源流之一进入中国五四散文理论的现代性构想中的,这种界定缘于深刻的理论认同.19世纪英国essay所张扬的人格、个性,和眷注人生的闲话方式,及其"旁观者"姿态所内蕴的对文学的独立性品质的向往,都在精神赋予的意味上给予五四散文现代性理论的建构以真正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现代散文中不同作家的“文化生命理想”的出现不仅使现代散文与古典散文的精神倾向划清了一定的界限,也在文化的框架中更符合现代文化人的文学样式选择和人生“自我”的价值目标;作家性格、气质的个人化、客观化也是现代散文不同的创作实践中的种种“情感偏向”获得充分发展的关键之处,尤其在能动反映现代作家的自我意识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现代报刊杂志的商业性运作机制已经贯穿于现代散文的生产和消费的许多环节,尤其是现代报刊杂志的市场化、大众化的情感“趣味”、艺术形式的追求与现代散文创作态势的变革的特殊关系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9.
"狼性"与二十世纪现代中国文学(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以来,随着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其文化中所特有的"狼性"也进入了现代中国文学,并成为其中重要的角色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它是以一种外来的、异己的,但又是充满活力的面目出现,兼有恶魔与天神两种特质,参与了中国文化内在的剧烈变化、转化、矛盾与挣扎,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精神现象与文学意象.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散文从《新青年》的“随感录”发轫后,很快扩散到报刊“副刊”中,几年内就呈现出一种百花争艳的态势,品类繁多,形式多样,到30年代中期出现了史无前例的繁荣。并在整个40年代向着丰富多样的趋向发展,名作蜂起、新人辈出、创型继续、繁荣依旧。 相似文献
11.
文化焦虑与文体选择--论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士文化"与散文表达选择、文体选择的心理动因与情感蓄势,知识分子文化焦虑体验的"现代化"转型与中国现代散文文体的时代创造诸方面,讨论了中国现代散文发展的文化心理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论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将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荟萃起来加以综合研究。文章在全面描述中国现代讽刺幽默小说发展演变轨迹的基础上 ,论述了它的审美特征、表现形态、语体风格及叙事方法。文章还进一步把现代讽刺幽默小说放在世界讽刺幽默文学的格局中进行审视 ,揭示其民族的、时代的讽刺幽默品格、历史局限及其成因 ,为当代讽刺幽默小说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照。 相似文献
13.
周海波青岛大学文学院中文系 《齐鲁学刊》1998,(6)
40年代至60年代的中国散文,经过了一个从叙事到抒情的风格转换过程。这种转换也是作家意识形态的转换,是作家在不同社会环境中所选择的不同话语方式。因此,40年代到60年代的中国散文带有明显的时代性特征,呈现出散文在创建主流话语过程中的努力。50年代末到60年代的散文创作也成为社会主流话语的体现者,其主要特征有以下三个方面:个人抒情叙事消融入社会的宏大声音之中;以明喻为主要修辞手段的显在象征;虚幻的诗意。这其中的艺术得失值得人们进一步总结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是中国现代小说学走向成熟的百年。它的成因是:由唐至清,中国古典小说成熟了,明清评点派小说学应运而生,这是先期准备;20世纪之初,中国小说的“俗”性已经确立,有助于小说学融入时代、靠向民众;大时代,大话题,大手笔,催生了小说学大学问;中西文化大交汇,为中国小说学走向现代化提供了机缘。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现代文学史叙述不断抬高通俗小说的地位,使其与新文学的"雅"小说相提并论,以改变过去那种无视通俗小说的文学史格局.然而,从雅,俗角度叙述现代中国小说仍值得商榷:从起源上讲,小说具有俗的特点,并非雅文学;在新文学发生之初,倡导者看重的本就是小说"通俗行远"的特点,并未赋予小说以"雅"性;后来在批判"鸳鸯蝴蝶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为人生"还是"消闲"作为评判小说雅俗的人为标准,而这一标准在逻辑上是反小说性的,且不符合现代小说创作史实.所以,今后应破除雅俗二元论,审慎考虑现代读者阅读接受情况,重新遵选作品,编纂新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16.
散文的公共性与个人性,是在现代语境中生成的一个复杂而有意味的话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散文的现代性可以表述为散文的个人性,个人性是现代散文的重要特征。具有主导地位的是散文的公共性写作形态,它贯串了20世纪中国散文史的全程。这样一种结构是由历史的格局所规定了的。现代散文的公共性与个人性,只有当其建构为兼容互生的有机体,才能生成更有文学价值的文类。 相似文献
17.
王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2)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和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于解决和发展我国生产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优越性,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在中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考虑中国的国情,体现中国的特色,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内容是: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现代企业有限责任制度、现代企业组织制度、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当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对策是:进行产权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政府转变职能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科学的企业组织管理制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加快配套改革,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8.
19.
家国共同体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大一统国家的一个主要支柱,也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大一统国家的一个核心价值.但它多次受到个人本位主义和社会大同主义的挑战,更不断受到共同体内部各不同构成部分的挑战.中国历史演进的全过程表明,能否维系好这一共同体并保障它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一贯是中华文明和中国大一统国家能否克服各种危机、保持繁荣兴旺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20.
为报刊写作,是晚清至五四时期散文最显著而重要的特点。以报刊为媒介载体的散文,其新的写作方式和传播方式,外在地影响着散文的体式、语言和风格。同时,媒体的价值取向又规定或部分规定了散文的主题设置。民族国家想象中的媒体与散文现代性之间具有某种内在的关联,以报刊建构民族国家想象的共同体,是晚清至"五四"的主流媒体为中国现代性建设所作出的特殊贡献,而媒体散文是联结报人志怀、报刊功能和民族国家建构的关键词。《时务报》等媒体,生成了其时以"维新"、"新民"为宗旨的论说体散文。五四新文化时期,散文的主题由"新民"置换成"立人",散文语言由文白合体转化为现代白话,散文体式由论议体的一枝独秀变为杂文与美文的双流并呈。五四时期的许多散文作家,既是现代散文理论又是现代散文创作自觉的主体。理论与创作的有机互动,实现了中国散文的现代转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