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解洪祥 《文史哲》2001,(2):63-66
张爱玲小说和鲁迅小说相去甚远 ,但有相类处 :都深刻地描画了巨石底下的小草的灵魂。只是 ,鲁迅描画的是封建宗法制度下麻木的灵魂 ,传达的是启蒙性理性人本主义的热烈期待 ;张爱玲描画的则是上海、香港现代洋场社会里醒觉的灵魂 ,是这些醒觉灵魂被洋场社会挤压和吞噬的过程 ,传达的是审美性非理性人本主义的悲叹和无奈。  相似文献   

2.
论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益 《江汉论坛》2001,(10):84-86
20世纪40年代初,张爱玲作为现代中国的第三代女作家的代表闪耀于文坛,中国现代文学所张扬的女性意识在她手中得到了充实与丰满。她大胆地揭出了女性的心理痼疾,站在较高的层面对女性进行自审,并具备了同时代人所没有的眼光。她的小说的女性意识在某种程度上显示了她在精神上的难能可贵的自觉,不仅表现了对前辈女性作家的超越,具有文学史上的意义,而且对妇女解放这一重大课题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论张爱玲文学创作中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爱玲是具有成熟女性意识的现代作家,在她的文学创作中,围绕女性存在的终极理想,思考女性存在的意义,认为女性应在真正意义上达到男女平等。她通过作品揭示了男权社会造成了女性本质的异化与失落,同时,女性骨子里深深浸淫的自甘依附男性的奴性心理是阻碍女性发展的内因。她希望女性应尽早挣脱历史的文化的心理的男权传统牢笼,成为自由自在的女性优美自在的存在。  相似文献   

4.
段金花 《东岳论丛》2005,26(5):121-123
萧红与张爱玲都有很强的女性意识,她们的作品都是以女性视角去观察、体验和判断。萧红关注农村女性的生存状态和生存价值,认为女性的悲剧是女人的“第二性”性别造成的;张爱玲对女性的心理痼疾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认为妨碍女性解放的是女性在长期的男权统治下形成的不自知女奴意识。  相似文献   

5.
张瑞英  高丽 《东岳论丛》2020,(12):52-59+191
张爱玲文学创作的与众不同,源自其独特的阅人观物方式:她喜欢在大的背景中安置普通人物,以小见大,在俗趣中发现本真。这种阅人观物的方式表现于其散文随笔,见解独到,而且涉笔成趣;表现于其小说人物,则常中见奇,奇中蕴常。女性生活及其命运一直是张爱玲关心、关注的主体。以此方式体察女性,则在被传统男性话语简单类型化的各类女性中翻出了新意,还原了被忽视的自我和被遮蔽的生命本真。张爱玲从中学时代发表小说《霸王别姬》中"姬别霸王"女性意识初现,到抗战胜利后为其编剧的电影《太太万岁》写的"题记",其中对"好太太"各种不近人情的克己之价值质疑,再到1956年身在美国发表的《五四遗事》中对五四青年爱情婚姻出现"三美团圆"的荒唐呈现,她一直都在从不同的角度表达和丰富着她对女性的思考。而1940年代代表其思想和艺术水平的《流言》和《传奇》,更是从理论和创作两个方面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张爱玲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6.
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张爱玲的出现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了整个上海文坛,她的作品以小说为主,代表作有《红玫瑰和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等。本文从张爱玲的女性视角入手,探寻其小说都市民俗叙事的独特性,将张爱玲的小说放置于她所生活的上海都市空间中,在分析作品都市民俗叙事的女性视角时,也指出女性群体幽闭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7.
张爱玲对女性的关注建立在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上。她的女性主体理想不是以取消男女性别差异为前提,而是在两性和谐共处的基点上获得各自自由。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主体表达既不符合主流文学,又与她本人的女性主体理想存在落差。这种"矛盾化"的女性主体书写,因根植于现实基础,富于中国传统文化韵味,从而避免了虚幻的空洞论述,显得真切深刻。  相似文献   

8.
张爱玲与弗吉尼亚·伍尔夫分别为20世纪东西方著名女性作家。作为两位关注女性形象和男女关系的重要作家,女性聚焦、女性意识和女性自觉是张爱玲与伍尔夫作品创作的重要特色。他们的女性观有一定差异,但在探寻改善女性命运及和谐的两性关系方面又存在共性。比较两人代表作品中的女性人物性格和命运,分析其女性观及其成因,可为我们重新思考女性的命运以及更好地欣赏二者的作品提供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9.
从诠释学的角度 ,通过对福音书中耶稣对待女性有关言行的考察 ,对耶稣的女性观进行了简要评析。耶稣以其博爱的胸怀 ,有“爱”及女性的一面 ,把女性当作其救赎事业中的平等成员 ,在当时犹太父权社会中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沦陷区女性作家的创作虽然也隐含着对民族命运的忧虑与关怀,但疏离政治的日常生活仍然是其言说的主要内容。张爱玲等沦陷区女性作家的言说道出了民族危亡背景下的人们对于现世安稳的渴望,以及对家庭和民族的皈依感。由于沦陷区文学中民族叙事声音的低落与男性宏大写作姿态的不振,沦陷区女性写作的兴起与沦陷区特殊语境有着种种错综复杂的关联。  相似文献   

11.
福克纳的黑人女性观在福克纳的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通过<喧哗与骚动>中"狄尔西"这个典型的黑人保姆形象,我们可以从侧面了解福克纳对女性,尤其是对黑人女性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本人从伊迪丝·华顿在她三部重要小说《欢乐之家》、《国家习俗》和《纯真年代》浅议作者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13.
论明治时代女性与现代女性的离婚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通口一叶的短篇小说《十三夜》,反映了日本明治时代女性被动的离婚观。明治时期女性受的教育机会很少 ,没有独立意识 ,在家庭中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 ,形成了被动的离婚观。现代社会男女地位平等 ,受教育的机会也是均等的 ,教育给女性带来了独立的意识 ,使她们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意识 ,形成了主动的离婚观。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张爱玲和王安忆主要作品的比较分析,透视文本中深含的女性意识,探讨两人在女性写作姿态上体现出来的相同处与差异性,并分析其差异性所形成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认为西方古典文学的女性观表现为下述特点:纯粹从审美角度出发,重视女性的外貌美;其理想少女形象都对爱情充满美丽憧憬,并勇敢地追求爱情;其贵妇人形象的美貌和才情的价值都体现在提高丈夫的社会声誉上;其坏女人形象是“恶之花”。  相似文献   

16.
透过儒家女性观解读中国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以礼正人伦止人欲 ,维护君臣上下男女尊卑秩序 ,这种思想导致中国女性日益陷入被压迫、被虐待的境地 ,影响至今 ,妇女权利屡屡受到侵犯 ,并在潜意识中压制着女性自信心的展现。女性和男性都是同等意义上的自然人和社会人 ,不同的生理结构不能作为男尊女卑的合理依据。所以 ,要使女性彻底解放 ,就社会而言 ,必须树立男女平等的意识 ;就女性来讲 ,必须提高素质 ,树立起自信和自强意识。这样才能实现女性作为人的自由价值。  相似文献   

17.
人类在建构人化的自然过程中,围绕月亮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殊的文化体系。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张爱玲对月亮阴性属性有充分地体验和理解,并通过自己的创作,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文学中的月亮意象,使其成为表现人物心理、性格以及整个女性地位和命运的重要手段。借助月亮意象,张爱玲深刻地揭示出一个个情态各异的女性深邃的内心世界,解构了少女神话和母亲神话。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女性观是马克思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基础上,通过对女性地位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演变的思考和分析,揭示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通过私有财产的出现而使女性处于受压迫地位的根源,并重点阐释了只有通过废除私有财产制度,才可能使女性得到最终的解放。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基础与当代演变过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女性观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马克思主义女性观的当代价值,三个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女性观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适宜于中国国情的女性观,提出了合理的女性价值,以期为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9.
朱熹女性观的推行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熹的女性观也是其理学的一个有机的组合部分。朱熹对理学女性观的推行与传播,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展开:一是利用国家刑法——快速强硬的手段,从制度上强制性地保证女性观的实行;二是利用家庭文化教育——稳固持久的手段,从思想上开启性地进行女性观的灌输;三是利用宗族民俗——潜移默化的手段,从形式上渗透性地进行女性观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是现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由于她特殊的情感经历及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许多女性主义批评者不认为其作品具有觉醒的女性意识。其实,张爱玲代表作《金锁记》对曹七巧被扭曲的女性的抵抗性生存状态的描述,就表述了其鲜明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