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蝇王》是戈尔丁的成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本文旨在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对《蝇王》中的人物原型、自然景物原型和原型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1"蝇王"就是"苍蝇之王",在《圣经》中被当做"万恶之首",是丑恶的同义词。小说以此命名是想揭露人性的"恶"和人性深处的黑暗。小说描述了一个发生在未来的故事:由于核战争的爆发,一群男孩子搭载一架飞机自住所地向南撤离。在飞行途中,飞机被意外击落,机舱降落在一座杳无人迹、风景如画的荒岛上。刚上岛的时候,孩子们穿戴得很整  相似文献   

3.
在《蝇王》中,戈尔丁在揭示人性恶主题的同时,也将赎救的主题隐含其中。同时,由于赎救主题的存在,人性恶主题的揭示又在辩证的意义上逆向地指明了人性趋向至善、人类精神获得拯救的道路。  相似文献   

4.
读《蝇王》     
《蝇王》取材于19世纪英格兰作家巴伦坦的《珊瑚岛》,但两部小说却大不相同。作者威廉·戈尔丁从人性的缺陷来探索社会,寓意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取决于社会中个人的伦理天性,而并非所谓合理而高人一等的政治制度。本文尝试从《蝇王》与《珊瑚岛》文化背景以及表现方式的比较,分析探讨该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5.
<蝇王>是英国当代著名作家威廉·戈尔丁的代表作.本文将<蝇王>的主题、人物塑造与<圣经>进行对比研究,从小说题目、儿童的本性以及耶稣形象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该小说对<圣经>的逆向化用以及通过这一表现手法所达到的深化主题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6.
<蝇王>是戈尔丁的成名作,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作品.本文旨在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对<蝇王>中的人物原型、自然景物原型和原型主题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7.
二百年前,丹尼尔.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开创了荒岛文学的先河,表现的主题是英国资产阶级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的自我完善及西方的传统文明,采用的是"荒岛变乐园"的传统创作模式;二百年后,戈尔丁的《蝇王》并没有刻仿传统的创作模式,而是沿着这一主题和创作手法反相发展。从"文明"的主题向"野蛮"的主题发展,从"写实"的手法向"反讽"的手法发展。《蝇王》的成功问世,揭示了荒岛文学的嬗变过程,为荒岛文学开辟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8.
姜蕾 《理论界》2007,(5):176-177
《蝇王》是一部发人深思的哲理性小说。小说以寓言的形式对人性进行了深入探讨。在作者看来,一方面人性邪恶,其邪恶与生俱来,不可摧毁,它总是受到文明的压抑而潜伏在人的内心深处,一旦失去管束,便会释放出来。另一方面正是人性的不完善导致了社会的不完善,人性的邪恶导致了社会的邪恶。人性中固有的邪恶是人类自身悲剧的本质根源。认识到这一点,就必须建立起足够的对于人性邪恶的防范意识,防止人类悲剧的再次上演。  相似文献   

9.
《蝇王》赋予不同人物以不同的象征意义,使其从不同的角度服务于小说的主题。  相似文献   

10.
袁芳 《齐鲁学刊》2006,(5):116-117
为揭示人性恶这一主题,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精心营造了一个观察人类本性的理想环境。在这里,人性的善恶借助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艺术冲突得以充分展现。这里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不是按照小说中拉尔夫和杰克这两个角色进行的二分法,而是两种精神在同属某个角色基础上的冲突和较量。  相似文献   

11.
《蝇王》是威廉·戈尔丁的一部重要作品,其象征性和隐喻性早就得到学术界的重视,但这种重视并没有引向对其丰富内涵的理析。文章以文本细读的方式,对《蝇王》中的重要意向的表达和意蕴作了细致的分析,从而导向对作品精神内涵与独创性艺术的把握。  相似文献   

12.
荒岛小说因其独特的体裁和内涵,较为突出地蕴涵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问题。该文以荒岛小说的经典之作《鲁宾逊漂流记》和《蝇王》为例,探究作品中所隐含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生态伦理关系,从而揭示自然生态的破坏必将引起社会生态的失衡,而社会生态的失衡又必然导致人的精神层面的异化,彰显了作家强烈的生态忧患意识和深切的生态伦理关怀。  相似文献   

13.
王旭 《兰州学刊》2010,(Z1):99-101
亚里斯多德的《诗学》和索福克勒斯的《俄狄浦斯王》分别是古希腊时代理论和作品的不朽经典。在亚里斯多德《诗学》的理论视野中阐释《俄狄浦斯王》的悲剧情节、悲剧人物和悲剧效果三方面在希腊悲剧中的典范地位,可达到理论与作品二者相互照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荷马史诗》与《格萨尔王传》在整体的差别上,乃是其分别表现的"书面性"与"口承性"("口头性")的区别。《荷马史诗》是经过荷马巧制精编并经后人书面表述的"书面性"("文本性")史诗,其特点是:流动而非矗立,线条而非串珠,前后承继之波浪起伏,而非同排摆放之平起平坐;而《格萨尔王传》具有与口头传播相联系的一系列特征:并置而非递进,聚合而非离析,程式伴随重复,传统兼与固守,等等。其实,两者整体结构之异在于"书面性"与"口承性"之别。  相似文献   

15.
作为汉代治春秋学大家,董仲舒指出,"王正月"是春秋公羊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夏建寅,商建丑,周建子,所正皆不同。王者建正朔的目的在于"变易民心","革其耳目";"王正月"则可以正人伦纲纪,推王道。《春秋》"王正月"也是"大一统"的需要。在董仲舒看来,孔子因鲁史记,撰作《春秋》,设素王之法,而标榜天子之事,托鲁王为君,以黑统取代周赤,以夏为远,以周为近,封宋为故国,合伯、子、男为一爵,从而构成了孔子"新王"改制的主体内容。  相似文献   

16.
郭胜强 《殷都学刊》2004,(3):111-112
辛勤耕耘 ,必会结出佳果。 2 0 0 3年是郭旭东同志学术成果丰收的一年 ,他相继出版了《韩琦传略》(新华出版社 2 0 0 3年 7月 )等三部学术专著。承蒙作者以《青铜王都———殷墟考古大发现》(浙江文艺出版社 2 0 0 3年 3月 )和《走近殷墟———殷墟考古发掘与研究》(中国文史出版社 2 0 0 3年 9月 )两书相赠。两书装帧精美 ,图文并茂 ,是介绍殷墟考古方面同类书籍中所不多见的。捧读之后 ,颇有所获 ,深感两书内容丰富 ,条理清晰 ,选材精当 ,深入浅出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在殷墟考古的综述和研究方面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具体说来 ,《青铜…  相似文献   

17.
《十七史商榷》在主旨、结构、内容、笔法、治史方法等方面均具有鲜明的著作特色,具体表现为:主旨鲜明,求实为本;结构合理,条分缕析;突出“商榷”,考论兼俱;见解独具,识断决然;钩稽贯串,动态考察。  相似文献   

18.
《格萨尔王传》在传播媒介单一化和多元化时分别对藏族民众的崇拜心理产生不同的强化和弱化,这与媒介特性不无关系,阅历丰富的说唱艺人立体地呈现史诗说唱全貌和新媒介片面地表达信息,致使新一代藏族民众心中的"格萨尔王"已非老一辈心中的"格萨尔王"。  相似文献   

19.
20.
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作为世界史诗王国中内容最为丰富、个性最为鲜明且卷数最多的史诗,历来被世人所关注。其魅力不仅通过史诗文本体现出来,作为承担表演责任的史诗歌手也是其丰姿的主要载体。我们知道,世界绝大多数著名史诗已成固定文本且已无传唱艺人,而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却仍以活的形态被人传唱,这一切应归功于神奇的史诗歌手,正是由于他们的存在,才使得史诗《格萨尔王传》成为"一枝独秀"的文坛奇葩。鉴于史诗歌手对史诗及史诗传承的重要意义,本文在广泛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史诗歌手表演的仪式过程进行了梳理和归纳,在此基础上探讨史诗歌手表演的文化内质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