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峰 《学术探索》2010,(4):97-102
傅斯年对推动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立,作出了卓越贡献。他不仅创建了中国现代考古学的专门机构,积极策划并大力推进考古发掘的开展;而且随着考古实践的发展,他不断提升对考古学理论与方法的认识,提出以"整个的观念"作为考古发掘的指导思想与对文物进行研究的准则,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他又为中国现代考古学人材的培养作出重大贡献,在其奖掖下成长起来的梁思永、夏鼐、石璋如等,均成为考古名家。傅斯年领导史语所所取得的考古成就,不仅改写了中国学者在学术上处处落后于国外的局面,而且为1949年后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考古学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欧洲近代考古学随着列强派往中国的考察队传入中国。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机构开始独立自主地进行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中国现代考古学正式诞生。在中国考古学诞生的过程中,商务印书馆作为出版机构,不仅出版中国传统金石学著作,同时翻译出版了欧洲及日本的包括考古学理论、考古方法论、考古成果等的考古学著作,为中国现代考古学的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
1928年10月,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对殷墟进行了科学发掘。这是由中国考古学家主持发掘的第一处重要都城遗址,它标志着近代考古学在中国的诞生。在殷墟发掘60周年的今天,为了纪念这一中国考古学史上的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于殷墟所在地安阳及北京两地,分别举行了座谈会。  相似文献   

4.
一、考古发现打开了一扇认识中国上古文明史的门窗 1926年,清华国学研究院讲师李济,以自己在美国哈佛大学所学的考古学知识与技术,主持发掘了山西夏县西阴村的仰韶文化遗址,揭开了中国人自己从事田野科学发掘的新纪元.1928年至1937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队,对安阳殷墟进行了15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不仅出土了许多有层位关系的甲骨文,而且还找到了商代后期的王朝宫殿和陵墓等重要遗址,标志着中国现代考古学的真正诞生.八十年来,中国考古事业迅猛发展,在长城内外、黄河上下、长江南北,有关史前与夏商周三代的考古材料不断涌现.丰富多彩的考古学成果,为我们认识上古文明史的真实图景打开了一扇新的门窗,从而引发了中国上古历史学研究的革命.这场革命为中国古代文明研究至少带来了如下几项重大认识.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蒙古的文物考古除却其在研究人类及人类社会发展历程及其规律上的创史、补史和证史的重要作用之外,亦是研究我国北方以及全国社会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已发现的许多史前时期的考古学文化,构成了中国考古学文化谱系中的重要组成部...  相似文献   

6.
<正>新疆史前考古一直是西方学术界关注的重点。与中国和俄罗斯采用的考古学理论不同,现代西方考古学理论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即所谓的"新考古学",其流行范围包括欧洲、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当前西方学者对中亚、新疆史前考古研究方兴未艾,因此,笔者旨在回顾近25年来西方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对西方相关领域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介绍,以期促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学术交流与互动,为未来的合作研究提供更多便利。  相似文献   

7.
自1984年创办《中国考古学年鉴》(以下简称《考古学年鉴》)以来,在全国文物考古界的大力支持下,本着为科研服务的宗旨,广泛收集历年的考古资料和学术动态信息,并加以概括和总结,逐年编辑出版,有力地促进了考古事业的发展,深受文物考古界的欢迎。《考古学年鉴》具有浓厚的专业特色,本文就此发表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动物考古学是研究考古遗址出土的动物遗存的学科。动物遗存的研究有助于考古学家探究古代人类与动物的相互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人类及其生存环境的影响,进而更完整地解释古代人类的栖息环境、生存对策、经济互动等不同层次的考古学问题。亚洲动物考古发展历程的回顾表明:亚洲动物考古虽然在20世纪初发展较快,但是各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在亚洲,西亚处于领先地位,中国的总体研究层次还有待大幅度提高;亚洲动物考古在有关农业起源、动物驯化、社会复杂化以及文明进程等重大考古学问题的探究中,应起到更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江汉论坛》2008,(4):144
刘庆柱,考古学家,1943年生于天津,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 <考古学报>、<考古学集刊>、<中国考古学>(英文版)和<中国考古学年鉴>主编.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哈佛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国立京都大学博士生论文导师,中国古都学会顾问,中国考古学会秘书长,中国河洛文化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学会常务理事,德国考古研究院通讯院士.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都城考古学、古代帝王陵墓考古学和秦汉考古学,已出版考古学专刊、专著、论文集十余部,论文逾百篇.1996年被授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1992年被批准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相似文献   

10.
《遥望星宿———甘肃考古文化丛书》的编著出版 ,对于考古界和史学界的专业人士 ,以及热心关注中国文化传统的广大读者 ,都是非常值得欢迎的好事。如丛书编者在策划时所说 :“无论从哪个角度认识 ,甘肃都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地区。”正由于这样 ,甘肃在中国考古学和考古学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大家知道 ,现代考古学在 19世纪末开始传入中国 ,而翻开《中国大百科全书·考古学卷》所附《中国考古学年表》 ,便可看到在 190 0年以后 ,甘肃即有敦煌藏经洞文书写本和敦煌附近简牍等重大发现 ,成为考古工作的先声。近年为众所艳称 ,频繁…  相似文献   

11.
京都静源 《殷都学刊》2009,30(3):152-156
本文针对新出版的唐际根教授的<考古与文化遗产论集>一书在考古学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评述.特别肯定了作者中商文化概念的提出,以及考古学商史编年的新体系在商代考古和历史研究上的意义及其学术贡献.该书中对欧美现代考古学理论的介绍、对中国历史学界中证史传统的批评都有很高的借鉴价值和学术启迪.  相似文献   

12.
在一定程度上,考古学研究水平的提升,取决于田野考古发掘方法、技术与记录手段的发展。伴随现阶段中国考古学由文化史研究向社会史及人地关系研究的转型,急需开展田野考古发掘方法、技术与记录手段的探索。吉林大安后套木嘎遗址的发掘,借鉴和吸收欧洲平面发掘法的优点,改进了探方发掘法;注重考古新技术的开发和利用,提高了考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构建田野考古数据库,实现了考古资料录入与管理的电子化。这些新的尝试,对于全面推动吉林省田野考古工作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解放前,考古学这门学科在云南基本上还是一块处女地。唯一的一次考古发掘是1939年至1941年吴金鼎等学者在洱海沿岸进行的,后来发表了一本比较粗糙的报告。 解放后,云南开始有了科学的考古发掘工作,经过三十多年的工作,云南考古学业已成为中国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在党和各级机构的领导下,已拥有一支从事云南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专业队伍,取得的成果是非常丰硕的。本文综述三十五年间云南考古发掘和研究的主要成果,以庆祝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五周年。  相似文献   

14.
1998年3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举行了德国考古学研究院授予乌恩先生通讯院士颁发证书仪式。德国驻华使馆官员及中国科学院负责人出席了仪式。乌恩岳斯图先生,蒙古族,出生子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北京大学考古系。学成毕业后,在著名考古学家夏嘉先生指导下,从事中国北方青铜时代考古研究,并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乌恩先生长期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哲里木盟、呼伦贝尔盟从事考古研究,为内蒙古地区青铜时代的考古研究做出重大贡献,发表多部专著和论文。他是荣获德国考古学研究院通讯院士的…  相似文献   

15.
蔡凤书教授与中日考古学比较研究蔡凤书教授,1937年生于山东省诸城市。在青岛读完小学、中学,195S年考入北大历史系学习中国考古学。1960年毕业至今,一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从事考古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任考古研究室上任,硕士研究生导师。1972年,经刘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边疆地区古代居民DNA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应用于考古学研究而形成的新兴的分支学科———分子考古学,利用分子研究技术,对出土的古代可研究对象进行分子水平的分析和研究。分子考古学对解决人类的起源、迁徙,动、植物的家养与驯化过程以及农业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等重大考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考古DNA实验室自1998年成立以来,先后对内蒙古、辽宁、吉林、河南、河北、新疆、青海等地多批古代人类遗骸进行了古DNA的提取和分析,初步建立了中国边疆地区古代居民的基因库,为研究中国边疆地区古代居民的人群构成、迁徙模式、混杂程度以及文化的传承与交流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遗传学资料。  相似文献   

17.
肖小勇 《西域研究》2006,9(4):82-92
本文对楼兰鄯善考古研究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回顾、总结和综述,认为楼兰鄯善研究基本上是从考古和历史研究两条线索展开的,又以考古研究为基础。考古研究分为两个方面,即考古发现和相关研究。考古发现分为考古探险和科学考古两个阶段。相关研究主要在考古资料整理、简牍文书考释、考古资料与历史文献参研、环境考古学和中西文化交流考古学研究五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的日趋完善和自然科技手段在考古学上的广泛应用,以考察古代社会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目的的聚落考古与环境考古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考古学研究的两个重要领域.2009年10月16日至20日,由山东大学东方考古研究中心和山东大学博物馆共同发起的"聚落与环境考古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济南和日照两地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以色列、日本和我国大陆及台湾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50余位学者出席会议.会议主要围绕古代聚落形态研究、古代环境变迁和古代生业经济三个议题展开.  相似文献   

19.
考古在安徽是比较年轻的一门学科,但考古发现和研究,也与全国各兄弟省一样,初步奠定了考古学的基础。《安徽文物考古工作新收获》、《年轻的安徽考古学》都论述了三十年来考古新成果①,本文只就近年来的考古研究新情况作一简述,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在中国考古学研究中,地层学和类型学一直被视为本学科的主体方法论,缺乏明确的功能和层次之分。随着考古学科的逐渐发育成熟,这种论点已不合时宜。实际上,地层学乃是考古学中获取资料的一种重要手段,而类型学则应归属研究资料的方法。考古学研究资料的方法又可分两类:一类是以类型学、年代学为代表的基础方法论,旨在使离散的考古资料系统化;一类是以系统模拟和系统类比为代表的高层次方法论,旨在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