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交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跨文化交际有两种途径: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非言语交际系统与言语交际,都是一定社会文化的产物。二者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他们都属交际,即一个人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将信息通过某种途径传递给另一人的过程;所不同的是信息从发出者到接收者之间传递的途径。在跨文化交际中,弄清非言语交际与文化的关系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非言语符号作为非言语交流方式,在人类交际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地处理非言语符号英汉互译的跨文化因素以及其功能对等问题是一个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本论文将从功能对等角度全面地探讨解决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非言语翻译问题,探讨译者如何合理地处理原文中的非言语符号信息,如何在译文中用言语描述出在原文文化中非言语符号所拥有的信息功能和所负载的文化涵义。  相似文献   

3.
标记理论是结构主义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其核心是言语符号的对立、不对称现象。标记理论具有普遍性,同样也适用于非言语符号。非言语符号是信息传递的重要手段之一,有一定的标记价值,跨文化交际中的非言语符号具有明显的性别不对称性。  相似文献   

4.
修辞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的社会交际主要是言语控制,控制的手段主要是信息的传递。为了提高言语信息的传递效果,以便最大限度地提高言语控制的理想程度,人们对言语信息代码进行了种种加工,这就是修辞。  相似文献   

5.
高菲 《理论界》2010,(12):145-146
国际商务谈判中,非语言交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约占整个交际过程的65%。国际商务谈判人员必须熟悉非语言交际在特殊文化中表现的特殊形式,并对它们所传递的信息作出及时正确的判断和反应。  相似文献   

6.
身势语是指非言语符号传递的信息.本文讨论了身势语在人类交际中的地位、身势语代表的意义、身势语在不同文化中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试论汉民族言语交际准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言语交际是人们运用有声语言及其相伴随的辅助性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传递和沟通的活动。由于不同民族的人文、自然环境的影响,作为人类社会的普遍行为的言语交际活动,既有着某些共同性原则,又有着各个民族在交际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固定下来的,为交际者共同遵守的一整套准则,而且这些准则贯穿于各民族的言语教育、言语活动和言语评价之  相似文献   

8.
语言与其意义之间的联系不是固定的、僵死的。语言的意义随着言语交际的环境以及说话人的意图、态度等多种因素的变化而变化。语言(或言语)的意义就是语言表达式所传递的信息。信息的获得必然要受到人的观念、态度、知识背景、解释的角度等因素的影响。情境对语言表达式中做承载的信息加以限制和补充,使得确定的、具体的信息得以传递。  相似文献   

9.
聂莉娜 《云梦学刊》2003,24(3):105-107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欲用较少信息符号去传递较多信息量,完成较大任务,作为交际主体的信源,必须具备表达内容上的选择能力、把握信息传递时机的能力和选用修辞方式增强信息量的能力。同时,作为交际主体的另一方信宿,要对信源发出的信息做出准确判断;要适量地反馈信息;并且善于用修辞和逻辑手段扩大反馈信息量。  相似文献   

10.
"插说"和"追补"是现代汉语语法中的两个术语,用以描写句子的部分动态变化。从言语交际的实际出发,结合信息传递理论、言语交际过程及交际中主体的认知加工和选择原则等,对"插说"和"追补"重新进行解释。句子的动态变化是表层现象,"插说"和"追补"的真正本质是信息补偿和交际反馈。  相似文献   

11.
非言语交际作为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恰当地使用非言语交际行为,能够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本文分析了非言语交际行为的重要性及其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非言语沟通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非言语沟通在人们信息传递过程中并非处于辅助性或支持性的地位,而是与语言沟通一起成为人际沟通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最近几十年间,对非言语沟通的研究大致上是从行为角度、语用学角度、神经生物学角度等三个方向上进行的。非语言沟通的信息传递渠道通常被认为是无声与有声的非语言符号所构成。对他人的非语言行为的精确性加工是与更多有意义的支持性的人际互动相关的。神经科学上的发现,也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从生理角度研究非言语沟通缺陷的途径。非言语沟通的已有研究结论,将对人们社会生活的良性发展产生促进作用,并且也为今后的进一步研究开拓了多种空间。  相似文献   

13.
刘澍心 《云梦学刊》2006,27(3):139-141
言语交际的过程从实质上是通过话语信息传递与理解交际意图认知过程。说话人话语与意图合作是普遍的语用原则。但由于语言本质上的不确定性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话语和意图的关系经常呈现出两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合作与分离。听话人在领会意图过程中自然感到的对语境的依赖程度显示着话语与意图之间的距离,也决定着话语所表达的是规约含意还是非规约含意。  相似文献   

14.
某些学者对言语交际符号与非言语交际符号的研究呈现两种倾向,割裂两种交际符号的关系和片面夸大非言语交际符号的作用。本文以求同存异的视角,通过分析两种交际符号在遵守规则、符号体系与后天习得三方面的异同,及分析非言语交际符号对言语交际符号的作用,强调两种交际符号不可分割与相辅相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语用负迁移是导致跨文化语用失误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分析了在跨文化言语交际过程中信息传递的模式特点,并对语用负迁移现象进行了客观的归类和分析。文章最后指出应当客观地看待语用负迁移现象,我们可以将它作为一种学习策略充分加以利用,以促进跨文化言语交际的积极进行。  相似文献   

16.
在文学作品中,言语交际手段虽然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有很重要的作用,但不能忽视非言语交际手段的作用。这种非言语交际手段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了更加强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谢庆立  汪玉霞 《兰州学刊》2010,(10):212-214
"经济原则"影响着以双语交际为特点的交替传译(简称"交传");在交传表达中,译员应当遵循"经济原则"的言语配置规则,尽量使言语投入与言语需求达到均衡,即译员在表达的言语配置中既要考虑言语编码的负担,又要兼顾交际与信息传递的需要。文章结合我国外交部四位高翻在记者招待会中的口译实例,指出交传译员在表达的言语配置上可采取策略有以简译简、化繁为简、以繁译繁和化简为繁。  相似文献   

18.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能力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体现,非言语行为支持言语行为,更好地完成跨文化。它包括身势语,对时间及对空间的不同态度。本文从空间及时间对非言语行为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9.
Hall提出了强交际环境和弱交际环境文化概念,并把美国等说英语的国家划归为弱交际环境文化,把中国等亚洲国家划归为强交际环境文化。Lustig把这两种文化的交际特点对比地概括为:内隐与外显、暗码信息与明码信息、较多的非言语编码与较多的言语编码等。汉/英语篇结构及语义表述形式的不同恰恰充分地反映了这两种文化交际特点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20.
言语礼节在俄语交际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因此在俄语学习过程中,学会俄语的言语礼节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交际中的俄语言语礼节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性以及所表现出的社会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并加以归纳,方便俄语学习者理解和掌握,同时促使了学习者进一步了解俄国文化和风俗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