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读《蝇王》     
《蝇王》取材于19世纪英格兰作家巴伦坦的《珊瑚岛》,但两部小说却大不相同。作者威廉·戈尔丁从人性的缺陷来探索社会,寓意着社会形态的形成取决于社会中个人的伦理天性,而并非所谓合理而高人一等的政治制度。本文尝试从《蝇王》与《珊瑚岛》文化背景以及表现方式的比较,分析探讨该小说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相似文献   

2.
《觉醒》与《寡妇赞歌》都是女性作家创作的以女主人公觉醒后开始身份建构为线索的小说。两部小说在叙事手法和内容上都有相似之处,但两位主人公基于相同目的的身份建构之旅的结果却大相径庭。试比较两部作品中促进主人公觉醒的相似积极因素,并分析这些因素对她们的影响,从而解释其身份建构结果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紫色》和《灿烂千阳》两部小说以女性的视角呈现了黑人女性和阿富汗女性所面临的深重苦难以及她们的抗争历程。女性之间的关怀互助是女性的觉醒关键因素,而与男性展开平等合作、寻求和谐美好的解放之路是两部小说对于女性解放的共同阐释,体现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4.
《美丽新世界》和《乌托邦》这两部经典的英国小说,作为反乌托邦和乌托邦文学的代表作,它们的思想都曾深深地影响了那个时代人的想法。通过对这两部小说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这几个概念的对立:科技与宗教、科技发展与人类个性发展、人性的毁灭和人性的张扬。通过这一系列的对比,我们明白:人类在追求自身发展进步的同时,不能盲目地追求科技进步,在科技日益发达的现代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更应该注重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早出现的一批长篇章回小说基本上是在按鉴演义的情况下产生的。从小说发生学的角度来看《通鉴》、《纲目》在著述宗旨、结构体制、叙述方式等方面给予按鉴演义小说多方面的艺术营养,小说家们在汲取这些艺术营养之后也有了不同程度的艺术创新。同时也应该看到,对《通鉴》、《纲目》的过分依傍,也严重地阻滞了历史演义小说观念的觉醒和发展,而这也是演义小说难出艺术佳构的一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作为神魔小说的代表 ,自诞生以来一直受到明人的关注。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内容上看 ,明人以为《西游记》是一部修心的寓言 ,既包括儒家的“存心养性之学” ,也包括道家的“修心炼性之功”和佛家的“明心见性之旨”。从艺术上看 ,明人从《西游记》的奇幻中认识到了通俗小说的虚构性艺术特征和消遣性审美功能 ,从《西游记》与《水浒传》的比较中认识到了人物个性化塑造是通俗小说成功与否的关键。明人对《西游记》的认识在今天对我们仍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斩鬼传》是我国第一部纯以讽刺为目的创作而成的小说。从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影响上看,《斩鬼传》的贡献是任何一部作品都无法比拟的。由于当时社会舆论和政治环境的压力,使《斩鬼传》在作者有生之年未能付梓;而在作者辞世之后《斩鬼传》却被广为刊布。《斩鬼传》在创作主旨、艺术手法等方面对中国古代讽刺小说的发展起了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希文 《中州学刊》2014,(3):162-165
莫言小说《蛙》是一部结构独特的作品,是莫言近几年来推出的力作。小说采用书信与话剧相叠加结构完成。在这一新颖结构支持下,作品大量采用互文叙事技法,特别是戏仿手段的运用,不仅丰富了作品内容,增强了作品趣味,而且还深化了作品主题,突出了作者的反思意识和作品整体的反讽效果。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自叙与客观展示相结合,多声部共鸣,混响效果突出,显示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小说《蛙》叙事艺术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朱庆华 《江汉论坛》2003,3(5):98-100
《祝福》与《一生》均是“五四”文学中揭露封建礼教残害妇女罪恶的上乘之作,《一生》是小说界对封建礼教的第一声喊叫,《祝福》则是对礼教最沉重的致命一击;《一生》是现代白话小说拓荒期的佳作,技法的幼稚在所难免,近于速写,《祝福》则是现代白话小说的圆熟之作,艺术上已臻炉火纯青之境。《祝福》是对《一生》根本性的改造与提升。  相似文献   

10.
小说是一种叙事的艺术,小说作家对于叙事的重视与创新,是显而易见的事实。其中,叙事人物在整个小说叙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古炉》与德国作家格拉斯《铁皮鼓》的叙事人物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作家在叙事人物艺术创造中存在相通性,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对这方面进行探讨,对于丰富小说艺术的发展应当说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中国古代一部大百科全书式的长篇巨著,《金瓶梅》问世以来受到历代读者的重视,同时也遭受了非常多的争议.从家族小说的角度来看,《金瓶梅》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章回体长篇家族小说.《金瓶梅》不仅是死角艺术,也是变态艺术,它是一个变态、病态世界的真实反映.通过对《金瓶梅》与20世纪家族小说中的身体叙事、伦理叙事以及官商家族小说内在关系的揭示,可以勾勒出《金瓶梅》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对于20世纪中国家族小说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与中国家族小说的文化契合形态.  相似文献   

12.
《西游记》与《心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西游记》作者对佛学典籍并不熟悉 ,唯独对佛教的《心经》特别关注。《西游记》作者不但将《心经》的内容融入小说情节 ,而且还将自己对《心经》的理解贯穿作品的构思 ,以致于《西游记》成为一部“修心”的寓言  相似文献   

13.
杰克·伦敦的多部小说都蕴含着成长小说的元素。结合成长小说的相关理论,通过对杰克·伦敦成长小说《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探究,分析其二元对立的独特叙事主题,旨在说明杰克·伦敦对传统成长小说的继承与开创,以期从新的角度展开对伦敦作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在五四新文学草创时期,《新潮》小说的突出特点在于:短篇小说“横截面”理论的尝试、“为人生”的创作倾向、多姿多彩的形式与可贵的艺术追求。《新潮》小说为现代白话小说的创作走向成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创作经验的欠缺也使得《新潮》小说在艺术上普遍显得粗糙,缺少必要的艺术深度和魅力。  相似文献   

15.
丁太勰 《学术探索》2012,(2):124-127
《左传》与希罗多德《历史》分别是中国与希腊古代两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两书在叙述上都兼备理性与诗性的特征,既能以历史与科学的理性来辨别史料之真伪,解释怪异之现象,又能以诗化的叙事说理、语言艺术以及情感表达来丰富史书的内涵。理性与诗性的交融,是两部史书在叙事艺术上具有巨大成就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在对霍桑的《小伙子古德曼·布朗》和乔伊斯的《死者》的对比阅读中可以发现,两位作家在故事构建和写作特色两方面有着诸多相似。两部小说都采用了三部曲式的叙事结构并完美运用象征主义手法,描述了主人公相同的命运,表现深刻的主题。霍桑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和罪恶,乔伊斯揭示了当时爱尔兰人精神上的麻木不仁。  相似文献   

17.
《隋志》对小说家的理解源于《汉志》,其在子部小说家《燕丹子》附注提到的《宋玉子》,不应该是在集部著录的《宋玉集》,而是一部在唐初已经亡佚的小说集。宋玉既是著名辞赋家,也是有代表性的小说家,他的赋家和言语侍从之臣的身份与利用俳谐言语娱乐君王的俳优颇为接近。俳优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的重要一支,而谐隐、俗赋是俳优小说的主要表现形式。《隋志》编者对宋玉的重视以及对小说的理解,使其对已经亡佚的小说集《宋玉子》给予了特别关注,其所确定的宋玉的小说家地位值得我们重视。  相似文献   

18.
托尔斯泰与端木蕻良有相似的生活经历与思想感情,托尔斯泰的《复活》无论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表现上,都对端木蕻良的《科尔沁旗草原》产生了巨大影响。两部作品在主题、艺术构思、人物设置等方面都有着共同的特点。但《科尔沁旗草原》并非《复活》的翻版,而是有其自身的艺术独创性,这种独创性主要表现在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以及作者的审美个性方面。  相似文献   

19.
《无名的裘德》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是哈代“性格与环境”小说中极为成功的一部。小说通过“主题对立”这一艺术手法深刻地揭示了人性,暴露了人类社会中许多错综复杂的关系,揭示了人类生存与存在中的一系列悖论,显示出极大的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20.
贾佳 《船山学刊》2003,(1):87-91
清初石成金的小说观念较前人发生倒退 ,其两部小说集《雨花香》、《通天乐》呈现出议论膨胀、叙事萎缩的特征。然而 ,作为雍正、乾隆年间拟话本小说向“因果教化之书”衍化的开先河者 ,它具有承前启后的文化意蕴 ,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初知识阶层的雅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