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日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NTB指标和RCA指标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对外贸易中的比较优势和劣势所在,并结合中日制造业间的国际分工类型和两国在不同分工领域的竞争关系,指出我国制造业在国际竞争力上与日本的差距,并基于以上分析,从劳动力资源、产业集中度、研发投入状况、劳动生产率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工业制品国际竞争力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和看法。  相似文献   

2.
辽宁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大型企业集团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趋势的挑战下,通过建立和发展大型企业集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的核心战略。在装备制造业国际化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和机遇。实施差异化发展,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参与国际竞争,是辽宁装备制造业振兴与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3.
中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提升:基于创新集群网络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创新集群的理论演变和系统研究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启示,创新集群是获得竞争优势的有效组织形式;在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作用下,创新集群跨区域网络的建立可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从创新集群的视角对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并从创新集群网络功能整合和跨区域网络体系建立的角度来思考如何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可以得出要提升我国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既需要提高企业的集成能力,也需要重视创新平台网络的软件建设,还需要制度与环境的配合.  相似文献   

4.
制造业是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决定着中国整体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本文选用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2000~2012年数据,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五项指标进行了测算,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别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年度变化趋势和国际对比及排名进行纵向和横向的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历年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但国际竞争力水平相对其他国家较低,同时国际竞争力排名比较靠后。针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装备制造业是西部地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已经初具规模但仍相对滞后。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主要缺陷有:总体竞争力缺乏,综合效益不高,技术研发体系不完善,组织协同效率低,且始终面临恶性竞争的束缚,技术发展滞后是其产业集群缺陷的内在原因。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的优化,对于推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要大力扶持技术进步;优化产业集群技术研发体系;提升其组织协同效率,防止恶性竞争。  相似文献   

6.
《江西社会科学》2018,(4):61-69
本文建立基于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的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体系,分析中国近年来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就制造业而言,除初级产品部门外,其余各类产品部门的国际竞争力均有提升;中高技术产品部门的国际竞争力上升幅度较大,成为中国保持国际竞争力的新动力。相比而言,服务业整体处于起步阶段,但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因此,在货物贸易方面,应积极推动制造业产业结构升级,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开拓跨境贸易新渠道;在服务贸易方面,应充分发挥政府与企业的作用,加强服务贸易宏观调控,完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7.
王雅洁  王敏洁 《理论界》2009,(12):50-51,222
自“八五”时期以来,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在自主知识产权的维护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为专利申请数量的快速增长。本文结合相关经济原理,试从专利适用对象、专利使用效果、实施专利保护入手,分析完善专利制度对发展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晓菲  荣宏庆 《理论界》2013,(7):173-175
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性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性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使中国的企业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竞争的挑战。在如今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唯有在有限的市场中占据竞争优势,才能安然渡过难关求得生存和发展。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在于竞争力,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够持续性发展和获得利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中国IT制造业是指中国通信设备制造业和电子计算机制造业.中国IT制造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IT制造业大型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途径是什么?本文阐述了比较优势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以及二者的关系,并从对联想电脑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分析中指出,中国IT制造业通过发挥比较优势积累资本,实现要素禀赋的改善和升级,并在发展过程中提高组织能力和互补资产的水平,从而不断地提高中国IT制造业大型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CRn指标、Gi系数和θi指数对我国装备制造业集聚化程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大部分产业为高度集聚、少部分产业为中等集聚,集聚化程度不断加剧,且主要集中于珠江三角洲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及环渤海地区;集聚化程度加剧是由于受到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装备制造业的产业特点、历史产业基础与地方政府产业政策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经济安全与产业安全的研究已经成为国内经济学术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但是对经济安全、产业安全定义的研究还远没有达成共识的结论。文章通过对装备制造业安全的研究,提出了我国装备制造业所表现出来的安全的一般性(内涵)与特殊性(外延),并考察了世界各国在制造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维护其安全的经验,并提出了自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制造业受到强烈冲击,提出"再工业化"战略实现制造业回归。这一趋势的改变,影响全球经济格局,以"制造业工厂"著称的中国制造业也遭受严重冲击。通过采用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Michaely竞争优势指数,出口市场占有率四个指标进行分析表明,中国低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较强,中低制造业和中高制造业表现较弱。低技术制造业仍然是中国制造业竞争优势所在,但由于受经济危机和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等因素的影响,近年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优势有所降低。新环境下中国制造业应进行转变以巩固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了一个内生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两国动态贸易模型,详细探讨了后发国家通过R&D补贴来培育高技术制造业产业基因并表现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的理论机制,并利用2004—2016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5个细分行业的相关数据对R&D补贴培育产业基因的差异化效应进行了分组检验。结果表明:R&D补贴对于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整体产业基因的培育具有显著正向作用,其中,对于应用互动型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对于科技创新型高技术制造业的影响则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2002-2015年全国投入产出表和延长表,以及2000-2012年日本投入产出表测算的产业关联和波及效应,从产业链角度对电气机械制造业的优化升级进行了动态分析和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电气机械制造业关联产业广泛,产业内关联增强,对国民经济的需求拉动作用强于供给推动作用。但研发投入不足,技术进步迟滞,行业附加值率下降,对需求变化的供给适应能力不足,产值结构、技术结构和市场适应能力有待调整和优化。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以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抓手,促进产学研合作,加大研发投入,调整产出的技术结构;以关联产业需求为指向,挖掘内需,调整产出的市场结构;提高产业服务化水平,延长产业链,协调产业链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5.
基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视角,将国内外这一研究领域文献进行梳理发现,高端装备制造业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紧密,不仅具有引领经济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主导作用,也具有显著的集聚和扩散效应。影响高端装备制造业成长的因素主要有空间集聚、技术扩散、全球经济一体化、中心城市依托、服务比重提高和空间组织重构等。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技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16.
对安徽省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进行概述,生产性服务业FDI呈现总体规模小、发展速度快和分行业差异明显等特征,并且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呈现大致相同的发展趋势。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之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吸引生产性服务业FDI能够显著提升安徽省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分行业的实证结果发现,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FDI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关联性最强,而金融业FDI的关联性最弱。  相似文献   

17.
中日装备制造业贸易规模与结构的主要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5-2011年间,中日装备制造业贸易总体来说中国呈逆差状态,且逆差额以年均10.8%的速度递增,2011年中日装备制造业贸易逆差额是1995年的5.2倍.根据联合国《经济大类分类标准》(BEC)以及《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3版)5位数产品分类,中日装备制造业贸易结构中资本品比重不断下降,由1995年的55%下降到2011年的48%;中间产品比重不断上升,由1995年的38%上升到2011年的46%.17年来中日装备制造业贸易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资本品减少,中间产品增加,但除了通信设备、计算机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之外,中国其它类装备制造品竞争力指数均在一般水平之下.  相似文献   

18.
世界制造业发展趋势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世界制造业全球化趋势导致技术创新在企业竞争中的主导地位日渐突显,而技术创新能力低下已经成为中国这个新兴经贸大国不能再忽视的发展阻碍。本文针对性地进行了分析论证,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对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影响是结构性的,对于与工业化进程密切联系的交通运输设备等装备制造业并没有影响。后危机时代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具有大国发展优势和国家政策优势。从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中国进入了装备制造业快速发展的阶段,特别是机械、电子装备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将有较快速度的发展。短期内中国制造业发展的趋势是:汽车、飞机等新兴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将会有较大的增长;环保、低碳等新兴装备制造业将获得较快增长;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发展空间巨大。后危机时代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有服务化、信息化、低碳化三大特征。促进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径是:加快采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制造业;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与装备业的协调发展;以自主创新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以低碳绿色经济助推装备制造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巨大的成就。制造业的高速增长主要依托低成本的生产要素优势并形成了低成本制造优势。随着产业体系的完善和技术水平的提升,创新型制造优势正在形成。但是随着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持续上涨,低成本优势正在削弱;粗放的增长方式和巨大的制造业体量使生态环境约束加剧,同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以及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的问题,正在兴起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带给中国制造业新的挑战与机遇。中国制造业需要打造新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升级和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的转型。产业政策要实现由选择性产业政策向功能性产业政策的转变,为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重构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