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唐人刘皂有一首题为《渡桑干》的诗:“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诗人离开家乡咸阳,十年旅居井州,思乡之情强烈到了极点,每天都在想着回去。皇帝老爷于是跟他开个玩笑——你不是嫌并州离你老家咸阳远么,那好,我再给你来个狠的——“无端更渡桑干水”:把你发配到离家乡更远的地方去!  相似文献   

2.
《渭城曲》“阳关三叠”新解张天健著名诗人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极负盛名。明人李东阳《麓堂诗话》说此辞一出,“一时传诵不足,至为三叠歌之”。王维诗云:渭城朝雨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诗问世不久,就谱人乐府。唐代有许多...  相似文献   

3.
卞毓方 《社区》2009,(2):9-9
假设任你选择一种职业,你打算干什么?美国人的回答充分显示了干一行厌一行。一位军界要人说:“去乡间开一个杂货店。”一位女部长说:“到哥斯达黎加的滨海游览区开一家旅馆。”一位市长说:“改行当摄影记者。”而一位劳工部部长说:“出任一家冰激凌公司的总经理。”  相似文献   

4.
两同心     
楚乡春晚,似入仙源。拾翠处,闲随流水;踏青路,暗惹香尘。心心在,柳外青帘,花下朱门。对景且醉芳尊,莫话消魂。好意思,曾同明月;恶滋味,最是黄昏。相思处,一纸红笺,无限啼痕。这首词写主人公暗访旧情人的故事。上阕写相见前的景物与心情。暮春的一天。主人公来到南方某地。这里流水潺潺,草木葱茏,柳绿桃红,一如陶渊明笔下的桃源仙境。他今天心情特别好,一会儿摘片绿叶在手上把玩,一会儿又将它扔入流水并随之追逐。他踏着路边青草,悄悄地朝情人住宅走去。“暗惹香尘”:佛教谓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香尘即女色。爱…  相似文献   

5.
陶渊明自彭泽弃官归来,著有“三大奇文”:一曰《归去来辞》,二曰《桃花源记》,三曰《五柳先生传》。这三大奇文影响巨大,而以《桃花源记》尤甚。 《桃花源记》问世之后,每逢乱世,人们就会想到避乱的“世外桃源”。因此,“寻得桃源好避秦”、“避秦何处是桃源”之类的诗句,就经常在历代许多人的诗文中出现。王维作《桃源行》、韩愈写《桃源园》、苏轼《和桃花源诗(并序)》以及现代学者陈寅恪的《桃花源记旁证》等,或追思陶翁,或考辨桃源,或“笑逃秦人”。不仅如此,在当今的地名中“桃源”亦用之甚多。例如,浙江天台县有桃源洞,桐庐县有桃源庄,山东曹县有桃源集,福建龙溪县和大田县均有桃源墟,江苏泗阳县有桃源驿等等,使人不免产生“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之感了。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珍珍: 你好! 自打上次去你家玩了之后。我十分牵挂你,家中的一切都还好吗? 那天,说好到你家做客。来到你家门口,远远地看见你呆呆地望着远方出神,就连我站在你身后也没有察觉。我猛地拍了一下你的肩,问声:“干什么呢?”你一惊,这才回过神来,望着我,勉强露出了一丝微笑。我随口问了句:“你在看什么?”  相似文献   

7.
《社区》2009,(8):60-60
星期六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白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 母亲说:“你们别拦我了,你们回来,妈煮顿大餐请你们,不是受累,是欢喜呀!”我便说:“我陪您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相似文献   

8.
夏侯泉仁 《老友》2012,(3):57-57
南宋理学大家朱熹在出仕前。家乡有个叫盛温和的好友,此人亦是博学多才的人。一天,两人相遇于巷子内。盛温和手中拿着一个竹篮子,朱熹问他:“你去哪里?”盛温和回答说:“我要去买点东西。”  相似文献   

9.
我爱听雨     
我爱雨,我尤其爱听雨。 温柔娴静的是春雨,她是一位文静的小姑娘,悄无声息地抛洒。诗圣杜甫有诗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这样的春夜里,你什么事也不必做,只需要捧一杯香茗,呷一口香茶,闭上眼——脑子里就出现这样一幅画:大地是一张好大的宣纸,春雨是一支饱蘸了绿的笔,只需轻轻一点,  相似文献   

10.
希望     
暑假快结束了,全家人还在为我这学期的学费愁眉不展。有人劝父亲到村里打报告申请特困,有人劝他到学校申请减免,父亲只是摆摆手,说:“我去转转,我去转转。”  相似文献   

11.
张鹰 《百姓生活》2014,(5):17-17
抗战前,孙犁在北平当小职员的时候,曾买了两丈花布,寄到妻子的娘家。这一件我们今天看来再普通不过的小事,却让妻子记了一辈子,只要和孙犁在一起,妻子就会“诘问”:“你那时为什么把布寄到我娘家去啊?”据孙犁回忆,妻子临终前还向他提起了这件事,孙犁依然像以前那样回答:“为的是叫你做衣服方便呀!”孙犁写道:“她闭上眼睛,久病的脸上,展现了一丝幸福的笑容。”  相似文献   

12.
在绛州(今山西省新绛县)州衙大堂内的北墙壁上,镶嵌着一尊高116厘米、宽70厘米的石碑,碑文系楷书,字体端庄,遒劲有力。这是建于宋代的“文臣七条”碑。这尊碑上镌刻的七条是:一曰清心。谓平心待物,不为喜怒爱憎之所迁,则庶事自正。二曰奉公。谓公直洁己,则民自畏服。三曰修德。谓以德化人,不必专尚威猛。四曰责实。谓专求实效,勿竞虚誉。五曰明察。谓勤察民情,勿使赋役不均,刑罚不中。六曰劝课。谓劝谕下民勤于孝悌之行,农桑之务。七曰革弊。谓求民疾苦,而厘革之。据专家考证,这尊碑上的“文臣七条”,是宋徽宗钦定的…  相似文献   

13.
侯超伟 《北京纪事》2013,(10):62-65
初秋的北京细雨绵绵,离“鸟巢”不远的爱家珠宝城让雨浸润着,显得更加清净。顺着扶梯刚到二层,就听到通道深处一阵爽朗的笑声。  相似文献   

14.
【素素的小花招】 刘涛回到家,看到素素已准备好了他爱吃的菜,还开了一瓶红酒,笑着催促他:“洗手换衣服吧,准备开饭了。” 刘涛耸耸肩,不置可否。他知道素素的小花招,是想酒醉微醺之时,缠绵床榻,目的却不是为恩爱,而是为怀孕。 二胎政策放开后,素素就没消停过,坚持再生一个。刘涛并不赞同:“再生7养你们两个我就已经够累了!”这态度让素素不乐意了:“你再累还能有我怀胎十月累吗?你也不想想,现在多少女人根本就不想生,像我这样一门心思想给你生个男孩的媳妇,哪儿找去?”  相似文献   

15.
夏德锦 《社区》2010,(23):51-51
古人谓读书有“三上”之说,是说“时光容易把人抛”,劝读书人“莫辜负了好日头”,抓紧一切可用的辰光来读书。白日苦短,黑夜漫长,还得焚香以继昝。似这等读书行状,岂不显得匆忙了一些?目下读书种种:读应考书,为达龙门:读实用书,为强技艺……实是经世致用,目的性明确。  相似文献   

16.
小时候,父母、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失败乃成功之母。”而且还常常举出很多例子来诠释这句话,最为经典的就是爱迪生发明灯丝的故事。爱迪生发明电灯丝的时候,尝试了将近一千次,但每次都是以失败而告终。许多人都劝爱迪生放弃,因为失败了那么多次,肯定这件事是无法成功的。爱迪生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每一次失败都向我证明了这样去做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17.
张荣锁,1956年10月出生。19岁参军,24岁退伍,曾下过矿井,搞过石料,贩过药材。他胆识过人,精明能干,经商13年,有“全镇首富”之称。现任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1993年,富甲一方的张荣锁放弃安逸、舒适的生活和万贯家产,主动要求回到与世隔绝的贫困家乡当支书。亲朋好友劝他:“你有高级轿车坐着,十几间门面房开着,采石场办着,一年收入30多万圆,却要回穷山村受罪,你犯神经病了吧?”张荣锁坚定的说:“我富了,但我不能忘了还在受穷的乡亲。”如何带领村民致富?张荣锁首先理出了一条思路:一是回龙村荒山坡面积广,…  相似文献   

18.
在某个小村落,下了一场非常大的雨,洪水开始淹没全村。一位神父在教堂里祈祷,眼看洪水已经淹到他的膝盖。一个救生员驾着舢板来到教堂,跟神父说:“神父,赶快上来吧!不然洪水会把你淹死的!”神父说:“不!我深信上帝会来救我的,你先去救别人好了。”  相似文献   

19.
我叫王维,我有一位知己叫元二,他住在渭城。每隔一段时间,不是他来长安,就是我去渭城。我们经常在一起观赏风景,饮酒作诗、下棋,互相学习,有时还一起施舍一些穷人,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有一天,我正在书房看书,快马送来元二的一封信,信上写道:“……我奉旨要出使安西,明天就要出发……”我看了信后,心里非常难过,于是我决定星夜从长安赶往渭城,去送送元二。我准备了一些酒菜,一路上快马加鞭,在清晨赶到了元二家。元二正要出发,看到我他显得非常高兴:“啊,王维,你来啦!”他上前握住我的手,说:“时间不早了,我们边走边聊。”此时天下起了蒙…  相似文献   

20.
梁州令     
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离歌自古最消魂,闻歌更在魂消处。南桥杨柳多情绪,不系行人住。人情却似飞絮,悠扬便逐春风去。这是一首思妇词。词的上片写思妇怕分别而偏听到送别曲之幽怨。首二句“莫唱阳关曲,泪湿当年金缕”直呼怕听阳关曲,意思是说:不要唱那催人泪下的《阳关三迭》吧!当年和丈夫离别时,我就是听了这种曲调而泪湿了金缕衣。词中的“《阳关曲》”,本名《渭城曲》,为唐代著名诗人王维所写的送别诗。诗为主要歌词,并引申诗意,抒发离情别绪。因全曲分三段,原诗反复唱三次,故称阳关三迭。“金缕”:唐宋时妇女只用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