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界社会论坛的成立是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它是在过程中应运而生的,而非出于偶然或某种必要。这个过程就是人们为积极的社会转型而斗争的过程。然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中的角色却有些尴尬:虽然世界社会论坛的目标和设想总体而言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章程并无二致,然而“国际公民社会”的兴起、公共空间的恢复以及全球治理的重组都向纯政府间管制的逻辑提出了挑战。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本质上正是此逻辑的一部分。本文旨在说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如何发挥作用,促进超越民族国家边界的民主,以及国际体系中包含的———或应该包含的———各主…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中国式社会主义的“特色”呢?或者说,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哪些基本内容呢?根据我的理解,归纳起来主要有七个方面。一、在经济建设上,实现四个现代化,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党在现阶段的政治路线,概括地说,就是一心一意地搞四个现代化。……最主要的是搞经济建设,发展国民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文选》第240页。以下引自该书的文字,只注页码)因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决定着我们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我们要横下心来,除了发生大规模战争外,要始终如一地、毫不动摇地搞这件事。其它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围绕这个中心,决不能干扰它、冲击  相似文献   

3.
当下的遗产运动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进行的,以民族—国家为主导,由地方政府实施,挟裹了话语权力、政治权威、行政力量等在内的政治运动,而作为遗产的直接创造者、传承者却常常失语。因此,我们要特别强调地方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强调遗产的地方性主体与人文生态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4.
马珂  马骁 《天府新论》2014,(4):103-107
加快创新和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是构建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关键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中重要的主体之一,要充分激发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活力,必须首先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科学社会主义自创立以来一直放射出科学的光芒,它所揭示的基本原理不仅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共识,而且为实践所证实。近年来国际形势出现了新情况、新特点,一些人感到迷惑不解,便怀疑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提出了科学社会主义还灵不灵、行不行等问题,需要我们作出回答。一、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新情况能否说明科学社会主义不灵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其自身允许的范围内作了局部调整,工人生活水平、文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这些新变化能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已解决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趋势已经改变了呢?答案只能是:否。  相似文献   

6.
文化是与经济,政治相对应的概念,它是反映并作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的意识或观念形态。依其对社会历史的作用大体可分为先进文化,落后文化、中庸文化。先进文化应该是健康的、科学的、向上的,代表人类社会未来发展方向的文化。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任何“先进文化”都是跟其“前进方向”联系在一起的。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个动态关系范畴,而不是经验实体范畴,它并不执着当下的认识结果和运行状态,而要为进一步的发展寻找方向和开辟道路。先进文化本质上所体现的就是关于现实社会“应如何”的价值观念。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内驱力和灵魂所在。由此,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政党,能否顺应先进丈化的发展潮流,能否主导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成为这个民族、这个国家、这个政党能否逃脱被历史淘汰的命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社会性的系统工程,涉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层面,它需要在实践中动员各方面的主体。建设“美丽福建”需要转变传统的治理模式,通过协同治理的方式使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民等主体共同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的全过程,有机配合,使各主体之间实现合作共赢,这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福建省在推进生态文明中建设“美丽福建”的若干经验进行深入分析,分别从民主路径、法治路径、文化路径等多维路径来探讨如何实现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治理,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福建”。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落后地区振兴农村经济,摆脱贫困困扰的战略重点,应放在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上,这一点已得到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和各级领导干部的认同。但是,怎样才能加速这一发展进程呢?本文就西部落后地区社区政府的推动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改革开放深入,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和大转型,由政府扮演社会治理唯一主体的传统模式面临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寻求"治道变革",重构社会治理结构,这是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必由之路。杭州社会复合主体就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对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创新。本文旨在搞清楚社会复合主体在杭州孕育、生长的生态机理,进而探究杭州社会复合主体的治理绩效,特别是对于社会转型和社会治理体系变革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互联网管理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文化之外的社会管理,它实际上是执政党、国家和政府对国家公共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还包括网络组织实体自身的管理以及网络行为者的自我约束行为,这种管理涵盖到立法管理、行政管理、司法管理、组织(网络实体)自身管理、网民自律等各个方面。互联网的兴起使社会管理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面对这一严峻形势,在互联网的创新管理中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和有效管理的原则,构建政策鼓励、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财税引导、技术保障、公众监督和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们说,美是一种社会现象,这就是说,美是人类社会才有的现象,离开了人类社会,美就不存在。要说明这个问题,一方面,我们要说明,美不是自然现象;另方面,我们要说明,美不是个人私有的现象。首先,美是不是自然现象呢?也就是说,除了人类社会之外,其他的生物,是不是也有美感呢?在它们的世界中,是不是也有美这样一种现象呢?我们的答复,当然是否定的。我们把一束花,放在狗的面前,它不仅不会欣赏花的美,弃而不顾,有时甚至还会  相似文献   

12.
1、我国十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建立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实践,极大地调动了我国亿万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广大人民群众身上涣发的勃勃生机和活力,推动着我国社会迅速发展.这一现实,给哲学提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在我国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主体能动性会受到压抑和限制,不能充分地表现和实现?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和新体制的建立,却能使主体能动性得以发挥和发展?经济体制与主体能动性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经济体制为什么能成为主体能力性的制约因素?它又是如何制约着主体能动性的?等等.研究这些问题,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促进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具有实践意义.2、经济体制,按已被公认的定义,是指某一特定的社会组织和管理社会经济活动的制度和形式.人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任何经济体制,都是主体经济活动的产物,是主体实践活动的结果.不仅经济体制的产生,而且它的发展、完善和变更,也离不开主体的活动,都是通过主体实践活动的推动或选择而实现的.那么,它何以成为主体能动性的制约因素呢?它又是如何制约着主体能动性的呢?深入地分析经济体制,对这些问题,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认识.  相似文献   

13.
成晓曼 《理论界》2020,(6):92-98
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是生态治理的主体力量,其中政府在三大主体中居于主导地位。生态治理中政府的主导地位有特定的涵义和角色定位。政府主导下的生态治理成效是显著的,但也存在政府自身生态责任履行不充分、生态治理主体发挥作用平衡协调机制不健全、各级政府生态意识不统一、区域生态治理力度不协调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把握政府主导地位的前提要求;要明确政府主导作用机理,避免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要抓好生态治理重要环节,强化生态环保工作落实;要保持对西方生态治理理论的清醒认识,走中国特色生态文明道路。  相似文献   

14.
社会必要劳动是一切社会化经济共有的范畴社会必要劳动是在什么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普遍适用于各个社会经济形态的呢,还是只适用于某些社会经济形态?如果只适用于某些社会经济形态,那么又是指的哪些社会经济形态呢?这是探讨社会必要劳动范畴对首先会碰到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对这个问题有两种比较流行的看法。一种认为社会必要劳动是一个普遍范畴,是任何社会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投资体制的演变 投资体制的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谁在进行投资,谁对投资承担责任,是一个社会采取什么样的管理体制的决定性因素。原先它的经济管理体制是以中央政府投资为主要投资者为其特征的。由于几乎一切投资都掌握于中央政府之手,社会上只有这样一个能对现代工业发展进行投资的主体,因此,就不会有投资者之间的交易活动,就不会有市场经济,就不会有改革价格体系的动力,就不会有维护买者与卖者间平等的契约关系的法律。体制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让投资者由政府转变为企业,并同时完成从社会观念到法律制度的全面改造。这一切现在进行得如何了呢?  相似文献   

16.
生态政治视野中的生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考察了生态补偿问题的多维视野后,从生态政治的视野把握生态补偿,认为生态补偿是政府主导下合理分配社会一经济一生态复合系统中的各个不同利益主体间合作所带来的生态收益与成本,以达成生态正义、保护自然资本的生态政治经济制度安排.生态补偿问题是一个生态政治学问题,这是因为:首先,从生态补偿的目的来看,生态补偿终极的目的是保护"自然资本",以维持人类社会长远的整体的可持续生存和发展,而自然资本作为生命的支持价值,既包含经济学的内涵,又是一个事关人类生死存亡的政治问题,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从生态补偿问题的产生来看,这既是经济的外部性问题,也是整体的公共政治问题,必须依靠国家和政府的公共主体和市场主体两种方式来解决.第三,生态补偿平等地分配社会生态舍作所带来的收益与成本的生态正义性的政治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7.
西方曾出现过雅典、罗马式的奴隶制民主国家,我国商周曾否出现过类似国家呢?弄清这个问题,对了解东西方历史的差异与中国专制主义的起源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西周与雅典、罗马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权力设置、官制,以及国家形成的道路、上层建筑赖以建立的社会经济结构、社会组织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希望对这一学术界有争议的问题有所裨益。1 公元前八世纪,雅典曾经形成氏族贵族寡头统治的国家。它由氏族贵族中选举产生执  相似文献   

18.
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一九五六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什么?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能否说一九五三年以前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此后是社会主义社会?或者说,这个转变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而国家政治制度(政权)的性质是社会主义?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是从什么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呢?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建设的系统性、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决定了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政府为主导、市场有效驱动、社会组织为纽带、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协同推进的过程。但从目前来看,这一多元主体结构中各主体都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制约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需要从政府、市场、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0.
当社会问题成为政府议题之后,对能否形成具体政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相关组织体系的组织化程度.美国非政府组织在政府政策出台之前积极展开儿童保护实践,为政策的具体化提供了基础,最终推动了国家政策出台.中国干预儿童虐待政策的形成主要依赖政府的规划和推动,政府主办的儿童服务机构是儿童保护服务的主体,但这些机构没有与儿童虐待问题很好地对接,同时非政府组织也缺乏服务经验和基础.中国儿童虐待干预政策相关组织的低组织化程度延缓和阻碍了政策的出台和执行.解决这一困境的重点是对与儿童虐待问题相关的组织间关系进行调整、培育和增强服务型组织的功能,优化组织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