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言的节奏旋律,常显现于诵读及口语交际中。人们往往运用语言抑扬顿挫、疾徐有致的节奏旋律,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汉语的节奏旋律形象,是"音"和"意"的结合体,"形"和"神"的统一体。调节语言的节奏,可以更好地传情达意,体现汉语节奏旋律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
节奏、韵、平仄等韵律要素构成的诗学效果,中西文艺理论通常称为"音乐性".但细考发现,节奏是一种早于音乐、诗歌的自然或生命属性,音乐进一步改造成更鲜明、精确的"音乐节奏";语言则通过语音组合构成不完全"等时"的"语言节奏"或诗歌节奏,它与"音乐节奏"并不等同.韵、平仄则原本就是语言的属性,也是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特性:不同国家诗韵的差异只与该国语言有关,而与该国音乐的差异无关.这一性质认定意味着,"废韵律"失去的不是"音乐性",而是"诗性".  相似文献   

3.
《槐花几时开》是四川地区的一首传统山歌,早在清光绪年间已有记载。流传至今更是不失风采。无论是歌曲旋律和歌词都具有深厚的地方音乐风格,浓郁的音乐之美。自由而又丰富协调的旋律节奏、华彩适中的调式调性,委婉朴实含蓄的歌词、质朴自然中庸的表达,无不充分体现了歌曲较高的艺术成就与和谐的美。本文以歌曲的音乐要素为研究对象,从中国共同的音乐美学思想特征"和"的角度对歌曲的旋律、节奏、语境、歌词、意境等进行综合的比较分析,从而得出它作为一首代表性民歌所具有的和谐美。  相似文献   

4.
李白诗歌善于把有序与无序的、简明与复沓的、舒缓与"迅快"的等各种节奏,营造成独特的语言秩序,如视角的快速转换、意象的偶然并置、杂言的句式变换等等,使我们领略到诗歌语言之节奏的无穷魅力.形成这种魅力的主要审美依据,首先是诗人内在纷繁复杂的思想情感与诗的节奏旋律的和谐统一;其次是李白诗歌的节奏源于其"天机俊发"的思维方式;其三,李白精于音乐舞蹈,有利于他对诗歌节奏的把握;其四,李白强悍的主体意识、旺盛的生命力与独特的浪漫气质,使他自然地与盛唐时代的艺术精神相沟通,使其诗具有不可预计的情感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音调.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是"现代"诗派的灵魂,也是中国自由诗走向成熟的代表人物。他突破"新月"派的格律主张,将重心转向探寻诗的内在情绪和内在节奏,变格律美为旋律美,注重日常语言的运用,创造出了一种既有情绪节奏又有回荡旋律的具有散文美特征的自由诗体。这种诗体,是对"五四"以来自由体形式探索的一种新的提升;而他的以情绪为核心的诗歌理论,则又是对新诗美学原则的一次科学性总结和本质性阐释,对现代汉诗的发展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字”是歌曲的基础和依托人们谈到组成歌曲的三要素,总是习惯于这么排列:旋律、节奏、内容(歌词)。这是因为,歌曲是时间的艺术,人们总是首先听到旋律,感觉到节奏,而不是首先看到歌词(内容)。事实上,恰恰相反,不论是作一首歌曲,还是唱一首歌曲,都应该是:内容(歌词)、节奏、旋律。《碧鸡漫志》说:“或问歌曲所起,曰:天地始分而人生焉,人莫不有心,此歌曲所以起也。”这是说,歌曲是人的心声。马克思说过:“语言是人类思维的第一意识”,人类是通过语言进行思索,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索。文字是作为表现语言的一种符号。因此,作歌者和唱歌者都只能用文字去思索和表现自己的心声。即使是一首无言歌,虽然在曲谱的表面上看不见有形的文字,但歌曲表达的情绪和内容,仍是作歌者和唱歌者用那些看不见的无形文字去进行思索体验和表现的。著名的意大利音乐家和声乐艺术的革新  相似文献   

7.
水墨动画是中国传统水墨画与动画技术相结合的颇具民族特色的一种动画片种.它将中国传统水墨画的题材、笔墨节奏、审美空间意识引入到动画制作中,呈现"动画化"的水墨艺术.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水墨画所表现的节奏化自然、"阴阳"、"有无"的空间意识,再从属于电影范畴的水墨动画片的视听语言角度来阐述水墨艺术仅仅"动起来"还不够,还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动画化",才能表现出比传统水墨画更有意蕴的空间意识.  相似文献   

8.
苗族歌鼟是湖南湘西南部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锹里一带流传的多声部民歌,其旋律优美,声部和谐,唱腔独特,具有自然朴实的民族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艺术美渗透于苗族歌鼟的各个构成元素,非常注重旋律、节奏、和声、调式的美感;歌词体现出苗民们的内在美;唱腔充分发挥出演唱的声韵美;语言更是彰显了民族之本色。这些艺术美的元素综合在一起,使苗族歌鼟成为一种美的化身。  相似文献   

9.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然而对音乐旋律和节奏的感觉全人类都是相通的,汉语四音具有音乐的旋律感和节奏感,利用音乐的旋律艺术进行对外汉语语音教学,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以便复杂的语音问题音乐化:唱四声,唱变调,唱轻声。  相似文献   

10.
音调节奏的结合是旋律,人们常把节奏比喻是曲调的骨胳和旋律是血肉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诗歌的翻译不仅仅是把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是把一种语言的诗译成另一种语言的诗,在不影响内容的前提下,应该尽可能使译文具有一定的诗歌格律,即"以诗译诗",体现诗歌的节奏和音韵.  相似文献   

12.
在道家和海德格尔那里,语言是世界真理原初之音的发生之处,一切语言表达都源自心物之间往返交流原初的节奏和旋律。人们能够在语言中,如同在出神入化的工作中去体悟道,经验存在。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上,在汉语中,诸如音节的顿、韵脚、平仄、叠音、双声叠韵,以及某些相同的语音成分,它们都可以是形成节奏的“可比成分”。由于它们连续交替地出现,方才构成语言的音乐美。本文讨论形成语言音乐美的各种可比成分及其作用。较之于音乐,语言形式缺乏音乐旋律中音程、和弦等表现手段,故要使语言具备尽可能完美的形式,便要求尽可能多地调动语音中的可比成分,表现语言“交响”合成的节奏美。文中还论及语言节奏美的修辞魅力。  相似文献   

14.
节奏,是旋律的骨干,也是乐曲结构的基本要素,对诗歌来说也具有重要的意义.节奏是美的内容得以表现的一种外在形式,是诗人心中感情波澜的音响反应,作用于读者内心,给人以美感.美国诗人艾略特说:“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情感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又说:“创造一种形式并不是仅仅发明一种格式、一种音律和节奏,  相似文献   

15.
《龙船调》是一首在鄂西土家族民间经时历岁、流传久远 ,享誉世界的优秀民歌 ;它具有生动的语言、鲜明的形象、突出的主题、清晰的结构 ;并以和谐的音韵、优美的旋律、明快的节奏展示出其独特的土家族音乐魅力  相似文献   

16.
作为"新月派"的创始人,徐志摩的诗歌节奏浑然天成;他的诗意象柔美、意境悠长,言辞的背后具有特殊的音乐效果。但对于徐诗音乐性的成因,人们往往看到了"显性"的因素而忽视了相辅相成的"隐性"因素,如浓烈地感受到徐诗的"洋味"而无视徐诗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土渣渣";往往意识到徐诗"深受19世纪英美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而忽视了徐诗对中国传统格律诗的借鉴;看到了徐诗以"白话"入诗而音韵盎然的特点,认为徐诗掌握了"口语的自然节奏",而实际上徐诗的白话语言是一种经过了提炼、为了诗歌的音乐性改变了节奏的"文白夹杂"的语言。土洋结合、中西合璧、文白夹杂是徐诗音乐性独特魅力的主要因素,确保了徐诗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人间四月天"的显赫地位,其实质是徐志摩对中国新诗独特个性和艺术自由的矢志不渝的追求,而这正是中国新诗乃至整个新文化运动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17.
笔墨功夫一直是衡量中国文人画品级的重要标准,然而大多数画论都停留在表面形态描述上,实质上,中国艺术史上,一直隐含着一种"潜视角"即音乐性视角,来实践与研究笔墨。中国文人画内契音乐的抽象、抒情两重品格,落实于艺术史,北宋中期文人画开始分有音乐精神,其节奏、旋律、和声、音乐化空间、情本体五个层面背后,深潜着音乐的形式韵律及精神境界。文人画寓刚健于婀娜的张力节奏、推挽开合的"龙脉"旋律、"融洽中仍是分明"的水墨和声,由此显明文人画是一个风、气韵律流行的乐化空间,其经由画面的音乐性,扣发本源性生命时间,通达"情本体"深层,最终分有音乐的最高境界:生动在深静的景深里。  相似文献   

18.
现代小说与传统小说的重要区别是更加关注小说形式的探索。借鉴其他艺术门类的手法成为现代小说形式实验的重要手段。音乐作为与文学相邻的艺术形式,给小说与音乐的联姻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支持。现代小说主要通过借鉴音乐节奏、音乐曲式和音乐旋律来实现小说文本的音乐性,具体地说,音乐节奏体现在小说语言的声音层面,音乐曲式体现在小说的结构安排上,音乐旋律则主要体现在小说的意境营造上。现代小说的音乐性是小说文体形式的一次重要变革,它扭转了长期以来小说作为散文体仅注重文学语言的语义层面而轻视语音层面的创作实践,丰富了小说语言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9.
<正> 音乐与语言的深刻的、有机的联系,表现在许多音乐旋律是从人类语音言调中产生的这一事实中。人类语音的音调在音乐的旋律的形成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这种决定性的意义无论在声乐或者是器乐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在某一个民族的音乐中,很自然地也反映着这个民族语言的整个音调和节奏体系。这不仅表现在旋律、和声复调中,也表现在乐器音色的特色中。  相似文献   

20.
副属和弦的运用突破了大小调自然音体系,引入了非本调的变化音或变化音和弦。运用副属和弦要把握旋律条件、节奏条件和曲式位置,把"好钢"(副属和弦)用在刀刃上(全曲情绪发展的至高点),会收到意想不到的音乐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