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8世纪中法文学相互影响的研究长期以来已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大多数论者本着发扬中华文明的善衷 ,试图通过比较来证明或揭示中国文学对于法国文学乃至文化的影响 ,以此确立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这种“影响”是值得怀疑的 ,因为对于处于启蒙时期的法国 ,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只是作为启蒙的“他性”工具来利用的。  相似文献   

2.
在18世纪欧洲启蒙文学史叙述中,历来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失,主要表现为:习惯性地忽略对启蒙主义的实质及其民族差异进行辨析、把欧洲启蒙文学的特征过度总体化、回避乃至贬低启蒙文学中的古典主义遗产,等等。文章提出应当消解法国启蒙文学在欧洲启蒙文学史叙述中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3.
18世纪中法文学相互影响的研究长期以来已成为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大多数论者本着发扬中华文明的善衷,试图通过比较来证明或揭示中国文学对于法国文学乃至文化的影响,以此确立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的地位.这种"影响"是值得怀疑的,因为对于处于启蒙时期的法国,中国文学乃至文化只是作为启蒙的"他性"工具来利用的.  相似文献   

4.
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先驱斯达尔夫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斯达尔夫人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她在批判新古典主叉教条和吸收卢梭浪漫主义思想、德国浪漫主义因素的基础上建构起自己的浪漫主义理论.她认为人类和文学会日臻完美,追求个性的自由以及情感的张扬,为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空间.  相似文献   

5.
自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创立以来,有代表性的教材型现代文学史编写的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显著的变化。20世纪50年代王瑶的《中国新文学史稿》秉承的是新民主主义文学史观;20世纪80年代钱理群等的《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一种启蒙现代性文学史观。进入21世纪,丁帆主编的《中国新文学史》体现了民国文学史观的初步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论述台港澳文学在20世纪对大陆文学的互补价值,从历史逻辑的角度,考察了20世纪中华文学史的时空构架,探讨了建构民族的、国家的宏观新文学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肇始于18世纪上半叶中法两国文学的直面对话,拓开了东西方两国文学交融的历史。两国文学交融的漫长历史表明:法国作家在吸取中国题材时,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它和异国情调扭结在一起,法国文学与中国文学的结缘与交融,是以中国题材为中介、异国情调为“情结”的。事实上,几个世纪以来,不管法国作家以何种方式契入中国主题,如何描述中国素材,中国总是激发他们想象、诱发他们思考的无尽的文学源头。中国题材的介入,开发了一代又一代法国作家的创造力,拓展了法国文学的描写领域,构成了法国文学发展的不容忽略的特点。这也是中法文学交融的一个最鲜明的历史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左翼文学研究领域,刘骥鹏连续发表系列文章,从不同角度对“左翼启蒙派”问题进行了系统论述。这一概念打破了文学史之时间分野与地域分野对相关问题的遮蔽,不仅能更加深入地认识相关文学史实,而且也有助于深刻认识这一时期文化政治史的运行状态,还原历史本来具有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9.
文学史的问题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文学的历史性认识成果的文学史,始终面临着有限性的认识和选择的矛盾.这些矛盾体现在文学史的对象选择、文学史中的历史性认识和文学史中文学的存在等问题中.  相似文献   

10.
自1988年陈思和、王晓明在《上海文论》上主持“重写文学史”专栏, “重写文学史”这一说法第一次被明确提出,遂成为20世纪80年代文学活动的核心面向之一。但笔者认为,如果仅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重写文学史”是远远不够的,它不只是80年代产生轰动效应的文学事件,更是自现代文学产生以来就贯穿整个文学史而无法抗拒的历史思想潮流。广义而言,“重写文学史”一直是文学建设者们或隐或显的文学思想诉求,或被动或自觉的文学参与姿态。它在80年代被正式赋予了学术的内涵,但却上可追溯至现代文学的源头,下可延伸至不断发展的当今文坛,既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学的孕育下新生,也从世界文学,尤其是西方文学中汲取力量而发展。只有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认识“重写文学史”这一问题,才能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文学发展的挑战,以更客观的立场审视文学发展的调整,也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一学科发生发展的理解。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从马克思主义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以来,其文艺思想也受到国内学者的注意,相关研究持续了百年之久,研究的侧重点主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阐释。其中也有学者涉及19世纪英法文学与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这一话题,具体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品中所涉及的19世纪英法文学;19世纪英法文学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产生、形成与发展中所起作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对于19世纪英法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世纪法国习惯法学在法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12~18世纪,习惯法学在法兰西的土地上走过了从形成到深入发展的全部历程。研讨这一时空背景下的法国习惯法学,能够获得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重庆文学史的写作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文艺》、《西南文艺》和《红岩》值得文学史家关注。它们是当代中国文学的重要阵地。目前重庆文学史写作中,文学史家忽视这几个刊物的关系,遮蔽了一些真实的文学史细节。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阿达拉>作为一部具有独特魅力的小说,为法国文学奠定了浪漫主义基调,其独特的艺术手法也影响了整个欧洲.  相似文献   

15.
文章立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维度,分析了17世纪法国新古典主义文学的理性价值立场及其艺术得失。从人的主体性来看,它是对文艺复兴时期人性狂欢的一种矫正,同时也是西方文学史上一次别具一格的人的退却。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用悲剧和喜剧的方式,在一个特定的背景上,共同谱写了一曲人与世界的和谐乐章。  相似文献   

16.
弗朗索瓦·莫里亚克是20世纪法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他的文学理念与法国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有着明显的继承性和超越性?其所希望看到的是冲破爱的隔阂,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基础上的自由的交融与和谐,在人类精神的荒原上建立一个突出重围的绿洲。  相似文献   

17.
“无定本”是指由于删改行为所导致的文学文本改写形式 ,这一文本策略具有实验性、反讽性和实用性的多重效果。保持文学作品永恒无定本是 2 0世纪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难以抗拒的文化需要 ,它既丰富了文学史的文化内涵 ,又模糊了文学史面目 ,从而对文学史叙述产生多方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文论研究颇似泡沫经济,其最大特点是变幻不定。而文学则不然,它遵循自身发展规律前进。例如法国现实主义文学。法国的确是现代派文学的发源地,但这并不妨碍现实主义在20世纪法国文学中的优势地位。  相似文献   

19.
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主要面对《词与物》最后提出的“人之死”这样一个问题,福柯认为“人之死”是尼采的“上帝之死”的伴随事件。福柯指的“人”是欧洲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的所谓资本主义大写的“人”、资本主义的一般主体性。福柯认为,法国大革命给欧洲带来了一种主体性,欧洲现代史就是这个主体性的历史。法国大革命成为福柯《知识考古学》思考的中心事件,法国大革命在福柯文本中是隐匿的。  相似文献   

20.
文学中的法律史学研究是"文学中的法律"中较早出现的一个学术研究领域。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法学学者们通过对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的法律意象的解读,不仅为法律史学研究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素材,而且也提出了文学作品对于法律史学研究的价值的探讨。对文学中的法律史学研究的学术史的分析将有助于反思文学,尤其是历史文学作品对于法律史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