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的建立,无可避免地要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其代表孔孟之道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联系,必将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有利于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要“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既是客观的现实要求,又是中国传统文化历史的继承。因此,把握传统文化的精草,对于丰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涵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一、对中国传统文化问萃的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现代化对于当前的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软实力建设意义重大,其中的方法论问题是决定其成败的关键。首先,只有对传统文化进行科学的批判和抽象的继承,真正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才能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其次,要正确处理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实现两者的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传统文化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作用。最后,在全球化时代,既要发挥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也要吸收外来文化的精华,对其进行综合创新,才能展示出中华文化的熠熠光辉。  相似文献   

4.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考虑与之相关的种种因素。传统文化就是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关因素之一。认真研究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对搞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精神文明建设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一) 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不可低估。所谓传统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包括思想学术、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以及价值观念、社会风尚、民间习俗等等。它是经过二、三千年积淀下来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着重论述了如何搞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几个问题。指出,要重视和抓好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就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文化素质,就要重视对地方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源泉和基础,传统文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必须扎根于传统文化这块深厚的土壤。精神文明建设勇于继承,还要锐意创新,同时还必须反对全盘继承的复古主义和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  相似文献   

7.
井冈山精神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省社科院哲学所所长、研究员余品华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弘扬中国优秀民族传统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现代化确实离不开传统。不仅教育科学文化的建设如此,思想道德建设更离不开继承与发扬优秀传统。但是,继承优秀传统是否...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行动指南。这一理论系统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尤其是在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如何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系列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邓小平精神文明建设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地位的论述。邓小平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认为,对以儒家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要正确认识它的当代价值,必须从它的作用方面有所区别地具体分析。对西方发达国家,它具有文化交流的作用;对儒家文化圈的国家和地区,它起着道德教化的作用;对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而言,它发挥着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这包括:有利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利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文中,作者对文化冲突论、文化本土化、文化保守主义等观点作了分析与批评。  相似文献   

10.
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充分吸收燕文化中的精华.燕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提供有益的借鉴.燕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燕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燕文化的人文精神对现代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人才观具有重要启示.燕文化对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燕文化资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要充分吸收燕文化中的精华。燕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具有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燕文化中的人文精神为构建社会主义新思想、新道德提供有益的借鉴。燕文化对民族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贡献。燕文化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燕文化的人文精神对现代经济的发展、对后世人才观具有重要启示。燕文化对旅游文化和旅游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燕文化资源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2.
当代中国的"先进文化"指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和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首先从"文化"上即思想观念上实现现代化.惟有如此,才能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毕竟诞生在西方的历史条件和传统文化之中,马克思主义只有中国化,或者说只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才能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这已为实践所证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关于文明的理论中国化的结果,它诞生于中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来源于群众,更要服务于群众.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繁荣的经济是指繁荣的物质文明,繁荣的文化是指繁荣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人类实践的两种相互联系的伟大成果,是社会生产和社会实践两个相关的组成部分.加强社会主义文明建设,必须从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入手,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精神文明建设才能大显成效,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15.
开发利用祖国传统文化资源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邵长兴,王光照,余秉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直接关系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它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文化建设是其中的...  相似文献   

16.
研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问题的宝贵成果——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概论》一书李武林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理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进步的标志是社会文明的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仅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 ,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精神文明是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 ,因为先进文化包括先进的思想道德和先进的科学文化两个部分 ,与精神文明建设内容是同一的。在当代中国 ,先进文化就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阐释 ,是对党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思想的一个新的发展 ,同样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 ,结合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特征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明观 ,丰富…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为文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同时迫切要求文化事业有一个大的提高和发展。”同时指出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继承发扬民族优秀文化和革命文化传统,积极吸收世界文化优秀成果,我们的文化事业才能健康发展,愈益繁荣。”这就指出了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和基本走向。本文就此问题作些探讨,就正于同仁。文化作为群体或类的人的活动方式,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人类历史曾出现过这样两种社会发展的模式:传统的…  相似文献   

19.
最初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概念与建设社会主义联系起来,并形成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观念是叶剑英于1979年的国庆讲话。他指出: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教育、科学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树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革命道德风尚,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之后不久,邓小平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相似文献   

20.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邓小平第一次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兴衰成败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他从我国实际出发,系统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以及这一特征的极端重要性,赋予了精神文明以科学的内涵,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四有”新人,其重要内容是繁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要求我们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搞上去。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