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王玲  谢玉梅 《统计与决策》2012,(23):126-129
文章选取1979~2010年中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中国三次产业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第二、三产业能源消费与其相应的产业增加值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且在短期内第三产业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高于第二产业。第二产业的高能耗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不明显,第三产业在前期对能源消费的正向冲击作用强劲,但是在后期却出现了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2.
基于能源边际产出的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和生产函数研究了中国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关系,并从能源边际产出的角度研究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结论表明,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相比具有能源消耗少,节能见效快的特点;第三产业能源边际产出值最高,三次产业能源边际产出将趋于一致.基于此提出当前应尽快按照能源边际产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尽快完善能源价格形成机制以遏制能源边际产出低的产业的快速发展,使能源消费向边际产出高的产业流动.  相似文献   

3.
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模型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认为产业结构调整是由劳动力、资金、能源、自然资源、技术进步等因素在各产业间的流动影响的,因此以这些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为条件建立线性规划的约束方程。由于各因素之间的约束条件是经常变动的,可以利用灰色系统理论预测各因素之间的变动条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产业结构调整的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并制定了南京市"十一五"期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4.
我国生产用能源消费变动的分解分析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振宇  王益 《统计研究》2007,24(3):52-57
摘  要:能源消费分解是探讨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在本文中介绍了目前研究中较为合理的一种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并借助这一方法来对我国“六五”时期以来的生产用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分解分析,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内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费和总体单位能耗的影响。根据测算结果,笔者认为产业内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我国能源节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各产业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性及因果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针对中国1984~2006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和国内生产总值(GDP)、各产业能源消费量与和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关系进行研究,利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时其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能源消费和GD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主要通过第二产业体现,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同时还具有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北京地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协整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基于Granger因果关系及协整误差修正模型,对北京地区能源消费总量与分产业消费量与GDP及各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北京经济增长与能源消费增长关系紧密,存在从经济增长到能源消费增长的Granger因果关系,其主要通过第三产业体现,第三产业经济增长与第三产业能源消费存在双向Granger因果关系.采用调整产业结构,减少高耗能行业比例的措施,对北京地区的经济发展不会产生严重的阻碍.北京应加强第二产业能源消耗的管理,大力发展高科技电子产业等,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节能降耗,更好地发挥能源的价值,促进北京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转型期的产业结构变动与中国就业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文章通过1997~2003年的面板数据对我国产业结构变动与就业进行实证分析与检验显示: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对转型期的中国就业有显著影响,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与就业正相关,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与就业负相关;产业结构变动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就业破坏效应,产业结构变动的净结果使就业增加;转型期的就业与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产业结构变动速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前供给和需求存在错配问题,而研究居民消费结构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对于解决这种错配问题具有重要价值。文章研究在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内,国内生产总值等于消费与投资的总和,在市场出清的条件下国内总产出等于总需求,在这两个等式基础上,推导出居民消费结构变动改变了三次产业之间的相对投资规模,最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而后选取三次产业的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增加值的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得出中国居民对第三产业的消费比重逐渐上升,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在整个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上升,实现了产业结构转型。  相似文献   

9.
对中国1978~2011年能源生产、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整性检验和因果关系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能源问题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短期能源问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大,应运脉冲冲击效果来看,短期经济增长与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关系紧密度不高,长期中经济增长将改变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给出了1985年以来能源强度的变化趋势,然后基于29个省(市)1985-2004年的截面时间序列数据建立了能源强度与产业结构之间的Paneldata模型,定量分析了不同时期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对所筛选出的能源资源的有关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辨识出与资源税相关性较高的指标,进而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甄别出与资源税因果关系可能性较大的变量,基于Eviews平台,通过实验进行线性曲线拟合,对这些因变量构造拟合方程,并对拟合结果进行检验.研究显示,分别构造全省煤炭采选业新增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业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煤炭采选业工业销售产值、石油消费量、单位GDP能源消耗五个拟合方程能够较好地模拟对资源税变动的响应关系,进而为预判资源税调整后可能对能源资源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和为采取相应的对策提供定量化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行业结构和地域结构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了近20年来中国电力消费需求的变化,结果发现: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电力消费量也呈同步增长态势;就四大行业的电力消耗来看,1986-2005年,第一产业的耗电量变化不大,城乡居民和第三产业耗电量都有所增长,第二产业是中国耗电量最大的行业,且年增长率较大;通过对中国31个省区人均电力消费量的分析,将其划分为6个等级,结果表明人均电力消费量与人均GDP呈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以人口和人均GDP为变量,建立了中国电力发展的地域需求模型,发现城市化水平和经济发展程度是中国各省区电力需求的关键增长因素,而人口的弹性系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同斌 《统计研究》2018,35(8):69-81
本文基于行业间投入产出关联的视角,分析了高耗能工业和能源行业等重点行业碳减排是否会导致行业间碳泄漏的问题。结果显示,重点行业减排并未引致行业间的碳泄漏效应,而是实现了整体减排的“扩散效应”,各行业的碳排放量均呈现了下降特征,价格体系和投入产出结构两个方面的变动佐证了这一现象。一方面,重点行业减排导致高耗能工业、能源行业生产成本上升以及低耗能工业、建筑业中投入要素成本增加和产品价格上升,因而高耗能工业品、能源产品消耗增加的“回弹效应”没有出现;另一方面,在重点行业碳减排的影响下,各行业有效控制和降低了中间投入中高耗能产品和能源产品的使用,存在着紧密产业关联的能源行业、高耗能工业、低耗能工业、建筑业中间投入下降的幅度相对较大,对碳减排的贡献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4.
肖尧  杨校美 《统计研究》2016,33(11):49-55
劳动力成本是否影响我国工业结构?进一步,对我国工业结构调整将产生怎样影响?针对该问题,本文利用中国2001-2013年工业行业面板数据,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为门槛变量,构建门槛面板模型,检验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单位劳动力成本与工业结构调整呈现“U”型关系:当单位劳动力成本低于门槛值0.1246时,其对工业结构调整产生负面影响;而当单位劳动力成本高于该门槛值时,其对工业结构调整具有正向影响。本文的政策涵义是,政府和企业应该以单位劳动力成本上升为契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和生产方式,积极引导和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5.
基于LMDI分解方法对浙江省的能源强度进行影响因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其作用相对较小;产业能源强度的变动是影响整体能源强度变化的主要因素;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仍然以传统能源为主,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动对能源强度的下降起到微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能源化工产业是重要的基础性产业,现阶段对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研究的成果还较少。文章首先将能源化工产业分为能源开采业、能源加工业和化工产业三大产业,测算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结果表明能源资源禀赋导致了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的“低端锁定”,能源富集区能源产业高级化水平远远低于非能源富集省份,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现象突出。其次,实证检验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能源化工高级化水平能够显著促进经济增长,且不同产业规模的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再次,采用滚动回归方法检验随着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和产业结构变动,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变动状况,探讨能源化工产业内部最优匹配问题,结果表明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水平在1.05-1.15之间、能源开采业占能源化工产业比重在0.20-0.40之间,能源化工产业高级化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最大。最后提出优化能源富集区能源化工产业匹配度、促进化工产业富集区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以及缓解能源化工产业空间错配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彭志龙 《统计研究》2007,24(1):32-34
摘  要:理论与实践都表明,提高消费率会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本文根据最新编制的全国投入产出表,具体测算出一个因果关系,即提高1个百分点的消费率可以使第三产业比重上升0.26个百分点。此外,本文还得出其他几个重要结论,包括:影响第三产业比重的因素除了消费率外,还有产业分工、消费结构、投资结构等;与日本相比.我国在生产消耗和最终消费中对第三产业需求比例明显偏低;但投资中对第三产业的需求比例高于日本水平;不能简单地把第三产业比重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8.
在输入内生的条件下,构造最终需求产品结构的能源消耗强度因素模型,进而实证分析广东省最终需求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强度的影响。分析表明,消费结构因素、最终需求项目结构因素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作用不太明显,资本形成结构因素、输出结构因素影响能源消耗强度作用非常明显,提高输出比例和降低资本形成比例都有助于降低广东省能源消耗强度。预测表明,随着广东省最终需求结构的变动,广东省2010年按不变价计算的能源消耗强度有一定程度下降,但“十一五”时期要实现2010年能源强度比2005年下降20%左右的目标,仅依靠结构因素还达不到,还要从技术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摘  要:产业系统是由诸多相互作用的经济元组成的动态演化系统,其主体要素是各产业部门。产业系统的演化意味着系统内各产业部门之间比例关系的变化。由于产业系统的开放性、层次性和非线性,必须从动态意义上去理解产业系统的状态变量。新产业的产生以及由此引起的产业系统内产业分化与产业重组是产业系统结构演进的关键环节和主要内容,产业系统演化本质上是系统内产生结构的调整、重组和升级。利用产业演化模型相关指标对中国部分制造类产业1985-2004年的整体演化轨迹进行了测定。计算结果表明,在研究时限内除普通机械制造业和化学纤维制造业目前已经进入产业演化周期的衰退期以外,家具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设备制造业目前均处于成熟期,只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正处于成长期,发展态势良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是产业系统演化的典型代表,其技术创新效率与工业经济增长呈现高度的正相关性。产业技术创新弹性能够反映出不同产业演化水平变化对工业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可以为我们评价和发展产业系统演化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