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纵观教育发展的历史,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分工、阶级的出现和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教育与生产劳动也分离了。“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被说成是天下之“通义”。随着生产的现代化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要求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教育与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特别是消灭了剥削,消灭了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对立的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劳动将成为教育过程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要求儿童从小就通过自我服务  相似文献   

2.
在新形势下对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贯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又红又专、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不可缺少的一环。劳动教育具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诸因素,特别是实现两个相结合的重要途径。劳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劳动观点,良好的劳动习惯和从事劳动的能力(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我们认为树立劳动观点,应该对劳动有个正确的认识,具有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  相似文献   

3.
劳动教育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全部教育活动与教育理论体系的核心.苏霍姆林斯基根据苏联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要求,结合自己多年的劳动教育实践,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劳动教育思想:强调劳动教育的普遍性和长期性;主张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有机结合;注重创造良好的劳动教育环境;提倡劳动实践是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当今的劳动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新中国的社会建设与发展相结合,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的重要问题。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学习内容从侧重“体力劳动”或农业生产劳动,逐渐发展到侧重对劳动者的劳动观念与技能培养。这种转变反映了党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观的吸收、借鉴、改造与创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对劳动教育的认识有了理论与实践层面的深化。   相似文献   

5.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颇负盛名的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重视,对我国教育也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仅对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观作出评述。 一、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 劳动教育,在一般的教育学教科书中,定义为:“培养学生具有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育。”然而,长期以前,人们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却把劳动教育理解是仅仅让学生参加某种体力劳动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高等院校实施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正确地实施劳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有利于缩小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逐步促使二者的结合;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高校各级领导,务必采取有效措施,把劳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7.
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是深化高校综合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二者的有机融合呼应了新时代社会发展对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新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唯一途径"的指导思想,认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劳动教育的更高层次,是劳动教育中的创造性劳动,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至关重要.以创造性劳动为抓手,坚持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通过多元化的师资队伍建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育人机制建设、全方位支撑的外部环境建设等,探索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路径,破解劳动教育薄弱之困,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提升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具身认知理论和劳动教育都重视身体和环境在人的认知生成中的重要作用。在具身认知理论视域下,劳动教育实现了认知、身体与环境三者之间的耦合,本质是满足学生“身体的需要”,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高等教育阶段,简单的体力劳动已不能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复杂、抽象的脑力劳动在学生劳动生活中占据了主体地位。传统认知心理学主导下的高校劳动教育,存在忽视学生身体劳动,教育途径缺乏专业性,评价制度陈旧和劳动教育被虚化、软化、边缘化等问题,而具身认知理论则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路径。高校劳动教育应回归大学生“身体主体”本位,调适劳动教育理念,重视学生身体的基础作用,通过不断挖掘劳动教育资源、提供适宜的劳动环境、改进评价制度,建立多元化评价机制,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革命老前辈陶铸同志说过:“新时代的青年不读书不行,光读书不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也不行,我们党的教育方针要求青年一方面要努力读书,一方面要参加一定的体力劳动。”劳动教育是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仍然是青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唯一正确的道路。 1 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 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古今中外,对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早就有过探索,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教育家都提出过不同的素质要求。尽管他们说法千变万化,,但归结起来,  相似文献   

10.
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历史变迁可以分为孕育初塑、探索发展、改革转型、完善确立四个时期,演变过程显现出如下特征:政策的目标、内容走向分类多元;教育内容及实施途径日趋完善;课程纲要及体系逐渐趋于规范合理;劳动教育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根据历史制度主义逻辑框架,演化出劳动教育政策变迁过程中的断裂均衡、关键节点、路径依赖和渐进转型四种模式。通过分析政策变迁成效,发现我国劳动教育政策的变迁从体力劳动到脑体并用转变的教育模式被迭代更新,从单纯劳动技能到劳动价值观塑造的教育内容被重新定义,从促进工农业生产到助力现代化建设转型的教育功能被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过程之中。从有人类社会起,就有教育。教育的性质,由政治、经济所决定,又给予政治、经济以巨大作用和影响。并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面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中,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不同,教育就具有不同性质和特点。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延续生命、维持生活和生存,就把积累起来的生产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有的向年轻人传授饲养牲畜、种植庄稼的经验,有的传授居住、狩猎、采果、捕鱼等技术,这便是职业技术教育的产生和起源。人类发展到奴隶社会,出现了阶级。一部分专门管理国事和生产劳动——奴隶主;另一部分专门从事劳役和体力劳动——奴隶。便产生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分工,教育和生产劳动分离,专门办教育的学校相应兴起。但是,“学在官府”,学校教育权被奴隶主所独占,奴隶阶级子弟只能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学习生产斗争的技能。尤其是“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影响深远,致使人们在脑子里鄙薄职业技术教育,根深蒂固。《论语·子罕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吾不试,故艺”。(这里“试”字作“用”字解。  相似文献   

12.
对师范大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思考李亚宁劳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是人类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然而在九十年代的部分大学生中,却出现了轻视厌恶体力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现象.有些大学生连自己寝室也懒得扫,别,人打扫时自己悄悄开语;有些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厌恶体力劳动,鄙视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把那些逃避革命斗争,轻视体力劳动,成天躲在舒适的实验室或书斋里讨生活的人比作乳酪里的蛆虫,并且谆谆教导我们,如果不愿意做蛆虫,就应该积极参加火热的革命斗争。今天,苏修叛徒集团完全背叛了马克思的这个教导。他们把苏联教育蜕变为复辟资本主义和维护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千方百计地把苏联青年学生变成“乳酪里的蛆虫”。据报道,在苏修叛徒集团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毒害下,不少青年学生十分鄙视体力劳动,例如,在彼尔姆城,十个高年级学生中只有一个想当工人;在列宁格勒,百分之  相似文献   

14.
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但好逸恶劳这种现象在不断地滋 生。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劳动意识淡薄的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期使当代大学生认识到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同样 光荣,同等重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相似文献   

15.
阐述劳动创造价值:智力劳动是如何超过体力劳动的发展过程。劳动创造价值:智力劳动超过体力劳动的根本原因在于科学技术物化(科学技术原材料化、能源化和工具化)与人化,在此基础上提出几点启示:改革创新教育体制;切实加大培养智力劳动者的力度;为智力劳动者施展才华营造优良环境;改革现行分配体制,建立智力劳动报酬机制;“知本家”作为现代生产力代表,其劳动越来越成为决定现代企业命运的第一因素,所以必须保护“知本家”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推进我国知识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教育的发展究竟有什么样的客观规律呢?本文试图结合世界教育发展的历史,从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教育的发展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论述。一、教育的发展决定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又能有力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教育第一次从劳动中分离出来以后,出现教育与劳动相脱节和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脱离的现象。由于认识上的限制,人们既看不到教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的水平决定的,也看不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思想,是毛泽东教育思想最成熟最核心的内容,这一思想的形成有两个来源,一是他早年的经历和当时一些社会名流及其社会思潮的影响;二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从而使“工读并行”合乎逻辑地升华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含义、内容、形式等方面,有其合理的现实的一面,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历史局限,从而导致实践中出现一定的偏差。最突出的问题是对这种结合定位在体力劳动上,而不是劳动过程中的智力、科技要素上,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本意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趋势不完全一致的。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在理论上不断总结和反思的。  相似文献   

18.
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革命和高新技术的发展 ,现代社会的劳动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 ,商品价值的创造由以体力劳动为主转变为以脑力劳动为主。科技劳动、管理劳动、精神劳动都是现代市场经济下、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条件下的高级或超高级的脑力劳动 ,都属于生产性劳动 ,它们不仅创造价值 ,而且创造更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厌恶体力劳动,鄙视劳动人民,历来就是剥削阶级的世界观。革命导师马克思曾经把那些逃避革命斗争,轻视体力劳动,成天躲在舒适的实验室或书斋里讨生活的人比作乳酪里的蛆虫,并且谆谆教导我们,如果不愿意做蛆虫,就应该积极参加火热的革命斗争。今天,苏修叛徒集团完全背叛了马克思的这个教导。他们把苏联教育蜕变为复辟资本主义和维护官僚垄断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千方百计地把苏联青年学生变成“乳酪里的蛆  相似文献   

20.
我们下放到西安农械厂参加劳动锻炼,已经五个多月了。在这些日子里,我国正处在一个波涛壮阔,乘风破浪的英雄时代。和全国人民一样,在这史无前例的跃进声浪中,我们正以豪迈的姿态,飞快地前进。在这一段不长的时间中,由于党和工人同志们的教育和帮助,由于我们实际参加了体力劳动,使我们在劳动生产和思想改造上都有一定的收获。在劳动生产方面,我们在体力上基本具备了一个劳动者的起码条件,养成了劳动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