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人才集聚机制,吸引人才回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人才 ,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流失严重 ,对我国的经济、技术发展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人才流失影响着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人才流失影响了整个国家科技素质的提高 ;人才流失造成我国有限的教育投资浪费。而产生人才流失的原因主要有 :激烈的国际人才争夺战的影响 ;收入差距的影响 ;工作环境的影响 ;用人制度不完善的影响 ;宣传教育工作欠缺的影响。吸引人才回流 ,必须建立强有力的人才集聚机制 ,具体对策是 :继续制定和完善吸引人才回国服务的优惠政策 ;提高回国人才的生活待遇 ;增加投入 ,改善回国人才的工作条件 ;加强爱国主义宣传教育 ,用民族感情打动外流人才的心  相似文献   

2.
创新型人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性因素。我国区域发展与区域创新型人才培养呈现出依托性、开放性、协同性、非持续性的特点。目前我国区域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制度以及保障政策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因此,如何转变区域创新型人才培养理念,完善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以及健全创新型人才激励和分配机制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为区域科技发展带来了有效的智力支持。探讨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对于改善人才队伍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5个新一线城市7年的面板数据,以各城市专利授权量、专利申请量、科技成果获奖数作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代理变量,以大学数量和高等院校当年毕业生数量作为人才密度的代理变量,建立了以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人才密度和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基础的模型,实证分析了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而高校数量越多,结构化人才引进政策对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效果越好。基于上述结论,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人才引进政策的城市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4.
自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到不久前召开的新中国历史上首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人才"的地位逐步提升,"人才为本"的理念渐入人心.作者试就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的这一现象,具体分析这一理念的科学内涵、现实依据和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5.
高层次人才是推动区域发展,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的关键要素。研究将舒适物理论用于分析高新区人才政策体系,认为除了西方学者所强调的自然舒适物等类型之外,户籍吸引是中国现有语境下的重要制度舒适物资源,制度的城市性垄断使其对不同城市的影响作用有所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对人才政策的进一步分析,认为目前高新区的人才政策类型趋同,分为物质型和政策型,这是由于所处制度环境所致;但是趋同的政策却有不同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引才规模和人才管理方面。可以从打造基础设施舒适物的特色优势、提升文化舒适物的满足程度、提升社会舒适物的弹性空间、完善制度舒适物提供的可操作性四个方面完善高新区人才政策,使人才政策发挥更大的效能。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党和国家人才事业的发展规律,并从战略高度谋划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推演,构建“理念体系能力战略”整合型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人才治理理念为人才工作提供方向先导和价值依循,包括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定位,坚持四个面向,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人才治理体系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制度载体,包括不断深化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人才治理能力是人才治理体系的外在表现,包括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以人才治理理念现代化引领人才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不断推进完善新时代人才工作的理论体系,为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基础和科学规律。人才强国战略内涵于人才治理现代化框架,国家人才战略是对人才治理现代化愿景的长远谋划和分步执行,从汇聚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人才、造就人才等方面来把握新时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内涵和要求。应在以下方面落棋下子,打好主动仗,下好先手棋: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既要明确布局,又要“点”“阵”结合;构建和塑造国家战略人才力量,既要“质”“量”协同,又要梯次配置;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既要授权“松绑”,又要“破”“立”兼顾;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既要“内”“外”统筹,又要“领”“育”结合。将各行各业各领域各方面的优秀人才汇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中来,形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时代伟力。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才资源已经成为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依托我国的重大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各地方政府和综合实验区都在摸索一条吸引人才的创新政策,通过对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无锡"东方硅谷"、武汉东湖、福建平潭、广州南沙这六个典型人才实验区在人才政策创新及其成果的数据探讨,形成了高层次人才创新政策与人才工程推动作用之间的闭合路径图。实验区高层次人才引进应创新方式方法、政策创新应建立建成创新体系;政策施行受到市场经济、特区软硬环境、法律保障体系以及自身优劣势和政策价值取向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流动效益、市场导向、人才结构、政策导向、区位导向等角度探讨了长三角人才开发一体化的动力机制和特点,并提出要努力实现人才社会保障的一体化,完善长三角人才一体化工作中的政府职能与管理体制,构筑区域人才交流信息平台,加强区域人才立法协调机制,建立人才资源共享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针对经济下行现象,各地政府为了解决房地产产能过剩问题,相继出台了高学历人才住房补贴政策,以刺激房地产需求。但我国高学历人才住房补贴存在公共性及公正性不足、缺乏法律规范、监督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故基于财政民主原则、财政法定原则、财政公平原则及预算法的要求,提出应当规范我国的财政补贴,考虑出台"财政补贴法条例",完善财政补贴的监督制约机制,以达财政补贴法律治理之要求。  相似文献   

10.
人才竞争对高校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入世后我国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面临着人才竞争的挑战。指出当前人才流失是制约高校发展的瓶颈。并分析了在人才竞争中所处劣势的主要原因。为迎接挑战,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吸引和稳定人才,提出了对策:(1)努力创造适宜人才发展的政策环境;(2)创新用人机制;(3)建立新型的多元分配制度;(4)加大力度重点做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5)实施人才资源的共享;(6)加强爱国主义教育。(7)营造良好的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的软环境。  相似文献   

11.
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对地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理念、引进战略、服务体系和协同机制等多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目前高校与地方政府在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方面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由于校地缺乏耦合,人才的集聚效应并不明显。因此策应区域联动发展战略的校地双方要围绕区域发展过程中的功能或者角色,通过转变人才理念、构建政策联动机制、构筑发展共赢平台和完善人才共享机制等措施,形成校地耦合机制,从而消弭在人才引进培养中可能存在的分歧,最大限度提升校地人才引进培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人才安全是党的执政安全体系中最本质的安全问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人才建设成绩斐然。但目前人才安全状况仍不容乐观:一是人才总量相对偏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二是人才观念滞后、体制不健全,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三是人才资源外流严重,削弱了我国人才队伍的实力;四是投入不足,后续人才培养乏力。强化人才安全,一是要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保障人才的供给安全;二是要加强高层次专门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人才队伍质量安全;三是要完善人才吸引和使用机制,保障人才效能安全;四是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法律化,保障人才流动安全;五是要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制,保障人才工作方向安全。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地方高校人才引进工作存在人才引进与学科建设发展不相适应,重文凭轻能力,缺乏资源的后续跟综措施,盘活现有人才工作不够到位以及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转变思想,树立以人为本、人才资源第一的观念;制定合理的整体规划,强化人才引进工作的计划性与针对性;加强对引进人才的品德、知识、业绩效能全方位的考察;建立和完善人才使用培养管理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吸引、留住人才;处理好引进人才与现有人才资源配置关系的工作策略.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欧盟不断出台并调整政策,加大力度吸引人才,实施了著名的玛丽居里行动、科学签证以及伊拉斯谟计划等政策。本文总结了欧盟近年来实施的这些著名人才引进政策。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对我国人才吸引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科技人才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举措。目前,科技人才存在着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行业结构不合理及高层次人才缺乏、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较少、队伍稳定性较差等问题。优化科技人才结构,必须强化人才工作理念,让人才优势转变为科学发展优势;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科技人才的层次结构;重视中青年人才的培养力度,优化科技人才的职称结构;加强新兴产业人才的整合力度,优化科技人才的行业结构;完善输入性人才的配套政策,增强科技人才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区域发展面对诸多新挑战,需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实现区域发展动能转换。应以"双创"完善创新环境,提供区域发展新动能形成的内在动力源;以产业层面的结构优化与区域层面的联动化发展作为两大政策着力点;完善支撑网络体系,为区域发展向新动能转换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提出了"培育青岛—潍坊—日照、烟台—威海、东营—滨州三个城镇组团"的发展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蓝色经济区"内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是阻碍"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一大顽疾。完善"蓝色经济区"城市生态环境法律制度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区域经济法社会本位理念的价值追求。培育三个城镇组团,应加强区域内环境合作,完善立法,强化环保法律的执行力度,发挥司法途径的作用,借鉴其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人才是具有被特定共同体认可的超过该共同体所有成员平均水平以上的某项能力而且愿意为该共同体发挥这种能力的人。人才生态就是特定时空范围内的人才群体的总体生存状态。我国的人才生态总体上离良好状态还有相当的差距。创新教育体制、发展人才金融、优化人才结构、创新人才机制、吸引海外人才、提升人才理念是优化人才生态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9.
人才集聚环境指的是某一地区能够吸引人才到本地工作且能长久为本地服务的多种宏观环境要素的总和。中国有二百八十多个地级城市,它们在人才集聚环境方面存在诸多共同特点。针对这些特点,要采取多种措施优化人才集聚的政策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人文舆论环境、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发达国家将利用各种手段吸引我国人才,我国高校将面临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资源开发效能化、人才资源管理法制化和人才竞争国际化的严峻挑战。根据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假设,我国高校应积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树立"人才强校"理念,对人才工作采取由档案管理向契约管理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由静态管理向动态管理转变、由平均主义向差序格局转变等办法,争取主动,把握好"入世"的机遇,力争在人才竞争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