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新一轮“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突出强调以学科为基础,注重特色发展,为行业特色高校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但同时也加剧了行业特色高校之间的竞争,凸显出不少问题。为了更加有效地建设世界一流学科,行业特色高校应该优化院系设置,加强学科建设;优先发展优势学科,建设高水平的学科群,以提高学科的整体实力;发挥行业特色高校优势,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推动学科的创新和发展,积极推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创造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一流学科,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我国各地出台的推动“双一流”建设的方案存在较多的共性特征:以“普惠”与“重点”相结合的经济驱动机制;以“招才引智”为重点的政策内容;以“阶段性”与“定量化”为政策的目标取向。在这种情况下,高校“身份固化”的顽疾并未去除,导致高校发展起点的不公平;“输血移植”式的学术队伍建设模式,导致高校青年人才成长生态恶化;“重高峰,轻高原”的学科建设取向,导致新一轮的学科发展不均衡。未来需要打破高校的“身份固化”机制,制定分层发展的激励政策;建立“外域引进”与“本土培养”并重的机制,实现学术队伍的内生性成长;强调“高峰学科”与“高原学科”的互动,促进学科生态的健康发展;消除“路径依赖”型的政策模式,彰显省域特色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3.
“双一流”学科评估对高校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我国对高校提出的发展“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要求,在“双一流”学科评估背景下,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和评价机制,提出以产学研为基础的应用型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能够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社会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4.
5.
学科评估在我国高教界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因为它与双一流建设的紧密相关。通过对学科评估目的、学科排名手段和学科趋同化结果的考察可以发现,我国学科评估运作是行政主导式的,具有集中性统一化特点,它通过学科排名方式来实践。学科排名虽然极大地调动了高校参与的热忱,但却造成了盲目攀比和趋同化效应。尽管第四轮学科评估在技术上做了重大改进,但根本特征未变,且所采用的绑定原则与自愿参评初衷相悖,坚持一级学科评估原则也不利于学科走内涵式发展道路。高校学科评估应当注重诊断而非排名,高校自主权应当受到重视,大学个性和学科特色应受到高度尊重。  相似文献   

6.
通过比较江苏与加州高等教育发展关键指标,发现加州高等教育发展策略的特点是重视建立多元化的高等教育体系,明确高等教育卓越发展的战略目标,创新高等教育经费拨款制度和学生资助方式。江苏高等教育“一流多元”发展策略可有如下选择:明确“一流多元”发展的目标,建设一流的高等教育体系;探索更加多元化的招生方式、学习方式、人才培养模式;开拓高等教育经费新筹措渠道,构筑“一流多元”高等教育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7.
"双一流"建设离不开对其建设逻辑的理性审视、对其建设困境的现实思考和对其机制创新的不懈追求。我国"双一流"建设的逻辑应是以彰显中国特色为基点、培养创新人才为支撑点、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关键点的有机结合。由于对"双一流"建设理解的不到位,导致当前的"双一流"建设陷入科研指标化、学科建设同质化和高层次人才商品化的困境中。因此,迫切需要建立科学的学科评价机制、一体化的学科建设机制、"引""育"并重的高层次人才培育机制,只有这样才能破解"双一流"建设的困境,实现"双一流"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8.
9.
自从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被提出尤其是实施以来,高等教育界就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没有一流学科就没有一流大学,办一流大学就是办一流学科。然而,进入"双一流"建设名单的少数高校确实没有一流学科。显然,新时代开启的"双一流"建设遭遇了评估困境。科学认识与极力突破这一评估困境,是"双一流"建设达到预期目标的必然选择。"双一流"建设目标可否达成关键在评估,"双一流"建设评估绕不开世界大学排名但不能被排名牵着鼻子走;"双一流"建设评估体系要彰显中国特色,构建多元评估机制;"双一流"建设评估要慎用优胜劣汰,要引导高校分层定位与分类发展。  相似文献   

10.
首先,分析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的必要性,指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存在办学定位不准确、贪大求全、同质化倾向严重、学科特色弱化等问题。其次,对基于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和ESI学科排名的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一流学科的建设现状进行分析,指出打破身份固化,引入动态调整机制和避免重复交叉可以为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建设一流学科提供发展机遇。最后,提出了地方行业特色型高校应从科学定位、内涵发展、发展特色、扎根地方、加强国际合作五个方面加强一流学科建设。  相似文献   

11.
高校应设立一个管理权限与责任相称的"综合质量管理部",主要负责对高校质量保障体系的评估和审计工作。高校应从四个方面着手建立质量保障的动力机制:一是制订高校发展战略规划,明确高校发展目标和行动路线,激发高校质量保障的内在动力;二是正确认识和对待来自政府的质量评估,把外在压力转化成质量保障的动力;三是开展质量教育,培育质量文化;四是要建立以薪资与绩效考评体系为主要内容的高校质量管理支持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2.
农科高校的学术科技类社团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在社团中实施社团思政是培养优秀农业人才的有效举措。通过剖析当前农科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存在社团思政教育体系不完善、指导教师思政教育意识不强、载体平台缺少创新、农科思政教育特色不鲜明需要加强等问题,提出要从构建社团思政教育体系、分类推进社团思政建设、抓好社团思政载体建设、提升指导教师的思政教育能力、建立社团思政实施效果评价体系等方面探索农科高校学术科技类社团社团思政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3.
要提高我国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和人才核心竞争力,必须改变大学生轻松读大学的现状并塑造大学“苦读”的学习文化。我国大学生生活逸乐化已引发各种危机。中国有丰富的“苦读”传统但需要予以现代审视,现代“苦读”的本质是高强度和深加工的复杂性学习,具有六大特征并以身心承受力为前提和以幸福感为现实取向,大学“苦读”是大学的内在规定,并且具有守护大学权威、提升学习能力、涵养卓越人格等六大功能。要在我国大学倡导并践行“苦读”,应该发挥人才市场的正向功能、强化“苦读”的督促性管理、发展“苦读”的课程文化及完善“苦读”的风险控制。  相似文献   

14.
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评价指标和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文献法及访谈法,筛选出20个有效刻画成果水平的指标,经过问卷调查和主成分分析,提出了由实现、设计、转化、完成四方面组成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针对该指标体系构造了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的评价机制,给出了成果评价的量化计算公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得出合理的成果综合评价值,并能调整适应不同的学科和情况,为科学的评价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水平提供了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各阶段的发展情况,对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适当的定位和评价,并分析了其培养目标和特色。针对目前我国成人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对建立成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了一些改革的设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基于教育问题的"实践性学习"强调教育实践在教师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培养师范生教育胜任力的一种新型模式。在教育理念上,"实践性学习"强调"知行合一",侧重"做中学",认为职前教师教育仅仅传授教育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提供教育实践机会,在"实践场景"下让他们尽早进入专业领域,参与教育实践活动,才能掌握了教育的程序和方法,获得教育胜任力。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选课自由是其学习自由的主要体现方式。加拿大研究型大学学生的选课自由体现为三个方面:大量课程供选择,课程选择过程清晰;课程设计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课程体系较为连贯和严密;教师指导学生制定选课计划。通过多伦多大学与复旦大学商科专业学生选课情况的比较,发现两所学校在课程设置、学分制、课程计划进度、课程丰富程度、选课自由度等方面有显著的不同。中国大学生的选课自由可以从制度、物质和质量及理念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话语的新变迁--机构身份再构建的跨学科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旨在论述话语分析可以作为语言学和社会学理论之间的聚合点加以研究.作者将以其当前从事的高校机构身份在新的话语实践中再构建的研究课题为例来阐述这一理论视角.  相似文献   

19.
20.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必须创新。在招生、就业等方面农林高校仍然面临着不利的社会环境;而高校自身同时存在着培养模式单一、专业结构设置不尽合理等薄弱环节。因此,农林高校的人才培养创新不仅需要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国家的政策支持,其次,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应多元化,并且在专业设置上要突出特色合理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