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台港地区长期以来对新中国的国际地位与外交前景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会愈以减弱,外交前景暗淡无光;一种则认为中国大陆将成为新的“世界超级大国”,甚至有“中国威胁论”的奇谈怪调。两者都颇有辨析之必要:一方面,50多年来,新中国已经成为对世界政治经济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国际声望日隆,外交舞台日益开阔;另一方面,不管是从文化渊源、对外政策抑或是国家实力上看,中国都不会致力于成为一个“超级大国”,亦难以成为“超级大国”,“中国威胁论”大可休矣。  相似文献   

2.
全球能源安全治理:风险挑战、国际合作与中国角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能源安全是全球治理与国际合作的重要议题。目前,全球能源安全治理面临着供应冗余与生产失序、南北差距扩大与运输风险上升、能源消费不振与美国保守主义回潮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国际社会亟需加强应对这些问题的国际合作。然而,目前既有的能源安全治理平台与行动框架呈现出发展不成熟、区域化趋向和偏重消费方的实际不足,导致实践进展迟滞、参与主体有限、运行机制不畅的发展困境。21世纪以来,中国积极参与全球能源安全治理,并为维护国际能源安全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中国需要在继续维护本国能源安全的基础上,引导全球能源安全治理在理论与实践层面实现自我革新。  相似文献   

3.
农村住房制度是中国住房制度的重要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自然经济性质和较强的计划经济性质。它受到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根本制约,并且自改革开放以来变化缓慢。在这一制度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住房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时也遭受了一系列挑战,其中主要包括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迁移以及住房产权在各种不同主体之间的流转。我国虽对农村住房制度进行了增量调整,但它不足以应对挑战,农村住房制度需要走向存量改革。  相似文献   

4.
中国公共外交事业顺应时代发展"应运而生",与传统外交一道有效提升中国外交水平与效果,是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外交形式促进了中国增强国内外舆论的把握能力、跨文化交流水平、国家形象塑造及国家权益维护等若干方面的进展,现已初具自身特色,发挥了不同于传统外交的特殊作用。今后须力促中国公共外交理论及实践的不断推进,在政府角色、理论构建、人才培养及传播效果等若干方面加强工作。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以来 ,国际局势变幻莫测 ,中国的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第三代领导集体高瞻远瞩 ,处变不惊 ,完整准确地继承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 ,科学分析和判断世界形势的基本特点与走势 ,制定了一条既有利于中国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复兴 ,又切合世界潮流 ,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外交战略 ,在实践中形成了一整套与之配套的政策和策略。十多年来 ,尽管国际舞台乱象丛生 ,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外交与国内工作相辅相成 ,运筹帷幄 ,进退有度 ,回旋自如 ,取得一系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就。世纪之交 ,千年更替 ,中华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都处于继往开来的历史性时刻 ,中国在国际上牢牢地树立了负责任的和平大国形象。兼顾中国人民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 ,同时也兼顾中国国家利益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利益的中国外交 ,具有蓬勃的发展生机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形成的主要依据.坚持独立自主,争取和维护世界和平,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努力成为多极世界格局中的重要一极,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积极作用是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主要内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的指引下,我国适时地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7.
中国与国际海洋环境制度互动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建设的参与主要体现为,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过程中提出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国际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立场,提出了关于专属经济区海洋环境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主张,提出了关于国际海底区域国际制度的主张,并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进行了积极的参与,进而为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对中国海洋环境制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中国对国际海洋环境制度的参与促进了中国海洋环境制度建设的进程;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对中国海洋环境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中国进一步参与国际海洋环境制度建设提出了若干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形成了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医疗保障制度体系。具体而言,经过改革探索、初步形成、不断完善、深化改革四个发展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积极进展,但也存在尚未实现人群全覆盖、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模式不健全及发展不平衡等问题,面临诸多挑战。在未来的改革中,应实现医疗保障的高公平、高效率、多层次和可持续发展,从数量扩展走向质量提升,从医疗保障走向健康保障,从责任失衡走向责任优化,从分散独立走向协同整合,从常态保障走向兼顾应急保障。  相似文献   

9.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是对外宣传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目前讲好中国故事仍面临着一系列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讲好中国故事中面临的困境,应采取选择具有共鸣主题和情感元素的故事,创新传播方式,融合现代传播技术与传统文化元素,充分利用现有国际合作与交流平台,以实现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同时还要加强媒体自身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对于传递积极的中国形象,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与互鉴,提高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以及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站在新世纪的门槛,中国外交面临着几种战略选择。中国欲加速国际地位的上升,既不能游离于西方主导的国际体系之外,也不能一味地挑战,而只能在参与的情况下审慎地合作,在致力国内经济建设的同时,把中美关系纳入国际关系的整体框架加以筹划  相似文献   

11.
在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的时期,中国外交价值观成为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突破某些西方国家国际话语权制约的重要指导原则.中国外交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思想的有机结合,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人类共同价值体系的有机结合.中国外交价值观的基本脉络是:以"文明多元"为基本出发点,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正确的义利观"为指导原则,以"合作共赢"为主要实践途径,以共同构建"命运共同体"为追求目标.中国外交价值观提升了中国的道义感召力,增强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促进更为合理的国际话语体系及国际秩序的构建.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意蕴丰富。当前,国际社会越来越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对其所蕴含的制度价值给予了积极评价。但也有部分群体因缺乏制度价值认知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误读。这些误读在国际层面影响中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建构,在国内层面则影响民众制度自信的生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价值的误读因主体认知差异而有所不同,但根源在于立场差异和利益之争。应立足现实,统筹抓好软硬两手,既要传播好中国故事背后的制度价值理念,又要完善系统化干预应对机制,使消极影响最小化,积极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崛起,如何立足过去的历史和传统、面向世界和未来,构建具有外交理念基础性、世界观系统性以及长期稳定性的、新型的中国外交哲学,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以中国崛起作为构建中国外交哲学的基本背景,阐明了中国崛起的事实依据、中国过去的外交哲学观念的主要特点以及崛起对于构建中国新型外交哲学的意义;然后论述了对外交哲学概念的认知并界定了外交哲学的基本概念,认为外交哲学事实上是一个国家的国家哲学观念和世界观念在外交领域中的反映。文章着重阐述了“超越西方”是构建中国外交哲学必然要求的观点,以及较为系统地提出了立足传统文化资源以构建中国外交哲学的基本内容构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历史方法和比较方法,从市场开放视角切入,考察中国对外贸易方面的法律意识、法律运行和法学研究的发展与演进。分析表明,中国既存在外方指称的开放不足,也存在实行多年的开放过度。因此,面对外方的市场开放要求,中国既要提升相关法律意识水平,提高相关法律运行质量,加强相关法律学术研究;又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对于法律问题保留必要政治判断的权力;同时还要加强法律战略策略研究与实践,积极构筑中国主导的贸易机制。  相似文献   

15.
国际反倾销规则与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近 8年的努力 ,中国已建立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为基本法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为主要规则 ,包括若干部门规章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反倾销法律体系。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在基本原则上与WTO的要求上完全一致 ,具体规则方面也与WTO规则大致相符 ,具有先进性和科学性。由于立法及执法时间较短 ,经验还不丰富 ,与国际反倾销规则相比 ,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仍存在某些不足。文章以比较的方法 ,从立法层次、实体规则、反规避措施、司法审查 4个层面对中国反倾销法律制度的完善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理论界对于国际价值理论的发展缺乏新的建树,其原因是研究者们缺少深入的国际价值形态演化与“国际价值具体”的对应还原分析。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所做的研究表明,这一时期世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通过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来实现,经济一体化所创造的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协同性,对于国际价值形成和实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发展中国家应当积极调整战略与政策,促进技术进步与制度创新,最关键的是加快实现技术与制度形态的转型。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相对综合实力的迅速增加,中国与当前西方主导的国际制度的关系问题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从中国和平崛起的大背景下对中国建设性的参与国际制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作出探讨,认为中国融入国际制度是缓解大国崛起下安全困境的有效机制,是和平崛起的重要平台,是通向世界大国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19.
人们预期从乔治·W·布什总统到巴拉克·奥巴马总统的过渡将使美国外交政策向多边主义转变.然而,这种预期至今已被证明是错误的.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论其思想倾向如何,后冷战时代的战略环境对美国每一任总统奉行多边主义外交政策的能力设置了结构性限制.在国际上,缺乏共同的大国威胁削弱了美国与盟国间的制度交易,从而使得多边合作更难以达成意见一致的条款.在国内,冷战的结束削弱了总统的权威,却赋予了利益受到多边承诺威胁的否决者以很大的权力.然而,结构并非天命.了解政治约束的来源,就可以提出策略以克服或绕过美国外交政策中有关多边参与的障碍.若想在国外行使多边领导权,一位总统必须重新谈判美国参与国际制度的条款,同时塑造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动员国内民众的支持.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是外交实践非常活跃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政治活动家和思想家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外交思想,其中“和而不同”的理念构成了中国古代外交思想的主要内容。以“和而不同”为主要体现的中国古代外交传统具有浓厚的和平主义色彩,并且通过长达两千年的古代朝贡制度得以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