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经历了文化事业战略、文化产业战略、公共文化服务战略等多种战略的历史演替和交叉并存阶段,并在国家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指引下,创造性地提出并确立了国家文化创新战略。国家文化创新战略的确立经历了长期历史探索和选择过程。国家文化创新战略的确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对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具有重大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近年来文化产业崛起的历史原因以及文化产业领域"一哄而上"、"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名不副实"的种种现象作出批判性分析。指出转型经济时期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多重性:一方面新技术的世界性传播带来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多样性的文化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传统的经营模式和"唯GDP"的价值标准又遏制着民众的观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并阻碍着一系列就业机会的创造;一方面文化产业发展将带来社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转变,将使得民众精神需求得到较大的满足并涌现广泛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发展文化产业将受到传统产业观念与社会政治体制的制约。文章着力分析文化产业崛起所创造出的崭新的商业逻辑与传统产业的矛盾现象,提出了转型经济条件下"传统产业转型与社会变革"的历史必然趋势以及克服转型经济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危机的诸多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构建适应现代文化产业群体特征的金融服务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岷峰  张惠 《南都学坛》2012,32(2):120-126
文化与金融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杠杆,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成熟度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我国文化业的演变与发展具有特定的历史轨迹、特征、成因及存在特殊的问题。尤其金融危机之后,现代文化产业逆势而上,而在我国现代文化产业尚处于发展探索阶段,金融支持不足已成为制约文化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从多维视角对文化产业群体特征进行科学分析,创新构建现代文化产业金融服务体系,将是助推我国文化产业成长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重要任务:制定详尽化的金融政策支撑体系;创建专业性的金融组织支撑模式;搭建多元化的金融运作支撑平台;完善文化产业金融要式支撑条件。  相似文献   

4.
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实施文化产业振兴计划的背景下,各地纷纷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旅游文化产品中的新秀,华清池出品了我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其作品在舞剧表现上运用高端科学技术,将历史与现实、自然与文化、传统与时尚进行有机交融,从而打造出一段"鲜活的历史",其文化创新和营销理念所取得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特别是实景巨幕的创意模式现已成为我国地方文化产业化创新的典范案例。本文拟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为我国更多地区如何合理利用地域文化资源、创新文化产业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在总体规模、体制结构、法律法规、创意水平、人才培养和投融资方面尚存障碍或困境。因此,应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的立法保障,推进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规划,推动文化产业创新驱动型发展,实施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培育战略,打造多渠道、多元化的投融资平台,最终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6.
文化技术变革是推动文化产业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变量,技术逻辑构成了实现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一种理论解释。正是工业革命带来的文化技术变革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文化技术变革催生文化新动能,解构并建构新的文化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数字文化技术则是人类文化技术史上的又一项关键技术创造,推动了数字文化产业的兴起,某种意义上开启了文化产业新时代。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化趋势呈现“机械复制—数字复制”的生产变革、“静态文字—动态影像”的业态变革、“真实空间—超真实虚拟”的空间变革。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质是建构一种与数字文化技术相适应的新文化经济。这种新文化经济在发展目标上导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在生产资料上寻求传统文化的创新回归,在生产方式上倡导消费创造生产,在生产关系上构建新的文化交互关系,持续重塑具有强大包容性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实现新时代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由技术逻辑向实践逻辑的转换。  相似文献   

7.
创新驱动发展已经成为国家发展战略,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样也离不开创新,不断更新的创新理论成果能够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框架。文章通过对文化产业创新内涵进行解析,将文化产业创新分成了动态的文化载体创新和静态的文化内涵创新两种类型,并根据开放式创新、用户创新、包容式创新和责任式创新这四种创新理论,对不同类型的文化产业创新提出了发展路径和方向。文化产业与创新理论新发展的有机结合,能够为文化产业提供创新思维和创新管理方式,同时这也是理论在文化产业中的实践化过程,是不断丰富理论所需实践经验的过程,是重要的理论创新源泉。  相似文献   

8.
短信文化的勃兴是新媒体语境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境遇。短信文化凭借技术的支持、与时代发展同步伐的永恒活力和牢固的民间根基以及生存空间攻城掠地和由此生发囊括社会受众的能力,通过与其他媒体诸如网络、电视联袂同行,充分发挥创意群体和文化企业在短信文化创新和传播中的主体作用,短信文化转化并催生成为发达的文化产业。同时,短信文化产业茁壮发展态势下应进行自检和反思,除却在市场逻辑和文化诉求之间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之外,通过短信文化的叙事建构一个正面的价值系统,才是短信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所倡导的消费文化的引导下,植根于市场关系的文化产业把凝结着人类智慧的文化传统、公共资源转变成了资本市场上牟利的工具。此时文化产业实则是资本在文化领域的一场新“圈地运动”,推行市场关系和资本逻辑。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内在矛盾中,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价值的冲突与秩序的失衡。将文化产业放置于国家、市场、社会共同构成的多元坐标中,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文化生产总量不足、质量偏低和文化贸易逆差出严重的问题,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软实力的主要举措:进一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文化立法,建立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以科技创新推进文化产业升级;充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创立自己的文化品牌;积极主动地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1.
湘西民族文化资源丰厚、独特。根据其资源特征和优势,文章提出了依托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建设湘西特色文化产业的构想,并就关于建设湘西特色文化产业的市场创新提供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历史境域和载体境域决定了国家文化安全引导的必要性.文化产业会对国家文化安全产生正或负的效应,主要表现在文化资源力、产业孵化力、流通传播力、产品认同力和经济政治贡献力五个变量上,而国家文化安全同样会对文化产业产生反作用.因此,我国的文化产业要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就需要明晰文化产业的宏观发展战略、规范语言使用、扩大创意素材、加强文化产品和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资金来源多元化并引导资金流向,以及对文化消费者进行精神引导.  相似文献   

13.
山东的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明确其特质,有助于山东区域文化产业的繁荣和发展。从山东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质、历史人文特质和经济文化特质三个维度,全面分析归结山东文化所涉及的12个方面的文化特质。旨在为进一步增强国家的文化自信,树立并保持良好的山东形象;为促进山东区域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理念的创新,开发具有个性化标志的产品;以及为文化竞争中差异化战略的选择,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4.
文化产业引入风险投资已经成为我国文化企业融资的一个有效途径,但风险投资对文化产业表现出高度偏好的同时,对文化产业创新支持力度较小.亟须通过政府、风险投资机构、文化企业以及社会中介力量的合力,创新我国文化产业风险投资的机制,在政策引导、制度完善、环境优化等方面创新完善各种举措,从不同层次上确立具体的对策措施,从而实现风险投资与文化产业的高效融合、快速成长.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基本理论研究是从一些基本概念出发的。文化是其中的核心概念,是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逻辑起点。本文在对“文化”这一概念进行解析的基础上,对文化产业的边界、形态与特性、结构与功能进行了理论探讨,并就目前文化产业研究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文化产业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和文化传承发展的题中之义。其构建逻辑是立足中国情境,发掘需研究的问题,构建理论体系;其理论框架构建的学理链是“核心概念—核心理论—研究方法”。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一系列核心概念,体现了各界对文化产业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知的变化。中国文化产业理论构建所面对的客观事实(现象)涉及政府、产业、企业三个层面,文化制度理论、文化产业组织理论、文化企业管理理论构成其核心理论。推进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互补充,引入并广泛应用数字技术分析法、实验研究法、案例研究法、建模分析法,可以规范中国文化产业研究方法体系。中国文化产业理论体系的构建与创新,是立足于中国实践的、为解决世界问题贡献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需要处理好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让中国文化产业理论成为既能“讲出来”,又能“走出去”的理论。  相似文献   

17.
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协同创新对于中原经济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中原经济区各地文化不仅有同根性而且在历史演变中又有异质性,这使得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协同创新非常必要。中原经济区文化资源丰厚,但文化产业综合指数偏低,支撑文化产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不平衡,需要秉承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引领中原经济区文化产业协同创新,从而推动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胡剑 《延边大学学报》2024,(1):5-12+142
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植根于文化发展历史的逻辑,它是对中华民族文脉传统的赓续与发展,是对我国历史文化逻辑的顺承与展开,是对古今中外文化进程的认识与思考。习近平文化思想有着严密而完整的理论逻辑,其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结构学说、意识形态理论与文明互鉴学说并赋予其新时代的理论蕴涵。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实践,必将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开辟中、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及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建中开辟出崭新的实践理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是三位一体的整体,统合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大局。明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理论、实践逻辑将有助于在新时代更好地进行文化建设与文明创建。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输出构成了西方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的主要特征,受到学界广泛关注。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世界文化产业格局中的优势地位,通过占有市场份额、垄断信息创造、国家战略推动和话语控制等方式对非西方国家进行文化产品输出,在传播西方价值观念、制度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同时对异质文化进行打压和颠覆,从而赋予自己在文化全球化中的支配地位。西方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与意识形态输出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启示:充分认识和利用文化产业的经济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来加强党的文化领导权,改善党的文化领导方式。  相似文献   

20.
科技创新推动着文化产业的繁荣,文化产业又促进了科技创新的发展,两者的深度融合催生了新业态。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选取2008—2017年的数据,测算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二者之间的灰色关联度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的互为作用显著提升,并呈现融合发展态势,但部分要素的融合度尚未满足发展需要。为此,需要优化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深度融合的政策环境,提高科技创新在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要素价值,增加文化领域创新人才的有效供给,强化文化资源在融合发展中的市场开发,以促进科技创新与文化产业良性互动,实现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