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孔润年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2(1):14-17
孝亲观念应该是随人类进入一夫一妻制婚姻家庭阶段而产生的,传说尧、舜时代,便有了孝的观念和行为。具有信史依据的孝观念、孝行为和孝文化起源于西周时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孝"的内涵由"孝死"向"孝生"转变,成为子女善事父母长辈的伦理道德规范。孔子对"孝"进行理论升华,完成了对儒家孝道理论的初始建构。历代统治阶级都很重视对孝德文化的弘扬,甚至将其制度化和深入到启蒙教育等生活的各个角落。进入近代以来,孝文化与整个传统文化的命运紧密相连。"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对传统孝道的批判虽然是应该肯定的,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对传统孝道文化不能简单对待,而必须溯其源流,辩证分析,去糟取精,实现由传统"孝道"文化向现代"孝德"文化的合理转换。 相似文献
2.
张杰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29-33
庄子敏锐地观察到世俗孝道存在着虚伪性及其标准的不确定性,他认为这是人们的成见即人为的结果。他反对这种人为的世俗孝道,提倡一种不带任何成见的至真至诚的孝道观。庄子的孝道的道德境界分为敬爱忘亲使亲忘我兼忘天下使天下兼忘我六种境界。他认为这种孝道观的道德境界高于以儒家为代表的世俗的孝道观,并且最终与道、德相合。 相似文献
3.
张延杰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52-54
在对我国先秦秦汉时期老人问题的研究中,都忽略了这样一个客观现实——人口因素始终制约着老人问题的凸显,基于此,文章力图在考察社会结构变迁的基础上,通过对春秋战国以来人口数量及人口结构变化的研究,探讨孝道盛行与人口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丁成际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3):39-43
孝道是中国传统最为基本的政治伦理观念.作为"善事父母"的孝道在当代社会中状况如何尤其值得关注.文章以安徽省芜湖县六郎、方村和周皋三镇为例对当代孝道进行抽样调查,以了解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韩超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2(1):58-60
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吴虞等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从传统孝道思想是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工具,传统孝道思想对个性自由和独立人格的压抑,传统孝道思想的虚伪性、残酷性、落后性等维度,对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尖锐批判。这种批判具有时代合理性,提出了新的父子平等的伦理思想,在中国近代的社会转型中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对于当前社会新型孝文化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柏清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2,2(2):5-9
中华孝道文化是中国民间社会的人伦基石,中国几千年宗法社会的形成和变迁,孕育了中华文化,由孝道文化支撑的乡规民俗,正是传统中国国家行政权力与社会自治的基石,也正是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中国的孝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不可或缺的桥梁和纽带,它同样具有人权、人性、人道的普世价值。历史上,它对东南亚乃至世界产生过重要影响。孝道为中华民族的生命记忆和活态基因,也是确定文化特性,激发创造力的重要因素,更是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家园。由是,唤起笔者良多感慨,忆起诸多往议;也由是,笔者撰此论文,一以清源流,二以正视听,三以利教化。 相似文献
7.
郭德君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80-93
基于CGSS2017调查中7个孝道观问题,在兼与CGSS2006数据比较的视角下对当下孝道发展趋势进行了简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定序logit回归对当下孝道观所受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定量研究,进而提出了传统孝道在当代社会仍有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及当下孝道在多维网络中存在的格局决定了相应政策设计的视角要多元化等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8.
魏鑫旻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3):76-78
通过比较藏族中学生、藏区汉族中学生以及河南等地汉族中学生在孝道态度上的差异,探讨藏区中学生孝道态度的特点。采用问卷调查方式,研究对象为1060名藏区中学生,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重比较以及访谈等研究方法。研究结果发现:(1)在藏区,藏族学生在孝道认知、孝道情感、孝道意志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汉族学生。(2)相对于河南等... 相似文献
9.
范红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顺孝类戏曲在明清时期形成了以亲虐-顺亲-感亲-团圆为特征的情节模式。明清时期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是这一情节模式形成的外部环境,包括法律和社会舆论的压力、实际利益的诱惑以及树立榜样的书写策略等。这样的情节模式充分体现了传统孝道重视整体秩序、轻视个人责权及重孝轻慈等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0.
刘新玲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2):68-72
孝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现象之一.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传统孝道既有继承,又有超越.大学生的孝观念体现自律性;能理性地把握敬亲与自尊;注重对父母的精神赡养和生活照料,提出了更有时代特征的孝观点;以自强不息取代继志述事;淡化传统孝道的"事死";由孝敬自己的父母衍生到关爱社会和他人、守法、自律等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6):119-122
孝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方式。由于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对传统孝道文化的冲击,孝道文化出现缺失和衰落,孝道文化在农村遭遇了诸多困境。本文试图阐明农村孝道文化的基本内涵和社会功用,对当前我国农村孝道文化衰落的原因进行分析,探讨当代农村孝道文化建设的基本对策及其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华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1(3)
孝道与自我分化具有相容性、对孝道的认同是自我分化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践行孝道是个体自我分化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基于传统孝道的现代转向而建构的新孝道,强调个体主义取向,因此可以更好地促进个体自我分化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论传统孝道的当代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成际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8(2):56-58
在当代社会中,传统孝道已难以维系,同时却出现了长幼颠倒、小依长、“养儿防不了老”等,与父母缺乏自省自律这些不和谐的亲子关系,如何构建当代的“新孝道”日益显得重要。构建当代的“新孝道”主要应在体现义务性、注重感情性、强调自律性、提倡互益性四个原则性基础上,批判地继承传统道德观,并营造家庭内部良好的伦理道德氛围,实现代际和谐,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基石。 相似文献
14.
王宏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1):34-36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尤其是儒家以其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备受后人推崇。孔子在其所处的历史阶段,提出了孝为百行之首、为孝是做人的根本等孝道思想。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时期,必须正确对待孔子的孝道观。古今孝道观的区别和进步意义,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大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李贤文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6):300-302
荀子是我国先秦时代战国后期儒家最后一位大师,孝道思想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荀子》一书中,孝道虽然不是荀子思想的主体,但是荀子思想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他对之前的儒家孝道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有着自己的特点。他认为孝这一善行并非先天就有,而是后天的,由圣人君子制定的。他主张守身爱己,敬爱而至恭,事生送死如一,从义不从父,父有争子,主张孝服务于忠。 相似文献
16.
季庆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114-119
唐代通过科举制度,强化了孝道作为官吏选拔任用的标准,并通过政策法规等措施激励官吏做孝道表率,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唐代官吏的道德素养。唐代官吏大多数不仅躬行孝道,而且积极劝导百姓行孝,使得“以孝治天下”的治国之策得以更好地贯彻,强化了整个社会的行孝之风,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7.
谢子元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1):38-42
过去一段时期,我们把传统孝道视为纯封建意识形态,对它在道德建设上的基础地位和作用缺乏应有认识,在实践中忽视甚至遗忘孝道建设,进而影响到了整个社会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主义历史条件下探讨新孝道的内涵、特征及建设的途径与方法,对推进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是当前一个重要而迫切的社会课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意。 相似文献
18.
王东梅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5(4):51-52
“良知”是王阳明思想体系的基石,是理解王阳明伦理道德思想的核心,孝道是道德规范之一。王阳明认为,“良知”是人的先天道德意识,有“良知”自然知孝。但是只是知道孝而不做到孝,也不是真正的孝。王阳明的孝道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道德教育仍具有启示意义。文章从王阳明孝之认识、孝之践行、孝之启示三方面来阐述王阳明围绕“良知说”而论及的孝道问题。 相似文献
19.
舒晓明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29(5):101-107
传统孝文化经过两千多年的延续和积淀,良莠杂蹂,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其孝敬父母,奉养以诚,敬爱他人等合理方面我们要给予肯定,其子辈与父辈地位的不平等、移忠于孝等消极腐朽方面我们要坚决剔除。我们应该汲取传统孝文化的精华,构建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型孝道。对此,本文提出通过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大法制保障力度和激励措施、加强舆论监督和宣传教育、对传统孝道的现代"改铸"等途径构建新型孝道。 相似文献
20.
王立刚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3(6):57-59
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核心观念和主要特征。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的思想与时俱进,形成农民进城打工潮,“空巢”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养老敬老观念淡薄,孝道严重缺失。当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倡乡风文明。为此,弘扬新型孝道文化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