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经·新约·马太福音》第五章第三十九节有这样一则记载:“Οστο(?),ραπιξειει(?) τηνσεξιανσιαγονασον,στρεφοναντωκαιτηναλλην”[“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给他” (旧译文);“假如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让他打吧!”(现代中文译本的新译文)。在我国,《尚书大传·大战》中太公曾说:“骂汝勿叹,唾汝无干”。关于唐代的娄师德,也有这样一则记载:师德“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人有唾面,絜之乃已。’师德曰:‘未也,絜之,  相似文献   

2.
《司马法》是我国古代重要兵书之一,其主要内容大约形成于战国初期。据《史记司马穰苴列传》记载:“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曰《司马穰苴兵法》。”汉代对《司马法》评价很高。武帝时,“置尚武之官,以《司马兵法》选,位秩比博士”①。据《...  相似文献   

3.
古代家书发展史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古代尺牍的一个组成部分,家书的发生发展源远流长,它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历史过程,每一发展阶段都有名篇问世,令人美不胜收。 姚鼐《古文辞类纂》序“书说类”云:“昔周公之告召公,有《君 ?》之篇。春秋之世,列国士大夫或面相告语,或为书相遗,其义一也。”其实,《君 ?》篇是周公对召公的一种告语,即告诫之辞,实难说是书信。刘勰认为书信之体始于春秋战国:“三代政暇,文翰颇疏;春秋聘繁,书介弥盛。”①刘勰着眼于书牍的社会功能与当时时代需要的密切关系,颇具眼光。因为春秋时代,列国之间外交往来频仍,聘问…  相似文献   

4.
据《晋书·左思传》记载,皇甫谧曾为左思的《三都赋》作序。极思传》是这样记载的:及赋成,时人本之重。思自以其作不谢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滥有高誉,思造而示之。温称善,为其赋序。此事还见利世说新语·文学篇》:左太冲作位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告,思意不惬。启示张公(张华)。张日:“此仁京河三,然君文本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温。监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但对于皇甫温序的真实性,自古以来就有否定、怀疑者。就在泄说新语*左太冲作位部赋》初成”一文之后,刘孝标注引《左思别传》曰:“皇甫谧西州…  相似文献   

5.
史与道     
把“史”与“道”联系起来考察,是从龚自珍开始的。“出乎史,人乎道,欲知大道,必先为史。”①不过,龚自珍这里所说的“史”却既非历史,又非史学,而是史官和史家。“史之尊,非其职语言、司谤誉之谓,尊其心也。”“是故欲为史,若为史之别子也者,毋吃毋端,自尊其心。心尊,则其官尊矣,心尊,则其言尊矣。官尊言尊,则其人亦尊矣。尊之之所归宿则如何?曰:乃又有所大出入焉。”②这样看来,龚自珍所“尊”之“史”既非本体论层面的历史存在,又非知识论层面的史学研究,而是主体论层面的历史学家。在另外一个地方,龚自珍又说:“…  相似文献   

6.
说起苏东坡,人们都称道他是文学艺术上的全才,其实他还精通医药,这从他的文章、信札和别人的笔记以及《苏沈良方》一书中,可以找到不少材料。《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子部五·医学类》:“二人(苏轼、沈括)皆不医名,而皆能通医理。”但在“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的封建社会里,士大夫辈对医药一行是不屑为之的。苏轼精医术除个人爱好外,主要原因是他在仕途上一再受贬谪,接近下层人士,同情人民疾苦,因而留意于“卧者使之起”、“鬼门转其足”的“歧黄”之术,诚如明刻本《苏沈内翰良方》序所称,这是“坡老之隐抱”。据记载,苏轼于宋哲宗元祐五年来杭州任知州,是年杭州瘟疫流传,他献出早年得之于四川隐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嫡长子在家庭内的地位之重要是无可怀疑的。刘盈(汉惠帝)和司马衷(晋惠帝)这些茸懦无能或类似白痴的庸人蠢材,之所以得以继承皇位,唯一的理由就在于他们是嫡长子。在上古,情况却完全两样。例如: “尧杀长子。”(《庄子·盗跖》。王先谦《集解》引崔氏云:“尧杀长子考监明。”文内着重点为引者所加,下同) “舜父瞽叟顽,母嚚,弟象傲,皆欲杀舜。……舜居妫汭,内行弥谨。……瞽叟尚复欲杀之。……舜复事瞽叟,爱弟弥谨。”(《史记·五帝本纪》)  相似文献   

8.
“恕”,是中国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规范。古人历来将恕视为美德。如汉代的董仲舒曾说:“圣人之德,莫美于恕。”《春秋繁露·俞序》先哲们认为恕是孔子仁学一以贯之的思想。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记载: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回:“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7’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怒而已矣。”《论语·里仁》恕德的主要内容有两方面,一是“己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另一是“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员公》。恕,作为为人之则,是处理个人与他人道德关系的基本态度和要求,也是现代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9.
司马光的《稽古录》共三十六条“臣光曰” ,概括出“人君之道有一 ,其德有三 ,其才有五” ,是司马光帝王为政思想的集中表述。司马光提出人君五才论 ,是在考察了历朝历代帝王之后 ,根据才能的高下 ,分为创业、守成、陵夷、中兴和乱亡五类君主。五才论重点在于论述如何守成。司马光为帝王推出了一整套守成的方案———“仁、明、武”修心三德与用人治国之道  相似文献   

10.
修订本《辞源》二册1149页“想当然”条,书证之二云:宋·苏轼作《试刑赏忠厚之至论》,中有“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梅尧臣问出何书,轼答曰:‘想当然耳’。”见宋·龚颐正《芥隐笔记·杀之三宥之三》。按:修订者不仅误施标点,致使语义不可解,且又误标题目致文题不通。原来苏轼参加礼部考试,举进士及第的论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其弟苏辙为同科进士,故亦有同题论文,两文皆为名篇。看来《辞源》修订者不明苏文题义,  相似文献   

11.
关于李白第一次赴长安,一般都认为是开元十八年。为什么是开元十八年?郭沫若氏《李白与杜甫》依据太白《与韩荆州书》中有“三十成文章,历抵卿相”推算得出的。安旗同志复据太白《上安州裴长史书》中的“若赫然作威,加以大怒,不许门下,逐之长途,白即膝行于前,再拜而去,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玉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作为补充。不过《与韩荆州书》作于开元22年,这时太白34岁。郭氏所引,乃言将33岁以前写成的文章”历抵卿相”,不一定指33岁这一年历抵了卿相。至“卿相”一词,似泛指一般  相似文献   

12.
秦鹏飞 《社会》2023,43(1):84-108
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儒家九族制度的建构逻辑。九族制度是儒学经典记载的亲属制度,也是宗法制度的基础,它确立了一个以己为中心、逐渐外推的亲属圈子,并规定了一个人亲缘关系的范围。《礼记·丧服小记》说,“亲亲以三为五,以五为九,上杀、下杀、旁杀,而亲毕矣。”本文将对这句经文的解释和梳理为核心,讨论“九族”的建构过程。这一过程以“父—子”这一基本的人伦关系为基础,以“亲亲之杀”为核心原理,以“上杀”“下杀”“旁杀”为基本路径。此外,本文也对九族制度下“家”的基本形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会稽涂山考     
会稽涂山考朱元桂朱元桂,男,1943年生,绍兴市文联主席。《尚书·夏书》说禹“娶于徐山”,《春秋左氏传》曰“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吕氏春秋》、《史记》、《越绝书》、《吴越春秋》等都有关于禹与涂山的记载。所不同的是涂山是禹娶妻之地还是会诸侯...  相似文献   

14.
帛书《道原》和《淮南子·原道》《文子·道原》是三篇反映道家道论思想的重要文献。首先,这三篇文献从本体论的角度对“道”做了深刻论述,肯定“道体”具有“无”与“一”的特性;不过它们的具体诠释又是有差别的,如“无”有“虚无”“,一”有“统一性“”唯一性”和“本原性”的涵义。其次,这三篇文献都从“道用”的层面来展示了本体之“道”,但其如何展示有差异和侧重,如对于“道用”之“无”的诠释即有“虚无”和“无欲”两种。归纳起来看,这三篇文献所反映的早期道家的道论思想在宏观上是大体一致的,但亦有一定的差别、变化和发展,其中从帛书《道原》到《淮南子·原道》的间距较大。  相似文献   

15.
道心、人心之辩,乃朱子学之精髓。朱熹认为,道心人心之说是圣人尧舜相传之“道”。“所谓‘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者,尧舜禹相传之密旨也。”这十六字密旨,出自《尚书·大禹谟》,理学家以此为“正眼法藏”,也受到朝鲜朱子学双壁退溪和栗谷的关注和重视。朱熹所谓的“心”,是一个主体性的范畴。从性质上说,既是认识器官的物质之心,又是“存心养性”之心;从功能而言,既能“心统性情,”又能“心兼体用”。前者朱熹又分为“一块血肉之心”与“潜天潜地之心”,以及道心与人心之别,后者则有“未发已发”和“心体情用”之异。《朱子语类》记载: “问:先生尝言,心不是这一块,某窃谓满体皆心也,此特其枢纽耳。曰:不然,此非心也,乃心之神明升降之舍,人有病心者,乃其舍不宁也。凡五脏皆然,心岂无运用”。一块血肉之心,是乃神明升降之舍,相当于现在所说的器官、感官;心又并非只是血肉,具有“潜天潜地”的内涵,“所谓心者,是把个潜天潜  相似文献   

16.
1 与《金瓶梅词话》关系密切的情欲小说,当推《如意君传》,对两书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弄清文学上的传承关系,且能为成书找到新的佐证。《金瓶梅词话》第三十七回,写西门庆与王六儿秽事“犹如武则天遇敖曹”,虽未明指书名,然确为《如意君传》之本事。《如意君传》不仅对《金瓶梅》,对后来的情欲小说影响也大。《肉蒲团》在书中两次直指《如意君传》、《绣榻野史》、《痴婆子传》之书名。《如意君传》为短篇,卷首有华阳散人甲戌秋所作之序。《肉蒲团》今见为日刊本,时当清康熙乙酉(1705年)刊行。初曾疑“如”传华阳散人甲戌序,或伪托“假虚”即子虚乌有也。词话本“犹如武则天遇敖曹”一说,给人们提供了证据,此书确在《金瓶梅》之前。今且以《肉蒲团》刊行之康熙乙酉为终点,将此前的“甲戌”列下:  相似文献   

17.
书成教授是一位不知困倦的跋涉者。他以不惑之年始专心于学术,虽步履艰难而始终笔耕不辍。青灯摊书,自甘寂寞。他所倾心者乃在中国古代小说研究,而其为人则恪守君子固穷之古训。这使我想起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中说过的话:“士之读书治学,盖将...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呼唤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令人忧虑的现实中国的生意场中,干百年来一直高悬“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金字招牌,以诚招人,以信取利,这是生意人的道德,也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可是今天,假烟、假酒、假药、假种、假合同、假发票、假商标,怎一个“假”字了得。店家漫天要价“宰”,顾客就地还钱“砍”,宰得凶,砍得狠,宰宰砍砍,商场成了“杀”场,令人毛骨悚然。官场情况又如何呢?“为官一时,造福一方”,此乃为官之道。“为民造福”在古代常称之为“及物”,明代方孝儒曾书“仕戒”,告诫掌权的官员:“及物而仕,乐也;适已而弃民,耻也”。象原北京市…  相似文献   

19.
《金瓶梅》价值新论姚莽《金瓶梅》写的是什么?书的开头就作了回答:“如今这一本书,乃虎中美女,后引出一个风情故事来。”(牝牡相诱谓之“风”,男女相爱谓之情。“风情”,也就是“性爱”。)洋洋百万言的《金瓶梅》,刻划了众多的人物,描绘了广阔的社会情景。有人...  相似文献   

20.
墨学在战国时,治者甚多,“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①,“惟儒足与之相抗,自余诸子皆非其比”②,孟子也感叹“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杨墨不息,孔子之道不著”③,可见墨学当时的盛状,后世也常以“孔墨”并称。然而墨学至“楚汉之际而微”④,其原因何在?《四库全书简明目录》卷十三曰:“其说为孟子所,不行于世。”孙诒让《墨子间诂·序》也说:“墨子既不合于儒术,孟、荀、董无心、孔子鱼之伦,咸排诘之。汉、晋以降,其学几绝,而书仅存,然治之殊”。汪中亦云:“孝武之世犹有传者,见于司马谈所述,于后遂无闻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