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新疆网民数据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民已成为信息时代最有影响力群体之一,网民现状与结构数据为互联网推广和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决策依据,因而,对网民数据的调查及相关研究成为信息时代一个十分重要的工作.CNNIC一年两次向社会提供的网民数据更多反映的是中国网民的整体情况,不同区域网民的数据和区域网民的特性提供的比较有限.针对这种情况,本文作者在参与新疆首次网民电话抽样调查的工作中,得到新疆网民比较详细的数据,包括:网民数量,网民的性别、职业、年龄、学历的结构数据,供关注互联网应用的单位和个人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2.
网民之间的交融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网民共识形成的多元、多变、多样、多向特征,通过网民之间持续不断的"交融"过程,从与网络党群干群关系、青年学生网民群体、党政干部网民群体、知识分子及意见领袖网民群体交融找到突破口,试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目标、构建和谐社会、丰富和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及建设文化民生工程提供目标选择和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3.
网络舆情演化中的群体极化是个复杂系统,本文运用复杂系统动态行为研究工具——元胞自动机原理,分析网民个体观点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提出网民个体观点的元胞能量概念,构建个体元胞观点能量的测度指标和效能转换模型;根据观点能量级别的不同,将网民分成从众网民、普通网民、领袖网民和潜水网民四种类型,同时对这四种不同能量级别的个体元胞影响下的网络舆情群体极化现象展开定性分析,并分别提出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线数据分析法是依赖于网络技术,对网民网络行为的海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一种调查研究方法.这种方法基于网站流量监测系统及浏览跟踪系统自动获得的网民行为数据,对网民的网络行为进行统计分析,更容易掌握网民的真实想法甚至是无意识的行为.按获取数据位置的不同,可以将在线数据分析法分为网站流量监测法、网民行为跟踪法及搜索引擎关键词统计法三种主要方法.网站流量监测法利用网站流量监测系统对来访网民的行为进行全面的记录和统计;网民行为跟踪法利用客户端插件对网民样本进行记录分析,以推断整体网民的网络行为;搜索引擎则对巨量网民的搜索行为进行记录和统计,为人们了解网民行为提供客观数据.  相似文献   

5.
网民的网络舆情主体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网民是网络舆情的主体,他们以互联网为传播和交流媒介,通过上网获取信息并参与网络互动,通过发表个人见解来表达情绪和态度.网民的网络舆情表现出五大主体特征:社会群体中分化出来的"新群体"与现实生活中的舆情主体发生交叉和重构;网民所表达的舆情不能被视为全体民众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网民是多种情绪、态度和意见的持有者;网民借助网络媒体的传播特性和强大服务功能来表达舆情;网民通过网络发表舆情言论成为引导和影响舆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个入网络用户的快速发展,4.2亿网民构成的网络社区使中国开始进入"网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在中国共产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中,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推动着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维护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但无论是从网民的视角还是从政府和党政领导干部的视角来看,网民问责都存在着诸多问题.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必须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为此要建立和完善网民参与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机关的队伍建设,加强对网民问责的教育引导,构建网民参与党政干部问责的平台,拓展网民问责渠道,建立网络举报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网民最多的国家.查阅近年的相关文献,发现国内学界对网民基本内涵、权力、权利和义务问题以及网民的认同等方面有较为集中的探讨.进一步梳理学界的研究思路,对现有成果进行检视,不仅有利于从实践上引导网民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也有助于我们从物质、精神、制度等层次上对网民进行深度挖掘,把握网民研究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8.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展开分析能够发现:经济现代化与非网民密切相关;非网民是一个出现于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的群体,能否有效减少非网民数量对我国推进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影响。1997年至2020年,我国非网民的总数量及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整体上呈现下降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均GDP、城镇人口占比持续上升。基于此可以作出三个研究假设:我国人均GDP变化、城镇人口占比变化与非网民占比变化存在负相关性;文盲率变化与非网民数量占比变化存在正相关性。基于SPSS 21.0皮尔逊相关值计算,能够发现我国非网民占比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人均GDP变化、城镇人口占比变化均与非网民占比变化存在负相关性;我国文盲率数量变化与非网民数量占比变化存在正相关性。非网民占比将随着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而继续下降,在数字时代经济现代化过程中降低非网民占比有必要实施以下举措:强化非网民自身条件;降低上网难度;革新非网民理念。  相似文献   

9.
赵晓丹 《理论界》2011,(2):12-13
中国目前有大约3.83亿网民,其中包括2.26亿网民看网络新闻;1亿网民访问BBS;1.82亿网民开博客;1.55亿网民使用手机上网,2.4亿使用即时通讯工具。网民成为网络舆论的主要推动者,当爆发危机事件或产生敏感话题时,地方政府必须与时俱进、转变观念,成为"意见领袖",解决网络舆情所产生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网民在发展,但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却没有同步跟进。切实重视并加强网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成为我们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个新的焦点问题。一、蓬勃发展的特殊重要的群体1.规模扩大化。随着人们对互联网作用的认同,越来越多的人正在跻身网民队伍。1994年中国网民仅2000人左右,1998年6月达到117万人,截止2001年达到了3370万人。以上统计数字表明,网民人数持续快速增长,网民群体规模不断扩大,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2.分布广泛化。不包括军人、学生和无业人员,据2002年1月发布的《中国Internet发展状况统…  相似文献   

11.
网民在线活动研究述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因特网的出现、扩展与运用,全球网民数量急剧增加,其在线活动已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从网络的本质、网民在线活动的内容、方式及行为规范等方面对网民在线活动进行深入的研究,是极富学术价值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2.
网络先进文化建设与网民自律意识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民自律意识培育是建设网络先进文化的客观需要,是净化网络环境的有效途径,"慎独"是建设网络先进文化的最高境界.有效地促进网络先进文化建设,强化网民自律意识培育,必须根据网民自律意识培育的客观规律办事,坚持网民自律意识培育的基本机制的协同(即主体能动决定机制、道德价值选择机制以及外部因素推动机制),推行有效的实施对策(人性化关怀、网络文明教育和制度化管理).  相似文献   

13.
根据库尔特·勒温的理论可知,网络环境是孕育网络水军的温床,网民心理中生存、归属与情感、自我实现等需求是刺激网民投身网络水军的吸引因素,而安全、渴望被尊重的心理需求则成为网民动机的抗拒因素。要减弱普通网民参与网络水军的热情,需净化、优化网络环境,降低网络水军的引值,提升其拒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语言是指网民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时所使用的语言,它一般有移植借用、数字表意、缩写速配、符号传情四种社会文化生成方式,网络语言具有诙谐情感化、虚拟情境化和简约形象化等风格特征。网络语言既是网络文化现象的标志,也是网络文化生活的重要体现。网络语言是网民群体心理的社会性表达,反映了网民思维方式的社会性变革以及寻求自我认同的心理呼唤。  相似文献   

15.
藏语网络语言已经融入藏族网民的生活,成为藏族网民信息交流的辅助手段.本文以西藏、四川、青海等地的藏族网民为研究样本,对藏语网络语言的使用情况进行了相关问卷调查,通过对藏语网络语言的调查,分析了藏语网络语言的使用现状和特点,并对藏语网络语言的规范、健康使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民在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消费观念等方面的差异和类同推动着网络的分流和聚结.网络族群的多元化发展体现了网民在个人选择上的风格化和主观性,并明显受到个人主义、消费主义、拜金主义等各种思潮的影响,对网民的自我认同和身份区隔起到标识性的作用.网络族群文化作为新型亚文化样态,在传播网络文化方面的功效值得我们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17.
随着门户网站的快速发展,新闻跟帖已经成为网民针对各种事件发表意见的重要平台,在反映舆情民意上起着重要作用。近两年,雾霾成为人们的热议话题,通过研究腾讯和网易新闻专题栏目中有关雾霾的三个小专题中的新闻跟帖,分析了网民跟帖的特点。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所抽取的样本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分析,研究发现当编辑倾向于维护名人时,网民会更多地选择对抗式或协商式解读;当编辑凸显事件危害或批判权威时,大部分网民会选择接受式解读,网民跟帖呈现出了对抗权威的特点。此外,网络文化的发展也促使网民通过戏谑的方式进行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8.
随着网民数量的增多.一种新的疾病——网络性心理障碍引起了医学界和心理学家的关注。一组最新统计数字为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全球2亿多网民中.约有1140万人患有某种形式的网络心理障碍,约占网民人数的60%。  相似文献   

19.
李珊珊 《理论界》2015,(2):35-38
我国网络政治参与处于起步阶段,参与主体理性精神不够,政府应对网络政治参与能力落后,网络政治参与渠道混乱,导致了网络政治参与的无序性,具体表现为网络政治参与的非理性、无规则性、去中心化。造成网络政治参与无序性的原因有少数网民的积极参与与多数网民消极观望的矛盾、政府高层的积极开放与基层的消极保守之间的矛盾、体制外网络政治参与渠道的多样性便捷性与体制内参与渠道的不多不畅之间的矛盾。因而,政府应当在保护公民网络政治参与热情的前提下,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提高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网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制定和完善网络政治参与规则,改善网民政治参与渠道,维护公民政治参与的网络环境等措施来规范网络政治参与秩序。  相似文献   

20.
陆青  张春 《兰州学刊》2010,(9):211-212
文章对网络中网民生存状态的关注,说明技术、社会和网民心理三者在网络生活中体现出的互相影响的关系,即网络生存的参与是一个现实和虚拟难以区分,彼此推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