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 如果没有读过卡尔·鲍波尔(K.popper)的著作,对于“从阿米巴到爱因斯坦”这个题目难免会摸不着头脑。阿米巴(amoeba)是英语“变形虫”一词的音译,而爱因斯坦在鲍波尔眼里是现代两个最伟大人物中的一个(另一个是温斯顿·邱吉尔)。然而,鲍波尔在其著作中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把“爱因斯坦”和“阿米巴”两个词连在一起。这是为什么?原来,鲍波尔谈到“爱因斯坦和阿米巴”或者“从阿米巴到爱因斯坦”时,既是作隐喻,也是写实。他以进化论的态度看待知识,用达尔文主义描述知识的起源和发展。按照达尔文的理论,在物种进化的图式中,高明的人类沿着时间的流程可以追溯到最低级的生命机体。鲍波尔由此认为,进化这一长链也把爱因斯坦的理性探索与阿米巴的本能适应和自然选择连在一起了。很显然,鲍波尔是从知识论的构架里看爱因斯坦和阿米巴的。在这个范围内,他要表达的主要哲学观点有:(一)爱因斯坦和阿米巴都使用尝试和消除错误的方法;(二) 爱因斯坦和阿米巴在方法上有着重大区别;(三)从阿米巴到爱因斯坦只有一步。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论语》的公理化诠释”研究必需的两个基础。介绍了“公理化系统”的基本元素“假设”、“定义”、“公理”和“命题”以及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简要勾勒了从欧几里得几何学到牛顿的《数学原理》、从斯宾诺莎的《伦理学》到爱因斯坦相对论这一运用公理化方法阐述理论的历史脉络,并把《论语》公理化诠释的逻辑起点定位在矛盾的量变阶...  相似文献   

3.
爱因斯坦所说的“一切科学”中,合乎逻辑地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学科,其中也包括历史或历史学。在爱因斯坦看来,历史与科学既有共同之处,也各有自己的特点。根源于所从事的科学理论和科学史研究的切身体会,爱因斯坦把历史区分为“内部的或者直觉的历史”和“外部的或者有文献证明的历史”两种类型。在历史与科学各自具有的客观性问题上,表现出爱因斯坦对历史的思想矛盾,其缺陷在于他没有把自己的科学认识论贯彻到历史之中。如果从爱因斯坦科学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历史完全能够达到与科学同样程度的客观性和真理性。但在历史的创造者问题上,爱因斯坦坚持历史是有价值的创造者们创造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少年时代的爱因斯坦在追求知识的基础上,形成他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和对统一场论的追求中,确立起他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和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爱因斯坦在少年时代形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以朴素实在论哲学的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在科学理论研究活动中形成的“场”一元论的唯物主义科学世界观,是以他在对传统哲学认识论的批判性考查中建立的科学认识论为根据的;爱因斯坦宇宙宗教哲学世界观的核心是他的“上帝”概念。爱因斯坦的“上帝”是在他的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实在”的最深刻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的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5.
疯狂的收藏     
《阅读与作文》2009,(3):39-39
古往今来,许多收藏家都爱收藏名人使用过的物品,然而鲜为人知的是,一些收藏家甚至“疯狂”到了嗜好收藏世界名人死后留下的身体部件和器官!爱因斯坦的眼球大多数人都知道爱因斯坦的大脑被保存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中,但很少有人知道爱因斯坦去世后,他的眼球也被他的眼。科医生摘走,并且成了他手中价值连城的“收藏”!  相似文献   

6.
李约瑟本人对“李约瑟问题”有不同的表述,他在很大程度上将作为近代科学的狭义科学与包括古代技术的广义科学混为一谈,也对冯友兰和爱因斯坦的相关问题产生误解。冯友兰问题和爱因斯坦问题都早于李约瑟问题而提出,并且涉及更为深刻的问题,即:数学演绎和实验归纳的逻辑方法为什么产生于西方而不是中国?冯友兰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超越方法论层面,深入到“顺从自然”和“对抗自然”的基本人生取向。  相似文献   

7.
《阅读与作文》2008,(7):34-38
2005年是20世纪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桑尼亚(1879-1955)逝世50周年,狭义相对论(1905)发表100周年。1905年,26岁的爱因斯坦发表了一系列从根本上改变物理学面貌的理论,为纪念物理学史上这一“奇迹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2005年定为“世界物理年”本文让我们走近这位科学天才的平凡生活。  相似文献   

8.
巴赫金的时空观受到诸如牛顿万有引力理论、闵可夫斯基和爱因斯坦的四维时空论等多种时空思维的滋养和影响。以康德主体性哲学为主干的时空观不失为最为基础自然也是至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理论参照,客观上构成巴赫金时空体诗学建构中的“康德因子”。尽管如此,巴赫金在认真思考、辩证领悟康德主体性时空直觉观的同时,有效达成了三重转换:一是从纯粹“人的立场”到审美移情;二是由感性直观到“具体的整体”;三是由时空直觉走向客观整体性。据此,巴赫金创造性地建构起具有经典品质的时空体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相对论”诞生100周年,同时也是其创始人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因此,德国将今年定为“爱因斯坦年”。从年初起,各类纪念活动已在爱因斯坦的出生地——德国全面启动。随着一场“爱因斯坦热”的兴起,这位科学伟人的“国籍”问题再次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相似文献   

10.
论爱因斯坦的科学实在论思想●赵树峰韩艳一爱因斯坦在总结自己长期科研活动基础上,坚持实在论的立场,认为任何科学理论(包括量子力学)都是对客观实在的描述。这种实在论的立场成为爱因斯坦构建自己科学理论体系的前提。他以此为出发点,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动用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1.
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认为:“有的人只看看报纸,最多也不过再读一些当代作家的书,这种人,在我看来,正像一个极靖近视而又不屑戴眼镜的人。他完全依从他那个时代的偏见和风尚,因为他从来看不见也听不到别的任何东西。”而这样一个“得不到别人的思想和经验的激发”的人,“那末即使在最好的情况下,他所想的也不会有什么价值……”(《爱因斯坦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的日常教学活动中,有些老师往往非常注重学生智力因素的开发与培养,却常常忽视或淡化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忽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会影响学生的成长与进步。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我们尤其应当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爱因斯坦曾经告诉我们,他成功的公式是“A=X+Y+Z”,其中“A”指成功,“X”指艰苦的劳动,“Y”指正确的方法”“Z”即少说废话。在爱因斯坦成功的三要素中,“Y”可算是智力因素,而“X”、“Z”均属非智力因素,由此可…  相似文献   

13.
1921年春天,科学泰斗爱因斯坦到了美国,有人围着他提问:“您可记得声音的速度是多少?”但见他略一沉吟,从容答道:“声音的速度是多少,我很难确切回答,需要查一下《物理学辞典》。”从这一问一答中我们可以看出,在爱因斯坦的大脑里,没有声音的确切记忆,但他并不为此感到惭愧,若遇到此类问题,他有办法解决。  相似文献   

14.
譬喻说明     
1905年.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首创了“狭义相对论”的学说。但这种深奥的道理不太容易理解。有一位青年向这位科学巨匠请教,爱因斯坦解释说:“如果你在一个漂亮姑娘旁边坐一个小时.你只觉得坐了片刻;反之,你如果坐在一个热火炉上.片刻就象一个小时。这就是相对论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数学美,通常表现为“数学定理的对称和谐和简约,思维技巧的奇异、多变和巧妙,使人们叹为观止”(张奠宙语).从麦克斯韦方程组到爱因斯坦相对论,从被誉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歌德巴赫猜想到陈景润“1+2”定理,人们之所以叹为观止,不止是崇尚定理的美的形式,更在乎那富有哲理的、推动了社会文明进步的创新的内涵.因此,创新教育和审美教育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双翼,充分挖掘、发挥创新教学的美育功能是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托马斯·哈维(homas Harvey)博士是对爱因斯坦进行尸体解剖的病理学家。他出于自己的“科学目的”,把爱因斯坦的大脑保存了下来。近半个世纪后,他开始进行历史上最不可思议的奔波之一——把爱因斯坦的大脑归还给爱因斯坦的孙女。  相似文献   

17.
有人问爱因斯坦,你这么伟大的一位科学家,怎么看待死亡? 爱因斯坦无比调侃地摸着额头做惋惜状说,噢,那就意味着再也听不到莫扎特的音乐了!  相似文献   

18.
提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名字,相信小朋友们都很熟悉。可是大家知道吗,今年既是爱因斯坦发表关于“相对论”100周年,也是他逝世50周年。当德国宣布2005年为“爱因斯坦年”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通过决议,把2005年确定为第一个“世界物理年”。这位伟大的科学家为什么能够成功?仅仅是因为他的聪明吗?是不是更多要归功于他勤思爱问的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史上光辉的新篇章。科学发展观研究报告的第一部分内容包括:“哥白尼革命”与科学发展问题的提出;马克思关于发展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元典——《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科学巨人开启了现代科学的大门,爱因斯坦的“四维空间”论赋予科学发展观以自然科学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姜钦峰 《可乐》2010,(1):53-53
当年,爱因斯坦遭受纳粹迫害,被迫移民美国。当他搭乘飞机到达美国时,机场已被欢迎的人群围得水泄不通。有个记者问了他一个物理学上的数字。可谁也没料到,爱因斯坦直截了当地回答:“不知道。”这不过是个常识性问题,就连在场的不少外行都知道答案,按理说,绝不可能难倒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难道是他觉得问题过于简单,想摆摆架子,不屑作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