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什么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呢?这是由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领导方法,同马克思主义认为论的基本公式是一致的。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公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斗争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在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并把自己的认识论著作称作《实践论》.在这篇论著中,论证了知和行的关系即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他把实践性看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之一,并强调指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他抓住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特征,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相似文献   

3.
“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第121页)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必须有一个新发展,这是时代的需要。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认识论,应该概括思想、认识、精神领域研究的新成果。心理学是和认识论最接近的学科之一,不可不刮目相待。认识论是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理论,研究人类思维的最一般规律;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精神、主观世界及其规律的科学。两者都以人类的精神世界为其研究对  相似文献   

4.
“认识如何可能?”这是近代认识论史上的重大问题。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机械性和消极性,决定了他们无法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康德认识论凸现主体能动性的伟大作用。从而唯心地在主体自身达到主客体的同一.只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观去说明人的认识活动,才真正解决了主、客体的同一。唯物主义认识论经过的认识论的中介环节,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走过这样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历史过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才成为科学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5.
当前在讨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中,如何正确理解理论的指导作用,这是关系到坚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同时又承认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认识、理论,对实践有能动的指导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观。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的《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也是对于中国传统哲学认识论,尤其是唯物主义知行观扬弃的结果,是具有中华民族思维特点和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深刻理解和把握《实践论》的这一特点,对于在当今中国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马克思、恩格斯最初属于青年黑格尔派,在费尔巴哈《基督教的本质》一书的推动下,走上了唯物主义道路。但是,他们没有停留在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水平之上,而是越过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这个创造过程中,科学的实践观的提出是重大的一步。恩格斯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209页)。正是在这个文件里,马克思第一次提出了科学的实践观,把实践作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础,从实践观出发解释社会历史现象,冲破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论和唯心史观,包含了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马克思恩格斯把“共产主义”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8页)列宁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列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的民生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其逻辑起点是人的需要,贯穿主线是实践,逻辑终点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逻辑结构,是构筑马克思恩格斯民生观的前提,也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民生观的基本准则。  相似文献   

9.
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真理检验标准问题从未科学解决过;马克思恩格斯把科学的实践观和唯物辩证法,引入了认识论,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真理标准大讨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与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同志的认识论思想是他的哲学思想的主要部分。同他的整个思想体系一样,它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和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一方面,它继承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另一方面,它又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有着自己独到的贡献。本文着重就第二个方面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科学的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它不只是象现行教科书指出的那样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也不只是属于历史唯物论的观点,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之中。科学的实践观作为一种方法论原则,它的形成和发展又影响、制约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其它基本原理的创立和发展。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不可能产生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  相似文献   

12.
社会主义本质成为邓小平认识论思想的主题 ,是当代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剧变与出现重大历史转折的必然产物 ,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邓小平正是在正确认识和科学解决这一时代重大课题中 ,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认识论思想。  相似文献   

13.
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列宁的这一经典概括,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整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中所占的极其重要的地位.正确地理解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把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关键.近些年来哲学界围绕“实践”的含义所进行的讨论,无疑是很有意义的.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同它的理论来源及其与黑格尔、费尔巴哈实践观的区别,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实质所在.  相似文献   

14.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98年出版的玉元瘴教授的专著《马克思恩格斯经济发展思想导论》 (以下简称《导论》)是我国研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一部开拓性力作。该书从经济发展的全新视角切入 ,按照从微观到宏观 ,从生产到分配、交换、消费的顺序 ,系统地论证和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经济发展思想 ,这不仅有利于我们创立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 ,而且有利于以马克思主义经济发展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事业。《导论》一书不仅是理论上的创新 ,而且有助于实践的突破。我国经济理论界在马克思恩格斯经济思想的研究上取得了丰硕成果 ,但是 ,这些成果无一…  相似文献   

15.
马列主义教研室哲学组,最近开会,就真理的标准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没有第二个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一个基本的原则问题。同志们指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不同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之点,就在于第一次把实践引进了认识论,把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与标准,从而使认识论发生了革命  相似文献   

16.
<正> 《实践论》系统地阐述了以科学的社会实践为特征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它不仅同我国历史上唯心主义的知行观根本对立,也同我国历史上唯物主义的知行观有着原则的区别;但是,“无产阶级文化应当是人类在资本主义社会、地主社会和官僚社会压迫下创造出来的全部知识合乎规律的发展。”(《列宁选集》第四卷第348页)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人类在以往社会中创造出来的全部认识论合乎规律的发展,因而,《实践论》和中国哲学史上的知行观又有着密切的联系。《实践论》的副题“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就直接将两者联系起来了。研究清楚这一联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地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更重要的,还在于由此可以看到进一步发展包括辩证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所写的《实践论》,是一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杰出著作。它从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中,精辟阐明了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为确立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牢固的思想理论基础,一直是我们从事革命和建设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8.
《实践论》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初步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不断取得重要进展,逐步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科学发展的思想与工作路线。同时,作为哲学理论的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繁荣也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提供了重要资源。未来应当加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及其中国化的研究,否则就不能适应现代科技革命不断深化背景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理论与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9.
王夫之的实践观是他的认识论的核心。他把实践纳入认识论体系,并贯穿认识的全过程;强调人的实践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是其认识论的突出特点。这就提出问题:认为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把实践的观点引到认识论中来”,认为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不是改变世界”的观点就值得重新思考了。  相似文献   

20.
保尔·拉法格是首个将马克思主义传播到法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积极翻译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力;积极翻译工人运动文件,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法国的传播。他继承了马克思恩格斯思想,阐释了“两种环境论”,创造性地运用唯物史观,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他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与“真正的社会主义”和改良主义论战,积极投身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国际工人运动实践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