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国祥 《理论界》2007,(11):160-161
如果说锻造民主理想的工具是观念,那么实现民主的途径必须是选举。选民及“代议士”具有“政治动物”和“经济动物”双重属性,正是选举产生的民主制度使得每位公民有机会敢于、愿意参与政治,从建设和完善选举制度为核心来建设中国的民主政治制度乃是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军事制度是西周奴隶制国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天子为中心的西周军事领导体制一元化,是与西周政治制度相适应的。西周政治制度的最大特点,是实行分封制,周天子辖有“千里”邦畿,诸侯的领地则不过“百里、七十里、五十里。”天子领地的面积是诸侯国的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就使天子具有支配诸侯的强大的政治经济力量,从而也就为西周建立以天子为中心的一元化军事领导体制,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西周军事领导体制一元化的标志,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西周孝观念的确立及其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岚 《齐鲁学刊》2000,(4):79-83
西周孝道观念的确立 ,是与其祭祀祖先的制度和礼仪的发达密切相关的。西周孝观念的内涵 ,有一个从以“追孝”、“享孝”为主到追孝祖先与孝敬父母并重的发展过程。这一变化有着深刻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根源。从西周孝观念所指涉的对象而言 ,首先是宗教的 ,然后才是伦理的 ;从其内容而言 ,主要体现了礼的原则。孝既是西周道德规范体系以及道德教化的核心和基础 ,也是西周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汉代时,对官吏实行所谓的“选举”制度,但实质上,是由地方少数权贵人物推荐,然后由主选官员进行“选拔”。表面上,汉代选后有严格的法律程序和选举法则,但在选举过程中,主选官员或受权门请托,或受贵戚书命,或出于一己私利,往往违章背典、弄虚作假,以至选举不实...  相似文献   

5.
在关于西周社会性质的讨论中,有一种流行的意见,认为周人克殷之后,就“把殷民降为种族奴隶”,或者叫作“宗族奴隶”,西周建立的是“种族奴隶制国家”。最近有人再次提出“种族奴隶制”说,认为它是西周时代“奴隶社会的特点”。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从《尚书·周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多方》等西周初年的文献以及相关的许多资料来看,西周政权并没有把段民视为“种族奴隶”,而是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政策。  相似文献   

6.
秦汉是中国最初的两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在经济和政治上,两个王朝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其“大一统”的局面。对此,历来沦述甚详。但对于其建设“大一统”文化的尝试,史学界至今还没有专门研究,因此,有必要进行探讨。所谓“大一统”乃是中国古代政治观念和国家学说的一种特殊表述,体现在政治上则是君主的绝对权威和对“天下”的绝对主权。用《尚书》中的话说就是“皇天眷命,奄有四海,为天下君”:用《左传》中的话说则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用民间的语言来表达就是“天无二日,民无二王”。“大一统”观念应当说自西周就已形成,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就是奴隶制下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引用西周金文和古代文献,探讨了与西周法制有关的三个问题。西周时期的罚金实即赎刑制度,现代意义上的罚金最早流行于西汉;西周金文中“中史”的职掌是书写和保存簿书,主要偏重于司法档案的管理,是属于《周礼》中士一类的司法官;铭文中“”字,是一个法律用词,读为“谳”字,该字的出现,表明读鞫判决制度滥觞于西周。  相似文献   

8.
西周春秋时期讲究“礼让” ,贵族间多温文尔雅相互谦让 ,孔子也就主张“礼让”为国。可见“礼让”是其社会风气的典型反映之一。战国时期虽然礼让之风消失 ,但是在尚贤思潮影响下 ,“禅让”之说却一度兴盛 ,禅让成为一项重要的美德懿行 ,甚至还出现了燕王哙让位于子之的事情 ,然而禅让之说毕竟与君主专制制度不相容 ,所以随着燕国禅让之事的失败 ,禅让理论也就顿失风光。周代“让”的社会观念的变迁 ,集中表现于从西周春秋时期的礼让到战国时期禅让理论的兴衰变化。社会观念的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由贵族政治向君主集权政治的过渡  相似文献   

9.
“明德”——西周领主土地所有权获取方式试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周伦理政治已为学者们所瞩目,但伦理政治借以建立的伦理经济却有待于深入考察。本文从伦理文化角度探索了西周领主土地所有权的获取方式——“明德”。“明德”不仅是周王克配天命的依据,也是周王最高土地所有权观念形成的依据。西周诸侯土地所有权的获得同样来自于“明德”,即所谓的“选建明德”。本文揭示了“明德”的主要内涵即“恤祀”,也就是“孝天”、“顺天”、“承顺天意”。而“选建明德”即“封建亲戚”,这里的“亲戚”主要指“同姓宗亲”。文章还指明了“明德”即“孝德”,何以称“德”而不称“孝”;以及作为天子克配天命受民疆土依据的“明德”,如何演变成周王分封诸侯授民授疆土之依据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楊寬同志在最近发表了“論中国古史分期問題討論中的三种不同主張”(見本年八月九日《文汇报》一文),富有启发性。他辨明了“民”、“庶民”、“庶人”的身份不是奴隶,“井田”制度是“村社”土地制度,是我完全同意的。尽管如此,看起来我們之间对分期問題还是有分歧的。目前还不知道他的分期意見如何,应等待他的全面主張发表以后,經过仔細研讀,再作全面商榷。在本文中,我仅能就楊文所涉及的若干理論問題,提出个人意見,請楊寬同志和讀者指教。过去,我对古史曾有一些誤解,也利用本文可能涉及的地方,进行自我批判和更正。 楊同志的文章,粗粗一看,很令人惊訝,他既否定了西周是封建領主制社会,又否定了西周是古代东方型的奴隶社会,更否定了西周是典型(希腊、罗馬)奴隶制社会。讀了以后,使我徬徨无主,不知是怎么一回事,世界史上有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嗎?西周是不是原始社会或資本主义社会呢?显然不是,那怎么办呢?幸而楊同志在結語中說:“西周該是奴隶制社会”,这才使我心上一块石头落了下来。但既說西周是奴隶社会,却又認为西周既不是古代东方型,又不是古典奴隶制型,在我們看,是很难說通的,就从这里談起罢!  相似文献   

11.
"选举"古已有之,中国商周时期就有"乡举里选"。但民主选举并非源于古代中国,而是源于古希腊罗马,自始就打上了西方文明的印记。然古希腊罗马选举与近代选举根本不同,近代选举和选举制度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英、美、法等国先后确立了近代意义上的议会选举制度。近代选举制度形成后,伴随殖民扩张全球化,逐渐扩展到全球,选举成为当代民主的重要形式。而作为一项政治制度,选举制度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由于历史传统、文化背景、民族性格、政治结构不  相似文献   

12.
西周中期土地财富观念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作为一种财富,在西周初期已得到公认。但是,当时的土地财富观念有其特殊的内涵:一方面,视土地为天子所特有的财富,所谓“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士之滨,莫非王臣”(可以简称为“王土观念”)。另一方面,又未脱族集团共有的胞衣,分封制实质上就是遵循了族集团族居并共有土地的氏族社会的遗制。这里土地不存在价值多少的问题,而是一种既为普天共  相似文献   

13.
选官制度,即国家和行政职位的选任制度,中国历史上称为铨选,实由铨选和贡举或称科举两部合成,所以也称为选举。中国传统政治一向极看重选官制度,所以唐代史家杜佑著《通典》,首论食货,其次即及选举。《册府元龟》卷六二九《铨选部、总序》说“铨选之任,衡鉴是司,历史以来,资地尤重。”卷六五一《贡举部、谬滥》说:“论辩多士,总校群材,为治乱之本源,实帮国之大计。”最早的政制书《周礼》内已有关于西周选官制度的记载,但《周礼》虽然保存了很多先秦史料,毕竞它的实行程度,至今还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真正在历史上实行过的,完备的和系统的选官制度,最早只能推到两汉。而且,两汉基业四百年,是秦以后寿命最长的一个朝代,它实行的选官制度自然也很长。汉代又称吏治修明。两汉朝代的寿命和吏治的修明应当说也是两汉选官制度的成效,若站在行政的立场上说,实践已经证明两汉的选官制度有很大的功效性和合理性,对后代也有很大影响。隋唐以后的科举制  相似文献   

14.
台湾第六届“立委”选举是一场参选者多、政党热选民冷、议题弱竞争激烈的选举 ,选后蓝绿两大阵营对立依旧、蓝消绿长的基本态势不变 ,民进党仍将主导台湾政局的发展。国亲合并、民进党内的接班、“宪政改造”是选后值得关注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人才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以九品中正为中心的旧选举制度行将崩溃、以开科取士为中心的新选举制度开始萌芽的时期。本文主要考述北朝人才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与传统用人观念的关系,并说明当时选举制度的流弊和演变。 北朝人才思想与传统用人观念 所谓人才思想,主要是指以什么样的人为人才以及培养、管理、识别、选拔、使用人才的思想主张。 北朝统治者对人才的重要性的认识是比较深刻的。他们认识到“崇治之道,必也须才。”“帝王设官,惟才是务;人臣报国,荐贤为重”(《魏书·郑羲传》与《周书·静帝纪》)。既然国家的治理离不开人才,人才的选用就成了统治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在西周史研究中,“分封制度”是一个重要的学术课题。由于夏、商两代也曾有过分封的先例,似乎西周不过是因袭而已,或者认为是权宜之计,所以人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实际上,西周分封诸侯不仅规模巨大,而且具有了不同的性质。西周的分封制度不仅仅是一项政策,而且已...  相似文献   

17.
西周社会性质问题,目前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是主张西周是奴录社会的,愿将几点浅鲜的看法,提出请求学者们指正。主张西周是封建社会的说法,大致是认为从周颂臣工“命我众人,庤乃钱鎛,奄观銍艾”载?“有?其?,思媚其妇,有依其士”以及小雅大田“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等,证明西周农夫有自己的生产工具和自己的独立经济,而且以每周的别几日,为地主劳动,表现为劳动地租形态的封建经济。或从左傅“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证明西周授民授土的民不是奴录,而天子以至于采邑主的分封,正表明封建土地所有權形态及封建的严密等  相似文献   

18.
选任制初探     
当今在干部选用上有四种基本方式:选任制、聘任制、考任制,委任制。选任制的方式被广泛地应用在党代会、人代会、团代会、妇代会、工代会……。通过民主选举来产生领导人,应该比其他方式更能反映群众的意愿,因为选举的过程就是“主人”挑选“公仆”的过程。可是,如果选任制搞不好也会流于形式。往往有这样的情况,开会选举时,参加选举的代表还不知道候选人是何模样,更不了解他的德才情况。所以,代表们在选票上画“○”或打“×”,就多少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这种选举,看来似乎是“民主”的,但是,“主人”并没有真正行使挑选“公仆”的权利。所以,我认为要把选任制真正实行好,就必须在候选人的产生和确定,代表大会的选举这两个主要环节上,真正能够体现中央提出的“三原则”的  相似文献   

19.
上海史学界最近开始集体編写中国通史,在討論编写大綱的过程中,对中国古史分期問題又展开了热烈的討論。爭論的关键,首先在于西周的社会性质問题。目前史学界对这一問題有三种不同主張,即西周封建领主制論、西周“古代东方型”奴隶制論、西周典型奴隶制論。作者最近写了“論中国古史分期问題討論中的三种不同主張”一文,对这三种主張作了簡要的比較和分析,認为三說对中国古史研究都曾作出有益的貢献,但都存在着问題。我們認为,西周封建领主制論者忽视了生产力发展对生产关系变更的作用,不能确切說明新旧生产关系代謝的过程,也不能具体証明当时剝削制度和国家政权属于封建性貭,相反地,它具有奴隶制性质是很显著的。又認为西周“古代东方型”奴隶制論者过分强調了“村社”存在的特点,他們主張当时只有家內权隶,主要生产者全是“村社”农民的說法,是可以商榷的。如果只有家內奴隶,没有确立奴隶制生产关系,是不能認为奴隶社会的,相反地,西周确有相当数量的奴隶从事主要生产。同时又認为西周典型奴隶制論者过分把社会結构看得单纯化了,他們把“庶民”和“庶人”解釋为下等奴隶,否認“井田”是变了质的“村社”土地制度,否認有变了质的“村社”农民的存在,是不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相反地,从古文献上記述“井田”制的內容来看,非“村社”就不能解釋;从古文献上的“庶民”和“庶人”来看,也不能解釋为人身完全被占有的奴隶。因为上述三说都有难通和不合实际之处,我們就提出了一种新看法,認为西周还是和殷代一样,主导的生产关系是奴隶制,奴隶主貴族及其国家奴役着大批的生产奴隶,但由于社会发展极端不平衡,有较多地区原始“村社”殘余形式被保存下来,被奴隶主及其国家利用、改变为奴役和剝削的单位,使农民实质上奴隶化,和生产奴隶受到相同的奴役和压迫。本文将根据可靠史料进一步提出论据,阐明这个主張,請大家討論和指教。  相似文献   

20.
甲骨文“德”字之象形取意与“中国”帝王垄断正历法、方位等天学宗教事务有关。由天学事象衍生出了“德伐”、“正德”、“经德”、“明德”等名词称谓,此种意义上的“德”观念,三代一以贯之。西周时的礼乐制度建设又赋予了“德”字新的人文内涵,就其具体而言,意味着不同等级的贵族所获得的官爵俸禄、配享之礼乐及其所应承担的政治义务;而就其抽象性而言,则意味着亲亲、尊尊、尚贤之类的伦理原则和道德情感,它是政治意义上的“德”的精神支撑。凝聚了“德”之二义的西周仪式礼乐,既具有德政的性质,又具有德教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