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无论是在风雨如磐的年代,还是在春意盎然的今天,“五四”以来的中国史,既可说是一部群众的觉醒史,也可说是一部英雄的成长史。正是英雄人物和广大群众的长期奋斗,才使历史的蹙眉绽开了胜利的笑靥,民族的血泪化为了东方的霞霓。我们的英雄人物,不仅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了骨干、支柱和桥梁作用,而且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上,推动了时代精神和审美理想的发展。毛泽东同志历来重视英雄人物的塑造问题。早在半个世纪前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需要,就提出了文艺应该表现“新的人物,新的世界”的要求。一九五五年,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按语》中又说:“这里又有一个陈学  相似文献   

2.
农民英雄人物的塑造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的中国文学中心事件之一。这种形象塑造的方式是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1958年之后的文学形象的塑造已经上升为重要的国家意识形态。规范要求农民英雄人物必须“放在矛盾的主导地位”,必须写成“进攻的性格”,是“叱咤风云”的形象。农民英雄人物的塑造存在着严重的“神化”倾向。  相似文献   

3.
这一代在呐喊:我们需要人学“文学是人学”这个现实主义的口号已经提出五十多年了。但在中国这块土地上,长期以来,却屡经艰危,特别是极“左”思潮、现代迷信盛极阶段,它几乎遭到毁灭性的杀戮。到我们这一代人接触文学时,就很难从中看到活生生的人了,就很难看到可以信赖、可以向往的英雄了。而是一座座超凡脱俗的尊神,笼罩了我们的眼帘,扭曲了我们的心灵。这一代人强烈的求知欲,曾多少次呐喊:  相似文献   

4.
创意经济时代造就了全新的创意阶层,这一新兴阶层具有与众不同的生活观和工作观,究其本质,审美人格是创意阶层的重要特征之一。其中审美的超越性、体验性、创造性在创意阶层那里获得了新时代的内容。把握创意阶层的审美人格,有助于理解并扶持创意人员,以经济为杠杆,实现审美的社会改造理想。  相似文献   

5.
人类史是人类的一部努力成长发展史。史籍和文学都记载了一批英雄人物,似乎人类历史就是这些英雄们的耕耘史。神话传说中的普罗米修斯、赫拉克勒斯,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远古人在简陋的生话条件下想象的成果,有极大的超凡拔俗的性质。歌德的浮士德的思想历程,涵盖了文艺复兴之后直到新兴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家、天才人物全部探索过程。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显著特点是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文学英雄吸引人们去热烈的向往,大胆的追求,让芸芸众生的生存成长欲求得以理想的寄托。  相似文献   

6.
"五四"以来出现了审美经验的递嬗,从写实到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生成,以及对应现代主义创作所发生的审美心理的变化与适应,包括新感觉派和"身体写作"之中的文学经验,都是与审美现代性相关的体验。  相似文献   

7.
依据李泽厚的审美经验三个阶段的理论 ,论证审美注意伴随着审美经验的全过程 ,阐明审美注意在审美经验中的特殊功能 ;指出现有审美经验框架存在一定程度的缺略 ,即没有从审美经验的整体上关注审美注意的特殊功能  相似文献   

8.
9.
审美经验是审美活动的核心和现当代中西方美学共同关注的焦点。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促使审美领域扩张与重建。审美经验理论的反思与重构成为新时代美学基本理论重建的首要领域和基本问题。当代西方环境审美模式以重塑知觉在审美中的核心地位为基础,通过知觉的首要性、优先性、普遍性、直接性、一体化和身体来源等特征的创新性阐释,实现对环境审美经验结构要素的重构和发生机制的重释。这不仅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以来审美经验解释的二元论结构,也为新时代美学基本理论的重建提供了实践范例。  相似文献   

10.
审美经验是当今美学观念变异的核心问题.随着媒介条件的变化,审美经验呈现出复杂化、多元化的样态.对于这种当下的审美事实,如果仅以传统美学中的"审美无利害"、"审美静观"、"心理距离"等主体审美态度为经验尺度的话,势必会将当代大量活生生的审美事实遮蔽掉,而如果与此相反站在"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立场上将一切生活中的经验都与审美经验相混同,也会使美学发生前所未有的断裂.20世纪的美学家们多半都对审美经验予以深刻的关注,了解这个轨迹,对于美学理论的当代建构,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1.
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经验和感受。审美经验是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与体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审美经验的当代性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的体现。在现代性、前现代性、后现代性交织的当今社会中,许多新的现象、事物产生了许多新鲜的审美经验。文学的边缘化带来审美经验的世俗化、私人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导致审美经验的感官化、娱乐化;大众传媒多样化带来审美经验平面化、当下化。  相似文献   

12.
审美经验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审美经验是审美主体在具体的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生理和心理的经验和感受.审美经验是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形成的生动、具体的感知与体验,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审美经验的当代性就是当今社会的时代性的体现.在现代性、前现代性、后现代性交织的当今社会中,许多新的现象、事物产生了许多新鲜的审美经验.文学的边缘化带来审美经验的世俗化、私人化;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导致审美经验的感官化、娱乐化;大众传媒多样化带来审美经验平面化、当下化.  相似文献   

13.
王张江姚“四人帮”利用他们所控制的舆论阵地和舆论工具,大肆叫卖“三突出”这一反革命修正主义谬论,说什么“三突出”是塑造无产阶级英雄人物的“唯一正确”的创作指导原则。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否!它在理论上是非常荒谬的,在实践上是十分有害的,在政治上是极端反动的。几十年的文艺斗争实践无可辩驳地证明,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和文艺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不仅解决了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4.
对审美经验系统可从知识论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人类审美经验的特性及与中国美学的知识关联程度,着重分析了知觉经验系统、直觉经验系统和幻觉经验系统三种突出的类型,指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与积极借鉴这三种类型的审美经验系统观念具有内在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对审美经验系统可从知识论角度进行分析,根据人类审美经验的特性及与中国美学的知识关联程度,着重分析了知觉经验系统、直觉经验系统和幻觉经验系统三种突出的类型,指出中国美学的未来发展与积极借鉴这三种类型的审美经验系统观念具有内在而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6.
唐代传奇在女性形象塑造上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大多将歌妓作为描写对象;二是在人物形象的审美角度上有着惊人的划一性,即容貌俊美、才华横溢、勇于追求爱情和幸福。本文旨在通过分析这一审美取向进而探讨这一取向赖以形成的社会背景和文人的创作心理。  相似文献   

17.
<正> 马克思恩格斯从无产阶级的革命利益出发,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社会作用,非常强调在文艺作品中塑造先进人物,尤其是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的形象,这是一个高瞻远瞩的理论卓见。我们应该很好学习、深刻领会革命导师关于塑造英雄人物的精辟见解,以此作为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指导思想。(一) 早在1844年,恩格斯在《大陆上的运动》一书中,就对当时资产阶级作家欧仁·苏的小说《巴黎的秘密》所描写大城市的下等阶级给予了肯定和赞扬。他说:这部小说的出现是“一个彻底的革命,先前在这类著作中充当主人公的是国王和王子,现在却是穷人和受轻视的阶级了”。正因为作者突破陈规,勇于把下层阶级写进自己的作品,因此恩格斯称誉欧仁·苏是“时代的旗帜”。(《马恩全集》第1卷、第594页)稍后,1847年恩  相似文献   

18.
我们把审美期待客体化的经验类型看作对现实生活的审美抽象,并认为这种抽象的审美形式以必然性通过绵延的进程展示着自身质量同一的形态。列宁说:“理论的认识应当提供在必然性中,在全面关系中,在自在自为的矛盾运动中的客体。但是,只有当概念成为在实践意义上的‘自为存在’的时候,人的概念才能‘最终地’把握,抓住通晓认识的这个客观真理。”审美期待的客体化无疑是审美阅读实践的  相似文献   

19.
美学的很多问题是包括在审美经验之中的。要研究审美经验,必须研究审美对象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概念,研究审美态度、审美知觉、审美认识、审美判断、审美趣味与鉴赏力的提高等,而这一切又离不开心理学的方法。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对艺术与审美经验现象进行心理学解释的有影响的思潮和流派是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里普斯的移情论、谷鲁斯的“内模仿”说等。稍后的精神分析学派、格式塔心理学派等,更是直接运用心理学理论解释艺术和审美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一、审美功利在审美的功利性问题上,历来存在不同意见。有一种意见认为审美是有功利的,如休谟就认为审美是由便利和效用观念导致的愉快,柏克也认为审美是人类基本情欲的满足而引起的愉快。一个说审美是理性观念的愉快,一个说审美是感性欲求的愉快,二者都是讲审美功利的。到康德那里似乎为之一变,因为他在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审美愉快从官能快适和道德愉快中剥离出来,强调审美不受感性和道德欲求这类利害的纠缠和干扰,仅与心意机能即想象力和悟性的谐调活动对形式的观照相联系,因而是纯粹自由的愉快。这就是康德所说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