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编读往来     
50多岁的我,已经结婚30年了,有两个20岁左右的女儿,我的小女儿5年前就去过中国,现在已经开始在中国工作了。她经常写信给我,讲述她在那里的生活。上个月她寄给我两本《中国妇女》英文月刊,从中使我能够读到她一直讲述的事情。同英国国内的女性杂志相比,《中国妇女》英文月刊是如此的不同。8月号中提到的《开裆裤要为纸尿布让路?》一文让我开了眼界,我从来没想到中国的婴儿是穿开裆裤而不是纸尿布……  相似文献   

2.
在怀孕和哺乳期间,为了让宝宝能够摄取足够的营养,我把多吃当成了使命,根本忘记了体型的变化,觉得身上累积的脂肪是堆积的母爱。后来一请了哺乳假在家专心带宝宝,除了散步,也没多少时间出门,即便出门,也是随便拣件宽松的衣服穿上。加上常常要喂宝宝,宽松一点的衣服成了我的首要选择。休假结束,回公司上班前,我在衣柜里找衣服,可试来试去都觉得以前的套装不舒服,把人箍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3.
正市场上的玩具五花八门,让父母们挑得头昏眼花,不知道该给宝宝买什么玩具才好。其实宝宝的玩具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昂贵越好,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年龄宝宝的生理发育特点,选择适合他的玩具,让宝宝玩得开心的同时还能够发掘他的潜能。  相似文献   

4.
也许你会觉得,她们温柔贤惠有内涵,她们冷静睿智有深度,她们是百折不饶百毒不侵为着简单而幸福的生活奋斗的女人们。你怎么会猜得透她们内心里都有一个刻骨铭心的秘密呢,你怎么会知道她们也曾为了那些不能说出口的故事,为了那些要渐渐遗忘的故事而深夜辗转难眠呢?  相似文献   

5.
来到突尼斯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为那些色彩鲜艳、做工细巧的手工艺品拍手叫绝,它们不仅是观赏佳品,也有实用价值。在突尼斯任何一座城市,尤其是城内的市场区,手工作坊比比皆是。每一条小巷里的绝大多数作坊都从事一种行业,这就要赛技术、比质量了。老板们都想拉生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与西方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人口的数量。中国的人太多,确切地说到处都是人,这跟我们国家完全不一样。在瑞典,即使在城市里,也有许多安静的没有人的地方。可在中国的城市里, 几乎没有你可以独处的地方。无论你走到哪儿,都会与人摩肩接踵。大街上人来人往,公共汽车上、火车上有时人们挤得像沙丁鱼罐头。无论是演出,还是球赛,观众席上也总是座无虚席。我去过的国家里,没有一个国家能像中国这样有这么多的人。显而易见,中国人已经很习惯聚集在一起生活,习惯了由于这种接近而相互之间的打扰。有一次,我坐公共汽车, 天很热,我穿的是一件短袖衬衫,我旁边坐的是一位男人。汽车上很挤,那男人赤裸的胳膊偶然碰到了我,我觉得很不舒服,赶紧躲闪。  相似文献   

7.
习惯了在我们这座城市的商店买东西,面对我们商店里那些营业员们的“脸”,我总有一种感觉,我们这商店里营业员们的那张“脸”,与上海人比起来可真真是相差甚远!前不久,我有机会去了一趋上海,生来也许是第一次与妻子一起,认认真真的一道在这远离家乡、中国最大的城市里并肩儿逛一逛那里的商店,而且认认真真地买几件东西——据说这里的东西物美价廉。我有一种观点,不买东西则已,要买,则绝对要买好的,绝对是我看得上的,而且必须是要适合于我的。我可以百里挑一,所以营业员的那张“睑”对我就很显得重要.百间不厌、百拿不烦,我…  相似文献   

8.
因为资金链或者出口过度依赖的问题,在全世界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导致一部分中国的企业倒闭。由于外面的因素导致中国产业的变化,这是中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第一次,中国在对付这些问题的经验并不足。由于前几年公共政策的欠缺,现在的内需要一时拉上去也比较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失业的白领们可能要熬一段时间。前段时间,我们所里做了一个小范围的电话调查,大多数人反映要准备过一段时间的苦日子,包括一些白领说他们要收缩消费。城市里失业的白领们可能比那些失业返乡的农民工的负担还要大些。为什么这么讲呢?  相似文献   

9.
从深圳飞抵法兰克福,顿时感觉像是来到了中国的一个小城市。 法兰克福只有70万人口,却已经是德国最大的城市之一。德国只有三个城市人口超过一百万,最大的城市柏林也不过400万人。欧洲其他几个真正的大城市人口也远远及不上已经居住了1000万人的深圳。跟中国相比。德国的一切似乎都那么小;如果是跟中国城市里那些摩登的玻璃摩天大厦相比的话,  相似文献   

10.
媒体的权力     
写这么一篇文章,显然是要质疑媒体的权力。这么做,不是因为媒体得罪了我(媒体现在还懒得理我),我在这里伸着胳膊示威,或者是在纸上静坐。只是生活在城市里,像我这样很拒绝媒体的人,也躲不开媒体的狂轰滥炸。我在这里谈媒体的权力,不想触及到那些除暴安良的记者拿着微型摄影机到处偷拍是不是合法。只是因为自己每天都会看到,最近又深入“敌后方”,颇多感想。我印象中前段时间让媒体最觉得头疼的是米卢。米卢走南闯北,也算是个老游击队员了,深谙媒体的道道、与媒体周旋起来,赢多输少。到最后,还是米卢赢了。到这时,这个老滑头更滑了,于是,我经常在电视上看见那些主持人自以为聪明地问了一些  相似文献   

11.
在出版界工作,总有机会应邀参加文学界年轻朋友的小聚。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的我至今一直单身,每到这种场合,我虽然总是精心地设计与包装自己,但我实在不愿意让人们——尤其是那些男人们觉得我太刻意。和这些年轻的文人朋友在一起,虽然他们有时聊天儿也很放肆,可我总还是乐意参加。和他们在一起好像年轻了许多,而且那种快乐也是其他场合里没有的。每当酒至小酣,总有人领着头儿地往大学校园恋爱生活的话题上引,也常常讲一些有“颜色”的段子佐餐,我在其中总显得有些不合时宜。随声附和太“那个”,不附合又太各色。他们呢?一边开玩笑说我是“未成年青少  相似文献   

12.
曾经在《美国中学生获奖作文选》里读到一篇作文,题目叫《先人们的快乐》。说的是2155年.也就是一百多年后的某日,有个叫汤米的男孩,在家中阁楼上惊奇地发现了“一本真正的书”,这书是印在纸上的,纸质泛黄松脆。他赶忙叫来妹妹,妹妹也觉得不可思议,这字怎么“一动不动地停在纸上”,怎么不是在屏幕上移动的那种?  相似文献   

13.
自信源于把握机会 “我现在特别自信,觉得自己完成公司里那些编程、软件开发工作一点问题都没有!”在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培训学校组织的“对日软件工程师寒假特训营”,王国东满脸兴奋地对记者说道。记者在日语口语课上看到了15个学员,  相似文献   

14.
时讯盘点     
这段时间的最热门话题是“入学”,从幼儿园、小学,到中学、大学,无论是新生报到还是老生返校,都围着这两个字转,即使是已经过了上学年龄的,也往往因种种缘故而关注此事。先从小学说起。如今上小学可不是一件小事,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并不知道,在他们入学的背后有多少或稀奇或辛酸的感人故事。并不是所有适龄的城市孩子都能顺利入学,那些居住在同一个城市里仅缺少一个户口本的民工子弟就只能去那些临时凑合起来的民工小学。即使有幸进入正规学校的,也要交上一笔不菲的建设费或赞助费之类的“买路钱”。仅仅是出生地的不同,就带来个人命运的如此巨大反差,不知道这算不算中国特色。话再说回来,如今城里孩子的家长们也过得并不轻松,只  相似文献   

15.
有时候,作为女人会莫名地感觉一种寂寞.在热闹的大街上,感觉自己只是一个过客.躲在棉被里,你都觉得自己好冷,手机拿在手上却不知道要打给谁.在陌生的城市里,时常想念自己的故乡,孰不知故乡也在变得陌生.有人说每个女人一生都曾有过这些寂寞,不知道身边的男人是否知晓!  相似文献   

16.
正很多家庭里只有一个宝宝,把宝宝捧在手心里呵护着,睡觉也让他跟爸爸妈妈挤在一张大床上。殊不知,这样会影响宝宝自理能力和独立性的培养。强强的爸爸妈妈出差,把强强送到了表姨家里。表姨家有个比强强小一岁的表妹,两个人玩得很开心。到了晚上睡觉的时候,表姨给强强和表妹一人准备了一张小床,表妹洗漱好以后乖乖地躺在自己的小床上,可是强强怎么都不肯睡小床,非要找妈妈。表姨不得已,只好让强强睡  相似文献   

17.
吕传彬 《职业》2015,(1):54-55
随着越来越多妈妈们在职场上打拼,近年来美国一些公司为了方便起见,准许员工每天带宝宝来上班,而这种趋势不仅在美国开始流行,也迅速“蔓延”到其他一些国家。实行该政策的公司大多发现宝宝们不仅没有影响父母工作,还能增强他们对公司的忠诚度,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8.
李宗盛有一首歌《阿宗三件事》,坦然地自述身世:“我是一家瓦斯行老板之子,在还没正式学会赚钱的本事以前,我的父亲,要我在家里帮忙送瓦斯。我必须在生意清淡的牛后,在西门阿的电线杆上贴广告,我必须扛着瓦斯,穿过臭水四溢的街……”呵,人已成名酒已醉,但那些记忆永不磨灭。迷们地,在街巷,热辣的阳光、沉重的瓦斯罐之间,梦想像沙漠里的雨,没有落地便已经蒸干。在某一人生阶段,往往连自己也没有把握:到底有没有携天赋而生,上帝是否有其他的安排?这样的感觉,我想我明白。总觉得我也可以写一首《倾城三件事》:“我是一个大…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毫不夸张地说,我们并没有刻意定下任何基调为了这一次面对城市主流人群经济生态的调查.当我们在高谈GDP增长时,城市里的大多数人,也就是那些最主流、最具特色的人群,他们的经济生态究竟呈现出怎样的面孔呢?  相似文献   

20.
我的侃价经     
我在中国工作10年,刚来北京的时候,到自由市场买水果都觉得很麻烦,甚至有些痛苦,因为听说在中国买东西一定要侃价。面对那些咄咄逼人的小商贩们,我总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恐惧感。现在,我好像变了一个人。每次陪朋友买东西回来,日本的朋友都会说我真像个中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