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人依旧》是一部具有明显的女性主义创作意图和艺术特征的影片,也是一部较为清晰地表现女性主义观念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影片。影片通过璎子和小菲姐妹俩对黄先生的情爱,来印证男女的性爱本性。影片中小菲不能把虚荣、美的替代品与美区分开来,而自甘成为男性欲望的客体,走着一条追寻———迷失———回归的曲折路程。姐妹俩从开头按照男人的方式办到结尾遵从自己的意愿,这既体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也在客观上颠覆了男权中心的话语,一定意义上实现了女人的自我救赎。  相似文献   

2.
没有圆满结局的圆满--弹词《再生缘》结尾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再生缘》是部弹词佳作.作者未竟书而亡,续者纷起.但梁德绳、秦纪文、郭沫若等看似圆满的结尾破坏了人物性格的完整,给故事情节造成了诸多遗憾.陈端生《再生缘》这没有圆满结尾的结局实际已蕴含着圆满.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一堂好课少不了引人入胜的导入、深入透彻的研析、自然流畅的过渡、典型精要的练习,还有强而有力的结尾等等。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很多老师似乎更注重设计导语和研读课文等教学环节,对课堂的结尾或因时间控制不当、前松后紧而草草收场,或简单串讲授课要点进行小结甚至就是布置作业,提出完成的要求等等。我认为这样的课总有虎头蛇尾之感,没有充分认识并发挥好结尾的妙处,这是很大的遗憾。  相似文献   

4.
结尾.虽附丽于作品的整体,但也有它相对的独立性.而且它的好坏,颇能使作品大异其趣.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这是说它的重要;“头难起,尾难落”,这是说它的不易.学生习作,于结尾往往不大讲究.我们指导学生写作,也常常认为它是作文“末技”而重视不够.翻翻学生作文,在结尾处理上,或草草了事,似完非完;或画蛇添足,当断不断;或拖泥带水,凑个“前进式”、“奋斗式”……  相似文献   

5.
从电影《刮痧》看中西人权观念的冲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影<刮痧>是跨文化交际学中的一个活标本,主要反映中西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所产生的种种冲突,而其中中西人权保护观念的冲突可以说贯穿于该影片的始终,这主要体现在家庭管教孩子、中西医治病疗法、孕妇与胎儿权利等三个方面.然而,该影片结尾同时也说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只要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对话,克服各种交流障碍,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有关人权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是可以协调和化解的.  相似文献   

6.
消息的结尾是为了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量而设计的收尾。结尾并非所有的消息都必须具有的,但许多消息又必须有结尾。需要有结尾的消息一定要深化主题,而且要突出新闻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有个好的结尾,无疑是一篇文章的“亮点”。有“亮点”的结尾是考生展示才华的“用武所在”,也是赢得阅卷老师青睐的重要“法宝”。好的结尾各有不同特点,往往表现为以下几种:一、排偶生动型这类文章用排比或对偶句式结尾,句式整齐,音节和谐,自然贴切,生动有力。用排偶句结尾最能体现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和文学功底,常能取悦阅卷老师。比如,以“校园生活”为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有个同学写了校园生活的美好,谈到了少年时代的浮躁和空虚。他劝诫同学们要珍惜青春,努力学习。在结尾时,采用了排偶句式:“我们有时浮躁,有时空虚,但我们最终会知…  相似文献   

8.
古人云:“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确实,中考作文好的结尾是评卷老师评分的最后报时,是否给予高分,就看你的“钟”撞得响不响。下面我们来学习几种结尾方法: 一、抒发己见,画龙点睛 这是一种议论式结尾,往往和抒情式开头匹配,达到一种首尾照应、突出中心的效果。这种结尾的方式比较普遍和实用,让评卷老师觉得你的文章没有脱离主题。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诗歌的结尾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最基本的是“卒章显其志”。亦即在诗作的结尾部分,直接点明作者的用意,突出诗作的主题。这一结尾方法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所奠定的。例如“谷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缴日。”(《王风·大车》)“家父作诵,以究王讻。式讹尔心,以畜万邦。”(《小雅·节南山》)这一结尾方法对后世影响很大,特别是在唐代诗人自居易的讽谕诗中,更是大放光彩。例如“是岁江南早,衢州人食人。”(《轻肥》)“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买花》)等等。这种结尾方法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顺势引导,水到渠成,意料之内,情理之中。但  相似文献   

10.
张艺谋被看作是西部电影的见证和代表,电影《归来》和原著小说《陆犯焉识》之间的细微差别,探讨出现这些差异的深层原因.在张艺谋诸多的电影中隐含着伦理线索,说明他的多部影片试图探索和揭示心灵深处的隐秘内核,这既是他的心理内核,也是影片中某些主人公言行的基础.张艺谋以小见大,淡化了影片中更宏大的背景,通过伦理关系展示个人内心的期望,但没有提供一种把这种期望变为现实的方法和前景,这就产生一种伦理如此,伦理何为的迷茫.  相似文献   

11.
前苏联影片《岸》是根据著名作家邦达列夫1947年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从题材上看,它属于战争片,但又是一部心理片、哲理片。影片没有正面、细致地去描写战争事件本身,没有表现和歌颂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没有在表层上大肆渲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它把镜头引向人们的精神领域,着力描写战争给人们留下的难以愈合的心灵创  相似文献   

12.
每一节数学课都由开课、课中和结尾三部份组成 ,忽视哪一部份都会影响数学效果。有不少教师很注重开课导言的设计 ,也很重视课中的引导和启发 ,但常常因“主体工程”已完成 ,本课教学任务已落实或下课时间已到等种种原因而忽视数学课的结尾 ,出现前紧后松的教学局面。实际上 ,数学课的结尾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 ,不可等闲视之。好的结尾可以承上启下 ,使学生遐想连篇 ,犹如章回小说那样 ,当故事情节发展到高潮 ,突然而止 ,以“且听下回分解”而结束 ,产生读者余兴未尽 ,急切地翻阅下回 ,想弄个明白的结果。下面把笔者三十余年来数学课结尾…  相似文献   

13.
宋沿唐制,科举考试律赋。宋代律赋一般从儒家典籍中命题,但宋初有很多律赋是从道家典籍中命题的。对这一现象,目前学界尚没有给出很好的解释。其实,宋初诸帝,尤其是太宗晚年对黄老之治非常推崇,这直接促使了律赋从道家典籍中命题。通过命题,黄老之治对宋初律赋的创作内容也产生连带影响。宋初律赋明显增加了对"道"的体认,同时倾向于用"清静无为"议论政治。王禹偁很多律赋的结尾更是对宋初黄老之治的大力颂扬。  相似文献   

14.
在讲到茅盾的《虹》的时候,一般都会提起《虹》没有完稿的事,因为我们现在所读到的《虹》在结构上存在着“头重脚轻”的问题,而且它的不是结尾的“结尾”因此也显得很是草率、粗糙。可是,没能续写的原因却很少有人深究。作家自己有过解释。笔者看到只有在邵伯周先生的《茅盾的文学道路》一书中,有过专门的探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是一个持续了半个世纪的中美两国人民友情的故事,是一个让张宁和他的家人以及所有知道的人都难以忘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现在高三学生的考场作文存在诸多问题,比较典型的,如:或泛泛而谈,事事是中心,但全文却没有一个中心;或叙事盲目,与话题关系不紧,甚至通篇不与话题搭界;或有开头无结尾,有结尾而无开头如空穴来风,与文章主体不搭界;或体式混乱,呈现“四不像”(虽然现在强调“淡化文体”)。它们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宏观结构观念不清晰。  相似文献   

17.
美国戏剧巨匠密勒十分重视对结尾情境的设计和营造。密勒戏剧结尾场面虽然形态各异,但历时地看,整体表现出从主题意义明晰、结构复归平衡的"封闭式结尾"到充满不确定性和反讽性的"开放式结尾"的发展轨迹。密勒戏剧结尾的结构范式特征及其嬗变轨迹也反映了密勒动态发展的审美思想。  相似文献   

18.
《兄弟》中李光头努力奋斗,获得了财富和权势。但李光头不仅没有生活幸福,反而给自己带来巨大的悲剧。他从小受尽苦难,成长中也历经坎坷,最后他在人世间举目无亲,要带着兄弟的骨灰到太空去。李光头认为自己是根"骨头",小说的开篇和结尾都与骨头有关,文中许多地方出现"骨头"这一意象。李光头这根"骨头"的悲剧给人们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  相似文献   

19.
开头与结尾是作文的重要部分.也是写作时必须精心构思的重要环节。常见的开头结尾方法有很多,作者可根据自己文章的具体内容去选择适当的方法,使作文起势吸引人,结尾给人印象深刻。  相似文献   

20.
“作文题目”、“开头结尾”要小心。考生们的神经都绷得很紧,根本就没有时间“返工”,检查前面是否写了错别字,这些工作就需要考生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多加注意。但也并不意味着就没有办法了,从考试技巧上讲,规避错别字还是有方法的。一般来说,学生写作文,每个人所用的词库都是相对固定的,将以往的作文试卷拿出来,然后寻找出错别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