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网络通俗小说数量众多,分类庞杂,如果侧重创作目的和心理的考察而非仅以文本内容为分类依据,则网络通俗小说大致可分为三类:“倾诉创作”、“圈子创作”和“商业创作”。其中,“倾诉创作”是为满足自我心灵需要的半自白性创作,“圈子创作”是为满足人际交流需求的社群性创作、“商业创作”是为满足特定阅读需求换取物质利益的针对性创作。各类创作不同的创作现状、特点、利弊等揭示出各创作群体不同的创作心理,反映出网络冲击对通俗小说创作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古时期的创作主体论思想,初步建立起以“才”为中心范畴的文学创作主体论构架,涵盖创作主体的创作动力系统、创作能力结构、创作心理结构、作家论,同时兼及创作人才培养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术工作者,最大的愿望就是多创作出优秀的美术作品。然而创作并非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还要掌握创作规律、总结创作经验、体悟现实生活、潜心艺术构思。同时,在这过程中创作者应注重创作状态、创作取向、创作语言三方面的研究,从而顺利解决美术创作中从构思到传达的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4.
《续诗品》是其诗论思想的重要一部分。本文旨在从创作前提、创作精神、创作思维、创作艺术、创作宗旨、作品“辨微”等六个方面,对《续诗品》的诗论思想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作家的创作与特定的“气场”结构相关。将张爱玲早期创作“气场”分为家庭、战争、动荡社会、情感、文学生态环境,进而说明张爱玲创作发生的诸般复杂因素。文章运用“发生学”原理解密张爱玲早期创作的认识相关结构,指明“气场”对作家创作个性、风格特征的形成起了怎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创作心理学角度对审美主体创作动机的心理进行剖析 ,研究“前写作状态”具有重要的意义。创作动机的心理准备包括创作力、创作空间、原型经验三部分 ,创作动机具有自发性与自觉性的双重心理特征。动机研究具有积极的艺术人类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跃文致力于官场人性的勘探与表现,其创作受到了学界的高度关注与重视,研究者围绕着题材选择、主题构成、人物形象、叙事方式、创作特色以及创作缺失等方面对其创作进行了深入探究。同时,研究中也存在着一些明显的缺憾甚至空白,诸如对其创作观念、创作心理的研究以及比较研究不足,研究的同质化倾向严重等等,研究亟待进一步深入和完善。  相似文献   

8.
数字技术下丝网版画创作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技术应用于丝网版画创作,不仅极大地丰富了艺术创作的源泉,也让构思和创作的过程更加直观与便捷,同时还带来了制版与印刷手段的革新,极大地提高了丝网版面创作的质量。数字技术下丝网版画创作呈现出素材收集与整理的便捷性和主动性、构思与创作的直观性、创作手段的丰富性与高效性、制作方式的先进性与易用性、制版与印刷的准确性与易操作性等新特点。  相似文献   

9.
莫扎特、贝多芬两位音乐大师,他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深刻继承关系,共同对欧洲音乐产生了深远地影响,本文将从创作生涯、创作本质、创作灵感、创作风格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
每一个文艺作品的诞生都不是无缘无故的。文学艺术创作的心理动力叫做"内驱力",就是创作动机。每个文学艺术创作者的创作都是由创作动机推动着走向成功的。本文结合电影《黄土地》的主创者们创作的潜动机、显动机、意识动机与无意识动机、高级动机与低级动机、为创作者动机与为观众动机等"内驱力"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阐释影片的主创作者...  相似文献   

11.
歌唱艺术二度创作 ,除了探讨歌曲中所包含的时代特征和文化底蕴对表现的影响和作用外 ,处理好一度创作与二度创作的关系、文学美与音乐美的关系、声与情的关系、二度创作与三度创作的关系 ,对歌曲形象的完美展示将产生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屈赋创作论》采用新的文学批评方法,重点探讨了屈原创作的心理、情感动力、创作过程及创作成就,这在历来的屈原及其辞赋研究中,是较为薄弱的方面。  相似文献   

13.
比较丁玲与郁达夫初期小说创作,可以看到,他们初期小说创作有许多共同之处:都以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为主题;都以知识青年为主要描写对象;都极力渲染知识青年的性苦闷;并都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作者个人的印记;也都强有力地冲击着封建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另一方面,我们也不难看到,由于性别身份、个人经历、栖身环境、创作理念等方面的不同,他们初期小说创作在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情节构造和创作主题等方面是存在明显差别的。另外,如果将两人初期小说创作放在他们整个小说创作当中去考察,还可进一步看到,他们初期小说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并预示了其后来小说创作不同的具体走向。  相似文献   

14.
对于无名氏的创作 ,论者多将之归为中国的后现代派、后浪漫派加以论述。然而 ,这种对无名氏创作的群落性划分 ,并不能替代对其创作个体独特性的研究。通过对无名氏创作的分期俯览 ,论述无名氏创作中对精神独立的坚持及这种坚持对其创作的价值和影响 ,从而对无名氏创作进行个体性定位。  相似文献   

15.
王安忆是当代作家中创作风格变化最为多样的一个 ,其创作历程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本文通过对王安忆创作历程的透视分析 ,从中梳理出其创作思想、小说观念沿革变迁的痕迹 ,从而探寻其创作发展变化的内在驱动力  相似文献   

16.
本文的目的是分析创作动机的定义、要素和构成,弄清创作动机的特性和类型,揭示创作激活发生的内在机理和规律,以及创作动机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萧红是一位“凭个人感受和天才在创作”的作家,她创作的题材、作品的形成以及创作风格在很大程度上受其情感的支配和创作主体心理因素的影响,她的性格与其创作存在着一定的同构效应。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网络文学创作特点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网络文学在我国近年来蓬勃兴起并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形态,网络文学在创作上有着与传统纸质媒介文学不同的特点。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具体论述其特点:创作理念上极度追求娱乐消遣和个人情感的宣泄.创作过程上努力追求交互性、高效率和自由化,创作内容上主要表现网民生活和抒写个人情愫,创作形式上注重文本的超级链接和多媒体技术化,创作语言上大量采用简约、灵活而又独特的网络语言符号,创作主体构成上呈现非职业化、年轻化、匿名化。网络文学创作现象和特点值得文艺理论界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论述达利这一超现实主义画派代表画家创作的理论基础、创作特点及创作源泉,突出其反传统的战斗精神。  相似文献   

20.
托尔斯泰创作深深地影响了矛盾的创作。从选材布局、人物塑造、环境描写三个方面可以明显的看出矛盾对托尔斯泰创作手法的借鉴。其代表作《子夜》是充分学习和借鉴托尔斯泰创作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