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经过16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要素已经深入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制外经济,即非国有经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育迅速发展壮大,已成为我国市场经济运行中最活跃的部分。然而,体制内经济,即国有经济,与市场经济接轨仍存在着种种障碍。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体制转换的关键时期,如果国有企业不能在改革中走出困境,并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就很难  相似文献   

2.
目前,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中,国有经济的过度负债已成为突出矛盾暴露出来,这一问题不但严重阻碍了国有企业和国家专业银行的进一步改革,而且已危及到国有企业和国家专业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并严重地影响了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如果这一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将会导致整个经济的恶化,可以说,严重负债已成为一个牵动和影响全局的问题,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时期。在这个时期,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系统已经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中。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长期以来积累的问题很多,加上国民经济整体在改革发展过程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处于复杂的环境之中。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整个改革事业的关键和难点。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度不仅决定我国改革事业的成败,而且将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把国有企业改革同改…  相似文献   

4.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骨干力量,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目前,赤峰市的国有企业发展正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顺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进程,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增进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效率,已成为赤峰市经济工作的重点。本文拟就赤峰市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的问题、成因及对策谈点个人浅见。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我国的国有企业始终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的国有企业仍存在着企业机制不活,效益不高,负担过重,经营困难,亏损面增大等严重问题。国有企业如何才能摆脱困境,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关键是要加速企业改革的步伐。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指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将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明确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总体思路的重大突破。一、企业制,度创新的必然要求及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难点1…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国有企业中存在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集中暴露出来。纵观国有企业改革二十多年的历史,影响国有企业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认为,影响国有企业扭亏增盈、尽快成为市场主体的重要因素是缺乏一支职业化的、高素质的企业家队伍。目前,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的目标已经实现,如何既有效地调动国有企业管理者的积极性,又能对其行为进行必要监督,提高企业家综合素质,建立职业化企业家队伍已成为国企改革中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搞好国有企业改革,对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对实现国民经济跨世纪发展的宏伟任务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的一个关键要点: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作一些探讨。一、国有经济的布局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我国的国有经济布局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已做了较大幅度的调整,但迄今为止计划体制的痕迹仍比较明显,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国有工业行业分布面来看,目前在总体…  相似文献   

8.
我国工资制度虽历经十几年的改革,但仍未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企业薪酬制度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文章认为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出现的问题缘于人们对新经济时代特点及其对薪酬制度的影响认识不足,并指出了新经济时代我国国有企业薪酬制度主要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改造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企业活力,使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是一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问题。部分国有企业逐步转变为股份制企业就是一种重要的形式。 一、国有企业改造的必然性。 我国现存的国有企业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当前正面临着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产权不明晰,内部机制不适应,已成为国有企业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严重障碍。这几年,部分国有企业不景气,大量产品积压,有的企业连年亏损,已经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严重的“三角债”困扰着企业。企业在低效益下运行,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流动资金短缺,有的工厂停工停产,部分工人处于失业与半失业状态,致使职工担忧,企业家困惑,国家发愁。如何加以改造,以接受市场经验的考验,已经成为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经济学家和企业家们的研究和股份制企业试点证明,把股份制做为一种企业制度引入到我国企业改革中来是一种可取的方法。它做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是对我国传统企业制度制度的创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二、股份制对国有企业改造的功能 各地股份制企业的经验证明,股份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能给企业带来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0.
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的基本实现,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搞活搞好国有企业。从理论上讲,三年脱困的基本经验是改变了单纯依靠厂长经理的错误做法,通过发挥国家和企业两个积极性去解决企业结构调整、债务、冗员、社会负担及内部管理混乱等严重问题。这就是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第三条道路,走这条新路以巩固和发展国有经济也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①。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三大难题   国企改革需要解决三大难题:第一,怎样把国有企业推入市场 ?第二,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搞好国有企业 ?第三,发展国有企业是否符合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1.
王妍 《北方论丛》2001,(5):28-31
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但国有企业的经营方式,几经改革,仍不能令人满意,回顾国有企业所历经的改革,再看今天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造,我们能够深切的感受到,以往所经历的改革方式和正在实践的改革方式,严重存在的经营者损害所有者利益倾向,应引起关注和进行探讨并应得到切实解决。  相似文献   

12.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努力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必须进一步坚持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保证企业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以崭新的姿态跨入21世纪的一个不可回避的课题和紧迫任务,本文就此做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一、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在农村改革成功经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已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互动研究正在成为诸多经济学家和企业家讨论的重心。进行这一重大课题的研究,对国有企业改革实质性的突破具有明显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文试图对此问题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我国国有企业原领导体制存在严重弊端,不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国有企业在实行公司制改革过程中,既要从我国国情出发,又要借鉴国际上成功的经验,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大胆探索,创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5.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国有企业的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15年来,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长期困扰企业的活力不足、亏损严重等深层次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有的还越拖越严重。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企业的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等没有得到根本治理和解决。因此,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理顺国有企业产权关系为突破口,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造,是深化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中心任务和关键环节。一、国有企业实施股份制改造的现状湖北省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起步干…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 ,国有企业改革的体制性障碍得到根本性消除 ,国有企业并购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新一轮的国有企业并购高潮即将掀起 ,并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非公有制经济和外资将积极参与国有企业并购 ,作为国有企业各行业龙头的上市公司和大型国有企业将成为并购的重点 ,战略并购、强强并购将成为国有企业之间相互并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7.
我国国有企业企业家改革收效甚微,本文以市场经济理论、企业家精神和劳动雇佣资本三个理论为依据,拟建构国有企业企业家孵化系统。通过制度创新,把竞争机制深深植入企业家之间,使国有企业企业家市场成为一个开放的、竞争的、合理流动的系统,把企业家改革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口,让企业家自主地、内生地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8.
国有企业改革的到位是国有资本的市场化经营孙浩一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持和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对国民经...  相似文献   

19.
对国有企业而言,以往由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政企合一”的管理方式有诸多弊病,已不适应当前市场经济的要求.要医治这些弊病,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率和市场适应性,“政企分离”已成为共识,尽管如此,对“政企分离”的理解却各有不同.因此,仍有必要深入分析这一政策的基本内涵和使用范围,以期减少误解和滥用,从而避免误导改革.  相似文献   

20.
张晓霞 《河北学刊》2006,26(3):236-237
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企业要从传统管理模式转变为现代企业制度,即按照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要求的制度,尽快完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是其关键环节。中国国有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已走过十多年的历程,但总体效果却不尽如意。改制后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完善仍将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系统工程,它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的进程和最终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