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宿爱云 《民族学刊》2021,12(4):52-59, 116
“国家在场”是研究“国家”与“社会”互动关系的重要表达理论。民间信仰是地域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和变迁体现了地域社会和民众文化心理的历时变迁。区域内部不同的文化因子,孕育出不同的信仰事象。洮岷位于甘青民族走廊核心地带,也是汉族与土族、蒙古族、藏族等众多少数民族文化交融区域。洮岷汉人的民间信仰系统中,最为推崇的是“湫神”崇拜。“湫神”崇拜作为水神信仰,在洮岷地区历史悠久,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记忆。明清时期,国家力量在西北边地下沉和进入,引起了洮岷地区汉人湫神信仰记忆的变迁,信仰变迁主要体现在信仰记忆的重构。在“国家权力的强势嵌入”和“地方社会的积极回应”两种力量的驱动下,洮岷汉人“湫神”信仰实现了湫神原型、祭祀仪式、祭祀地位和湫神传说的重新构建。洮岷汉人湫神信仰记忆的重构,是明清时期西北地域社会变迁的一面镜子,彰显了洮岷汉人在“国家在场”理念下所表现出民族意识和国家认同,实现了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互利和双赢。此外,洮岷区域信仰文化具有多元性,该研究有利于民族交融区域不同族群的民间信仰在保持文化差异基础上实现信仰文化认同和信仰文化共建,对构建凝聚力更大的民族共同体也颇具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族大家庭》2015,(2):29+32
玄帝信仰在台湾:玄天上帝(玄帝),即真武神、玄武神,亦称水神、北方之神。在道教信仰中,湖北武当山为其道场。玄帝受到民众的广泛崇拜,他的生日或成道之日,都被民众推演为一种习俗,称之为"神灵圣诞"。围绕诸神圣诞而衍生的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其中玄帝巡境是其中最具象征意义的祭祀仪式。玄帝  相似文献   

3.
大理白族水神信仰体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嬗变。随着不同宗教的融合,明清之际,龙王头衔被移用到白族英雄段赤城的身上,段赤城因此成为兼具各种宗教信仰元素的龙王、龙神、本主和水神,其最突出的身份是大理白族本土的水神——"洱水之神"。本文在对大理洱海流域塑有段赤城神像且一直都有明确祭祀活动的11处庙宇进行了多次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形成此考察报告,介绍这些庙宇的概况、部分传说等,呈现"洱水之神"在洱海流域的概貌。  相似文献   

4.
藏族萨满教的三界宇宙结构与灵魂观念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族的萨满教指藏族的原始宗教,或称原始本教,它是萨满教在藏族地区的一种变异形态。②笔者之所以将藏族的原始本教称为萨满教,是从对作为这种宗教主体的宇宙结构论及构成其信仰基础的灵魂观念的分析中得出如此结论的。萨满教最基本的特征是灵魂不灭与灵魂飞升的观念,萨满本身也是灵魂观念的产物,是人与灵魂(或者说神与  相似文献   

5.
(白马)藏族信仰习俗现状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本文对(白马)藏族信仰习俗中至今存在的自然崇拜、苯教信仰、中国道教信仰以及"朝格(sprul rgan)"、"杨氏爷"、行业信仰和藏传佛教信仰的状况做了如实清理和描述,并对(白马)藏族的丧葬、民间禁忌以及种种信仰习俗的特点和它们与(白马)藏族整体生活的关系做了必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山川、湖泊广布的青藏高原,藏族民众以湖泊为中心,创造了适应高原生活的信仰系统和知识系统,赋予湖泊神性、人性和灵性,并且从生活角度对湖泊来历进行解释。藏族湖泊来历传说"泉水成湖"母题与汉族湖泊来历传说"地陷为湖"母题构成了中华民族湖泊地方传统知识的重要类型,也从生活观念、意义表达,以及叙事逻辑、母题构成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汉藏边界地区乐都县中坝藏族乡为个案,对当地汉族民间信仰中的主要神衹及其相关仪式进行了初步调查,期望引起更多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对灾难的界定必须基于当地社会对于灾难的认知,不同的群体面对相同的自然灾害会有着截然不同的认知方式,这也导致了不同的灾难叙述及其应对机制的出现.文章通过对大理海东的田野材料分析,试图呈现当地对于干旱现象所特有的解释方式和认知图景.海东地区对于干旱的认知唯有置于水观念以及水神信仰之下才能得以理解,而这套关乎水与水神的认知体系赋予了当地社会面对变迁的能动性,使其在经历了引洱入宾工程的冲击以及提灌技术的引进之后,传统的信仰与社会依然存续.  相似文献   

9.
平原  张妍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143-144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藏族的传统文化中,藏族舞蹈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藏族舞蹈从总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民族民间自娱性舞蹈,另一类是宗教舞蹈。宗教舞蹈是在祭祀礼仪中才会跳的一种舞蹈,大多是为了祈福,这也符合了藏族"多神崇拜"民族信仰的特点。藏族舞蹈是藏族人民生活发展的缩影,沉淀了藏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民族的信仰,成为了藏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藏族舞蹈随着整个藏族民族的发展而发展,在这发展的过程中,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大的影响,正是因为藏族宗教文化的独特性,才创造出了现在的藏族舞蹈,本文我们将对宗教文化和藏族舞蹈进行分析探讨,看看宗教文化对藏族舞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锦 《民族研究》2012,(2):55-61,109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宝兴县硗碛藏族乡的田野调查,揭示了硗碛山神的总体特征,总结了硗碛山神信仰的地域性特点,指出祭祀山神的仪式,即祭山会在当地社会结合中发挥着地域性纽带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句芒是人面鸟身的神话人物.他是一个有着多重神格的神祗,既是创世神和造物神、掌管万物生长的木神、主管春天的春神,又是能给人"锡寿"的生命之神.句芒原是东夷部族中以鸟为图腾的族群的祖先神,连云港将军崖岩画留下了他最早的形象.在商周秦汉王朝多次的讨伐征战中,有着高度文明的东夷被灭国、迁君,东夷人遣散、流徙,逐渐融入华夏部族,句芒信仰也被华夏族群所接受,句芒由东夷人的东方之神转变为中华民族共有的春神.东汉时期五行观念盛行,对句芒信仰发生过重要影响,句芒成为立春迎春仪式中的春神.句芒在北宋一度消失,于南宋再起,但演变为一个与"土牛"同等级别的俗神.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浙江衢州郊区的梧桐祖殿成为我国唯一尚存的句芒信仰的保留地,进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推荐名单,在国家层面上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引用大量民族学、人类学相关论述的基础上,对史前时期土地神观念产生的两个阶段予以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土地神观念的产生始于原始社会自然宗教时期万物有灵思想下的土地有灵意识,但这时人类土地崇拜的对象,仍然是作为自然的土地,并未具有神的观念。当原始人类由土地生养万物联系到女性也具有土地一样的生殖功能,由单纯的土地崇拜转向“地-母”崇拜,土地神的人格化现象渐趋成型,土地神的观念到此才真正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灶神信仰是土族群众之诸多信仰之一。本文利用民族学的理论与方法对互助县土观村土族灶神信仰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15.
藏传佛教地区的关帝崇拜与关帝庙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详实的藏汉文史料及考古资料为基础,探索了藏区关帝崇拜的背景、渊源,分析了关帝被纳入藏传佛教护法神的原因,系统介绍了关帝在藏区的传说及藏区关帝庙的修建及现状,为研究藏汉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资料。  相似文献   

16.
清代广西三界庙地理分布与三界神信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界庙在清代广西各府中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分布在南宁、浔州、郁林、平乐、梧州等五府(州),呈现出一种沿着西江流域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规律,在郁江两岸分布最为密集。清代广西已经初步形成了三界神祭祀圈,而这种祭祀圈的出现与三界神的现实功利色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安多藏区的二郎神信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二郎神是汉族地区历史上所信仰的主要神灵之一,然而在安多藏区也比较广泛地存在着对二郎神的信仰,并且在长期的民族互动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信仰体系。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历史文献的记载,对安多藏区的二郎神信仰做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源自古代中国文化的土地神观念,虽经历了各种演变,但至今仍是华人社会传统宗教系统的主要成分。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大伯公、拿督公等崇拜,就是土地神观念的文化延续与区域性变革,分析这种延续和变革,可以把握当地华人和非华人本土传统间之宗教观念上的互动关系。而要明白现今东南亚华人的土地与圣迹的神祗之信仰,其分析须置于华人社会土地神观念的发展脉络之中。忽略了这个历史脉络的分析,可能会引致误导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藏传佛教班丹拉姆护法神信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丹拉姆是藏传佛教护法神之一,自佛教后宏期始传播到了雪域高原,后经过各教派高僧大德的传播和渲染,渐渐成为各教派主要的护法神灵,特别是对于格鲁派而言,她与乃琼护法神组成了格鲁派红黑护法神的信仰体系。对于班丹拉姆护法神的历史、文化考证,能够使人们清楚地了解藏传佛教护法神信仰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脉络,更能展现信仰与世俗之间所存在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论泰山崇拜与东岳泰山神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山理念与山岳崇拜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内容 ,由山岳崇拜发展而成的山岳神灵构成了中国信仰文化的独特现象 :五岳崇拜及其巡守、封禅仪典。本文以东岳泰山为研究对象 ,具体探讨了泰山崇拜的形成、封禅仪典的内涵 ,尤其是对泰山神的人格化历程进行了详细的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