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尽管"个人主义"一词发源于西方,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却从没有消失过对"个人"崇拜,只是这种"个人"是完全不同西方的"中国式个人主义",是把"家"、"家族"、"宗族"等特殊群体作为价值对象的,而忽视了"个人主义"所拥有的"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2.
调控社会、规制秩序的机制会因传统或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中国传统社会多诉求于道德,而西方国家则更看重制度。随着传统向现代的嬗变与文化更替,"品德"诉求或"表率"诱引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理论与实践困境。审思并凸现"品德"诉求在社会调整中的意义及其可能的限度,已显得十分必要。必要而可行的选择只能是:既倚重道德,更强调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人"列宁主义观"的历史发展主要经历了毛泽东的"列宁主义观"和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列宁主义观"两个阶段。研究中国共产党人"列宁主义观"的历史发展对于我们确立并坚持科学"列宁主义观"有着深刻的思想启示。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确立并坚持科学"列宁主义观"是当前进一步捍卫与巩固中国共产党"文化领导权"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4.
鲁迅一直倡导科学精神,主张吸收西方科学理念以对中国传统巫文化心理进行"祛魅"。但鲁迅是从社会思想解放的维度来看待巫文化的弊端,因此他的文化"祛魅"观和西方宗教改革家路德的理念不尽相同。基于对中国传统文化心理的深刻体验,鲁迅与中国巫文化既激烈冲突又复杂纠缠,他在作品中生动地刻画了这一惊心动魄的精神之战。  相似文献   

5.
朱熹的"正统"观可通过两方面来表述:一方面,通过在政治格局上将民族政权排除在"中国"之外;一方面,通过"道统"的传承谱序,将文化的继承权掌握在自己手里,以此来消除民族政权对南宋"正统"地位的威胁。  相似文献   

6.
胡适与李大钊的"问题与主义"之争是二十世纪初一场著名的论战,胡适的思想根源来自于其信奉的美国"实用主义",而李大钊的观念则与中国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两人所秉承的两种"实用"观念的冲突其实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在当时中国思想界论争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论美国文化中的个人主义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从个人主义的概念、个人主义在美国的变迁、个人主义在美国英语中的体现及其在美国生活中的体现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全面了解个人主义与美国文化的关系有助于深刻理解美国文化及其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完全是其对外政策以"国家利益"和"战略价值"为两大基石的原则所决定的;也是实现其"两洋战略"的具体需要;更是其难解的"冷战"情结和"冷战"思维的直接产物。中美关系欲走出低谷,对美国来说必须解决好一个统一强大的中国对美国是有利还是有害这样一个关键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化的唯物主义”是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形态。它是沿着两种不同的思路建构起来的:一种是借助于文化人类学的成果,在经济和日常生活层面上,建立经验的文化哲学;一种是汲取欧洲“批判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成果,在语言意义和意识形态层面上,建立批判的文化哲学。本文着重考察这两种思路在研究范式、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传统和对马克思实践范畴的文化阐释上的不同观点.揭示美国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的多元理论走向。  相似文献   

10.
从现代解释学的角度说,莱布尼茨对中国思想的阐释展示了不同历史传统与语境下的两种思想具有交流对话的一致基础。莱布尼茨在其中西文化交流观的基础上,利用西方哲学史、基督教发展史及其个人思想,对中国思想中的"理"、"气"、"太极"等基本概念的阐释,是为了证明中国思想与基督教具有相容性,从而为基督教适应中国文化的传教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运用历史回顾的方法分析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分析认为,分析美国当代流行文化,必须将其置于产生这种文化意识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人文观念的框架下进行; 依据法兰克福学派关于流行文化批判的立场,主张流行文化的产生和兴起是工业、都市、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化意识的崛起; 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学说进行了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美国部分学者关于中国“和谐世界”国际战略的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5年中国提出"和谐世界"国际战略后,美国部分学者对该战略的提出背景、内容和特点、实施的可能性及其作用作了较系统的研究。虽然研究中存在局限性,但美国部分学者基本上还是能从实际出发,提出一系列合理的看法。其探索不仅有助于新世纪美国政府正确制定对华政策和推动中美关系正常发展,而且对当今中国学术界进一步研究"和谐世界"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面对美国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战和文化渗透,加拿大提出了文化主权概念,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文化主权的政策,尤其注意扶持、保护本土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与此同时,加拿大还推动发展了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媒介素养教育,并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加拿大抵制美国文化渗透的历史和加拿大媒介素养教育兴起的经验启示我们,在当前我国加强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特别注意思考文化保护与科技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典型的美国佬》描写了一个华人版的“美国梦”。作者有意把小说主人公拉尔夫对“美国梦”的追求摆在一个两种文化即儒家人伦文化和美国个人主义主流文化巨大差异的语境下。透析拉尔夫追求“美国梦”所遭遇的困境 ,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美国多元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大师斯蒂芬·克莱恩的作品《海上扁舟》精致深邃,作者按自身经历对作品中困于小舟的四个人物进行观察和剖析,从而揭示人类的局限性。文章对身份、性格各异的四人在感官、肢体、动作,以及认识局限方面探讨人类的缺陷,进而说明在自然面前人类的渺小。  相似文献   

16.
美国作家往往从自身的历史文化角度对中国进行省察,留下了许多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和民族性格等方面形形色色的观点、研究和著述,其中有真实的一面,也不乏变形、歪曲的一面。本文拟就十九世纪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文学界对中国的描述来探讨异域中国的形象迁移问题  相似文献   

17.
时间观与民族文化--中美时间观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文化学的角度比较中美时间观念,可以看出中国传统的时间观既是线性时间观又是循环时间观,以循环时间观为主,而美国则是线性时间观;在时间取向上,中国重视历史,有过去的时间取向,美国重视未来,有将来的时间取向;在计时、用时和守时的习惯上,中国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美国属于单向时间习惯.  相似文献   

18.
超越性是人所特有的行动。科技文化植根于人的存在,它产生于人类生活,又最终回归和服务于人类生活。人类就是通过科技文化的发展而逐步超越时代和自身的局限性,实现并占有自己越来越丰富的本质。正是由于科技文化与人类自我超越本性的一致性,才使科技文化成为照亮人类种群从野蛮走向文明的永不熄灭的火炬。  相似文献   

19.
中美文化差异是美国普通民众对西藏问题产生误读的内源性因素。造成美国民众对西藏现实情况误解的深层原因包括中美西藏观的不同、历史背景的不同、制度文化的不同和宗教自由观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教育内容、课程体系、教育方法等方面介绍了美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色,并对我国如何改革理工科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提出了积极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