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色彩在文学作品中承载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澳大利亚诗人约翰·肖·尼尔森被誉为澳大利亚民族主义文学中的色彩诗人,他的作品通过大量色彩用词的巧妙搭配,使诗歌更加丰富多彩。文章旨在探究尼尔森在诗歌中对色彩的巧妙运用和美学价值, 从而体现其诗歌着万物之“个性化”色彩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道德 宗教 民族——文森特·巴克利诗学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森特.巴克利在澳大利亚文坛名声显赫、影响极深,他的诗歌与诗歌批评更是人们关注的中心。他在诗歌创作与批评中坚持作品本体论,拒绝任何外在于文学的评判标准。正因如此,对阿诺德的诗歌道德评判标准、艾略特的宗教标准及澳大利亚民族主义者们的民族标准,巴克利均予以否定。在对三者的批评中,巴克利明确了诗歌与道德、宗教和民族之间的关系,确立了自己坚持作品本体论的诗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爱,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朱迪丝·赖特诗歌的中心主题,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表现的爱尤其优美动人。  相似文献   

4.
以澳大利亚诗人格兰·菲利普斯诗歌译作为例,从生态翻译学的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三个维度对诗歌翻译活动进行阐述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莱斯·默里是澳大利亚当代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本文集中评析其五首现代派诗歌的创作风格与技巧,以展现莱斯·默里在现代派诗歌创作中的地位及其日臻完美的艺术丰采  相似文献   

6.
詹姆斯·麦考利是20世纪澳大利亚文坛的著名人物,他在诗歌创作和文艺批评等领域的影响力不可小觑。麦考利早期的诗歌创作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让他一举成名的"厄恩.马利事件",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其在现代主义诗歌方面的才华,但他最主要的贡献则是新古典主义诗歌的创作和批评。麦考利重视传统宗教与哲学,倡导审美与实用相结合的艺术创作,强调古典主义诗歌的优越性,他以"秩序"、"理性"、"逻各斯"等为准则的新古典主义文论对澳大利亚文艺创作与批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按照时间和流派的顺序,对二战后澳大利亚妇女诗歌的创作发展历程进行宏观的梳理归纳,总结各个时期女诗人的代表人物及其诗歌创作的典型特征,从而将澳大利亚多元文化时期多姿多彩的妇女诗坛呈现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8.
国内对于莱斯·马瑞的研究不多,因此对其人其诗歌也不甚了解。莱斯·马瑞是当代澳大利亚著名诗人,以传统诗歌创作闻名于世。《冬青树》(TheIlexTree)是莱斯·马瑞与莱曼合作出版的首个诗歌集。该诗歌集获得了当年度(1965年)澳大利亚国内theGraceLevenPrize诗歌大奖。论文以莱斯·马瑞在悉尼大学求学为主线,探讨了《冬青树》创作的背景,揭示了莱斯·马瑞大学教育、人生经历及社会背景与《冬青树》创作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本文系我校“2 11工程”二期建设项目《大洋洲文学史》的一部分。文章考察了殖民时期澳大利亚诗歌的产生、发展及其主要诗人的创作与特点 ,展示了该时期澳诗歌的基本面貌。  相似文献   

10.
澳大利亚著名诗人朱迪思·赖特指出,澳大利亚欧裔白人对待澳大利亚土地有两种倾向,一种把澳大利亚看作流放之地,另一种将澳大利亚视为希望之地。第一种心理导致移民无法欣赏澳洲的自然风物。赖特发现,澳大利亚诗歌中澳大利亚风物缺场,出场的反而是英国风光;有些作家将澳大利亚描写成与伊甸园形成鲜明对照的荒漠之城;还有很多作家极力渲染澳大利亚自然风物的怪异性。赖特认为,只有将澳洲视为希望之地,对其产生情感认同,并积极融入新环境,欧裔作家才能大力讴歌澳洲的物候之美。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诗人朱迪思·莱特一生关注环境,她的作品以饱满的激情和娴熟的技巧表现当代澳大利亚社会最普遍关注的生存环境和自然社会生态问题,由于她的诗歌不懈地追求向世人传达事关民族生存的伦理信息,她死后被批评界誉为“代表澳大利亚民族良知的伟大诗人和杰出公民”。  相似文献   

12.
爱,是澳大利亚著名作家朱迪丝·赖特诗歌的中心主题,诗人以独特的艺术风格所表现的爱尤其优美动人.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中西诗歌文化里永恒的主题,中西方诗人对爱情诗歌的创作更是丰富多彩。澳大利亚当代著名诗人格兰·菲利普斯的《邂逅》,以视觉诗为载体,诠释了他的爱情观:相遇、相依、惜别。本文旨在通过解读视觉诗《邂逅》,使读者进一步了解澳洲的爱情诗歌,从而对爱情观获得一次全新的领悟。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当代女性诗人杰里·克罗尔的儿童诗集《野兽的爱》的主题围绕着女性与生俱来的母性思想,描述了其在孕期、生产和育儿阶段的切身感受。从母性思想的萌芽、激发角度,对其诗歌《瞬间》和《二十四周》进行分析解读,探究诗歌中母性思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5.
《致马可·波罗的信》是亚裔澳大利亚新锐诗人亚当·艾特肯的第一部诗集。诗集表达了艾特肯对亚洲人民、环境和文化等各方面的认识,回应了“澳大利亚是亚洲的一部分吗?”这一历久弥新的议题。不同于亚洲他者想象,艾特肯的亚洲书写没有过分浪漫化或矮化亚洲。然而,自小浸润在澳大利亚主流文化中的他也无法彻底拥护亚洲文化。诗歌中流露出的既亲近亚洲又排斥亚洲的矛盾情绪反映了澳大利亚人普遍共有的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 澳大利亚诗歌乘着南太平洋不息的涛声送来一片纯朴敦厚的澳洲风情。在沧桑变迁的悠悠岁月里,澳洲丛林曾以它清新的气息荡涤着英国早期移民沉郁的心灵,从而使几度兴衰的欧洲文明在澳洲广袤的荒原上得以萌生!  相似文献   

17.
查尔斯·哈珀是澳大利亚诗坛公认的第一位游吟诗人。对于哈珀诗歌的空间阐释还是一个空白点。以空间叙事理论为支撑和批评视角,拟从空间意象、空间叙事和诗歌节奏等方面解读哈珀的诗歌,以期还原其诗歌的独特意境和他对神秘壮美的哲思。空间意象的叠加和重复大大增强了诗意效果,并置的空间意象结构会限定主体意识的生成模式,空间意象与人物的命运和叙事进程息息相关。作为叙事因子,空间意象不仅奠定了叙事基调,也影响着叙事进程。另外,诗歌的叙事进程在很大程度上也受到音韵节奏和韵脚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哈珀诗歌的空间阐释视角新颖,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正>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澳大利亚民族文学开始兴起并进入世界文学之林。亨利·劳森(1867—1922)在诗歌及短篇小说领域,约瑟夫·弗菲(1843—1912)在长篇小说领域,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劳森—弗菲传统在澳洲文坛上具有深远影响。弗菲的代表作——长篇小说《如此人生》被誉为“澳大利亚经典作品”。中国读者对劳森及其作品相当熟悉,但是对弗菲及其《如此人生》还很陌生。本文拟就该书的创作背景略加介绍,并对它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21世纪》2004,(11)
澳大利亚教育参赞韩柏灵女士不久前在搜狐出国频道,就中澳学历互认、留学奖学金和签证的有关问题做了在线解答。韩柏灵女士首先介绍了她作为澳大利亚驻中国大使馆的教育参赞,上任至今已经有两年时间。她表示,使馆教育处的主要职能之一是向中国的学生、家长和中介提供澳大利亚的信息,并且宣传澳大利亚,让大家意识到澳大利亚是一个有留学优势的国家。澳大利亚留学环境依旧问: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去澳大利亚留学,这可能会影响到语言环境,澳大利亚的留学优势是否比前两年有所下降?答:你说的话有一定的道理,现在每年在澳大利亚留…  相似文献   

20.
诗歌形式、诗歌精神、诗歌语言构成了诗歌翻译的三要素。在这三要素中,诗歌语言是连接诗歌精神与诗歌形式的桥梁。由此可见,诗歌语言是诗歌翻译中最主要的因素。诗歌语言主要包括节奏、词语选择、修辞。为了使诗歌的翻译更加准确、完美、传神,我们首先应就诗歌语言进行深入地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