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渤海王国是否铸造过和使用过货币,迄今为止,一直是渤海历史、特别是渤海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由于在今我国东北、朝鲜半岛北部及苏联滨海地区的渤海遗址、城址和墓葬中至今没有出土或发现过渤海人所铸造的货币,所以,许多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显然是持否定态度的。当然,国内外也有些治史者提出另外的看法,如《朝鲜全史》卷五的《渤海商业》部分就谓:“渤海商品流通领域中主要通用的货币是粟、布等现物货币,还可能使用过货币”;我国延边大学的力学凤同志在《渤海以中京显德府为王都时期的商业试探》一文中,则明确认为“渤海使用过货币”,只是由于篇幅所限,作者尚未来得及作出足以令人信服的论证。本文拟在方说的基础上作进一步的考证和论述,以期引起学术界同仁的重视和讨论,使这一历史之谜尽快得到揭示。  相似文献   

2.
关于渤海国经济生活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渤海的农业经济较为发达,葵、豉、桑树等物产是其最为主要的经济作物。渤海时期广泛种植的葵菜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被引种到东北北部的,《辞海》关于现在中国北方没有葵菜的说法是错误的;渤海人的特色食品"大黄汤"可能是用豉做的汤;渤海也并非像一般认为的那样只有柞蚕没有桑蚕。  相似文献   

3.
渤海国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中世纪历史上,在东北大地兴起一个“海东盛国”——渤海。它是接受唐王朝册封的一个地方政权,存在于公元698年到926年,共229年之久,在我们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画卷中占据了重要的一章。对于渤海国是以什么民族为主体建立的封建国家,历史上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直到今日,仍是国内外有争论的学术问题。本文拟运用我国浩瀚的古代文献资料,结合近年来考古学发现的材料,对渤海国建国前的历史和建立渤海国的主体民族等问题进行探讨、研究。我们尤其注重运用考古学上的新成果,运用器物学、比较研究学,探索建  相似文献   

4.
渤海王国是以粟末靺鞨为主体而建立的地方政权。公元七一三年(开元元年)唐玄宗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从此该政权“去靺鞨号,专称渤海”①。大祚荣死,子武艺继位,“大开宇境”,到宣王仁秀时进一步扩大地盘,成为雄踞东北地区的强大政权。渤海诸王一再“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②。因而在唐文明影响下,渤海政权成为当时祖国边疆地区文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王国,史称“海东文化”。本文仅就渤海的文学艺术(包括文学、书法、绘画、音乐和舞蹈)等,作一粗浅的论述。 一渤海的文字 要探讨渤海的文学艺术,首先必然要涉及到作为文…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大量历史资料和考古发掘的第一手材料对渤海史研究中的渤海考古、东京城地名及渤海货币等三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文章认为,作为黑龙江省第一部山水专志的《宁古塔山水记》是迄今为止有关东京和东京城的记载最早最详的一部书。作者通过对渤海建筑、文字、街道和墓葬的考察印证,充分肯定了张缙彦所作《宁古塔山水记》的历史价值。作者在广泛研究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对“东京城”名称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东京城”之名应始于东丹国立国之时。对于渤海国货币问题,作者认为,到目前为止尚未发现真正属于渤海国的货币,而零星发现的唐币和日币只不过是作为储藏和珍藏之用而已,其数量极为有限。在渤海国以物易物的一般等价物主要是米、布、珍皮等等,因而对渤海货币流通问题应持审慎的保留态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学习与探索》上发表的关于渤海国的文章中,有不少篇都谈及渤海聘日的使者,特别是谈到第一次出使日本的渤海官员。但是,由于对一段文字的理解的不同,使这次出使的人数、姓名、职务,被叙述成多种情况。这一问题又直接影响到对渤海国的官阶、人物的认识,因而有必要予以讨论,以求统一。日本国史《续日本纪》第十,记录的武王仁安八年渤海送往日本的《武王致日本圣武天皇书》中有一句“谨遣宁远将军郎将高仁义游将军果毅都尉德周别将舍航等二十四人赍状并附貂皮三百张奉送”。这句看似寻常的记录历来被作为第一手资料,借以生发出许多枝蔓,而对这句未加句读的史料又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  相似文献   

7.
从古代文献看渤海国的族属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渤海国的族属问题,当前中外史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建立渤海国的民族和渤海国的主体是靺鞨人;也有人主张是高勾丽人。虽然渤海史的资料比较少,但是我们依据现有的中外古代文献的有关记载,加以综合比较,还是可以得出有充分根据的结论来。 渤海国的族属,中外的古代文献本来有明确的记载。渤海同时代人杜佑在《通典》中,就有如下记载: “高宗平高丽、百济,得海东数千里。旋为新罗、靺鞨所侵,失之。”① “李 伐高丽……其后,余众不能自保,散投新罗、靺鞨,旧国国土,尽入于靺鞨。高氏君长递绝。”② 这两条材料中的靺鞨就是渤海。《…  相似文献   

8.
论渤海文学     
被称为“海东盛国”的渤海国,文学也一定是丰富和发达的,但是可惜,至今我们能够见到的渤海文学作品却是太少了。我们只能就唐代以来的一些历史古籍、文人著述和日本、高丽等有关渤海的史料来窥见渤海文学的一个概况。一、渤海文学与唐朝文学的亲密关系《渤海国志长编》卷十六《族俗考》第三《礼俗》载: 其国之士大夫多擅文艺。唐诗人温庭筠有《赠渤海王子诗》、韩翃有《赠渤海使王诞诗》。又,高元固及乌炤度、光賛父子,以宾贡入唐应举。乌氏父子皆登第。元固则谓:彼国得诗人徐夤《斩蛇剑》、《御沟水》、《人生几何赋》,皆以金书为屏障。聘日本诸臣如  相似文献   

9.
渤海史识微     
一、“许国公”和“震国公”《旧唐书·渤海传》谓大祚荣“圣历中,自立为振国王”(“振”,《新唐书》作“震”)。溯言“万岁通天年,契丹李尽忠反叛,祚荣与靺鞨乞四比羽各领亡命东奔,保阻以自固”,事不及乞乞仲象。如此,大祚荣何以自称振国王之缘由不清,读者亦无从推知。而《新唐书·渤海传》记营州起事时,则首述乞乞仲象。谓“有舍利乞乞仲象者,与靺鞨酋乞四比羽及高丽余种东走,度辽水,保太白山之东北,阻奥娄河,树壁自固。武后封乞四比羽为许国公,乞乞仲象为震国公,赦其罪”。述及祚荣,则阐明其为乞乞仲象之子,后“祚荣即并  相似文献   

10.
论渤海文字     
唐代渤海国,究竟有无自己的文字呢?这是目前仍有争议的一个问题。三十年代后,考古工作者在渤海的建筑遗址中采拾了很多陶瓦,其中有些陶瓦上戳印有“文字”或“符号”,这种戳印有文字、符号的瓦,一般称作“文字瓦”。“文字瓦”上的“文字”,多为汉字,也出现一部分字体殊异于汉字的“文字”(以下简称殊异字)和少量的符号。某些学者认为:“文字瓦”中出现的“殊异字”,是以汉字为基础的渤海造字,是渤海人除用汉字表达思想外的一种补充手段。①但是,由于他们搜集的“文字瓦”数量有限,所以,对“殊异字”的认识是不全面的,得出的结论也就很难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1.
渤海国是我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靺鞨人建立的地方政权。公元698年,粟末靺鞨大祚荣自立为震国王,建立起靺鞨人的第一个政权。公元705年,唐中宗“遣侍御史张行岌往招慰之”①,大祚荣应招,明确了与唐朝的隶属关系,并于公元711年第一次派人到唐朝贡献方物。公元713年,唐玄宗派崔忻为宣劳靺鞨使到震国,册封大祚荣为左骁卫大将军、渤海郡王、忽汗州都督。大祚荣接受了唐朝的册封,改国号为渤海,与唐朝正式建  相似文献   

12.
论渤海经济     
渤海王国在其存在的二百多年间,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曾以“海东盛国”的形象出现于我国唐代的史册。尽管同当时的中原地区相比较,生产水平相当落后,而且各地区之间还表现为严重的不平衡,但不容否认的事实是,白山黑水广大地区得到了空前的开发,并逐渐缩短着同中原先进地区间的差距。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既是渤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辛勤劳动创造的结果,也是在当时中原盛唐文明直接影响下、渤海与内地“车书一家”关系的产物。本文拟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依据近年出土的大量文物资料,对有关渤海经济诸问题,作一论述。不当之处,敬希读者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3.
渤海靺鞨考     
《旧唐书·渤海靺鞨传》一开头便道:“渤海靺鞨大祚荣者,本高丽别种也。”有些学者根据这一记载,认为:“大祚荣是高丽人。”然而,这一记载中,有“渤海靺鞨”一词。特别是,“渤海靺鞨”一词中有“靺鞨”二字,这二字足以使我们怀疑“大祚荣是高丽人”这一看法的正确性。由于“渤海靺鞨”一词涉及大祚荣的族属问题。所以,渤海史的研究者在论及渤海族属时,有时会自觉不自觉地解释一下“渤海靺鞨”,自觉不自觉地表明了自己对“渤海靺鞨”的看法。如中国学者王成国认为:“渤海靺鞨即粟末靺鞨”。又如,朝鲜学者朴时亨在论及这一问题时,认为:“渤海不只是由高句丽人组成的,它还包括在数量上仅占多数的靺鞨之众,而且其国都也位于粟末靺鞨住地。但在这里掌握主导权的是高句丽”。  相似文献   

14.
渤海国三灵坟位于我省宁安县三灵公社牡丹江北岸台地上,是唐代渤海时期(698年—926年)遗留的著名古墓之一。它占地南北20米,东西14米,由墓室和墓道两部分组成。墓室东西长4米,南北宽2.2米,  相似文献   

15.
渤海的族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渤海族是我国东北史上的一个民族,公元七至十世纪,它建立了一个地方民族自治政权,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我国历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但它的历史至今仍有许多问题尚待深入研讨,尤其是它的族源,更成为学者关注的课题。本文拟就此问题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参加讨论。一、渤海族的主源是粟末靺鞨学者们对于渤海族有多源,既有粟末靺鞨,又有高丽遗民,意见是一致的。争论点  相似文献   

16.
渤海国是以 族为主体建立的区域性封建政权,以其发达的经济、文化崛起于东北亚大陆,成为唐代我国边疆地区文明程度较高的一个少数民族政权,向有“海东盛国”之称,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了光彩的一页。这是渤海各族人民群众共同努力所创造的成果,也同当时渤海上层建筑,特别是其政权部门所起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搞清其政治制度的来龙去脉,对揭示海东文明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然而关于渤海的政治制度,除《唐书·渤海传》详载其职官制度外,有关中外史料并未系统述及。但是,综合各方面资料加以分析考证,仍不难看出其大致情况。 一、渤海…  相似文献   

17.
渤海王国(公元698—926年),是以靺鞨人为主体建立的隶属于唐朝的地方政权。渤海王国建立以前,中原的佛教已在部分靺鞨人中传播。建国后,由于唐朝的影响,渤海统治集团重学崇儒,提倡佛教,把佛教做为维护和加强其统治的工具,不惜人力、物力,大力兴建佛寺、佛塔、佛象,佛教很快发展起来,逐渐成为一种主要宗教。随着佛教的兴盛发达,唐代佛教艺术也源源不断传入渤海。文献记载,渤海统治者曾塑造精美的金佛、银佛去长安朝觐、进贡。又据不完全统计,仅渤海王都上京龙泉府遗址(今宁安县东京城附近)  相似文献   

18.
关于渤海的地理疆域问题,国内外学界人士论述颇多,并已获得某些重要成果。近 些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又出现了若干新的突破。但迄今为止,有关渤海各个时期 疆域的变迁情况,尚很少有人论及。本文的宗旨即从渤海政权自身的发展及其与周邻各 部的关系中,考察与探索其各个发展阶  相似文献   

19.
渤海境内有很多河流湖泊,东部、南部濒临海,这种优越的自然环境,为渤海水上交通和造船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渤海造船业,史无专门记载,考古也未发现造船遗址,但从文献中,却能看到渤海的航海事业很发达。据统计,渤海200多年赴中原皇朝朝觐者,有  相似文献   

20.
渤海大氏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认为渤海史研究的关键需要弄清渤海大氏的源流。大氏所领导的粟末集团所以被李唐王朝封为渤海郡王,进而封为渤海国王,就因为大氏为东夷族系,曾活动于山东东北部渤海沿岸,这一地区在汉代设渤海郡。李唐王朝遵循中华传统文化,追本溯源,尊崇大祚荣为首的大氏族团的“得姓之地”、氏族发祥地——即在汉所设之渤海郡之故地,故封以渤海国王。古有大人国,古史上东方大人国即渤海大氏的故国。大氏族团由山东半岛经海路到达辽东半岛、朝鲜半岛北上,来到东北地区与东北古族肃慎—族团融合。渤海大氏集团以唐代文化为依归,同时受到室韦、契丹、突厥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