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汉数词文化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英汉数词的文化差异模式  从词典可知,英汉数词的概念意义是相同的,它们本身无所谓凶吉,但同其他词汇一样,英汉数词蕴藏着各自民族所固有的或特定的文化思想特征,折射出各自不同的文化传统,映射出不同的文化意义。在西方,英语国家的人们常常视单数为吉利,如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数字是宇宙内在和谐的本质。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奇数(oddnumber)被认为是吉祥数字。而在东方的汉文化中,偶数(evennumber)被认为是吉利的,中国人喜欢双数的偶合义,追求好事成双,渴望双喜临门。英汉数词的文化差异虽然在东西文化中呈现出千姿百态之势,但概括…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存在着大量嵌入数词的成语。这种数词成语因嵌入数词的多少不同、搭配不同而具有不同的语言学和文化学意义。一般说来,在数词成语中,数词的意义都被虚化了。这种虚化既与数词本身有关,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取决于汉民族的语言使用习惯,是约定俗成的结果。研究现代汉语,不能忽视对数词成语的研究,不能忽视其产生背景、文化渊源。  相似文献   

3.
撒拉语有自己固有的数词体系,既有突厥语言共有的某些特点,也有自己的独特特征.由于汉语的影响,新派现在已很少使用固有数词.对固有数词系统进行描写,并根据老派的使用,分析其用法和功能,探析撒拉语数词用法与民族历史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数词分类研究进行回顾,采用文献综述法整理了学界对数词的不同分类方式以及不同类别的称呼方式,结果表明研究者对数词系统中不同类别之间的关系持不同的意见,对与数相关概念的理解也各不相同,其原因主要是目前英语和汉语学界的研究仅局限在一、两种语言的范围之内而未对照考察其他语言的数词研究,对数词与相关概念的理解混淆,分类标准不统一,而且对数词的定义不准确等。因此,有必要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重新对数词进行分类,推动数词分类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本文运用西方盛行的萨丕尔 -沃尔夫假说和西方现代认知理论 ,参照中国文化语言研究的实际状况 ,结合少人问津的数词、量词的实例 ,讨论它们附属义的文化心理内涵  相似文献   

6.
一、数词与事物的粘合方式  无论具体事物还是抽象概念 ,无论空间还是时间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量 ,都可以而且需要数词将它们“包容”。如一人、二毛、三秦、四愁、五柳、六朝、七夕、八代、九州、十国等等。客观事物的可计量性与数字的粘合性 ,使唐诗数词产生了不同的配伍形式 :一曰名量式。“莫遣只轮归海窟 ,还留一箭射天山”(李益《塞下曲》) ;“齐纨未是人间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张籍《酬朱庆馀》) ;“九天阊阖开宫殿 ,万国衣冠拜冕旒”(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数词 +量词 +名词 ,这是最常见的组合方式 ,有时连量词都…  相似文献   

7.
"实物色彩词"以形象、具体、贴切的特点,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中,反映了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风土人情和价值观念.它的形成与发展与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过程和改造过程相融相伴,其蕴涵的深层理据则是"取象比类"这一传统思维方式在语言学领域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民族文化审美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个国家由于民族、地域、历史、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不同,便产生了各自不同的文化:各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文化渊源对于受众的审美认同与接受则会产生很大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影视艺术创作来讲,更需要把准各民族文化的独具审美形态,将各自的民族性格与文化形态在电视剧中予以真实、形象化的展现,从而带给观众较强的审美愉悦.  相似文献   

9.
历史人物传说中渗透着民众的文化心理 ,包括对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审美情趣以及风俗习惯的认知 ,探讨历史人物传说中的文化心理 ,可以了解不同时期民众的文化心理倾向 ,懂得民众的爱憎 ,掌握民众文化心理对事物、对历史的认识规律 ,从而促进民族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10.
董晓丽 《晋阳学刊》2012,(4):142-143
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长河中,在不同地域、风俗的环境中形成了不同种族、民族的不同文化类型,这些文化类型的萌芽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拥有自己独特审美情趣的传统文化与艺术.尽管早期的人类文明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相似性,但历史的发展过程及外力影响因素作用的不同又使得这些文化类型成长为具有极大区别,拥有独特民族魅力的传统文化,正如今天世界文明体系中较为典型的中国、西方、印度文明.在这些闪耀着人类文明智慧光芒的奇葩中,象征着东方文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作为一个迥异于西方文明、印度文明的独特文化样式,直到历史发展的今天仍然散发着独特而悠远的馥郁香气,构建着中国人特有的民族审美文化情怀.  相似文献   

11.
数词是使用广泛的一类词,对它的认识分歧也比较大。以三本较流行的《现代汉语》教材对 于数词的论述为例,先分析了它们的分歧及其原因,进而严格区分了表 数法和数词的不同,并分析了哪些是数词,以及数词的类别。以期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分 辨表达法和用词、词与非词的划界等。  相似文献   

12.
各民族文化的不同发展轨迹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思维方式.思维方式一旦形成比较稳定的形态,又会对该民族的文化产生影响.中西思维方式的产生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基础,在文字书写方式、社会行为表现形式以及艺术创作形式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外在表征,并通过融合、互补,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迁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共性为跨文化交际提供依据和保障,个性却构成跨文化交际的障碍,进而引起文化的迁移。文化迁移受交际双方文化背景以及思维方式的影响,在语言使用中会产生诸多文化迁移现象。探讨英汉文化迁移有助于消除交际障碍,拓宽视野,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文艺美学研究的人类学转向为文艺美学研究提供了方法上的更新,使文艺美学研究更趋具体化、经验化和实证化,也促使了审美人类学的兴起.审美人类学以当代人的审美经验尤其是少数民族审美经验为研究对象,拓宽了文艺美学的研究对象.在审美人类学视野下,认同问题是个具体的、文化的、地方性的问题,在文化的不同层面上反映不同.通过对少数民族文化艺术在全球化背景下变迁的调查和分析,探讨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审美活动在建构民族文化认同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实现的条件和内在机制,将对探讨民族文化认同途径的多样性和民族文化认同重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楼志新  张菊娥 《云梦学刊》2002,23(2):101-103
成语中带数词的现象比较普遍。带数词的成语虽然其存现方式和结构关系有所不同,但从语汇角度看其语用功能主要有实指、虚指、泛指和无义四种情况;从修辞角度看,成语中数词的修辞方式主要有比喻、夸张、惜代、反复等类型。  相似文献   

16.
数词的修辞功能往往在于“夸张” ,许多关于英语修辞的专著对此都有论述。然而 ,在语言实践中 ,特别在文学作品中 ,英语数词也常用于“夸张”以外的方面 ,具有其独特的修辞效果。这篇文章以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为例从不同的方面讨论了英语数词“非夸张”的修辞功能 ,并指出了其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以来 ,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本文试图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探讨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一、民族精神与企业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为大多数民族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思维方式和思想情感的集中反映。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精髓 ,是一个民族在生存发展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的 ,相对稳定的文化精神 ,属于观念形态的文化范畴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企业文化是以企业…  相似文献   

18.
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现代基督教文化是林语堂人格构成中的根基性元素 ,因此林语堂将“人何以为人”这一命题作为自己的终极关切 ,并赋予“上帝”现代人文的涵义。信仰人格影响了林语堂的理性人格、道德人格、审美人格等 ,在他的文化人格中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现代基督教文化中的价值理念成了林语堂品评中国文化的潜在标准 ,从而造成了东西文化在他人格构成中的不同地位 :西方文化属于价值根基层面 ,中国文化属于审美情趣层面。  相似文献   

19.
人类语言系统非常复杂,所以必然是不够精确的。人脑中形成的概念,多数是模糊概念;人们相互交际使用的词句,多数是模糊词句。语言的模糊性质决定了语言中的许多有特点的现象。数词应该是可以表达概念的界限的,而在汉语中,这些界限常常被打破,产生出模糊义,除了语言结构的差异外,审美心理的差异是数词模糊义产生的重要条件,同时充分说明民族审美观念与语言形式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两个典型猎民村的实地调查,直面定居后鄂伦春人的现实生活状况,从社会政策的研究视角出发,透视由狩猎生产方式转变为农业生产方式后,国家针对人口较少民族的相关政策对鄂伦春民族地区现代化发展究竟起到了哪些作用,在政策的制定落实过程中可能存在哪些实际问题,反思国家福利政策引发的民族发展方式探讨,以及国家转产政策与民族实际生存状态脱节的问题.培养鄂伦春民族的文化自觉能力,对鄂伦春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换,使民族传统文化与国家总体发展计划相协调,从而实现鄂伦春民族文化的顺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