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近几年,我国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强调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语文学科的知识性、工具性,还要重视语文的思想性,充分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可小视.  相似文献   

2.
黄玮玮 《职业》2012,(21):136
中等职业学校对语文美育普遍不够重视,笔者重点阐述语文美育教育的现状、重要性以及如何强化语文与美育教育的有限渗透。一、密切语文教学与美育的联系首先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语文教材除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外,大多是以作家精心塑造的艺术形象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的。在这一教育过程中,本身就渗透着美育。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方面在于:一是传授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包括文字的音、形、义,语言的组织与思想的表达,文学艺术的表现形式与手法等。二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的培养与陶冶,即培养学生正确地对待世界、对待人生、  相似文献   

3.
在研读教材文本的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我们的新教材中蕴含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的内容.作为语文教师,要用心体会课文中的德育因素,细心发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内涵,采用各种方法手段落实这部分内容,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技能的同时,学会做一个懂得生命、珍爱生命、进而关爱生命的大写的"人". 当然,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有其自身的科学体系,语文教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要求,因此,语文教学不同于政治思想教育,不能采用灌输说教的方法传授人生观、生命观;而高中学生是一群心智渐趋成熟,主体意识基本确立的青年人,有十多年的生活经历和学校生活,他们既渴望对生命的认识与理解,又讨厌空洞贴标签式的说教,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在教授的过程中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这种渗透应该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是"点点滴滴总关情,万语干言读自明"的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4.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是新课改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真正地把语文教学从以"应试"为中心,转移到以"文化"教育为中心,是我们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5.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教育名家给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箴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及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渐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作者从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熏陶做了简单的分析。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美学教育,是时代使命的重托,是语文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据中职学生特点,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心田上播撒美的种子,浇灌出心灵美的花朵。  相似文献   

6.
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语文学科,有着非常丰富的人格教育因素,文质兼美的语文教材比之其他教材有着得天独厚的育人因素,能陶冶人的情操,提升人的品德修养.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人们认识上的偏差,语文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的关怀,偏离了教育的终极目标.针对这种情况,本文尝试从技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及其优势、技校语文教学德育渗透的误区及进行德育渗透的一些做法等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既要重视传授给学生们汉语言知识,亦要渗透对学生的敦品修德。近年来在学校教育中,大力提倡各个学科都要渗透对学生的德育。那么,认识和实践中职学校语文教学渗透德育,是中职语文教师应该解放思想,付诸实践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职教语文教学改革,应从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做起.本文立足于职教语文教学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从三种观念的转变谈职教语文教学改革,即更新教学观、变革教材观和树立新型的师生观,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凭借教材的中介提升语文能力., 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立人为主旨,以实践为主线"的教学理念,使学生不再是名义上的,形式上的主体,而是实质上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9.
审美教育是将审美和教育相结合的活动,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语文是小学中审美教育内容极大丰富的学科,并在其《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应重视熏陶作用,着重强调其价值提升,同时也应该尊重每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体会"。因此,本文结合小学语文教育现状,分析小学语文教学渗透审美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审美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既要重视知识的培养,又要注重学生素质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既要掌握教材的知识,又要提升自身的文字感悟能力与应用能力,促进自身语文素养的提升。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将传统文化渗透进来,让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古典文化的重要性,形成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本文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进行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语文学科作为基本人文学科,开展情感教育是责无旁贷的。本文阐述情感教育的内涵及理论基础,通过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的深入挖掘,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探寻在高中语文教育中渗透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使语文学科真正成为情感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充分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和"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推进语文教学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2.
叶孝嫣 《职业》2014,(17):134-135
技工教育以能力为本位,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专业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复合型实用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内在表现,对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有很重要的作用。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应当渗透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精神。本文从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实际出发,探讨在课堂中渗透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可行性、研究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刘群秀 《职业》2014,(15):142-142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有着多重教育功能。本文提出,为了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技术的同时受到道德情感的熏陶,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把"多情"渗透给学生,进行"渗透教育"——渗透情感教育、审美教育、环境保护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推进了素质教育的进程,作为新世纪的语文教师教书同时也要育人,任重而道远,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教师必须探讨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吃透挖掘教材,讲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注重学科渗透,寓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意识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生命意识教育、谦虚上进教育以及责任感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对学生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现阶段,随着我国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加深,教育理念和方法也日趋完善。在语文教学中,将感恩教育贯彻其中,逐渐受到教育界的重视,基于目前的社会背景,传统的感恩教育逐渐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语文教学中探讨感恩教育,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可以选择在课文中潜移默化地实现。本文对语文教学中感恩教育的渗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付文芳 《职业》2020,(2):78-79
现阶段,在素质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技工学校逐渐增强了对德育的重视,并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就技工学校的各类学科而言,语文的德育功能与效果十分明显,对此语文教师需全面发挥学科优势,结合技工学校学生特点,对教材中包含的德育因素予以深入挖掘,利用课外活动以及课堂教学等方式,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促进其形成良好的人格。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德育教育和语文教育的联系,然后指出了现阶段技工学校语文教学的现状,最后结合笔者自身实际教学经验阐述如何在技工学校语文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路国荣 《职业》2012,(18):133
一、从教学内容上入手新版劳动版语文教材充分体现了职业精神的教育理念。如今,许多重点高级中学会把建设高雅的校园文化列为语文教学阵地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对技工院校而言,在语文教学环境建设上,就不妨入"想"随"俗",与学生同唱流行歌,共读"青春文",参与辩论赛,课外大聊天,指导职场舞文弄墨大比拼……语文教材改革要增加人文性精神和可操作性,增加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小学语文教育渗透德育,是小学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本文作者从德育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及语文教师模范作用,语文课堂学习,作文教学,课外阅读,语文课外活动五个方面渗透谈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应该代代相传,应该引以为豪。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以语文为载体,渗透传统文化知识,让学生深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有一个平台。同时,这样的语文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只有一点点是完全不够的,需要不断地挖掘、探索中国的文化遗产,并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持之以恒地把传统文化渗透进去,努力让学生学好语文,写汉字,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20.
文中在分析情感教育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深钻教材、活用写作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情感与认知的和谐发展,以求实现中职语文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