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习性",是指长期生活在某种自然条件或社会环境下所养成的特性。如动物的饮食、居住、活动、繁殖等生活习性;植物的土质、水分、肥料、光照等生长习性。抓生活或生长写习性,也是描写动物或植物的主要方法。这种方法,更能提示生物生长、发育等重要情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诗经>中的"兴"和引起的所咏之词并不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起"兴"的并非某种单一的"它物".而是由多个意象结合而构成的某种场景或情景,而原始宗教崇拜对象都是单一的动物、植物.<诗经>用作起兴的"它物"基本上都是原始人类采集、渔猎生活的对象,与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兴"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采集、渔猎生活,与原始宗教没有必然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正背靠青山,田野环绕,弥漫的云雾里透露出阵阵诗意;闲庭院落,柴米油盐,理想生活从此刻起生根发芽;与植物为伍,与芳香做伴。调配精油时的那抹安静,就如同经历长久香气的熏陶,由内及外缓解疲惫、焕发神采……"我十分享受山野和植物带给我的这份安静和自然。"余美珊说。长久以来,她一直谋求一种静谧安详的生活环境,选择住在山上与自然植物为伍,可以让她静下心来,远离喧嚣,减少纷扰。同时,在山间还采集多样的植物和草药,将其通过蒸馏、萃取等方式制成植物纯露和精油,也是余美珊的一大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4.
近代日本动物伦理学者在制度上接受了欧美的动物实验准则和动物福利基本原则,也意识到了其中的问题与局限,并正在将其本土化.在科学教育与实践中,出现了基于佛教信仰、儒家思想对动物伦理乃至生命观的重构.近代日本的动物伦理是在欧美国家的外部压力下被动形成的,但从根本动因上可溯源至东亚生命观.在东亚生命观的影响下,日本的动物伦理以万物一体为基调,主张人与动物生命实现的一致性与完整性,蕴含爱护自然、物种平等与敬畏生命的思想.研究和分析日本的动物伦理如何弥补人类生产生活精神需要,人们如何依据其提示人类敬畏自然界、感恩和珍视自然资源,如何令其与欧美主流动物伦理对话融合,如何开展相关科普工作,对我国动物伦理研究和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动物是生物大家族的重要成员。它不仅种类众多(据不完全统计,自然界约有五千万种),且遍布全世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它们伴随着人类繁衍生息,并在各自的生活中形成了独特的生活习性和形象特征:有的高大凶残,有的低矮温顺;有的疾驰高飞,有的腹地蠕行;有的以草充饥,有的食肉为生;有的被人猎获豢养,有的仍出没深山密林……。同时,它们又不时与人类发生各种联系。人类在自己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是自觉地去认  相似文献   

6.
规制俘获理论是规制经济学的重要内容。从规制者主动猎获的视角提出“规制猎获”的概念是本文首次提出,“规制猎获”是规制俘获理论逻辑演进的进一步深化。“规制猎获”是规制者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以主动的态势通过敲诈、胁迫、共谋等方式直接掠夺被规制者利益或公共资源的规制行为。规制猎获具有主动性、博弈性、虚伪性和掠夺性特征。相对于规制俘获,“规制猎获”具有更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害性。  相似文献   

7.
镜泊湖神话传说中的生态蕴涵着三个方面的意义:1.人愉悦了自然,自然给人以深情的回报;2.人帮助善待了动物、植物,它们也帮助人获得幸福;3.人的过度贪欲必将受到自然的毁灭性惩罚。  相似文献   

8.
沙漠     
沙漠是一个非常干燥的地方。那里很少下雨。沙漠也是一个非常炎热的地方。只有几种植物能够生长在沙漠里。只有几种动物能够在那里生存。这些植物和动物不需要很多的水也能生存。而且他们不会在意那里的炎热。你能在沙漠中生活吗?为什么能或为什么不能呢?A desert is a very dry place.It does not rain there very much. A desert is very hot,too. Only a few plants can grow in a desert.Only a few animals can live there. Those plants and animals don't need much water to live.And they don't mind when it is hot. Coul…  相似文献   

9.
石榴崇拜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始人的心目中,整个世界动植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由于原始社会人类处于蒙昧阶段,无法认识和控制自然世界,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逐渐形成了原始社会人的自然崇拜观念,即植物树木作神祗崇拜和图腾崇拜。回顾人类植物崇拜的历史,石榴作为生命繁衍符号,也应该是在人类食物、采集、种值的生存发展中应运而生。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的石榴崇拜仍然广泛存在于各个民族的社会意识、社会生活中,特别是民间艺术、民间民俗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0.
一、人类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人类为了生存,为了发展,是不可能离开一定的自然条件,是不可能离开一定的环境体系的。马克思《资本论》多次提出的人类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指的正是这一个问题。人类不仅需要粮食,需要燃料,需要牲畜产品,需要鱼类和菜蔬,需要衣着、住屋和生产工具,而且还需要有清洁的空气和饮水,等等。人们为了满足这些需要,必然要从环境体系中取得其所需要的东西。人们在陆地上种植粮食,牧养牲口,采育森林;人们在河流湖泊里捕获鱼类,采获水里的植物;人们在矿区开采各种矿石、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人们在城市里建立工厂和作坊。所有这些,都是要同自然界的动物和植物发生关系的,都是要同自然环境的光、热、空气、水分以及各种有机和无机元素,发生关系的。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  相似文献   

11.
汉代狩猎是一种体育性游乐活动,又称田猎、狩猎、羽猎、校猎、畋猎等。狩猎者猎取野生动物使用猎马、猎车、戟、猎犬、猎禽、弓箭、罗、网等捕兽专用工具,采用了围猎、射猎、游猎、捕猎、渔猎、巡猎、伏猎、诱猎等狩猎方法,猎获了虎、牛、鹿、兔、野猪、雁、鱼、鳖等动物。狩猎活动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祭祀天地神灵与祖先、招待宾客、丰富庖厨生活的需要,还可以练兵、娱乐,可以满足兴趣、锻炼身体。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11,(21):F0003-F0003
触摸自然,就是学习知识。置身于这个不需要课本的“课堂”.孩子们观察植物、亲近动物、触摸溪流的身体感知.开启着他们的智慧.培养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心灵。  相似文献   

13.
汉字是先民根据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而造的,汉字所表达的概念与自然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对许慎的《说文解字》中以表动物的象形字为部首的合体字进行分析,探寻先民时代自然和社会生活形态,了解他们对动物的认知。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采集和整理浙江植物的工作中,发现冬青属(Ilex L.)植物种类丰富.冬青属植物有一定的经济价值,但在应用中不易正确区别种.由于生产、教学、科研等方面的需要,根据文献资料并结合我省有关单位标本室所珍藏的及我们近几年在浙南地区补采的该属标本,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角马的愿望     
何小龙 《可乐》2008,(1):19-19
在非洲南部草原上,角马是狮子、老虎和野狗等食肉动物的袭击目标。一天,一大群角马逃脱两头狮子的追捕后,心有余悸。两头角马在吃草间隙,对安全担忧起来。一头角马问同伴:"假如我们都难逃一死,终有一天被可恶的食肉动物吃掉,你愿意被什么动物猎获?"  相似文献   

16.
植物“箭”非洲中部的森林中,有一种长着坚硬、锐利的刺的树木,当地居民称之为“箭树”。箭树的叶刺中含有剧毒,人、兽如被它刺中,便会立即致死。有趣的是,当地黑人常用这种箭树做成箭头和飞镖,用来猎获野兽、抗击敌人!植物“枪”植物“枪”中威力最大的要数美洲的沙箱树了。它  相似文献   

17.
在云南各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态伦理文化中,有许多体现现代生态伦理学思想的因素和内涵.其中各少数民族对自然价值主体地位、自然权利、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做"理性生态人"等的观点,正好与生态伦理学从承认自然界的价值出发,把道德权利的概念扩大到生命和自然界其他实体,并对于动物植物和自然界的其他事物确认它们在一种自然状态中持续存在的权利,这一理论体系暗合.  相似文献   

18.
植物民间分类、利用和文化象征构成了植物传统知识的主体.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生态人类学和象征人类学的视角出发,通过对新平傣族植物传统知识的研究,探讨了其植物分类的基本原理、采集利用的传统知识以及植物在村寨、家庭、婚礼和葬礼中的象征意义,从而揭示了新平傣族植物的分类、利用以及象征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认知体系-利用体系-信仰体系三位一体的传统知识的构成框架,以及新平傣族生活世界中的二元结构及其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统饮食习俗在地方饮食、食物储存、饮食禁忌等方面具有多方面的生态内涵:适应各地的自然生态环境及动植物资源,各地饮食原料及主要食品体现出较大差异。各地饮食具有协调当地自然生态环境不利因素的特征;各地食物储存方式体现了对当地自然条件的充分利用及适应食物储存需要的创造性智慧,传统饮食习俗中的食物储存方式及技术,对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避免食物浪费,纠正当前食物保存中过度运用防腐剂、保鲜剂的弊端等具有积极作用;各民族禁食动物、狩猎禁忌、植物食材采集方面的禁忌,对于动物保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自然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传统饮食向现代饮食变迁带来的食品安全、生态环境问题,要求我们继承和发扬传统饮食习俗的合理方面,发挥传统饮食习俗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虚拟生物是用计算机媒介对自然生物进行模拟或仿真而形成的人工生物。虚拟生物研究是指那些以计算机为媒介,以计算机程序为生物体的人工生命研究。它为深入考察自然生物的进化现象、生长发育机制以及发展规律提供了更有效的计算机研究手段。借助这些手段,我们可以深入研究动物和植物的遗传变异、杂交、优选的机制,以便发展动物和植物的新品种。虚拟生物的研究促进了理论生物学和生物学哲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