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中国,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中国家,能源的巨大消耗吸引了有关学者和全世界的眼光。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大量的报道和事实也让我们感受到越来越多的由于人类与自然环境交恶带来的严重后果——美丽的湖泊变成寸草不生的荒漠、和人类亲密相处了上百年的物种逐渐消失灭迹,种种迹象表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滥砍滥伐,正严重威胁着我们赖以生存  相似文献   

2.
陈开碧 《科学咨询》2008,(16):25-25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的祖先,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况下,面队凶猛的野兽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依靠了群体成员的团结与协作,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猛的野兽,使人类得以延续、生生不息,使人类社会得以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3.
在哲学教学中渗透团队协作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我们也常说:"团结就是力量。"我们人类的祖先,在极端低下的生产力水平状况下,面队凶猛的野兽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正是依靠了集体的力量,依靠了群体成员的团结与协作,战胜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凶猛的野兽,使人类得  相似文献   

4.
1.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后,全球化、网络化和知识化不仅极大地扩展了各类组织的活动空间,而且大大加快了人类本身和自然环境的进化速度并促进了进化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人类目前使用的主要能源有原油、天然气和煤炭三种.根据国际能源机构的统计,地球上这三种能源能供人类开采的年限,分别只有40年、50年和240年.这个数字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6.
人类经历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享受到了这种富裕.灾荒和贫困威胁着数以万万计的人群.特别是由于不适当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环境污染蔓延全球,自然环境遭到沉重破坏,许多自然资源临近枯竭状态,这一切都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环境是指人类生存所涉及的整个范畴,是由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大部分构成.人类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培育了人类.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心与重视.发达国家曾经走过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弯路,并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正>一、风险社会及其特征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及社会的快速转型,使我们处于风险社会的边缘。德国社会学家乌尔里希·贝克在1986年出版的《风险社会》一书中第一次使用了风险社会的概念,并提出了关于风险社会的理论。根据贝克的观点,随着人类越来越深处发达的工业社会,其对人类社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破坏加剧,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类感受科技魅力的同时,其副作用对人类的危害也日益加大,这些都使我们的现代化社会充满了变数和风险。人类社会由于现代化的发展而  相似文献   

9.
新能源的机遇和瓶颈 笔者始终相信,未来人们的生活、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一个国家稳步前进的步伐,都绕不开对能源的综合利用,而我们这十几年来所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高包括太阳能、风能、地热等能源在内的新能源的技术含量和应用性,以及它在人类未来生活中的嵌合度.  相似文献   

10.
文化的生态化是人类文化的新走向,文化的生态化就是构建一种人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新型文化,它代表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演进的潮流,它的出现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从生态化的视角来反思高校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生态失衡现象突出,严重制约了高校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应该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置于生态化的角度来做出新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冯冰 《领导文萃》2009,(8):21-26
可再生能源——老事物、新话题 从人类社会发展历史来看,到目前为止,人类所依赖的主导能源经历了从可再生能源(以薪柴为主)向煤炭替换,然后又向石油、天然气替换的三个阶段。一般而言,可再生能源包括多种能源产品.如水力、风能、太阳能(热和光电)、生物质能、潮汐和地热等,是人类利用最早也是利用时间最长的能源。“钻木取火”使人类先祖摆脱了“茹毛饮血”的蒙顿。开启了人类的文明。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工业文明正处在十字路口。曾经支撑起工业化生活方式的石油和其他化石能源正日渐枯竭。那些靠化石燃料驱动的技术已陈旧落后。以化石燃料为基础的整个产业结构也运转乏力。过去30年里。我一直在寻求一种使人类进入“后碳”时代的新模式。如今,我们正处在信息技术与能源体系相融合的时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与可再生能源的出现让我们迎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3.
能源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而可持续的能源资源价值评价是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途径.本文在最优增长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加入资源和环境约束,建立了一个用于评价可持续能源资源价值的跨期动态模型.本文还着重分析了市场的不完备性、环境的外部性以及政府政策失灵对可持续能源资源价值各构成部分的影响及在现实中的表现,并就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鄢伟 《科学咨询》2005,(9):51-52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在过去的工业时代,人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形成了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的人为的毁坏,这种毁坏表现在各个方面.其中在水资源方面尤为明显.比如在我国,黄河出现了长时间的断流,长江的江水情况一步一步地恶化,江中的鱼类不断减少,江水含沙量不断增加,新疆地区缺水现象严重等等.  相似文献   

15.
<正>一、环境与环境会计1.对"环境"的认识。1998年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问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上通过的《环境会计和报告的立场公告》中,环境的定义悬"环境是指我们周围的自然物质存在,包括空气、水、陆地、植物动物和再生资源,如石汕、矿物"..环境学认为,自然物质构成自然环境,而自然环境义可分为资源环境、生态环境两个层面。资源环境是指供人类生存、发展、享受的各种自然物质构成的环境,生态环境是指供  相似文献   

16.
土地、空气、森林、水资源等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每个人的生存都与环境保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要素之一,没有能源任何现代文明都将无从谈起,经济、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实现一个国家现代化目标的重要前提。如何从当前维护能源生产发展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如何以能源平稳的刺激和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这是一个面临和首要解决的问题。煤炭在这一背景下,作为一次性能源的主体,怎样对其实现利用、合理利用、高效利用,同时也是我们首要和必须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18.
当今世界,人类在科学技术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进步:航天技术把人类送到了月球之上,核技术使人类获得了新的能源利用方式,计算机技术使人的部分脑力得到替代,遗传工程技术使人类拥有了新的物种的能力。科学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福利的同时,也使人类对科技的发展充满了惶恐与不安:核技术具备能够彻底毁灭我们这个星球的巨大破坏力,  相似文献   

19.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更多地依靠人类智慧的开发."的确,随着人类社会过渡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第一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20.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完全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更多地依靠人类智慧的开发."的确,随着人类社会过渡到以知识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已超过自然资源和资本,成为第一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