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诫》是我国第一部按着儒家妇女观制定的妇女教科书。作者是东汉的班昭(女),又称曹大家。她写的《女诫》七章,极力宣扬“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和奴才哲学等反动的儒家妇女观,规定出一整套妇女思想和行动的“戒条”,是禁锢劳动妇女千年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2.
班昭之《女诫》历来被人大加批驳,认为其是束缚女性的颈绳,把女性进一步推向苦难的边缘。然今日以历史的眼光,通过重新解读文本,分析班昭所处的家庭环境、时代背景、创作动机,对班昭的女性观将会有个较客观的认识。我们认为《女诫》是为反对外戚专权,专为宫廷贵族妇女而作的。  相似文献   

3.
《女诫》被视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的女性教育要籍。班昭创作《女诫》不是偶然的,《女诫》的问世有其复杂的背景,主要表现为:东汉时儒学女性观已基本形成,朝廷政治斗争异常残酷,社会习俗对女性要求相对宽松,儒学世家良好家风影响深刻,马皇后和邓皇后“德冠后宫”的成功经验等。这些因素促使了班昭对女性生存策略和女性教育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唐代侯莫陈邈妻郑氏所撰《女孝经》为唐代现存两大女教书之一。此书旨在教育被封为永王妃的侄女为妇之道,约写于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或稍后。但由于永王李璘的反叛被诛,《女孝经》也因此带上了政治污点,导致此后很久销声匿迹。《唐书·艺文志》未载,《宋史·艺文志》才始有记载。但从宋代陈振孙开始,到明代的胡应麟和李东阳都认为该书是班昭《女诫》的同书异名书。这其中既有他们所依据的证据不实导致错误判断的原因,也有在印刷术发达之后,人们曾将《女孝经》附在《女诫》之后合刊,但封面的撰者姓名又是曹大家班昭从而导致误解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汉代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婚姻史上,汉代是一个由宽松渐趋缜密的发展阶段,作为妇女本身,从西汉到东汉在婚姻观念上也发生了由主动争取幸福到顺从、主动接受礼制约束的变化。刘向《列女传》、班昭《女诫》和《后汉书·列女传》为我们研究两汉妇女婚姻观念的演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这一演变过程与当时的经济基础、家庭结构、思想观念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小说和妇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研究小说的诸多角度中,作者的性别可能是意义并不太大的一种。性别导致作家气质方面的不同,从而可能引起感受及表现生活的风格的差异。但是,除此之外,性别也决定作家对作品主题的选择和阐明以及判断事物的立场和倾向吗?并非如此。就妇女问题而言,事关切身利益,然而女性作者未必就持有更正确的看法,她的作品也未必体现出更多的“妇女意识”。把男尊女卑的思想系统化、经典化了的《女诫》,作者班昭,便是女的。中国古代,妇女创作不多,其中大部分却是被《中国女性的文学生活》的作者谭正璧称为“谄媚男性”的文学。另一方面,中国现代积极提倡妇女解放的先驱,很多是男性。  相似文献   

7.
班昭,字惠班.又名姬.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生于光武帝时期,死于安帝时期.享年70有余.班昭是中国古代一位杰出女子.文学作品有著名的《针缕赋》、《大雀赋》、《东征赋》,其中《东征赋》被收入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她的《女诫》.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的重要文献.她又是《汉书》作者之一.她亦参预过东汉朝廷的政务决策.总之,班昭在文学、教育、史学、政治领域都有值得研究的成就与影响.我这篇文章,不是全面研究班昭,而只是从中国史学史和东汉政治史角度.对她的成就、影响与同仁试作讨论.  相似文献   

8.
《女诫》是东汉著名的女性史学家班昭为教育其诸女所作的一部书。作为中国最早的妇女家庭行为准则,该书确立的女性卑弱本质主义观念,在其流传中成为封建社会中妇女最为沉重的枷锁。这种女性对自身家庭存在角色的定位和确立其实质上就是女性对男权的认同和内化的过程。认识这一事实对今天女性解放的发展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班昭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女性史学家和教育家。她所写的《女诫》一书,历来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女性劝诫要籍。尽管其中不无糟粕,但深入考察她的男女有别、夫尊妻卑的伦理观、谦恭柔顺的女性观和委曲求全的家庭观,实际还有着明显的历史进步作用和维护家庭稳定的功能。特别是某些一以贯之的中华妇女道德传统,至今仍有其强大的感召力。  相似文献   

10.
班昭是东汉著名的史学家和辞赋作家.班昭的<女诫>一书,作为中国女训书的代表,影响十分深远.后世的女训书一般来说都由此立论,很少能出其范围,在女训著作中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因此,对班昭<女诫>的研究,可以具体剖析传统女训著作对当代社会的正面和负面的双重价值.  相似文献   

11.
班昭,生于公元41年,名昭,字惠班,一名姬。东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昭这个名字不如时人尊称的“曹大家”更为显赫。因为她嫁于扶风曹世叔后不久,丈夫就去世了。她年轻守寡,为人端庄秀美,博学多才而聪慧:尤其是她继承父兄事业而完成著名的《汉书》编纂工作,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史学家。而且是著名的史学家。但是,她所撰写的《女诫》,却长期成为套在中国女性身上的精神枷锁。  相似文献   

12.
《女诫》是一篇写给“诸女”的“家训”。由于“家训”类作品“拟想读者”对于作者的价值选择形成了强有力的制约,这类作品往往倾向于强调个人对社会规范的顺应,以教导子女全身远祸。因此,这类作品不可能表达作者的理想人格。把《女诫》当作女教的圣典是对这部作品的误读。  相似文献   

13.
北大藏秦简牍中《教女》一文,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讲"善女子之方",即已出嫁女子在夫家之行为所应遵守的规则;后一部分讲"不善女子之方",列举了不善女子的种种劣行,以为善女子必须避免之借鉴。此文是秦人专论女教的文献,比东汉班昭之《女诫》要早300余年,是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两性关系史与社会生活史的重要出土文献。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女德教育的思想十分丰富,源远流长,瑕瑜互见。班昭《女诫》中对"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德的解释具有不容忽视的现代价值。文章将女权运动与传统女德思想资源结合起来,整合成既具有传统美德又具有时代特征的现代女德。强调重视女德教育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重要性,是其构建全新现代女性道德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5.
西汉刘向《列女传》与东汉班昭《女诫》蕴含的以社会角色为特征的教育观不仅适用于女子教育,也适用于教育中的普通对象。它们启示当代教育者,一方面,应关注个体成长在时间上的展开而发生的纵向社会角色的变化,另一方面,还应关注个体当下由于空间上的变换而发生的横向社会角色的变化,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使学生成为幸福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6.
两千多年前,腐朽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代言人孔老二,为了维护其奴隶制度,大肆宣扬“男尊女卑”的反动妇女观。后世的孔孟之徒又扩充了其祖师爷的遗训,炮制出“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一整套封建伦理道德,作为残害妇女的精神枷锁。象《列女传》、《女诫》、《女论语》、《女儿经》之类的妇女“教科书”,宣扬的无不是三从四德,树立的楷模也无不是三从四德的“淑女、贤妻、良母”,危害极大,影响很广。林彪及其  相似文献   

17.
班婕妤思想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婕妤是我国妇女史上的著名人物,我国传统上把班婕妤视为具有儒家思想的封建礼教的妇女行为的典范,是不正确的,这是儒家学者如班昭、朱熹等人为了建立儒教妇女典范而对班婕妤的歪曲。班婕妤的思想实质上是外德内道,无论从其家世、行为及其《自悼赋》等方面进行分析,均是如此。而班婕妤外儒内道思想的产生,实有其深厚的家族的和社会的渊源,从我国妇女史看,班婕妤则是我国妇女从非儒教化向儒教化转化的过渡人物,深入研究班婕妤,对我国妇女史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句老古话。追根溯源,女子不仅不必有才,且不必有教。“无非无仪,惟酒食是议、无父母诒罹”,是《诗·小雅·斯干》中的话。汉代的班昭在《女诫》中,更对女子提出了“德、言、容、功”四大要求:“幽闲贞静,守节整齐,行己有耻,动静有法,是谓妇德”;“择词而说,不道恶语,时然后言,不厌于人,是谓妇言”;“盥浣尘秽,服饰鲜洁,沐浴以时,身不垢辱,是谓妇容”;“专心纺绩,不好戏笑,洁齐酒食,以奉宾客,是谓妇功”。而偏偏不必  相似文献   

19.
赋作为一种韵文形式,始于战国时期。战国时荀卿有《赋篇》,宋玉有《高唐赋》、《神女赋》、《风赋》。到了汉代,赋成为一种主要的文体,作者亦众。如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都有长篇大赋,驰骋词藻,铺张扬厉,夸耀汉德,但看不到作者情志的陈述。惟自西汉末东汉初班彪作《北征赋》,后来班昭作《东征赋》才开始有抒情的小赋,至东汉末年短篇小赋才多起来。如蔡邕有《述行赋》,赵壹有《刺世疾邪赋》,赋体由此有了新的发展。魏晋时期小赋盛行,就成为赋体的主流了。今略述其盛行的原因、句式及风格特色。  相似文献   

20.
东汉时期,在封建礼教形成过程中,有一位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女子,她就是撰写了《汉书》的著名历史学家班固的妹妹班昭,她的父亲班彪也是当时的著名学者.班家是扶风(今陕西兴平县东南)人.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博学多才,嫁同郡曹世叔为妻.世叔很早就去世了,她则一直寡居.班固著《汉书》,临终时还有八表及《天文志》未及完成,汉和帝下诏让班昭在皇家东关藏书阁续完这部历史巨著.和帝很钦佩班昭的才学,经常召她入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