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符均 《云梦学刊》2002,23(2):127-128
迁谪文学是我国历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个值得研究、思考的领域,而至今尚未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江立中《迁谪文学与岳阳精神》一书,以岳阳地区迁谪文学为个案研究我国的迁谪文学,不但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而且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学术“经世致用”的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2.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3,24(4):70-72,76
张说贬谪岳阳的诗歌,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积极的意义。从他的诗歌可以看出,他修建了最早的岳阳楼———南楼,常与文人雅士登楼赋诗,开“迁客骚人都会于此”的风气;他的岳阳诗是唐诗七绝由初入盛里程碑式的作品,结束了其“为对偶所累,成半律诗”的形式;记述了不少岳阳一带的风俗民情;展示了一位封建社会豁达士人的谪居心情;他传播了灿烂的中原文化,促进了湖湘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离骚》奠定了我国迁谪文学的审美基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立中 《云梦学刊》2002,23(5):13-17
迁谪文学是我国特殊国情所产生的特殊文学。屈原之所以能够成为我国迁谪文学的奠基人 ,是他的迁谪经历和叛逆性格使然。屈原的影响 ,主要通过他在作品中塑造的自我形象的人格魅力。以《离骚》为代表的屈原作品 ,“发愤以抒情” ,为我国迁谪文学奠定了审美的基调  相似文献   

4.
5.
在宋代,最能代表文人士大夫成熟、稳定的谪居心态的是苏轼。其一生三黜,依次被贬至黄州、惠州、儋州。在长期的贬谪生活中,苏轼积极吸纳佛、道思想中利于精神超越、利于生存需要的合理因素以涵养自己对抗苦难、摆脱困境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人格,保持一种稳定、平和、旷达、不走极端的心态,不介怀于个人之穷通得失、祸福生死。所至无不安怀适命,以贬地为"吾乡",恬然以处,随遇而安,坦然应对官场的失意和人生的挫折,平稳度过这段人生低谷期。  相似文献   

6.
宋代贬谪诗文的高旷情怀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遭受迁徙、贬谪之苦的诗文家众多 ,宋人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诗文 ,在文学风格和审美情趣上与前人 (特别是唐代 )有所不同 ,大多表现出高旷平远、淡泊闲吟、乃至戏谑调侃的特征 ,实现了对传统贬谪诗文以悲为美、且多表现哀怨愁苦的超越  相似文献   

7.
人文精神就是指在一定世代科学认识水平的制约下,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为了维系社会集群的更好生存与发展,由一定道德规范、伦理原则、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审美理想和文学艺术体现出来的关于人的文化追求。文学艺术,既是人文精神升华的体现者,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而广泛的传播者。二十世纪中国人文精神的演变大略经历了三个阶段。中国二十世纪文学的发展受到本世纪人文精神演变的影响。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关于重建人文精神的讨论,已从文学界扩展到思想理论界。今天我们的文学艺术创作所要弘扬的人文精神,既包含继承以往时代包括封建时代和资本主义时代对于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的人文精神,又包含与以往时代不同的以共产主义理想、道德为核心为主导的新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8.
张其凡  金强 《青海社会科学》2004,(2):134-135,110
有宋一代号称“不杀士大夫”,那么赵氏如何维护其天子尊严 ,又是如何处置犯官的呢 ?本文从宋代官员黜降制度的角度加以考察 ,对宋代谪宦的四种类型——贬官、编配、安置和居住的具体生活情况及其内在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9.
于沅 《文史哲》2001,(4):126-126
由常德师范学院与湖南省古代文学学会联合主办的“第三届全国迁谪文学暨湖湘迂谪诗人学术研讨会”于2001年3月26日至31日在湖南常德和张家界召开。来自全国近30所高等院校和一些科研单位的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现将研讨会的有关情况简述如下。 会议总结了前两届迁谪文学研讨会的经验,推出了前两次会议的成果──由著名古代文学专家霍松林先生题签的《贬谪文学论集》(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会议共收到正式论文近30篇及论文提纲多篇,采取大会集中发言和会下自由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与会者各陈己见,讨论热烈。有…  相似文献   

10.
宋代岭南谪宦类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其凡  金强 《学术研究》2004,(3):100-103
有宋一代号称“不杀士大夫” ,那么赵氏如何维护其天子尊严 ,又是如何处置犯官的呢 ?本文从宋代官员黜降制度的角度加以考察 ,对宋代岭南谪宦的四种类型———贬官、编配、安置和居住的具体生活情况及其内在异同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很多作家因大片国土的沦丧而内迁到西南大后方。内迁作家在三个层面上导致了中国抗战文学的转变:一是中国抗战文学创作中心的转变,内迁作家促进了大后方文艺事业和抗战文学创作的兴盛,使该地区取代了昔日京沪的文学中心地位;二是中国抗战文学创作热情的转变,内迁作家受大后方物质条件的限制而出现了创作的“滑坡”,在整体上影响了中国抗战文学的热情;三是中国抗战文学创作风格的转变,内迁作家从昔日的激情创作转向对战争和历史的冷静思考。  相似文献   

12.
明初大规模谪戍文人造就了谪戍文人群体的产生,谪滇文人群体是其中较为重要的一支,目前学界与之相关的文献整理及文学研究尚不够充分。本文以谪滇文人平显为例,在考订其生平、家世、交游、创作基础上,探讨其与明初镇滇的沐氏家族以及部分谪滇文人关系,并阐发谪滇经历对其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平显诗中重画艺、多赠答的写作倾向以及"变怪莫测、豪放不羁"的诗风,既受时代风气之薰染,又寓个人命运之隐喻。  相似文献   

13.
就文艺复兴使西方文明超过东方文明一事,阐述了由于古希腊和古罗马人文精神的发扬,人的天性的展现,确立了重视现世的人生的态度和人文主义的世界观;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及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使以人为本的现代思维模式取代以神学为本的思维模式,形成了在文学领域内以人性论为核心的较为系统的人学理论;文学开始向认识世界和认识人自身两个向度发展,这是人类认识上的巨大进步;文艺复兴时期受传统人文精神影响,一些人文主义文学家注重了人自身存在着的多重因素,深刻地揭示了人自身的复杂性。笔者从古希腊,古罗马的人文主义精神对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的影响,阐述了古文明是文艺复兴时期文学创作的土壤和母胎。  相似文献   

14.
苏轼仕途坎坷,一生凡九迁。在不断的迁谪生活中,苏轼渐渐形成了旷达的性格。通过对苏轼贬谪黄州、惠州、儋州时期的诗文分析得知,苏轼的"旷达"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形成过程:从被贬黄州时深畏祸患及身,唯求自安;到谪居惠州时借重佛道思想,随缘自适;再到迁谪儋州之时融入黎民生活,乐观待物,"旷达"才最终定型。  相似文献   

15.
人类自觉或不自觉的迁移活动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在我国历朝历代普遍存在,本文主要分析了春秋时期的迁国迁邑现象,褐示了当时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深刻社会因素。  相似文献   

16.
岳阳方言的代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平权 《云梦学刊》2001,22(1):97-103
揭示岳阳方言代词的系统,对岳阳方言中人称代词复数表示法与表领属的关系、反身称代的成因,作出分析;对指示代词的两大系统和疑问代词的语法分布作出平面描写,可以为岳阳方言代词历史成因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岳阳改革开放三十年与岳阳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岳阳社会的变化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变化。包括人们的精神面貌;政治、文明与人文素质;生活方式。二是城市的变化,岳阳是湖南省外观变化最剧烈的城市;三是生活水平的变化,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现代化发展同步。究其原因:第一,开放的观念促令岳阳社会发展。1992年中央4号文件批准岳阳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开放就是要放开。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当代价值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意在寻绎两千多年中国文学中的人文传统的种种脉络,并从四个方面探讨其人文内涵及其在哲学、伦理学、社会学和文化学方面的价值;第二部分则指出:即使是优秀人文传统,我们在继承的过程中也必须加以丰富和更新,必须与时俱进,对其内涵进行重构和再创造,文章从三个方面对此加以论证。  相似文献   

19.
欧阳修的易学重人事、轻天道,他认为六经所载皆为人事,圣人之言不远人情,反对神秘主义的鬼神之说,凸显人文理性精神.欧阳修将易学中的人文精神融入具体的文学理论与文化实践,理论上主张文与道俱、道胜文至,弘扬平易实用的文风;实践中提倡以民为本、与民同乐,书写贬谪之地的人情风物,实现政治逆境中的文化反思.欧阳修所推崇的易学学风与古文文风具有一致性,二者互动起到重要的同向推进作用:易学研究是欧阳修文学创作与文论建设的思想武库,引领着宋初学风的基本方向;文学思想具有优秀的理论品质与特殊的易学素质,指导了古文运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王挺 《中州学刊》2002,(2):68-75
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指的是人为了适应和改善自己的生存状态和追求发展前景而生发和表现出来的文明程度的总和。然而 ,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是有规律的 ,且往往造成人与自然关系的尖锐冲突 ,造成人伦道德的失落。人是按照和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来创造历史并实现自己的主体性目的的 ,因此 ,文学中的人文精神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和向度必然是曲折的。本文阐述了西方文学中的人文精神与历史精神由共态的、同步的到呈现出不和谐状态甚至发生碰撞、冲突 ;历史的悲剧人物以人文价值叩问历史理性 ,由对历史的思考向人本身思考的一个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